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2.进步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教学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导入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导入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老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拟接近的角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2.老师谈话:假如我们可以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终究相差多少呢?〔提醒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度量1.出示图片认识量角器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关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2.〔1〕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老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3.量角的方法〔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3〕播放视频量角方法〔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理解学生掌握情况.〔5〕老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6〕讨论:怎样防止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7〕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拟〔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老师进展总结〕〔二〕角的分类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2.小组讨论:〔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直角、钝角、平角、锐角〕三、稳固练习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1〕直角〔2〕平角〔3〕120〔4〕30〔5〕77四、质疑总结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刘顶点和0刻度线,确定如看哪一圈刻度〕2.老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五布置作业完成第127页第9题.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五、板书设计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数加减法一样数位对齐的道理。2、掌握先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算起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3、进步推理和归纳的才能。学情分析^p:学生已经有了整数加减法的学习根底,而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类推,总结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课前调研,大局部同学不难掌握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的根本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这么算的道理,即一样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明晰算理,进而掌握根本的笔算方法。重点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学过程:一、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创设情境出示四本图书的图片及价格信息。问:你能就这些信息,提出一个能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解答吗?老师随学生答复板书:4.17+3.923.92+4.62.13+4.174.6-4.17……2、引入课题问:请认真观察,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小数的加减法〕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①购置《百科全书》和《睡前故事》一共要花多少钱?②购置《睡前故事》和《丁丁上学记》一共要花多少钱?③购置《游戏力》和《百科全书》一共要花多少钱?④《丁丁上学记》比《百科全书》贵多少钱?……学生观察发现:是关于小数的加、减法。白板课件二、第二阶段教学新课,探究新知1、整、小比照,初步体会。探究小数加法2.13+4.6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比照考虑: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吗?2、比照分析^p,总结方法。探究小数加法3.92+4.6的计算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明确: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将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一样数位对齐。〔板书:小数点对齐,一样数位对齐〕〔1〕利用反响器做学情调查问: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将一样数位对齐?利用反响器反响此刻的想法:知道的选1,不知道或还不太清楚的选2。老师通过反响情况和询问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活动建议。〔2〕出示活动建议,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老师巡视指导。〔3〕展示交流,明晰算理:一样数位对齐是因为一样数位上的数的计数单位一样,而只有计数单位一样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4〕在明晰算理的根底上,总结算法。问: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怎么做呢?3、迁移类推,学习笔算小数的减法。要求:列竖式计算4.6-4.17并验算。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展指导。说明:为了计算方便,要将被减数补齐数位后,再计算。老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4、总结归纳算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利用互动反响器选择正确的解法。并说明解法①的错误原因:满十没有向前进一。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个位对齐,也就是一样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考虑: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笔算方法是否一样。学生利用互动反响器选择正确的解法。不同意见双方说明各自的理由。学生利用互动反响器反响自己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认知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算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在班内进展讨论。对不同的做法进展自评和互评。学生总结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学生列竖式计算。2.13+4.17一名学生板演。学生列竖式计算。4.6-4.17并演算,一名学生板演。学生总结方法和考前须知: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结果要化简;为了计算方便要补齐数位;要擅长演算……第三阶段练习稳固,拓展进步1、我会计算:〔比比谁最厉害〕12.44+24.36=7.8-3.74=2、一串小银片的单价是4.85元,一个毛线球的单价是0.68元,买一串小银片和一个毛线球一共要花多少钱?买一串小银片比一个毛线球多多少钱?第四阶段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收获〔知识上的或学习方法上的收获〕……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43页例3。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详细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使计算计算简便。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探究、研究数学的意识与才能。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的知识根底上,自己探究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学过哪些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2、简算。