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_第1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_第2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_第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_第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第1课时鸡兔同笼教学内容:P116页的练习二十五的第20题。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兴趣性。过程与方法:能纯熟用列表、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迁移思维的才能,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纯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再一次亲历列表法、假设法等解题的过程,深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教学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纯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鸡兔同笼”是一道有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如今《孙子算经》中。许多小数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师: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通过比拟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生1:列表法,合适数据较小的问题。生2:假设法,一般情况都合适,数量关系比拟容易理解。师:今天我们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二、自主探究师: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任意两个图形之间没有公共边〕你能算出分别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和多少个正方形吗?〔学生答复〕师: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票价是成人每人30元,儿童每人15元,买门票共花去210元钱,其中儿童有几人?〔学生答复〕师:三年级〔4〕班48人去北海公园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条,每6人克坐满一条大船,每4人可坐满一条小船,且每条船都没有空位,他们租大船和小船各几条?〔学生答复〕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你有哪些收获?生1:借助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生2:我学会了化繁为简的学习方法。生3: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四、师生总结收获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总结得出: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先提出假设,假如假设后的情况与实际不符,这时就需要进展调整。我们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我们进展调整,从而推算出正确结果,最后还要对结果进展检验。〔逐一板书:假设、调整、检验〕板书设计鸡兔同笼假设→调整〔列表、画图〕→检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教材分析^p:“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局部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根底。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准确数,或是用大数描绘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历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局部学生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局部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详细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非常清楚。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历和合作学习的才能。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与分析^p,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准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3、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分析^p归纳法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准确数和近似数。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准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准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理解近似数的作用。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绘,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拟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考虑。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拟和区分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准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准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1、师:巨幅国画《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p“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间隔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展比照,让学生观察,分析^p归纳。师:请同学们比照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老师巡视指导理解情况。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限,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老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p“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明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参加国庆阅兵的准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列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明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老师巡视,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3、老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4、假如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考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才能,开展学生的思维。】三、稳固练习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p,找出准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列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老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3、按要求填表。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设计意图:稳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开展智力培养才能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板书设计:近似数0、1、2、3、4舍18000≈20000四舍五入法5、6、7、8、9入233482≈200000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的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进一步积累分析^p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开展统计观念。2.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习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3.感悟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学情分析^p通过对任教的三年级〔2〕班学生进展课前调研,理解到全班59.1%的学生面对“比总数不公平”的情境,可以想到“先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再比拟”的建议,但没有学生可以明晰地答复“为什么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再比拟就公平了?”。退一步说,就算学生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义,那么“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是否就能直接与“每人投中个数的平均数”画上等号?细微的文字表述差异的背后,又表征着学生怎样微妙的思维差异呢?事实上,“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对于一个三年级学生而言,其心理活动的表征往往是“先求总和,再除以人数”。而这一心理运算对学生而言,其直观背景非常模糊。