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第1课时鸡兔同笼教学内容:P116页的练习二十五的第20题。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兴趣性。过程与方法:能纯熟用列表、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迁移思维的才能,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纯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再一次亲历列表法、假设法等解题的过程,深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教学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纯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鸡兔同笼”是一道有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如今《孙子算经》中。许多小数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师: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通过比拟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生1:列表法,合适数据较小的问题。生2:假设法,一般情况都合适,数量关系比拟容易理解。师:今天我们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二、自主探究师: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任意两个图形之间没有公共边〕你能算出分别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和多少个正方形吗?〔学生答复〕师: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票价是成人每人30元,儿童每人15元,买门票共花去210元钱,其中儿童有几人?〔学生答复〕师:三年级〔4〕班48人去北海公园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条,每6人克坐满一条大船,每4人可坐满一条小船,且每条船都没有空位,他们租大船和小船各几条?〔学生答复〕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你有哪些收获?生1:借助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生2:我学会了化繁为简的学习方法。生3: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四、师生总结收获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总结得出: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先提出假设,假如假设后的情况与实际不符,这时就需要进展调整。我们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我们进展调整,从而推算出正确结果,最后还要对结果进展检验。〔逐一板书:假设、调整、检验〕板书设计鸡兔同笼假设→调整〔列表、画图〕→检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43页例3。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详细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使计算计算简便。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探究、研究数学的意识与才能。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的知识根底上,自己探究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学过哪些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2、简算。155+264+3625×5×4〔20+18〕×1583×115+115×17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时让学生说说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3、简算。20xx-368-1321814-378-422小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二、新授。1、教学例3〔1〕出例如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置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2〕学生分析^p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想一想怎样列式?〔3〕学生列式:〔要求学生说出每一种列式的理由〕第一种:1250÷25÷5提问:1250÷25表示什么?〔每个小组购置树苗花了多少钱〕50÷5又表示什么?〔每棵树苗多少钱〕第二种:1250÷〔25×5〕提问:25×5表示什么?〔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1250÷125又表示会么?〔每棵树苗多少钱〕〔4〕谈话:这两种列式都表示每棵树苗多少钱,那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1250÷25÷5=1250÷〔25×5〕〔5〕想一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我们可以怎样算?学生分组讨论。〔一种:同级运算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另一种: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和。〕〔6〕谈话:上面的连除算式怎样用字母表示?a÷b÷c=a÷〔b×c〕〔7〕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2、练习〔1〕完成课本第43页的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老师讲评时指名说说这题是根据什么进展简便计算的。〔2〕完成课本第43页的做一做第2题。学生自己分析^p题目,然后列式计算。三、课堂小结。四、作业:补充习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教材分析^p:“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局部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根底。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准确数,或是用大数描绘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历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局部学生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局部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详细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非常清楚。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历和合作学习的才能。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与分析^p,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准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3、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分析^p归纳法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准确数和近似数。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准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准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理解近似数的作用。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绘,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拟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考虑。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拟和区分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准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准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1、师:巨幅国画《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p“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间隔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展比照,让学生观察,分析^p归纳。师:请同学们比照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老师巡视指导理解情况。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限,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老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p“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明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参加国庆阅兵的准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以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明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老师巡视,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3、老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4、假如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考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才能,开展学生的思维。】