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_第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_第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_第3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_第4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1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步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敏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的才能。2.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才能。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进步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敏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的才能。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的〕1.计算下面各题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答复,老师加以引导与整理。〕3.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学习技能,为学习分数乘小数埋下伏笔。同时,简明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一〕阅读理解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老师选择问题板书。〕〔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的知识引出例5,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1.自主解答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板书:,学生尝试计算,老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2.交流讨论,体会不同算法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p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1〕可以把2.1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化成带分数。〔dm〕〔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2.1×=2.1×0.75=1.575〔dm〕【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交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在小组内交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时机,使交流活动不至于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场展示,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二是全班交流,使全体学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时,知道解决同一道题目还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带来的快乐,并掌握自己未考虑到的计算方法,逐步进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这道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知识。【设计意图:老师的这段简单小结以旧引新,促进知识迁移,稳固掌握新知识,实现了有意识的学法指导。】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自主解答刚刚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心做对呢?〔出示课件,学生尝试独立解答。〕2.交流反应〔1〕可以把2.4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dm〕〔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2.4×=2.4×0.75=1.8〔dm〕3.自学课本〔1〕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2〕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逐步出示第三种算法。〕小数2.4和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结果是1.8。4.比照考虑。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你觉得这样约分计算简便吗?【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例5第〔2〕题,既复习了分数乘小数的两种计算方法,起到稳固练习的作用,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学习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计算方法,更使学生深化地体会到分数乘小数先约分再乘比拟简便。】四、回忆反思1.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2.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虽然简便,但只在小数与分数分母有共同因数的情况下适用,假如小数与分数分母没有共同的因数,就不能直接约分,只能采用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算式中小数与分数分母的特征,明确小数与分数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数,然后再选择适宜的算法进展计算。【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考虑“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让学生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的局限性,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敏选择适宜的算法。】五、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一〕比照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2.反应:计算时你更喜欢哪种算法?【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了先约分再计算的简便性,在这个练习中,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这种算法不仅在分数乘整数中可以让计算更简便,在分数乘小数中同样适用,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二〕根本练习教材第8页做一做1.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考虑: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适宜的方法进展计算。2.反应交流时提问:哪几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吗?【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四道题的比照练习,让学生发现不仅先约分再计算有局限性,分数化小数这种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引导学生比拟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敏性与合理性。最终在学生充分理解的根底上共同归纳出结论,以丰富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结论的过程,加深记忆。】〔三〕进步练习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美国人均淡水资量约为1.38万立方米,我国人均淡水资量仅为美国的。我国人均淡水资量是多少万立方米?1.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2.反应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并适时补充我国的水资知识,进展节约用水教育。〔四〕拓展练习〔多余条件〕〔机动〕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4题:蜂蜜最主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以上。有一种蜂蜜,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假如有2.5kg的这种蜂蜜,其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共有多少千克?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3.老师点拨:在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题意,看问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恰当的条件,找出多余条件,然后分析^p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最后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设计意图:这道题隐含了一个多余条件,增加了学生的审题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准题目中的关键条件,进步学生的审题才能,掌握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小数〕分数乘小数怎么计算?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回忆本课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络起来,形成知识构造,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重难点,又稳固新知识、强化记忆。】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2教学内容:p27倒数的认识,练习六全部习题。教材简析:这个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突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具有互相依存的特点。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比拟纯熟地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过程:一、用汉字作比喻引入1、师指出:我国汉字构造优美,有上下、左右构造,假如把杏字上下一颠倒成了什么字?呆把吴字一颠倒呢?〔吞〕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为另一个数,比方3/4倒过来呢?〔4/3〕1/7倒过来呢?〔7/1也就是7〕这叫做倒数,随即板书课题。2、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目的研究倒数的意义、方法和用途。二、新知探究:1、研究倒数的意义师:请大家看书p27第3行的结语:乘积等于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学生自学后,问:有没有疑问?师引导学生说出: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2、学生自主举例,推敲方法:〔1〕师:下面,请大家各自举例加以说明。〔2〕学生先独立考虑,再交流。〔a、以真分数为例;如:5/8的倒数是8/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b、以假分数为例;8/5的倒数是5/8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c、以带分数为例;带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d、以小数为例;分两种情况:纯小数和带小数,纯小数相当于真分数,带小数相当于假分数〕〔e、以整数为例;整数相当于分母是1的假分数〕学生举例的过程同时将如何寻找倒数的方法也融入其中。3、讨论0、1的情况: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因为1与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数是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4、总结方法:〔除了0以外〕你认为怎样可以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看看书上是这样写的吗?〔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自己说的居然和书上的意思一样〕三、反应稳固:1、完成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问:8的倒数是几?2、练习六5〔判断〕3、补充判断:a、a是自然数,a的倒数是1/a。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3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进步与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意义。