155+264+3625×5×4〔20+18〕×1583×115+115×17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时让学生说说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3、简算。20xx-368-1321814-378-422小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二、新授。1、教学例3〔1〕出例如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置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2〕学生分析^p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想一想怎样列式?〔3〕学生列式:〔要求学生说出每一种列式的理由〕第一种:1250÷25÷5提问:1250÷25表示什么?〔每个小组购置树苗花了多少钱〕50÷5又表示什么?〔每棵树苗多少钱〕第二种:1250÷〔25×5〕提问:25×5表示什么?〔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1250÷125又表示会么?〔每棵树苗多少钱〕〔4〕谈话:这两种列式都表示每棵树苗多少钱,那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1250÷25÷5=1250÷〔25×5〕〔5〕想一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我们可以怎样算?学生分组讨论。〔一种:同级运算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另一种: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和。〕〔6〕谈话:上面的连除算式怎样用字母表示?a÷b÷c=a÷〔b×c〕〔7〕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2、练习〔1〕完成课本第43页的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老师讲评时指名说说这题是根据什么进展简便计算的。〔2〕完成课本第43页的做一做第2题。学生自己分析^p题目,然后列式计算。三、课堂小结。四、作业:补充习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内容: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间隔。(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间隔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才能。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才能。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步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间隔垂线最短。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板书课题:画垂线二、探究新知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1)先画一条直线。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2.老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间隔。三、稳固练习1、68页4题画一画。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拟准确呢?为什么?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五、作业:练习画垂线。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教学目的:1。通过详细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格子图、色彩笔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一〕复习小数的意义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承受挑战吗?〔有〕0。3它表示什么?生:0。3表示非常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师:假如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假如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板书:文具店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1、提问题与列式。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如今的价钱都是小数。〕师:如今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二、探究算法师: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比照,它们有什么不同?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如今是小数乘整数。师:对,如今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一〕意义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展研究。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二〕交流算法。1、引导探究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考虑,自己算,然后进展小组讨论,交流算法。2、全班交流。如:〔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三〕小结。师:刚刚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展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好,补“0。9元”并写答语〕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p和比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3、画图〔数形结合〕三、解决实际问题。〔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三〕补充练习。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师:请每个同学独立考虑和解答。在此根底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假如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设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1。填一填。0。1+0。1+0。1+0。1=〔〕×〔〕=〔〕0。02+0。02+0。02=〔〕×〔〕=〔〕〔〕×〔〕=〔〕+〔〕+〔〕+〔〕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文具店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2、技能目的:能运用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才能,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一、引入的开放〔创设情景〕1、游戏入手,请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2、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认为无误后,学生尝试。3、考虑: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入猜数活动,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带着欢快、带着激情,在和谐、宽松、活泼的开放气氛中,立即引起好奇性,他们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之中。二、展开的开放1、探求知识①请学生说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测:你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个位上的数字有关吗?〔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②让学生说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按照学生的口答板书〕12、15、18、21、24、27、30、33、36、39、42议:这些数的个位上数字有特征吗?〔个位上的数字是0、1、2、3每个数字都有〕考虑: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来考虑,有可能吗?③任意写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如:162让学生变换数字的位置,问:你发现了什么?再把黑板上所列的两位数也调换一下数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字的排列顺序,仍然能被3整除。〕2、形成共识①引导:能被3整除的数,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差、积、商有否关系?