至于其最终运算后得出的结果又是如何成为这组数据的代表的,其意义的“联结点”对学生而言更是很难直接建立。由此可见,仅仅从“比拟的维度”提醒平均数的意义,潜藏着学生难以跨越、且老师也很难发觉的认知障碍与思维断点。于是,老师将备课的思维焦点再次落到“数据的代表”上来。能不能从“数据的代表”的角度,重新为平均数寻找一条诞生的新途径?于是,便有了本节课的尝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一、建立意义〔一〕体验平均数的代表性1.谈话:〔1〕上个星期,于老师和体育来老师比赛投篮,1分钟看谁投得多。〔2〕想不想知道比赛结果?我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数据,请你判断一下,我们俩谁投篮的程度更高一些。〔课件分别依次出示来老师和于老师三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2.提问:〔1〕我们俩谁投篮的程度更高一些?为什么?预设:分别计算出两位老师三次投篮的总数,进展比拟,得出结论。小结: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要想比拟谁的程度高我们经常先把总数算出来,看总数谁多。〔2〕观察观察数据,还有别的方法很快地比拟出我们俩谁的程度高吗?预设:直接将两位老师每次投篮的个数进展比拟,得出结论。提问:为什么直接比5和3?小结:假如每一次投篮的数量一样,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一次的成绩作为我投篮程度的代表就可以了。提问:选择哪个数量来代表来老师的投篮程度呀?那于老师呢?方便不方便?【设计意图:创设“1分钟投篮比赛”的情境,精心设计数据,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的“代表性”的理解。】〔二〕强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1.谈话:不过,我可不服气,就找了一个理由:你是体育老师,我是数学老师,我要求再多投一次,结果来老师还真同意了,我就又投了一次。2.提问:〔1〕你们说于老师再投一次的话,会不会对我目前投篮的成绩有影响?〔2〕想不想知道于老师最后一次投篮的结果?〔课件出示于老师第四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3〕我这次1分钟投了几个?我太快乐了,我为什么快乐呀?你们认为来老师会同意我的观点吗?〔4〕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比?〔5〕我平均每次投中了几个?a.谈话:有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想法了,请你试着在图上圈一圈、画一画,或者在图下面写一写、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b.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方法一:移多补少预设:从第四次投的7个中拿出3个分别给前3次各1个,就得到平均每次投中4个。谈话:你这个方法可真好!这样一移实际就是把几次不相等的数匀乎匀乎,看起来每次都一样了。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有个名字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设计意图:首先利用直观形象的象形统计图呈现“移多补少”求得平均数的过程,而不是先通过计算求平均数,强化平均数“匀乎匀乎”的产生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理解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程度。】方法二:先合后分提问:还有同学用计算的方法算出了于老师平均每次投中的个数。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预设:3+3+3+7=14〔个〕16÷4=4〔个〕于老师平均每次投中了4个。谈话:实际上就是把于老师四次投中的个数先全部合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板书:先合后分〕小结: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目的就是要把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一样多了,数学上我们把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3、3、3、7的平均数是4。提问:再来看看,来老师程度高还是我程度高,这种情况下我干嘛要用到平均数来比拟我们俩谁的程度高呀?【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投篮次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拟总数不公平。这时就需要用平均数作为几次投篮个数的代表来反映投篮的整体程度进展比拟。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活动2【讲授】二、深化理解提问:1.那你们觉得于老师要是再投一次的话,这个平均数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2.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吧,假如我第五次就投了1个,你们觉得于老师投篮的整体程度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为什么?〔课件出示于老师第五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3.你可没算,为什么你一下子就告诉我下降了呢?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4.那我要想让我的投篮程度再上涨一点儿,你们觉得我得投几个?算算我投篮的程度上涨了没有?〔根据学生答复课件出示于老师第五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5.要想让我投篮的整体程度上升点,你觉得我这次得投几个才行?〔根据学生答复课件出示于老师第五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设计意图:初步认识了统计学的意义后,进一步设计活动让学生借助于详细问题、详细数据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敏感性,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活动3【练习】三、拓展提升〔一〕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1.估计平均数〔课件出示〕提问:〔1〕不能算,直接看,有这样5个数据,估计一下平均数可能会是几呢?〔2〕为什么一下就能想到平均数是5呢?平均数可不可能是2,为什么?〔3〕真的是5吗?你怎么知道是5?用计算的方法会算吗?怎么算?【设计意图:在估计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平均数总是介于最小数与最大数之间,强化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2.判断直条所在位置〔课件出示〕提问:〔1〕仔细观察、认真考虑,第五个数据假如我也要画一个直条,它会在这条红线上面?还是在红线下面?请同学们用投票器进展选择。〔2〕来选一个代表,谁愿意告诉大家为什么在红线的下面?【设计意图:变化思路,由平均数逆求局部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二〕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课件出示〕1.平均身高提问:〔1〕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可是他的身高才155厘米。你觉得可能吗?〔2〕那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每个人都是160厘米吗?〔3〕既然的身高是155厘米,根据这个信息猜测一下,可能有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呢?有可能超过160厘米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借助平均数的意义进展推理判断,深化对平均数的理解。】2.平均水深〔课件出示〕〔1〕提问:a.从图中你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冬冬身高130厘米池塘平均水深115厘米〕b.冬冬心想,这也太浅了,我的身高13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危险。你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c.冬冬的身高不是已经超过平均水深了吗?〔2〕谈话: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真实的情形吗?〔利用课件,呈现池塘水底的剖面图〕〔3〕小结:虽然平均水深可以很好地反映这条小河水深的总体情况,但并不能反映出小河某一处的深度。看来,平均数也不是万能的,假如使用得不恰当,也会给我们带来费事,甚至发生危险,今后我们还会研究中位数、众数……在详细应用的过程中还要联络实际去考虑,平均数只有用在恰当的地方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设计意图:处理这一题目时,老师适时呈现小河的截面图,并标注出5个间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到达学生仍能借助平均数的意义理解东东下水的危险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感悟到平均数在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时存在的局限性,适时提出今后还要学习其它反映一组数据总体程度的统计量,做好统计知识由中年级到高年级的衔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P49—P50教学目的: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络,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才能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开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标准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1、口算热身:15×6=35×2=23×30=36×20=42×19≈58×41≈2、竖式练练手:42×2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考虑: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一、〕新知学习1、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去北京,特快列车每小时行使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使106千米,该两种列车30小时各行使多少千米?2、提问:这两种列车30小时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吗?