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1篇_第1页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1篇_第2页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1篇_第3页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1篇_第4页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1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1篇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1篇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学习目的:1、借助拼音认识“忆、异、逢、佳、倍、插”6个二类字和“忆、异、逢、佳、倍、插、遍、遥”8个一类字,能通过比照分辨出“异”上半局部“巳”与“已”的区别,知道“插”的正确笔顺,正确书写“遥、插”。2、简单理解诗人王维,能借助注释、联络上下文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结合王维的生活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并体会诗句表达的诗人思乡思亲之情。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随着夏天的脚步逐渐远去,我们又迎来了美丽的秋天。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秋风响起,落叶归根,会引发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思乡佳作,诗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理解作者,阐释题意。1、说说对王维的理解,补充王维的资料。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2、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指导书写。“忆”是什么意思?围绕这个“忆”字,你从题目中还知道了什么?请大家轻轻翻开书36页,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注释来说。〔1〕在这里“山东”不是指如今我国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板书:家乡〕。王维不到17岁就与弟弟王缙分开家乡到当时全国最热闹的城市——首都长安游学,也就是如今的陕西西安市。出示示意图,介绍两地之间的大概间隔。〔两地间高速公路路程为536千米,驾驶汽车需6小时45分钟。假如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每天走十个小时,也要半个多月才能到达。〕〔2〕重阳节: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古时候人们过重阳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风俗。〔3〕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逐步将诗题板书完好〕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注意语调消沉缓慢。题目平实朴素,内容也看似平常,但是为什么这首诗会流传千古,被人们广为传颂呢?三、创设情境,读中悟情。1、学习诗歌,“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只有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读古诗有三个层次,三种境界:读得正确流利——读懂意思——读出感情。〔一〕读正确流利:〔1〕出示带注音诗句,自由读;〔2〕指名读,纠正读音;〔3〕去音后男读女读,读出节奏;〔4〕提出生字并归类,小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这一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左右构造:忆佳倍插上下构造:异半包围构造:逢遥遍板书:“异”。师示范“插”的笔顺,生练习书写。〔二〕读懂意思:1、诗句读通了,我们还要读懂诗句的意思。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学法小结:查资料、看注释、联络上下文或生活经历、反复诵读。2、先轻声或默读古诗,根据下面的注解与插图,想想全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能说出大概意思即可。同桌交流想法,指名汇报。〔三〕读出感情:同学们对诗句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师错误范读。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哪些诗句或者字词最能表达诗人孤独、苦闷、伤心的`心情?在书上圈画出来。1、〔板书:独〕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透过它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出示句式,想象说话:远在异乡,当时,王维单独一人。〔生病时、空闲时、遇到困难时、写出一首好诗时……〕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请体会王维此时的心情,带着王维的感受再读第一句。2、即使生活在繁华都市中,即使满腹才华被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为刻骨。诗人把满腔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句中?〔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聚了诗人的情感和心血。你们认为哪个字诗人用得?为什么不说“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偏偏要说“倍思亲”呢?同桌讨论。〔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说明王维平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板书:倍思亲〕诗中提到的“佳节”还会是哪些中国传统节日?生答复时,师补充相关风俗。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不管什么节日,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那么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出示句式,同桌交流,想象说话,说出人物的动作神情:节到了,王维看到,想起家乡的亲人。〔师:春节——看到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地一起包饺子、放鞭炮——泪流满面〕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即便只是一句普通的问候,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都令王维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配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呀,我们可以想象:a、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他乡求学的孩子们,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b、中秋降临,远在外地打工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c、每到国庆节,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深情地说:——3、虽然心中倍思亲,但重阳节这天,王维还是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任思绪飞越千里,他会在脑海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明晰地浮如今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令人心碎啊!王维只能面向东方,含泪吟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又会想些什么呢?确实,家乡的亲人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啊!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对西方,大声喊出——〔读〕“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4、胸怀大志的王维年少早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甘心忍受离别的痛苦,只能把自己的绵绵思乡之情融入到诗句之中,正因为对亲人的眷恋,对故土的依恋,是人类永久不变的美妙情感,所以这首诗直到今天还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如今让我们再次读读这首诗。