②分组交流,发表观点:〔初步认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一个数的各位上数字的和有关〕③用上面的方法判断下面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54372454837〔判断后,通过演算验证〕④学生看书释疑议:书上用什么方法推导的?怎样记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设计意图:因势利导,开放了教学思路,充分重视老师导的作用和学生学的体验。这一阶段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并感悟方法,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1、通过学生猜测、举例尝试,使学消费生两次认知冲突;接着通过交换数字的位置,使学生有模糊的认识,但仍然没能发现特征,产生第三次认知冲突。2、通过计算各数位上的数的和、差、积、商,使结论逐渐显露。3、通过交流,老师点拔,学生自我释疑,形成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三、应用的开放:1、应用知识:〔学生独立完成〕①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为什么?4551111201437②写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多位数2、开放提升:①在下面每个数中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23□5127□3□6□5□□0②你能写出几个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数吗?想一想,有何特征?③你能去找到能被7、11、13、4、9等数整除的特征吗?设计意图:练习是对知识的稳固与延伸,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安排了两个层次:1、主要是为了关注学困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及已掌握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到达稳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2、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去完成,特别在互相启发下,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才能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描绘。2、初步懂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展简算。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p、推理的才能。2、使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感受数学考虑过程的条理性。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了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出现的沙尘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生:1、我想大声的呼吁:请不要再滥伐树木了,不然的话沙尘暴会更厉害。2、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吧!3、要保护我们的家园,还要大量植树。师:说的太好了。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就要植树造林,种植花草。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学校植树活动的情况吗?〔多媒体展示植树的场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二、探究新知1、探究乘法运算定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师:同学们,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答复。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老师随学生的答复板书问题。师:请根据这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式计算。〔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生展示汇报:〔4+2〕×254×25+2×25=6×25=100+50=150(人)=150〔人〕师:谁和第一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你们解决问题的步骤?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组有几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师:谁和第二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生: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抬水浇树的人数,再把这两局部合起来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师:答复的很好。我们来看4×25和2×25分别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我也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即〔4+2〕×25。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答复这次植树活动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2、探究乘法分配律〔1〕讨论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计算结果一样,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4+2〕×254×25+2×25生: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在这两个算式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个等式。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师:刚刚同学们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为25×〔4+2〕。想一想:计算25乘4加2的和还可以怎样算呢?动手试试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师:谁来给大家说自己的想法?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别与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两个积相加。即25×〔4+2〕=25×4+25×2〔2〕举例观察师:我们知道了4加2的和与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与25分别相乘,再相加。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写在本子上。你怎么来说明你写的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师:谁来汇报你写的式子,师随生汇报板书。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等式以及自己写的等式,有什么发现?请先和同学交流。〔3〕交流概括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生:我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这就叫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师:刚刚同学们写的算式都对,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并抽学生汇报。生1:a、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因数。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生2:a表示因数,b、c表示两个加数,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三、稳固练习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5+20〕×12=□×12+□×1225×〔4+9〕=□×4+□×98×〔10+5〕=□×□+□×□75×24=75×□+75×□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48×12+52×1215×18+26×18〔15+18〕×2625×40+25×425×〔40+4〕〔48+52〕×1214×〔45-5〕11×4+25×4〔11×25〕×414×45-14×5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知道简便运算的根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2、技能目的: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展简便计算。3、情感目的: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律,使学生感到自由。