你能解决吗?160×30=〔板书:160×30=〕106×30=〔板书:106×30=〕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笔算乘法〕提醒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3、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这两种列车30小时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吗?3、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4、学生独立考虑,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60×30和106×30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符合实际。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展计算。5、老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6、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1)、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请同学们与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2)、全班交流,汇总方法(3)、通过比拟,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应说以下几点:1.〔1〕、数位对齐;〔2〕先算0×160;(换句话说: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3〕再算3×160;〔换句话说: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⑷、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2.〔1〕、数位对齐;〔2〕先算0×106;(换句话说: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3〕再算3×106;〔换句话说: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⑷、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三、稳固练习〔课件展示〕1、用竖式计算。142×23214×34〔先完成前一个反应后再练习,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应交流。〕〔小结: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2、当当小医生〔完成教材51页练习七第7题〕3、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4、思维训练:〔1〕、教材51页练习七第6题〔2〕、教材51页练习七第8题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五、课堂作业:课本50页练习七第3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3.使学生理解保存小数位数越多,准确程度越高.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准确程度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保存小数位数越多,准确程度越高.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课型:1课时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情境图,电子秤上显示的数据和售货员的话,提出疑问怎么会不一样?引出“四舍五入法”2.引出近似数,复习整数求近似数。〔二〕探究交流1.出示情境图,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提出0.984的近似数是多少?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现场操作展示在多媒体PPT中,插入函数能在播放时在方框里输入学生汇报结果,能及时将学生的想法展如今课件上〕2根据汇报结果,分别详细讨论保存两位小数的近似数,保存一位小数,保存整数后的近似数。并说一说操作的过程。3、强调取近似数的要求不同表示方法4、小组讨论1与1.0的准确度5、引导通过线段图理解保存一位小数是1.0,小数末尾的0,应当保存,不能去掉。6、总结:刚刚是利用什么方法求0.984的近似数?独立完成想一想后在小组中交流,找不同说原因。〔三〕稳固练习1、选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1〕保存〔〕位小数,表示准确到非常位。①一位②两位③三位〔2〕假如要求保存三位小数,表示准确到〔〕位。①分②百分③千分2、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1〕保存两位小数0.25612.0061.0987〔2〕准确到非常位3.720.589.0548〔选两组,整组4人一起在电脑前讨论后,将本组答案用电脑操作展如今课件上放映呈现给大家〕3、按要求填出表中的近似数4、拓展题四、全课总结1、数学课将完毕了,你有哪些收获?在哪方面还需努力?2、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73页的知识,翻开课本,认真看一看课本,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用笔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朗读出来。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0.984≈0.980.984≈1.00.984≈1小于5,舍去大于5,向前一位进1大于5,向前一位进1表示近似数的时,0不能去掉课后反思: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可以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纯熟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稳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法:归纳总结法学法:练习法、测试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二、情景导入:呈现目的老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展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的。提醒课题三、探究新知〔一〕交流自学情况。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展归类整理。〔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2、教材P50页第2题。四、点拨升华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六、达标检测完成学案中的课内稳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七、拓展进步1、教材P50页第3题〔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一样的倍数。〔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2、教材P50页第4题。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考虑,完成列式。八、作业布置: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第八单元确定位置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详细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2、通过练习,纯熟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亲密联络,进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4、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浸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纯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二、根本练习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1、第2题。这道题在稳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展观察和分析^p。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一样;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一样。2、第3题。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3、第5题。〔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一样吗?〔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4、第6题。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道路。画道路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小乐从家到学校的道路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道路,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三、综合练习1、第7题。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2、第10题。〔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3〕观察考虑“c6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1。课标要求:能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教材分析^p:《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和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根底上学习的,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本课时包括整十数除整十数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运算,这对后续学习笔算除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p: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这对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的算理及算法已有认识,并能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学生的起点,可能有一局部学生已经会算本课所学的内容,但却对算理和算法的详细含义及表述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教学目的: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展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探究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才能及应用才能。