〔配乐背诵〕5、总结学法。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眼含热泪,神情忧郁的诗人王维。这节课,我们通过逐次逐句地品,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希望今后在学习古诗时,同学们能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四、延伸课外,拓展阅读。古时候交通、通讯极为不便,人们长时间外出时只能靠诗歌来抒发自己思乡思亲的痛苦心情,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思乡诗歌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一些名篇更成为千古绝唱。出示:〔1〕学过的思乡诗歌题目:《秋思》《长相思》《泊船瓜洲》;〔2〕朗读补充的诗歌。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qiè〕,不敢问来人。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qī〕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搜集王维的诗歌或者思乡诗歌进一步阅读、品味。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学习目的: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仁慈、纯真,进步理解才能。教学重难点:联络学生的读书体会,读中感悟。体会小姑娘的仁慈、纯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一、释题导入。老师板书课题:阳光洒下来。师:你看到这个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晴朗的天空阳光普照大地……〕二、检查预习。1、圈:〔1〕说说预习课文时,你觉得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是什么?2、查:你联络上下文或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塞〕3、问:读完课文,你提出了什么问题?三、整体感知,交流合作。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一读。2、课文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四、学习第一局部,初识人物。1、自由读1—3自然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1〕学生自渎,在相应的'地方做上记号。〔2〕小组交流。〔3〕全班反应,边交流边指导,读好相关的句子:“我是长得小小而不怎么会表达的女孩。脑子里总有想不完的事。”〔4〕小结:这是一个弱小、内向、爱考虑的女孩。2、假如你是小姑娘,你对那个新来的修鞋老伯伯有怎样的想法。〔1〕学生找到描写老伯伯的句子读一读。〔2〕引导读句子,体会小姑娘对老伯伯的好奇,也通过观察考虑,感觉到老伯伯生活的困难。五、指导书写。1、老师范写。、2、学生独立练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二、学习第二局部,走进人物心灵。①读读4—16自然段,讲讲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②找找描写老伯伯的语句和写小姑娘心里想法的句子,分别做上不同的句号。③自读感悟,再读句子,想想这时老伯伯和小姑娘心里想了些什么?在句子旁边作上批注。〔老师巡视指导、点拨〕④全班交流。1、走进老伯伯的内心。在断针时,老伯伯叹了一口气,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指导读句子〕老伯伯见我给了针钱,有说不用找钱时,他抓起书包仔细检查,从这里能看出老伯伯的想法有是什么?2、走进小姑娘的内心。重点体会句子“我一楞,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我一下心脏。”和“我转回神,飞快的把书都塞进书包里,又飞快地取出口袋里折得皱皱的钱,塞到老伯伯的手里……”假如你就是这位小姑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3、分角色朗读这个局部。三、学习第三局部,升华情感。1、妈妈为什么说我是一位好心肠的姑娘?读读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展开小组讨论。2、交流看法:要求表达观点时,要用课文中相应的语言作为根据。3、回扣主题:全班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妈妈的话像阳光照进我的心里?说说你的看法。4、小结:妈妈是在夸小姑娘关爱别人、用心体察别人的疾苦,很仁慈,也是对小姑娘主动承当自己过失,有责任心的一种肯定。四、联络实际,指导行为在你的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能不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3【教学目的】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课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的段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4、写一个片段,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学重难点】通过边读边想,将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的方式复原成画面,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一、激趣导入1、做游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但不说出它的名字,让同学们一猜就知道。2、说说你理解的松鼠。3、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读字词,正音。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1、边读边考虑,课文写了什么?(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2、找出描写“看松鼠表演”和“看松鼠做巢”的段落。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考虑: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的词语。2、你喜欢看松鼠的哪种表演?从文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些什么?3、小组内交流。(句式:我喜欢松鼠表演,我仿佛看到,我想。)4、全班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5、生自由读这一段。6、指名读,指导朗读。7、齐读。8、作者是怎样将他观察到的其中一只松鼠写得生动详细的呢?指名读。谁来扮演这只得意的松鼠?指导朗读9、朗读第二自然段。五、学法指导1、作者看到了松鼠这么多的表演,是一次看到的吗?看来观察小动物不是一两天的事,我们在写小动物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把每次观察到的不同情况写下来,连成一篇美文。2、课文没有单独描写小松鼠的外貌,而是在描写小松鼠时,写出了它的特点:大尾巴,弹跳力好,擅长爬树等。小松鼠的动作描写出神入化。作者太聪明了。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写写片段。3、片段练习:我喜欢看表演。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我注意到其中一只,它。4、总结。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4一、情景导入1、出示诗歌:余光中的《今生今世》。2、指名配图配乐朗读。3、师:这首诗歌的作者是余光中,你们知道他是为谁写下的这首诗歌吗?〔母亲〕是呀,母亲就像一首耐人寻味的诗歌,黎巴嫩的一位文学家卡里。纪伯伦就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母亲,他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妙的呼唤,就是妈妈。”4、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从一份免费的账单里找到了无声、无私、无价的母爱,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找一找母爱。〔板书:账单母爱〕二、品味故事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由读文。认真默读三个小故事,画出能触动你内心的句子或段落,并考虑:你从这些词语、句子、段落中读懂了关于母亲或母爱的什么?2、小组交流,组长汇报,随机朗读句子,板书【关键词】:^p。3、全班交流,自由汇报,随机朗读句子,板书【关键词】:^p。三、追忆往昔1、师:有时,凡老师在想啊,我要是一直处在小时候该多好啊!因为我在渐渐长大的同时,母亲却在渐渐老去。2、播放配乐图片,感染学生心灵。