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l+2+3+…+99+100=。同学们都埋头算了起来,高斯却没有,他仔细地观察了算式,认真地想了想,马上报出得数。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吗?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从考察比拟简单的问题人手。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3:254+687+313〔1〕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情况: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才能强、速度快。问:有更简单的方法吗?b.生答:254+687+313=254+(687+313)问: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算为什么会比拟快?〔1〕提醒课题:〔2〕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千、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定律”〕〔3〕根本运用:用简便方法计算。718+57+8257+62+138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A、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2、凑整训练: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作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362831597253。471643174033、教学例4:27+56+173+44〔1〕学生进展尝试练习。〔2〕反响——投影出示整个计算过程。〔3〕请同学们当小老师,说说为什么可这样做?根据什么?〔4〕小结:先凑整,再简算。凑整中同时使用交换律、结合律,我们可以把加法式中的数任意调换位置,也可以按需要把任意两个数放在一起加。三、自主训练1、怎样简便怎样算。77+255+45+23273+15+185+1868+74+33+67125+21+33+48〔1〕分组完成〔每组一张玻璃片,中等生解答,投影校对〕。〔2〕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根据是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2、看算式直接写出得数:“练一练”3。口答得数,说说根据和方法。①开展训练:老师出给高斯的题目怎样算?1+2+3+4+5+6+7……+99+100=(1+100)+(2+99)+…十(50+51)=×50=5050四、课堂小结: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2、综合运用计算律进展计算,你有何感觉?注意:当能纯熟运用时,简算过程可写可不写。五、课堂作业:《作业本》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9统计教案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方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良方法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那么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二、条形统计图:1、看图: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答复下列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你是____出来的?答复下列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程度?(不高不低)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2、画图:出示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详细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比拟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详细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三、游戏规那么的公平性出示第4题。判断3个游戏规那么: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时机,是公平的。)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1有4次出现的时机,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那么乙赢理解“否那么”:小于3的只有1和2,否那么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小结:像这样的游戏要判断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决定输赢的次数是否相等)四、考虑:小明和小刚同时各抛一枚硬币,这两枚硬币落地后假如朝上的面一样,算小明赢;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刚赢。这样的游戏规那么公平吗?为什么?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全班交流的时候,适当板书: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现是一样的,2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公平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列表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理解使用假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和列表中经历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分析^p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芒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进步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学情分析^p对于鸡兔同笼问题,只有个别的学生在校外曾接触到会用方程法列式计算。大多数孩子不知道怎么解决,更不要说多种方法解决了。由于方程是学生五年级新接触的内容,所以大多孩子还不习惯用方程解决问题。学生不会主动想到列表。基于学生的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逐步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假设的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准备在第二节课体会方程法的优越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尝试、分析^p中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今天老师带了一件小礼物,猜猜多少钱?猜对了就送给你?老师:这样漫无边际的猜测什么时候能猜到啊?你们不想问我点什么吗?生:在什么范围?老师告诉范围老师:刚刚同学们每一次猜测实际都是一种假设,假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许多创造创造都是以假设为根底的,假设有对有错,那错误的假设有没有价值呢?每一次假设都会帮我们排除一种错误,使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近,只要不断尝试下去就会成功。今天我们就利用假设的方法共同研究一个有趣的问题,出示课件。学生一起读出课题。板书:鸡兔同笼2、师:你们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你知道它出自哪吗?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着鸡兔同笼的问题,孙子算经共分三卷,〔出示课件〕,你们知道鸡兔同笼问题记录在哪卷了吗?3、〔课件出原题〕读题师:那就让我们看看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记录这一趣题的。〔出示课件〕学生读体,并理解雉的意思,请一位同学译成现代文。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孙子算经》的历史,增强数学课堂的文化气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远流长,激起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热情。师:哎呀,想想就头疼,那么多头挤在一起好乱啊,怎么解决呢?记得我们数学上一种方法,就是当问题复杂不便于研究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研究,待找到规律后再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你们记起来了吗?这是什么思想啊/这是化繁为简的思想活动2【讲授】展示情境,尝试探究〔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1、老师:那老师就把数换小点,看看这类问题有什么规律。