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教学重点: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展口算和估算。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设想:1.力求每一个活动都具有其明确的目的性。本节课,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考虑、去感悟,发现知识的真谛。用丰富的活动去激发他们参与和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2.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正确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在教学中,老师既给学生独立考虑,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又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时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见解,在与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复习数的组成导入:我们天天与数字打交道,看看这些老朋友,你知道它的组成吗?80里面有〔〕个十。80里面有〔〕个二十。120里面有〔〕个三十。200里面有〔〕个十。2.创设情境,复习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小明存了40元硬币,想去买东西,但带着不方便,于是跟妈妈换纸币,可以换成哪些面值的纸币?预设:2元、5元、10元、20元假如都换成5元的纸币,可以换多少张?假如都换成2元、10元、20元的纸币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兑换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为学习新知打下根底。】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除法1.出示:书包40元笔8元文具盒20元格尺4元老师一共有80元。2.提数学问题,并列示。80÷8=80÷20=80÷4=80÷40=3.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4.板书课题。5.小组合作探究算法。预设:〔1〕因为4个20是80,所以80÷20=4。〔2〕8个十里面有4个2个十,所以80÷20=4.〔3〕因为4乘20等于80,所以80÷20=4……【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详细的生活情境,以此展开教学,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目光观察问题。】6.小反应80÷40=60÷30=90÷30=40÷20=活动二:探究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情境:老师如今有160元钱,可以买几个书包?方式:独立解决,汇报方法。【设计意图: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根底,对于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学生会很轻松的掌握,因此,放手让学生独立进展解决。】活动三:估算60÷20=120÷40=420÷60=62÷20≈123÷40≈421÷60≈60÷18≈120÷38≈420÷63≈方式:独立解决,总结估算方法。三、多层训练,稳固练习1.请你当小老师300÷50=60〔为什么错?〕600÷20=3〔为什么错?〕349÷50=7〔怎样改正?〕2.口算挑战赛:每组派1人点将〔在其他组里指名1人〕,各出题考对方,答对又难倒对方者得红旗2面。〔可多进展几轮〕3.拓展练习:在横线上添0使算式成立8_÷4_=23_÷5_=6【设计意图:稳固学生对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进步计算的正确性。】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设计【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有针对性,与本节课主题亲密相关。】板书设计:口算除法80÷20=4〔1〕20×4=80〔2〕8÷2=4所以80÷20=4所以80÷20=483÷20≈483≈8080÷20=4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学习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身边的学习素材,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教学目的】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培养学生的操作才能和综合应用知识的才能,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老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学生答复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老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学生测量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老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老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学生讨论后答复: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老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老师:为什么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方30+45=75,30+90=120,45+90=135,60+90=150。老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学生讨论后答复: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老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30°。学生画后进展检验。老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答复时,老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老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老师:怎样画75°的角呢?引导学生讨论后答复: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老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明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结实地掌握画角的根本方法。]二教学用量角器画角。老师:通过刚刚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比拟简便。但是假如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老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历,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学生讨论后答复: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老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学生讨论后答复: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老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老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老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老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进步学生的操作程度。]三、练习课堂活动第1~3题。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9~12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经历比拟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2、体验小数比拟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拟简单小数的大小,开展数感;3、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小数大小比拟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小数大小比拟的方法,纯熟地比拟小数的大小。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1、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我们黄山市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2、看完这组图片有何感想?3、是的,这些图片都很美,我们黄山市是一个旅游城市,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我们这里观光旅游。最近,我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吧!2023年黄山市接待游客41650000人;2023年黄山市接待游客46658700人;2023年黄山市接待游客51871000人;2023年黄山市力争接待游客57000000人。你能把这些数据按一定顺序进展排列吗?4、这些整数,你是如何排列出大小的?引导学生总结比拟整数大小的方法。二、探究新知1、阳春三月,正是踏青时节,我家隔壁小军、小芳、小红、小强四家准备进展一次春游活动。要说去春游,四位同学可快乐,正积极准备呢!2、要去春游,他们首先想到要准备吃的和喝的,于是他们一起去逛超市了。