三、稳固练习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p,找出准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以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老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3、按要求填表。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设计意图:稳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开展智力培养才能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板书设计:近似数0、1、2、3、4舍18000≈20000四舍五入法5、6、7、8、9入233482≈200000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一、教学目的:1、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测量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二、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具:自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假设干个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电子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如今老师想考考大家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呢?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3、出示课件,师读题: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说出阴影局部两个图形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说出是怎么知道的〕师:小的物体或图形我们可以用数的方法知道它的面积,假如是大的长方形,比方黑板、教室地面、学校操场的面积,也用这种方法就会很费事,有什么好方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二〕、新授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小组同学合作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想怎么测量就怎么测量2、测量的面积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测量的?3、同学们的测量方法不一样,可是测量的结果却是一样的,这是这么回事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络吗?4、学生答复,课件演示看到这里你们觉得长方形面积与边长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5、师小结:这个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那么你们可以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6、学生说,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稳固练习P98做一做同桌同学合作完成P99第一题〔四〕、拓展1、你们真能干,知道了怎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你们身边有长方形的物体吗?想知道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分小组合作〕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3、最近有人请王老师卖装修材料,她告诉我她的房间地面长12米,宽4米,你知道王老师需要买多少木地板吗?4、还有一张床面积是300平方分米,我只知道宽是15分米,你们知道它的长是多少吗?5、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六〕、课堂作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目的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教学重难点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1、看图说一说你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X弟弟3X180姐姐4、设谁为X比拟简便?为什么?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6、学生汇报。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2X=90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10、想一想,假如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90+X+X=18011、通过刚刚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Y+Y=335X-2X=1232X-X=4〔1〕读题〔2〕怎样解方程〔3〕怎样检验?练一练1、解方程:2、岚岚几岁了?列方程并解答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X+6X=35或7X-X=303、列方程30X=600。生独立完成。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2〕怎样列方程?25X-4X=31.5〔3〕怎样解方程?〔4〕你怎样验证?板书设计邮票的张数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2X=90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6一、设计内容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二、设计理念“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浸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局部内容也是新增的内容。本课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进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才能。三、活动目的与策略选择[活动目的]1、知识目的〔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2、才能目的〔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2〕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历,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3、情感目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策略选择]根据确立的活动目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注重以生为本,老师注重角色的转变,更好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开放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情境导入,适时引导数学来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老师通过“家中来客人”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教学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主动参加学习过程。2、设置认知冲突,探究最优方案以“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和“怎样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这两个问题冲突为线索,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真正的做到拔出萝卜带出“泥”,而这“泥”恰恰是本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最优方案。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纸片。五、活动流程设计及意图1、预设情景: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多媒体出示〕师:从图上你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教材分析^p:本教材是在学习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根底上进展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本班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p:本班有学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学习风气比拟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习,只有两名学生因年龄小有些吃力,学生合作意识比拟强。教学目的: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学重点: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难点: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设计思路: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鼓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根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敏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老师巡视,发现问题。2、展示量角中读错的度数,稳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二、新课学习1、师:刚刚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方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2、老师再次强调要求:个别小组:在组长建议下,画一样度数的角:35度、50度。但画的方法不一,且局部同学方法错误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拟快,统一采用此方法3、画角方法(1)以50度为例:生1:错误画法生2:展示正确画法!