课件出示: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设计意图】为了便于分析^p和研究,学生也容易承受,将数目较大的数换成比拟小的数,浸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2、我们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学生汇报,老师选取有用的信息,进展板书。还隐含了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鸡腿和兔腿①鸡和____8只。②鸡和____有26条腿。③鸡有2条腿。④兔有4条腿。〔二〕猜测验证,教授列表法。1、师: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和几只兔?师:在猜测时,我们要抓住哪些条件?师: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测对不还是错?那如今就把你们的猜测填在表格中。【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2、学生汇报:1〕、〔假设有采用逐一列表法的〕请一个采用逐一列表法解决的`同学汇报,汇报讲出理由〔你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进展调整的也就是调整的方法〕,并且说一说调整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因为鸡和兔的只数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减少一只鸡,腿的总只数就增加2。〕还有哪些同学与他的方法一样或类似?补充说明理由和发现的规律。〔贴出表格〕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请这些同学为他们的方法命名。(板书:逐一列表法〕2)、哪个同学与他们的列表方法不同?〔汇报,说出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你的调整策略,在调整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当计算验证腿数多时说明什么?应该怎样调整?相反呢?〕还有那些同学与他的方法一样或类似〔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补充调整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发现。〔贴出表格〕种不同的列表〔1〕逐一列表〔2〕跳跃式列表〔3〕取中列表法4、师:像这样把所有的情况在表格中一一列举出来,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板书:列表法〕〔三〕教授假设法1、假设全是鸡师: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师: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生:不会出示课件师:可笑的是兔子非常淘气,它觉得鸡两条腿走路很可笑,于是就抬起了两条腿,也学鸡两条腿走路了,此时从下面看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生:腿会减少师:为什么腿会少呢?生:因为是把里面的兔当成鸡来计算了,也就是把一只4条腿的兔当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每只兔会少2条退。师;假如比原来总共少了8条退,你能知道有几只兔子了吗?生:4只师:好,如今我们把刚刚假设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课件出示: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了两条腿。〕师: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这时笼子里一共有几只脚呢?课件出示:8×2=16〔条〕。师:但实际是几条脚呢?〔16条〕与实际相比,脚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比实际少26-16=10〔条〕师:为什么会少10条脚?少了的10只脚是谁的?课件出示:因为把兔当了鸡在算。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条腿,把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10条腿,所以会少10条脚,这些脚是兔子的。师:兔子的只数应该怎么算?课件出示:兔有10÷2=5〔只〕师:那鸡有几只?课件出示:鸡有8-5=3〔只〕【设计意图】简单地提问,能引导学生的考虑,帮助学生解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开展,不仅能减低题目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能进步学生考虑问题的逻辑思维才能和口头表达才能。2、板演假设全是鸡的书写过程师:谁能根据我们刚刚所讨论得出的信息,利用算式把这解题过程写出来?请同学们试试看。可以两人一组讨论完成。3、学生汇报,老师板演。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总腿数:8×2=16〔条〕脚比实际腿数少:26-16=10〔条〕脚一只兔比一只鸡多:4-2=2〔条〕脚兔的只数:10÷2=5〔只〕鸡的只数:8-5=3〔只〕答:笼子里兔有5只,鸡有3只。4、师:我们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怎么办呢?(回忆与反思的过程〕〔课件出示:3×2+5×4=26〔条〕脚,5+3=8〔只〕。师:我们再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5、师:刚刚我们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的解题方法,我们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设计意图】通过把解题思路的整理和归纳,向学生浸透什么是假设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6、师:如今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兔,你们会解决吗?〔学生独立解题。指名板演。〕7、板书:假设笼子里全部是兔总腿数:8×4=32〔条〕脚比实际腿数多32-26=6〔条〕脚一只兔比一只鸡多4-2=2〔条〕脚鸡的只数6÷2=3〔只〕兔的只数8-3=5〔只〕答:笼子兔有5只,鸡有3只。【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利用假设法解题,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与稳固对假设法的理解,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同一道题用同一种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思路。8、小结: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比照列表发法和假设法,你们觉得更喜欢哪种方法呢?〔得出假设法更具一般性,列表发有局限性〕活动3【活动】稳固新知,解决问题1、师:如今你有信心解决《孙子算经》里的问题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解题?〔课件出示题目〕2、自己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老师巡视。幻灯展示学生解题过程。3、课件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师:我们的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在《孙子算经》中出现,也曾远渡重洋,传播到了____,逐渐演变成了如今流传甚广的龟鹤问题出示课件,它和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络呢?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并让生说说思路。2、课件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师:生活中随处可见鸡兔同笼问题,看看这道题又和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络呢?他们不同之处在哪?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有几人?分析^p,解答,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集体讲评【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四、拓展延伸我们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你们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解决的吗?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读一读,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古人的聪明,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设计意图】如今的解题方法与古人创造的“抬腿法”相比拟,引导学生对祖先赞美,同时浸透爱国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热情。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你能尝试着编一道吗?活动5【作业】总结收获师: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既讨论了中国古代的数学趣题,又解决了咱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师: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吗?