教学难点: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进步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关键: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集合详细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师:关于百分数,你们已经学过那些知识?指名答复,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答复,老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2、引入师:从这节课开场,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盒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根据这一情景,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答复,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师: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指名答复,假如学生感到困难,老师可以通过画以下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多的局部是水体积的百分之几”师:你能独立解决这一问题么?那就请你试一试。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考虑,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老师巡视,及时理解学生中典型的算法。〔2〕合作交流。指名板演,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算法方法1:〔50—45〕÷45=5÷45≈11%方法2:50÷45=111%111%—100%=11%全班交流时,老师要让学生说一说详细的想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方法1: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方法2: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3、即时练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全班交流时,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几”的意义。在此题中,“降低百分之几”的意思是降低的钱数占原来的百分之几。三、稳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一练中的第1题至第5题。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假设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4教学目的: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详细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通过观察、比拟、分析^p、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进步分析^p比拟、归纳概括、判断推理才能,同时浸透初步的函数思想。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考虑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确实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苹果、梨、橘子的图片问:起一个总的名称是什么?2、出示:仿照第一题填空〔1〕时间:3小时20分2小时45分〔2〕总价:5元〔〕〔〕〔3〕〔〕:6千克800克3吨350克填后问:左边的是什么?右边对应的是什么?你还能举出一种量和它对应的数吗?二、学习新课〔一〕相关联的量老师做实验,向弹簧称上加钩码问:〔1〕这其中有哪两种变化着的量?〔2〕弹簧长度为什么会变化?指出:弹簧长度是随着钩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把他们叫做相关联的量。追问:如今你知道什么叫相关联的量了吗?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习成正比例的量1、出示19页表格观察图像,填表,答复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4〕它们的变化规律一样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2、20页第2题3、正比例的意义〔1〕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师指出: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成正比例关系。问:如今你知道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吗?自由说说指生答复阅读课本师板书关系式:y/x=k〔一定〕〔2〕那么,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该看什么呢?三、稳固进步:19页说一说。四、全课小结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5学习目的: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可以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绘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绘、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历,开展空间观念。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络,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学习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课前准备:钟表,课件,教具学习过程环节学案回忆旧知1、物体的运动有()和()。2、平移和旋转都只改变图形的(),不改变图形的()和()。自主探究1、钟面上指针旋转的方向就是()方向;相反的方向就是()方向。2、钟表上旋转一周是()度,12个时刻将它12等份,所以每份是()度。3、从8时到10时,时针绕旋转点()方向旋转()度,从11时到15时,时针绕旋转点()方向旋转()度。4、旋转三要素指()()()。合作探究当横杆升起时,横杆绕旋转点()时针旋转()度;当横杆落下时,横杆绕旋转点()时针旋转()度。达标检测根底性作业:课本29页练一练1、2题(看课件)。一棵小树被扶起种好,这棵小树绕点O()方向旋转了()度。进步性作业:1、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拓展性作业:如图,点P是线段MN上一点,将线段MN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度。MPN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6《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的课程目的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了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的落到实处,必须先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如何明晰地界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应该形成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二,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一、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已经有很多研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谈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普遍化、特殊化、类比、猜测和检验、画一张图、建立方程、倒着干等。浙江省特级老师____江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尝试和检验、画图、操作、找规律、制表、从简单的情况人手、整理数据、从相反的方向考虑、列方程、逻辑推理、改变观点等11种。____的某套数学教材中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分为10种,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如下:我国课程改革下的实验教材,不再以传统的算术应用题内容为线索,而是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以所学运算表达的数量关系为线索,以表达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线索。人教版教材编排了图示、列举、列表、找规律、从简单情况入手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北师大版教材编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画图、列表、猜测与尝试、从特例开场寻找规律等。苏教版教材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那么,从四年级起集中编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安排学生学习摘录与列表、画图、一一列举、倒推;交换、假设、转化等策略。从以上的分析^p,我们可以大致明晰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二、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三个阶段老师不但要考虑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还要考虑怎样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策略。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不可能脱离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和解决问题严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是基于解决问题、为理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首先是作为学生感受、体会、反思解决问题策略的手段,其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新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仅仅是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开展,即基于解题的经历,形成相应的经历、技巧、方法,进而通过反思和提炼,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认识、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要经历潜意识阶段、明朗化阶段、深化化阶段。老师要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1.走出潜意识阶段对学生来说,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是建空中楼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策略的认识,在以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已经初步积累理解决问题的经历,但并不一定关注到理解决问题时隐藏在背后支撑解决问题的策略,即学生对策略的认识处于潜意识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关注详细的问题是否得以解决,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处于朦朦胧胧、似有所悟的状况,缺乏应有的考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明晰的过程。教学时,老师可先呈现问题,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历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一定的经历;再引导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考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回忆性陈述交流,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隐为显。在回忆性陈述时,学生可能会基于自己的经历和理解,提出不同的策略,老师应引导学生联络解决问题的过程提炼。2.步入明朗化阶段学生对某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初步的感受后,老师应引导学生将策略明朗化。如:呈现新问题后,组织学生考虑可以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应用策略的意识;解决问题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随着解决问题策略的初步应用以及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忆与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就逐步浮出水面并凸现出来。