3、师:母爱,就像一块糖,包在唠叨里,藏在责骂里,让我东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4、老师讲述往事,引发学生共鸣。5、过渡:看完我们的成长经历,读完老师写的关于母亲的两件小事,你对母亲和母爱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请你回想一下你跟你的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找一找母爱还藏在哪里?6、联络生活,练习说话:母爱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1、母爱藏在一张免费的`账单里,无声,无私,无价;母爱藏在一桌子的饭菜里,香醇无比;母爱藏在一块小手表里,提醒着我要珍惜珍贵的时间;母爱藏在一堆五彩缤纷的糖果里,让我尝到了甜蜜的味道;母爱藏在一双朴素的绣花鞋里,让我一辈子铭刻在心;母爱还藏在2、母爱,是用多少文字也表达不完的,那么,就让我们把满怀的感动、感恩融进这首小诗里吧。4、有感情地齐读《今生今世》。五、布置作业回家对母亲说一句感恩的话,帮母亲做一件家务事。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5教学目的1、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山里人”热情、淳朴的性格,初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3、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山里吗?感受过山里人的热情、淳朴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山里人的.文章:《炊烟》。师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学生说一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眼、句句入心,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解决。2、检查朗读情况。指明分段读,纠正错误的字音。3、理解词语。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词语小组成员通过联络上下文或差字典、词典解决,再有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交流解决。4、再读课文,考虑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木屋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深化理解。1、出示问题: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人物有关的语言、动作谈一谈。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体会着认真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3、小组交流。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小组里读,并谈自己的感受。小组评价。4、全班交流。由小组代表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感受。全班同学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进展交流。老师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理解人物性格,让学生体会如何透过语言文字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质。二、角色朗读,积累语言。三、通读全文,深化理解。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再次快速通读全文,看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一块儿解决。四、自拟题目,感悟中心。文章写“我”在山里感受的温暖,为什么以“炊烟”为题?假如是你来写,你会以什么为题目?和原题比拟一下,哪个更好?板书设计炊烟我又累又饿感受温暖感动留恋木屋主人热情好客豪爽勤快淳朴仁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6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化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准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学生可互相解答,老师只作点拨)。3.指导朗读。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6.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p。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迫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刚。”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快乐、冲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冲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快乐?竺爷爷为什么快乐?(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快乐,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局部,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准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准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常年的准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准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准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五.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准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板书]第一朵杏花竺准确观察可桢一丝不苟设计意图: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准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化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7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3、理解诗歌内容,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第一课时一、提醒课题1.出示幻灯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去干什?要求看图说一段话。2.板书课题:走,我们去植树二、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2)利用熟字自学生字和书写方法。(3)联络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按要求白读课文。老师行间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老师相机指导生字的渎音。(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煦:指名分析^p字形构造。符:与“附”比拟。版:与“板”比拟。乖:与“乘”比拟。(3)交流词语的`意思。温暖:温暖。音符:表示音调上下的符号。幅员: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乖乖:不淘气,听话。(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三、范读课文放录音范读全文。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四、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3.读—读,再抄写。(文后练习3)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看拼音,写词语。2.组词区别。照符版乖煦附板乘二、细读课文1?镐碌趌、2节。(1)白由读课文。(2)讨论。①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慨号)老师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②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快乐?