生:方程的方法。老师:对,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其他方法。今天数学作业是自己编一道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出示课件〕其实数学无处不在,只要同学们擅长考虑,大胆猜测,那么数学将会变得很美丽,你也会因考虑而变得更有智慧。〔出示课件〕五、板书设计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内容:国土面积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拟、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假如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展改写?(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老师都应充分地肯定。(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根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根本方法。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二、理论练习。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项选择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场面。练习此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详细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根底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搜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展改写。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时,先让学生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展改写?在此根底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拟方便。板书设计:大数的改写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9600000=960万10000000000=100亿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XX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拟,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操作、猜测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开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才能,体验做数学的成功。3、情感与态度(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难点:引导探究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袋。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很快乐能认识各位在座的小朋友。我呀,是来自绿影小学的包老师。来之前,我就听说某某学校的小朋友,聪明伶俐,爱动脑筋,是不是这样啊?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的表现,老师还特地带来了一些小奖品,瞧,都贴黑板上了。〔三张不同颜色的小笑脸〕你们喜欢吗?假如你能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就让你上来任意选一个小奖品。你们想选哪一个?有几种选法?〔三种〕假如某个小朋友答复下列问题特别棒,老师就让你任意选两个。有几种选法?〔三种〕老师:真不错,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答复出老师的两个问题啦。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一、动手游戏,提出问题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1号学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三根小棒。)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先猜。老师:光猜可不行,知识是科学,咱们来动手围一围。学生动手围,集体交流: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老师请能围成和不能围成的同学分别上来展示一下。同时板贴:能围成三角形不能围成三角形老师小结:随意的给你三根小棒,有的时候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时候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全面、周到。提出问题:那么,能围还是不能围,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学生明白:跟三角形的边有关系。老师:对,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探究这个问题呀?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让学生拾掇好一号学具袋〕设计意图:随意的给学生三根小棒,让学生先猜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再通过动手围,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旧知,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跟什么有关系,怎么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二、理论操作,探究学习1、动手操作。电脑出示:现有两根小棒,一根长3厘米,一根长6厘米,再配一根多长的小棒,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老师说明操作要求:〔1〕从2号学具袋中拿出操作材料〔两根小棒、作业纸和理论操作表格〕;〔2〕在作业纸上有不同的线段,请你用两根小棒去围一围,看看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至少要和三条不同的线段围一围〕;〔3〕将数据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能围成的用表示,不能围成的用表示。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的操作结果。请不同的学生汇报,老师在课件中输入数据和结果。如下列图:设计意图:既然已经知道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与三角形的边有关系,所以老师先给出学生两根6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当第三边是几厘米的时候能围成三角形,直观明了,为后面的探究打好根底。3、集体探究。第一层次:发现不能围成的原因。〔1〕老师:同学们通过动手理论,发现1厘米的小棒不能围,确定吗?咱们再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当三根小棒分别是1厘米、3厘米和6厘米的时候,围不成三角形。老师:为什么围不成?你会用一个数学关系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引导学生得出:1+36,所以围不成。〔2〕老师:下面我们再来验证一下2厘米。课件演示。老师:你发现了什么?会用一个数学关系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引导学生得出:2+36,所以围不成。〔3〕老师:3厘米也不能围成,是什么原因呢?课件演示。提问:它为什么也围不成?你会用一个数学关系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引导学生说出:3+3=6,所以不能围。〔4〕提出:1厘米、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都围不成。大家观察这三道算式,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阿?板书〔补上小于等于号〕:两边之和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操作的初步体验,但是不能围成的原因是什么,却还没有发现。这里,通过课件直观、生动的演示和老师及时的启发、点拨,学生便会很快的发现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了。第二个层次:猜测,初步得出三角形边的性质。老师:两边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同学们猜测一下,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呢?学生猜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贴:两边之和>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同时,老师在旁边画上?初步验证猜测:老师:这个猜测对不对呢?这需要进展验证。看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老师指着4厘米,问:当第三根小棒是4厘米的时候,谁能来说一说?同时课件进展演示,得出:4+36。课件演示。