纠正画角中的问题:A.点顶点。B.画其中一条边。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4、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要求:不画直角、平角、周角这类特殊角5、稳固练习:(1)画出以下度数的角:40度140度(2)在点和射线上分别画出70度、120度角:三、在老师要求下画角:1、画60度角(你想怎么画?)(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说一说,哪种更方便。2、画75度角(你想怎么画?)(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说一说,哪种更方便。画150度角3、画15度角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只有一个学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4、画100度角看到100度角很多学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暂时间后放弃三角板用量角器画。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目的: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拟小的容量单位。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教学过程:一、理解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随学生答复板书:毫升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二、认识1毫升1、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如今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4、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时我们生病了,要喝一些药水,〔取一药水瓶〕读: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问:我没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这15~20毫升药水呢?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如今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三、完成想想做做1、2: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假如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回家练习:用刚刚认识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四、升和毫升的进率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4.指名学生答复,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5.练习:20xx毫升=〔〕升4000毫升=〔〕升9升=〔〕毫升10升=〔〕毫升五、完成想想做做3、4、5: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请学生完好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2、倒出100ml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3.完成想想做做4〔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六.你知道吗?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确实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授后小记: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搜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实在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量容器的实际大小。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描绘。2、初步懂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展简算。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p、推理的才能。2、使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感受数学考虑过程的条理性。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了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出现的沙尘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生:1、我想大声的呼吁:请不要再滥伐树木了,不然的话沙尘暴会更厉害。2、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吧!3、要保护我们的家园,还要大量植树。师:说的太好了。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就要植树造林,种植花草。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学校植树活动的情况吗?〔多媒体展示植树的场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二、探究新知1、探究乘法运算定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师:同学们,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答复。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老师随学生的答复板书问题。师:请根据这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式计算。〔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生展示汇报:〔4+2〕×254×25+2×25=6×25=100+50=150(人)=150〔人〕师:谁和第一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你们解决问题的步骤?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组有几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师:谁和第二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生: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抬水浇树的人数,再把这两局部合起来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师:答复的很好。我们来看4×25和2×25分别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我也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即〔4+2〕×25。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答复这次植树活动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2、探究乘法分配律〔1〕讨论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计算结果一样,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4+2〕×254×25+2×25生: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在这两个算式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个等式。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师:刚刚同学们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为25×〔4+2〕。想一想:计算25乘4加2的和还可以怎样算呢?动手试试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师:谁来给大家说自己的想法?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别与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两个积相加。即25×〔4+2〕=25×4+25×2〔2〕举例观察师:我们知道了4加2的和与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与25分别相乘,再相加。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写在本子上。你怎么来说明你写的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师:谁来汇报你写的式子,师随生汇报板书。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等式以及自己写的等式,有什么发现?请先和同学交流。〔3〕交流概括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生:我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这就叫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师:刚刚同学们写的算式都对,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并抽学生汇报。生1:a、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因数。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生2:a表示因数,b、c表示两个加数,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三、稳固练习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5+20〕×12=□×12+□×1225×〔4+9〕=□×4+□×98×〔10+5〕=□×□+□×□75×24=75×□+75×□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48×12+52×1215×18+26×18〔15+18〕×2625×40+25×425×〔40+4〕〔48+52〕×1214×〔45-5〕11×4+25×4〔11×25〕×414×45-14×5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第八单元确定位置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详细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2、通过练习,纯熟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亲密联络,进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4、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浸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纯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二、根本练习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1、第2题。