(温暖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③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告诉学生“到处”和“青翠”要重读。(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2.细读第3~6节。(1)指名读课文。考虑:植树有哪些好处?(2)读后交流。(相机板书:绿色工厂绿色宝库增添新绿绿色希望)(3)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①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安康幸福”。②“绿色宝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途?指导读好第4节。(“离不开”、“宝库”要读重音)③联络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幅员”一句,说说“绿色的希望”指什么。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后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读第5、6节。(4)练习背诵。3.细读第7节。指导朗读。师述:植树的好处如此之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发动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学生练读课文。三、总结课文1.齐读课文。2.分组背诵课文。3.读读课文,联络生活实际,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四、布置作业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按名称、外形特征、作用三个方面写一段话。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8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书橱、酷刑、拓宽”等词。2、才能目的培养爱读书的习惯。3、情感目的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欢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欢之情。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自由读书,划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1、自读诗歌。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欢读书?作者为什么说“是书,让我理解了中外灿烂的文化;是书,为我拓宽了走向世界的道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读书的乐趣。读课文时,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四、朗读课文,放飞想想谈感受。1、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2、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时的名言警句。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9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局部的词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教学难点: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出示:花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1、齐读课题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学习:“颇”、“耐”理解“颇”。“很”的意思。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学习生字:“簇、汇、暇”“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展比拟。〕联络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2、朗读课文第2。3小节。3、老师小结:试想:假如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假设人间仙境的感觉?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妙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4、读第4节。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风光。四、朗读全文,学习其余未学的生字、词。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复习生字、词〕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0学习目的1、认识生字、词语,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2、紧扣课题“让”字,叩问文本,感受三美,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学习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课前准备:师:理解季羡林;设计课件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作者,扣问课题1、引出孩子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记得文中的大树是谁吗?生:季羡林2、介绍一下季羡林:季羡林(1911--20xx),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学。1945年10月回国。1980年,分开哥廷根35年后,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学习。3、揭题导题: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季羡林一生几次到过德国?预设: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留学,这一呆呀就是——10年师:所以对于季羡林来说,德国就是他的第二个故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他写的与德国有关的文章,题目是——(课前板书)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5、擦去“让”体会德国人心甘情愿种花给别人看。6、叩问“让”字,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预设: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贴纸: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如何让别人看花——贴纸:怎么让?为什么自己的花要让别人看?——贴纸:为什么让?7、牵线“美丽”,一线贯穿1980年,季羡林爷爷重返德国时,迎接他的主人问她:你分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羡林答复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发问:德国的什么可能变了?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哪些美丽没变呢?8、过渡语:难道真的只有花的美丽是不变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1、这篇课文都读过好几遍了吧?其实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滋味儿。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自由地读书。注意: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读完后考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书读完了,但真的都读好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1)(请一名学生读完后)问:第一句想说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花。想要把一个字重点突出来,可以怎么读?——重读。来读读看。(2)同样的道理,第二句应该怎么读。齐读,突出德国。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1)(请一名学生读完)问:季羡林想赞美德国的什么?——美丽,所以我们要把朗读的重点落在——美丽。听老师读。(2)我还是采用刚刚那样重读的方法突出美丽这个词的吗?——不是——那我是怎么做的——在美丽后面停顿久一点、那你们也来试试看。