老师指着5厘米,问:那5厘米?得出:5+36老师____:那么下面就依次类推了。课件依次出现算式:6+37+38+39+36设计意图:由于有了两边之和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个结论作根底,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就能围成三角形。这时老师及时说明,这只是猜测,要经过验证才能判断它是否正确。第三个层次:引发矛盾,打破难点。老师指着表格,质疑:你们有没有发现问题啊?咱们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得出9厘米不能围,可是9+36呀,这符合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啊?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展课件演示。老师:9和3这组的两边之和是大于6,可是它能围成吗?〔不能〕〔课件演示确实不能围成。〕老师:我们再换一组看看,3和6这组的两边之和第三边9比,什么关系?〔相等〕老师:那还要看哪一组?〔6和9的和与3比〕引导学生明确:只通过一组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全面吗?那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得出任意两字。设计意图:9+36却围不成三角形,这一下就给学生制造出了矛盾冲突,学生就会立即思索这三边到底还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发现只通过一组两边的和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是不全面的,必需要看三组,这样任意在这里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第四个层次:再次验证,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老师:下面我们利用这个结论再来验证一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都具备这样的关系?每个同学选一个你喜欢的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集体汇报。老师:在同学们的猜测前面加上任意两字,通过再次验证后,发现它就是一条正确的结论。〔老师擦掉?〕咱们来一起读一遍。设计意图:加上任意两字以后,结论是不是就正确了呢?这时,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验证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理解,也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猜测验证结论这一科学的学习过程。第五个层次:找出判断不能围成的简捷方法。老师:在这些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中,它们也应该有几组算式?〔3组〕那我们在判断它能不能围成的时候,是不是要把三组算式都找出来啊?引导学生明确:只要找到一组不符合能围成的条件就可以了。老师:谁能快速地说出10不能围成的原因?设计意图:怎样最快的找到不能围成的原因,在这里也应该让学生明确。方法最优化应随时有效地浸透在教学环节中。第六个层次:再次验证任意,将结论从特殊扩大到一般;同时发现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简单方法。〔1〕老师:刚刚咱们是给3厘米和6厘米寻找能围成三角形的第三边,得到这样的结论的。那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具备这样的关系呢?老师演示课件,随意拖拉两次,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说出三边的关系。设计意图:一开场的研究,是从给定的3厘米和6厘米的两边着手的。在这里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将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让学生明白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样的性质。〔2〕提出:在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时候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计算三组啊?让学生先充分地进展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因为较小的两边的和都大于最长的边了,那么用最长的边加一条较短的边,就一定大于另一条短边了。所以呢,这要把只要把较小的两条边加起来这一组进展判断,就可以代表三组了。还需要每组都判断吗?设计意图:我以为,在全体学生都已经掌握的根底上,肯定会有少数学生发现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窍门。老师的设计应当顾及到这样的学生。所以,在这里可以及时地引导全体学生都掌握简单方法。三、深化认知,联络实际,拓展应用1、轻松小游戏老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棒极了,老师为了表扬大家,给你做个小游戏,想不想啊?出示: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跨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请两个学生上来跨一步。先让学生充分的交流。老师: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课件演示:两腿和地面跨出的间隔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老师:可是有个人说,我可以。你们知道是谁吗?出示姚明图片,身高:226厘米;腿长131厘米。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地把本课的知识内包容入到自己的认知构造,同时熏陶学生逐步到达会学数学的境界,并再次向学生浸透看问题要全面的原那么。2、判断:下面哪组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有图〕〔1〕3、4、5〔2〕3、3、3〔3〕3、3、5〔4〕2、6、2设计意图:这道根底题的练习,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稳固,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简单方法快速地进展判断。3、儿童乐园要建一个凉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如今已经准备了两根三米长的木料,假设你是设计师,第三根木料会准备多长?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让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从美观和讲究实用的角度出发,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才能。四、全课小结,从考虑问题要全面,引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范围的建立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再次呈现前面的研究表格,这些数据是详细的,老师提出:3.5厘米行吗?3.2呢?3.1呢?3.01呢?不断地向3逼近,学生自然会想到3.0001也是可以的,那该怎样表述呢?比3厘米长已呼之欲出;以此考虑,学生不难得出又必须比9厘米短。这样层层递进的启发引导,发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有机地浸透了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才能。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根底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展合理分析^p、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老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分为两个层次动手理论: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老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p,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师指导个别学生。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小明115厘米时几岁?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展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开展趋势。三、稳固练习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展评析、交流。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四、小结评价。