这道题在稳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展观察和分析^p。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一样;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一样。2、第3题。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3、第5题。〔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一样吗?〔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4、第6题。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道路。画道路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小乐从家到学校的道路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道路,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三、综合练习1、第7题。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2、第10题。〔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3〕观察考虑“c6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2.进步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教学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导入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导入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老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拟接近的角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2.老师谈话:假如我们可以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终究相差多少呢?〔提醒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度量1.出示图片认识量角器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关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2.〔1〕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老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3.量角的方法〔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3〕播放视频量角方法〔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理解学生掌握情况.〔5〕老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6〕讨论:怎样防止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7〕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拟〔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老师进展总结〕〔二〕角的分类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2.小组讨论:〔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直角、钝角、平角、锐角〕三、稳固练习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1〕直角〔2〕平角〔3〕120〔4〕30〔5〕77四、质疑总结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刘顶点和0刻度线,确定如看哪一圈刻度〕2.老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五布置作业完成第127页第9题.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五、板书设计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2统计教案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方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良方法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那么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二、条形统计图:1、看图: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答复以下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你是____出来的?答复以下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程度?(不高不低)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2、画图:出示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详细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比拟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详细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三、游戏规那么的公平性出示第4题。判断3个游戏规那么: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时机,是公平的。)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1有4次出现的时机,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那么乙赢理解“否那么”:小于3的只有1和2,否那么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小结:像这样的游戏要判断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决定输赢的次数是否相等)四、考虑:小明和小刚同时各抛一枚硬币,这两枚硬币落地后假如朝上的面一样,算小明赢;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刚赢。这样的游戏规那么公平吗?为什么?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全班交流的时候,适当板书: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现是一样的,2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公平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建议考虑的问题1.教学中课本上的结论是否就是定论?2.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形式,万一发言一发不可收,提出令人为难的问题或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3.课堂上小组讨论是否会流于形式,反而浪费了课堂时间?背景最近,我教《约数和倍数》这一章,感到非常头疼。因为我教书8年来,一直认为这章概念多,难理解,要想学生学好,必须讲得细,扎扎实实练好每一节。所以,我认真备课,把要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准备讲得清清楚楚。但事与愿违,上课时,许多学生觉得挺简单,我在讲解时,他们不停地插话,打断我的思路;可让他们做作业时,却错误百出,真是“自以为是”!但是不让他们插话,认真听我讲,结果他们兴趣索然,趴在桌上不想听课!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办,甚至抱怨这班学生不如其他班的,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后来,我停顿了抱怨,开场反思: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呢?嗯……对!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案例描绘一、复习。1.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2.自己默默地想一想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二、教学新课。〔黑板上出示〕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如能简便,请用简便方法计算;如不行,就用短除法来求。11和128和1512和1821和7学生们认真地观察这些数字,进展着考虑和计算。一会儿,有的学生喜形于色,有的学生紧锁眉头,此时的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索〔进入了状态〕,5分钟过去了,一个学生轻轻问:“段老师,讲讲吧?”我歉然一笑,说:“老师如今不会告诉你的。”接着又向大家说:“如今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意见。”一句话击起了“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学生认为4个题都可简便,有些学生认为有三个可简便,有些学生还认为简便的方法不只一种。这时,我出示了一张表:根据工作表,小组长带着组员考虑要探究的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着进展理论证明……在一番自主活动之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充分展示自己的考虑方法和探究过程——生:我认为第一组“11和12”可以简便计算,它们相差是1,最大公约数就是1。