(3)生读句子归纳学法:原来我们在朗读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用重读,也可以采用停顿的方法。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要问为什么这样读?)(1)停顿教学,“如”是好似的意思,“入”是进入,我们平时读书停顿往往是在一个词语读完之后,虽然这里的“如”和“入”是单个字,但是实际上表示一个词语,所以要做此停顿。(2)介绍山阴道的美丽故事:东晋王献之一日由我们如今的浙江绍兴去往诸暨,途径一条山阴道,其风景甚美,于是他写下了这一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阴道就从此声名远播,很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阴道”奉为风景极美的地方。(3)齐读。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指导概括方法:概括内容一定要清楚,简洁,明了。发现了没有,原来有时候题目拿来概括课文内容!三、一品“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感受花美(1)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2)配乐批注,开展语言训练(3)生自由读,做批注。(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5)关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老师发现你抓住了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你说什么是花团锦簇?学生交流:预设:花非常的多那可能会有哪些花?这些花都簇拥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板书)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德国街头的花很多?——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姹紫嫣红什么是姹紫嫣红?预设:花有很多种颜色。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花的颜色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是的,从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读到,这的花很——美(板书:姹紫嫣红)(6)朗读训练,引读你看,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这就是——花团锦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蓝的像——海。这就是——姹紫嫣红。走在这条街上,抬头向上看,这家窗子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走过那条街,那家的窗子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就是——走过任何……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7)老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8)交流想象的画面(9)分组朗读,读出花的又多又美师:多美的意境呀!此时此刻,假如我们走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能不使人感到惬意舒适吗?如今带我们男女生分组读读看,看看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能把德国街头的花读得又多又美。(10)感悟花美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德国的什么美?——花美(板书)(11)背诵句子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就把它刻在心里,记住她,一起来背背看吧,真不会背,可以偷偷看一眼。四、二品“如何让别人看花”,感受行为美1、老师引导:是啊,德国确实是一个爱花的民族。那么,德国人是如何做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呢?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3、交流:句中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德国人种花是让别人看的种花的地点——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自己在屋子里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梁。4、摸摸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哪里?(花梗,花的茎,花的杆)5、出示图片,理解花的脊梁6、师:在家里,德国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他们仍然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7、激发情感,感性朗读如今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句?学生交流(敬仰、赞美)齐读8、引导理解莞尔一笑,体会德国人种花给被人看的行为美。(1)什么是莞尔一笑。(2)走进画面,情景再现,师生表演“莞尔一笑”(3)你从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读出了什么?预设:德国人认为种花给别人看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9、引导感受行为美这是你又觉得德国人什么是美丽的啊?——行为美!(板书)五、三品“为什么让花给别人看”,体会风土人情美1、师:家家户户种花,家家户户的花都临街而种,虽然在家只能看见花的背影,可是倘假设出去——又是怎样的场景,找出那句话?2、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1)这种境界是怎样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2)从哪里可以看出德国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3)引读:是啊,德国人就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时候别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3、交流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1)其实何止德国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实在我们也是一直这样做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学生交流,师引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扫地,借阅书本4、扣“又”,引导理解风土人情美孩子们,课文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师:什么是“又”,又表示以前也是这样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以前是什么时候啊——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的那十年。说明了几十年来,无乱风雨怎样变幻,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德国人种花的习惯没有变。假如一种习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是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5、此时此刻,你觉得什么极美——风土人情!(板书)六、回忆“美丽不变”,升华课堂1、如今你们懂了吗,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的是什么没有变?花的美丽没有变;种花的行为没有变;风土人情没有变2、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就是:花美、行为美、风土人情美。七、朴实拓展,抄录“美丽”孩子们,美的东西值得我们珍藏,拿出我们的采蜜本,选择其中的一种美,把相关的句子抄下来。(播放音乐)八、板书美丽没变?花团锦簇花美姹紫嫣红人人为我风土人情美我为人人行为美临街而种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1一、教材分析^p: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活力勃勃。身处于美妙的春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建议:“迎着温暖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二、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3、理解诗歌内容,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