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教学目的】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培养学生的操作才能和综合应用知识的才能,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老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学生答复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老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学生测量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老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老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学生讨论后答复: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老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老师:为什么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方30+45=75,30+90=120,45+90=135,60+90=150。老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学生讨论后答复: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老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30°。学生画后进展检验。老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答复时,老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老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老师:怎样画75°的角呢?引导学生讨论后答复: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老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明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结实地掌握画角的根本方法。]二教学用量角器画角。老师:通过刚刚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比拟简便。但是假如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老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历,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学生讨论后答复: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老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学生讨论后答复: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老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老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老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老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进步学生的操作程度。]三、练习课堂活动第1~3题。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9~12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开展数感。3.能对大数目进展合理的估计,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喜欢读书吗?生:喜欢。师:白老师课前理解到我们学校图书室藏书约有4万册,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比我们图书室大的图书馆,你想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谁来读一读图中的信息?生: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师:看到这条信息,你有什么话想说,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十万册是多少?生2:这个图书馆的书太多了。生3:书这么多,查资料肯定很方便。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师:老师还带来了一组在网上查到的其他图书馆的资料(课件出示)中山大学图书馆累计藏书约4086000册。山东省图书馆累计藏书约5094600册。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21600900册。美国国会图书馆累计藏书约119000000册。指一名学生试读,生面露难色,眉头紧皱。师:怎么了孩子,有困难吗?生:数太大了,读不出来。其他学生点头,表示深有同感。师:看来大家在读数时遇到困难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像这样的大数。(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二、贴近生活,建立数感1.感知十万师:十万是多少呢?结合你自己的经历,你认为十万是多少?生:十个一万;一百个一千;一千个一百;……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十万是多少,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那你想不想亲自感受感受十万有多大啊?看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不同的材料:有每盒1000个的订书针;一小袋大约有1000粒,一大袋大约有10000粒的绿豆;报纸;大约有1000张纸的词典;还有正方体。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估计,推想,并用自己的话描绘十万是多少?学生活动,老师指导。汇报交流,感受十万。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十万有多大?每一组推选一名代表带着材料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样推想出十万的,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描绘的清楚,哪个小组听的认真?生1:1小盒订书针是1000个,10小盒是一条也就是10000个,(学生边说边数)10条就是10个1万个是10万个。师:你们估计一下十万个订书针摞在一起大约有多高?(学生估计)我们,是这样吗?(课件演示数的过程,学生跟着数)(课件演示)生2:1小袋绿豆是1000粒,10小袋是一大袋是10000粒,10大袋是10个1万是10万粒。师:你们估计一下像这样十万粒绿豆堆在一起大约有多少?(学生估计)生3:这一块区域的文字大约有1000个,这一面报纸大约有10块这么大的区域也就是大约有10个1000也就是1万字,这样的10面大约有10万个文字。师:下面我们一起跟随这位同学来感受一下十万个文字有多少?学生演示一面,两面,三面,四面,五面铺开大约有多长?师:如今是多少字了?(五万)好,再放上五面,是多少字了?(10万个文字)生4:一本词典大约有1000张纸,这样的10本词典大约有10000张纸,100本词典大约有10万张纸。师:你们估计一下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多高?(学生估计)生:6、7米高。师:我们借助教室的高度来感受一下,教室大约高3米,也就是说相当于几层楼的高度?(两层楼)生5: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这一个大正方体有10层也就是有1000个小正方体,这样的100个大正方体有10万个小正方体。估计可以放十张桌子。师:如今你感觉十万这个数怎么样?生:很大2、自主探究新的计数单位师:以前在认识万以内数的时候我们用到了计数器,那十万在计数器怎样表示呢?生1:万位上拨10个珠。(说说你的想法)万位上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发酵食品工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大学《施工织与工程计价》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大学《工程测量》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组织理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动画设计(2022.9CX)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商业民俗工匠民俗》课件
- 《天猫盈利模式分析》课件
-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地市级)
- 互联网医疗招商
- 2022年标准员考试题库通关300题及答案解析(云南省专用)
- 后勤主任现实表现材料
- 职业生涯规划(建筑师)-高中生涯规划
- 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奖惩制度
- 离2023年高考仅有200天 课件 2022届高三家长会(27张PPT)
- 装船机安全操作规程
- 城市生态河道设施配置规范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单元复习课件
- 西游记詹纳尔英译本鉴赏
- 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要求培训PPT教材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专升本(英语)科目考试题库(含历年重点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