3、这是他们购置的四种饮料的价格表:5、假如请你选择其中两种商品的单价进展比拟的话,你会选择哪两种?〔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板书〕6、同学们说得太多了,能不能把上面商品的单价整理一下,怎样分类比拟适宜?〔分类结果:两个小数中整数局部不同的;两个小数中整数局部一样的,但非常位不同的;两个小数中整数局部、非常位一样,但百分位不同的〕7、根据分类,可以得出小数大小比拟的方法。学生讨论,总结归纳方法:①假如整数局部不一样,如何比?先看它们的整数局部,整数局部大的那个数就大②假如整数局部一样,看非常位,非常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8、请学生把这四种商品价格,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设计意图:老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尝试与探究的时机,关键处应给予点拨。三、稳固练习:〔一〕分析^p超市中水果价格1、四位同学购置饮料后,又购置了水果,我已将他们购置的水果单价制作了一张简单的表格:2、请学生说说这四种水果单价中哪种水果最高,哪种水果单价最低?你是如何比拟的?〔二〕选商店买商品1、为了让这次春游更有意思,四位同学说不能只是走走看看,要进展一些活动,于是他们又逛了一些商店,发现这些店里同样的商品价格却不一样,他们想买最廉价的商品,你们能帮他们参考一下吗?2、完成教材42页第8题〔三〕给商品加上价签1、四位同学买了体育用品后还剩一点钱,商议后决定买一些奖品,于是他们买了以下四种商品,如今价签没有了,你们能帮他们把价签加上去吗?你觉得这些奖品应该怎样奖励?〔完成教材41页第5题〕〔四〕分析^p跳远比赛成绩1、四位同学在家长的带着下由于进展了充分的准备,使得这次春游活动既充实又快乐,他们还进展了一次跳远比赛,请大家看看他们的成绩吧!姓名:小军、小芳、小红、小强成绩/米:2.05、1.84、1.88、1.932、请你帮他们排排名次吧?〔五〕认识四位同学1、今天我把这四个同学的照片带来了,我也检测了他们的体重,吧!〔出示教材42页第9题〕2、按照体重由大到小给他们排排序。〔六〕精彩挑战1、同学们,如今正是春花烂漫时节,你们也一定想走出教室去大自然看看吧!不过我这里有道习题,假如你能顺利闯关,春游就有希望啊!快快拿出你们手中的笔完成吧!〔出示教材42页最后一个练习题〕四、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说一说如何进展小数的大小比拟。2、这节课上你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你觉得有哪些地方应该改良?板书设计:小数的大小比拟1、50<2、552、55<2、882、88>2、85先看整数局部整数局部一样整数局部和非常位比拟非常位都一样,再比拟百分位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1一、激趣引入老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学生:溜溜球。老师:想来玩玩吗?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老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老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板书课题〕[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表达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表达“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二、教学新课1.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老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学生:能。老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3[点评:这个教学片断表达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表达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严密联络,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严密联络]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老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相应的学生举手。老师:我们把它画到黑板上。〔老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老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学生:是。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拟一下老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学生:第①条线最短。老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课件闪烁端点〕老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老师:通过量,我们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我们接着看第2类。〔拿出学生画出的直线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像这样画的举手.相应的学生举手。〔把直线画在黑板上〕老师: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两端延长后得到的。老师:这条线段的两端还能延长吗?学生:能。老师:对,还能延长。〔课件再无限延长两端〕这样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板书:直线〕老师:老师刚刚我们量出了线段的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吗?学生:不能。老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无限长的。老师:同学们开动脑筋一画,就画出了线段和直线。我们接着看第3类。看还画出了什么?〔拿出学生画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像这样画的举手。相应的学生举手。〔把射线画到黑板上〕老师:你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老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学生:是。老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射线”。〔板书:射线〕老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学生答复〔略〕老师: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讨论后答复。……[点评:从学生探究出的表象出发分类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从一般到特殊,构造明显、层次明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成为参与研究的主体,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快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目的:●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展分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p推理才能。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展分类。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展分类。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展分类.怎样分?二、新课:1小组活动:(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2按角分的情况引导学生明确:一样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展分类(1)分类.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p,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老师板书: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2)三角形的关系.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似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好.)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局部.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的内角.……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3按边分的情况: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三稳固练习:1.判断题.(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锐角三角形中的角一定小于90°.(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拟练习四作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描绘。2、初步懂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展简算。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p、推理的才能。2、使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感受数学考虑过程的条理性。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了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出现的沙尘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生:1、我想大声的呼吁:请不要再滥伐树木了,不然的话沙尘暴会更厉害。2、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吧!3、要保护我们的家园,还要大量植树。师:说的太好了。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就要植树造林,种植花草。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学校植树活动的情况吗?