生:〔对刚刚那个学生反问〕我认为你的想法是错误的,11和12互质,所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生:〔支持第一个学生〕我举了好几个例子,比方7和8相差1,最大公约数就是1。生:我认为只要是两个互质数,它们的公约数就只有1,因此,最大公约数也是1,例如:第一组中的“11和12”,第二组中的“8和15”;而其中11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1,也正好相差是1,这是一个巧合,也是正确的,但它不能代表所有互质数的求法,只能代表相邻的两个数的求法,又因为相邻的两个数一定互质,我们为何不把它归为一类:两个互质数,最大公约数就是1。同学们听后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师:同学们,道理只有越辩越明,经过刚刚的讨论,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假如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投影出示〕生:我们组认为第三组“12和18”求最大公约数也可用简便方法,可以用公约数6去除,再看所得的商还有没有其他公有质因数,结果没有了公有质因数,因此,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6。生:〔反对刚刚那个同学所说的〕我们在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时,只能用质因数去除,怎么能用公约数去除呢?生:是啊!只能用公有质因数去除,6是一个合数,不能用6去除。〔一片议论声。〕师〔引导〕:大家想一想最大公约数是求什么?生:是求两个数公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师:既然这个最大公约数既是18的约数,又是12的约数,因此,就可以用18和12的公约数去除,大家之所以习惯用公有质因数去除,是因为短除法当时从分解质因数演变过来的,但从最大公约数的意义考虑,是可以用它们的公约数去除的。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且有恍然大悟的神情。生:我发现第四组“21和7”也有简便方法,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7的约数有7,21的约数也有7,所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较小数7。生:我对刚刚那位同学进展补充,因为21是7的倍数,所以,21的约数必定有7,7又是它本身的约数,因此,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师:同学们刚刚说得非常好,这就是第二个规律〔投影出示〕:假如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经过刚刚的发言,举手的人渐渐少了,可有一位同学仍坚持不懈地高高举着手,我便请他发言。生:我认为除了老师您黑板上的例子可以简便,还有一种可以简便处理的方法,那就是: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互质,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也是1,虽然它包含在互质数这一类中,但仍比拟特殊。他的答复着实让我和同学们吃了一惊,当时,我也对他的答案是否正确把握不准。于是便领着学生们进展验证,发现果然是正确的,同学们都露出了佩服的神情。接下来,同学们又认真地看书中例题,并且积极地做了相关的练习题。课后反思上面这个案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它表达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创新和转变。1.由指令性活动向自主性探究转化。在前段时间教学时,总是对学生不放心,结果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阻碍学生思维的开展,因为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的理论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的活动。这一节课中,学生自己在进展观察、假设、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始料不及的。2.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考虑根底上的合作学习转变。在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展探究,形成独特见解,此时的合作有了根底。当有了不同意见时,才会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当意见一样时,就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表现欲,那小组合作怎会流于形式呢?可能这会“浪费”些时间,但这让我们的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和才能啊!3.课本不能被当作惟一不可改变的标准。课本在学生学习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可在此根底上进展探究和创新。例如在这节课上,学生们总结出来的规律可能被分别归入书中几类,但他们所发现的细微的构造特征是书上所没有的,它是那样有新意,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一刀切”呢?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老师,一方面要求老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求老师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特别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只有让学生充分从事探究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地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展两位数的乘法估算.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才能,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敏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究、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展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难点正确进展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1.小明的家离学校大约非常钟的路程,学校组织活动,要求8点钟集合,小明几点钟从家出发适宜?〔在学生讨论发言的根底上,应该明确:他至少7点50分从家出发,实际上,为了不迟到,他应该提早几分钟,7点45从家出发比拟适宜.〕2.这个时间你是怎样得到的?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估算?〔在估计的根底上进展推算,这就是估算.〕3.请你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到过估算?二、尝试讨论1.在学生举例的根底上,老师出示下面题目:a.一所学校的阶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个座位.这个阶梯教室大约能坐多少人?b.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个字,共有31行,这份稿件大约有多少个字?c.小明和奶奶在健身区漫步,小明每分钟大约走39米,他绕健身区一周走了12分钟,这个健身区一周长大约有多少米?2.读题,你有什么发现?〔解决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估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3.同学之间进展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三、交流归纳:1.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a22≈20,18≈20,20×20=400〔人〕b29≈30,31≈30,30×30=900〔个〕c39≈40,12≈10,40×10=400〔米〕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乘数是两位数,都是用乘法.〕3.根据自己解答过程中的体会和同学的汇报,试着说一说怎样进展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根据学生的发言,对估算的方法进展总结、归纳:分别取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四、稳固练习1.一本书有50页,每页排23行,每行26个字.这本书大约有多少万字?2.小丽每分钟步行52米,1小时大约走多少千米?3.一个粮店平均每天大约卖切面790千克,一个月大约卖切面多少千克?4.一个苗圃有育苗地4块,每块地有91行,每行种89棵树苗.这个苗圃大约培育多少棵树苗?5.一块长方形地,长98米,正好是宽的2倍.这块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6.说出下面哪些内容是估算?〔1〕全世界的人口有52亿.〔2〕在跳绳比赛中,东东跳了98个.〔3〕这辆公共汽车上大概有40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十百千工程汇报
-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
- 滨海长廊休闲栈道工程协议
- 城市广场供水管网建设合同
- 儿童表演教室租赁协议
- 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工程借款合同
- 城市供电锚索施工合同
- 电力工程彩钢房施工合同
- 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5章 热与能
- 市场调研代理合同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及答案解析
- 医院仪器设备采购合同范例
- 202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中医医院招考聘用高层次人才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大学生求职面试技巧培训课件
- 2015-2024北京中考真题语文汇编:记叙文阅读
- 一年级家长会课件2024-2025学年
- 厨师培训食品安全和卫生培训考核试卷
- 2025届四川绵阳中学物理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DB15T 435-2020 公路风吹雪雪害防治技术规程
- 2024湖北恩施州巴东县事业单位统一考试招聘高频难、易错点练习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酒店托管协议书酒店委托管理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