〔多媒体展示植树的场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二、探究新知1、探究乘法运算定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师:同学们,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答复。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老师随学生的答复板书问题。师:请根据这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式计算。〔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生展示汇报:〔4+2〕×254×25+2×25=6×25=100+50=150(人)=150〔人〕师:谁和第一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你们解决问题的步骤?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组有几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师:谁和第二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生: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抬水浇树的人数,再把这两局部合起来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师:答复的很好。我们来看4×25和2×25分别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我也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即〔4+2〕×25。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答复这次植树活动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2、探究乘法分配律〔1〕讨论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计算结果一样,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4+2〕×254×25+2×25生: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在这两个算式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个等式。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师:刚刚同学们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为25×〔4+2〕。想一想:计算25乘4加2的和还可以怎样算呢?动手试试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师:谁来给大家说自己的想法?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别与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两个积相加。即25×〔4+2〕=25×4+25×2〔2〕举例观察师:我们知道了4加2的和与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与25分别相乘,再相加。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写在本子上。你怎么来说明你写的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师:谁来汇报你写的式子,师随生汇报板书。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等式以及自己写的等式,有什么发现?请先和同学交流。〔3〕交流概括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生:我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这就叫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师:刚刚同学们写的算式都对,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并抽学生汇报。生1:a、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因数。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生2:a表示因数,b、c表示两个加数,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三、稳固练习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5+20〕×12=□×12+□×1225×〔4+9〕=□×4+□×98×〔10+5〕=□×□+□×□75×24=75×□+75×□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48×12+52×1215×18+26×18〔15+18〕×2625×40+25×425×〔40+4〕〔48+52〕×1214×〔45-5〕11×4+25×4〔11×25〕×414×45-14×5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内容:课本22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根底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通过学习,进一步进步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用具: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老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老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根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回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主题图。〔1〕让生观察地图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①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②讨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组织学生观察上图,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出示提示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2.用语言描绘北京和上海的详细位置。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生汇报。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师对照图示指一指,肯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师小结: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教学要求:1、会根据统计的要求,搜集、整理数据,并能制作统计表。2、能根据统计表作出分析^p、预测或判断和决策。3、培养学生统计的意识,并能应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让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感悟统计的方法。重点:学会搜集、整理数据,并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难点:怎样去实际搜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作出预测或决策。教学过程:一、统计本班学生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1、同学们,双休日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根据学生答复,老师整理并板书:体育运动、玩电脑、学音乐、看书学习、出去旅游。2、怎么知道大家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呢?〔生:要进展调查和统计〕〔板书课题:简单的统计〕3、怎样进展统计呢?〔讨论得出:可以划正字,或举手数一数等〕4、请小组统计员统计每种情况的人数。〔各组当堂推选出统计员,要求进展统计〕5、师总结:刚刚统计员通过举手数出了每种情况的人数,这个过程叫搜集数据,为了科学准确,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搜集数据,不重复,不遗漏〕6、请大统计员把每种情况的人数进展分类整理,把各种情况的人数加起来〔指定全班统计员整理并合计〕。这个过程叫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7、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整理到一张表格里去,这张表格叫做统计表,叫什么统计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欢做什么的情况统计表〕。学生答复每种情况的人数,老师填好统计表,并填好合计人数。是什么时间制作的?〔注上制表时间〕。这个过程叫做制作统计表。8、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刚刚我们对这张统计表进展了分析^p,并做出了判断、预测和决策。〔板书:进展分析^p,判断、预测和决策〕9、你统计了我们一个班的情况,得到的信息是否就很准确呢?还要统计什么?〔还要统计其他班级的情况〕。统计的数据越多,我们得到的情况就越准确。【评析: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教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作为切入口,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对情况的真实分析^p,引发学生的真情流露,学生想说敢说,非常投入。老师注意把统计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充分展示出来,浸透自然,学生乐于承受。对统计表的分析^p注意了开放性,让学生扮演统计员的角色,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开展和再创造的过程,使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乐园。】二、统计听课老师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今天来了许多听课老师,老师们在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打算怎样知道听课老师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统计〕怎样进展统计呢?〔1〕请每小组翻开信封,看一遍,要求我们干什么?〔2〕请每个小组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