这里要指出的是,在教学新的解决问题策略时,不能排挤学生应用以往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不是小猴子掰玉米,喜新弃旧,而是在不断整合、应用不同策略的过程中,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经历,并在新的问题中主动、综合、灵敏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3.走向深化化阶段在学生比拟充分地感知理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理解决问题的策略后,老师要安排一定的练习,对相关策略进展集中强化,以加深学生对策略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对策略的认识更深化,逐步到达运用自如的境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继续反思自己所使用的策略,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老师的眼中,学生采用的策略可能有优劣之分,但学生的考虑过程并没有好坏之别,都能反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作的努力。因此,即使到了稳固、深化策略的阶段,老师仍不应急于对学生的策略作出评价,而应给学生说明和讨论策略的时机,让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比拟不同的策略,优化自我的策略。为了深化学生对策略的认识,老师可在学生采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考虑:自己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什么特点,适用哪些情况?还可采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不同策略之间有无一定的本质联络?学生不断地经历这样的考虑,就能对策略的本质有更深化的认识,就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策略,有助子在解决问题时走出无从下手的沼泽地;解决问题,有助于加深对策略的认识、理解与掌握。老师要充分认识策略的意义,进一步在理论中探究学生形成策略的规律,将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目的落到实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7课题说明:本单元的根底是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展教学。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表达了动手操作与概念考虑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详细的教学情境,让学消费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展练习,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实际性的问题,从而加深印象。课时说明:1课时学生情况分析^p:本案例合适于二年级学生,由于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才能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易兴奋,这就需要老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教学案例:1、在详细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才能。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8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相关简单问题。2、通过练习,稳固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浸透函数思想。重点难点: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课讲授教学第46页内容。老师出示表格〔见书〕,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看图答复以下问题①假如铅笔的数量是7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②总价是4、0的铅笔,数量是多少?③铅笔的数量是3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它们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①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②利用正比例图象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二、练习讲授1、根本练习。〔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页第1题。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成正比例。a、电是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b、电费与用电量的比值总是相等的。师生共同订正。〔2〕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km,2小时行驶180km,3小时行驶270km,4小时行驶360km,5小时行驶450km,6小时行驶540km,7小时行驶630km,8小时行驶720km……①出示下表,填表。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②填表并考虑发现了什么?③老师点拨: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也在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④老师:根据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⑤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一定〕。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和练习。2、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第49页第2题。〔2〕完成教材第49页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做,后由老师抽查。在抽查第〔1〕小题时,多让不同的学生答复。做第〔2〕小题时应多让学生们交流。第〔3〕小题汇报时要求说出,你是怎样估计的,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估计的思维过程。〔3〕解决教材49页第4题:①投影出示书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②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a、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图象特点。b、组织学生说一说,互相交流。提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判断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判断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三、课堂作业1、根据x和y成正比例关系,填写表中的空格。2、看图答复以下问题。〔1〕在这一过程中,哪个量没变?〔2〕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3〕不计算,从图中看出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4〕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课堂小结:老师: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三个要素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正比例图像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9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外表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敏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单元教学难点:灵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和判断等思维才能。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假设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柱的特征。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局部名称。(1)认识底面。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拟,得出是完全一样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一样的圆)(2)认识侧面。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3)认识圆柱图形。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互相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在说明的根底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4)认识高。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间隔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间隔)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3.稳固特征的认识。(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2)做练习一第1题。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4.教学侧面积计算。(1)认识侧面的形状。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10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2、练一练。教学要求:使学生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应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2.复习体积计算。(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2)口答以下各圆锥的体积: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自主探究:l.教学例2。出例如题,让学生读题。提问:你们认为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这堆沙的重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先求体积,才能求这堆沙的重量?这里底面直径和高的数据怎样获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2.组织练习。(1)做练一练。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2)讨论练习三第6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圆柱的底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这道题,圆柱底面的周长,先求出什么?在怎样?理清思路后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3)讨论练习三第7题。底面周长相等,底面积就相等吗?三、课堂小结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假如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体的重量。四、布置作业1.练习三第5题及数训。2.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方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67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3.考虑练习三第8、9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1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根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拟,培养学生分析^p、比拟、抽象和概括的才能,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根本性质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难点: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理解?学生考虑答复〔挖掘学生生活经历〕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你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机。2、你们仔细观察,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知识,估计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1〕猜测预设: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2〕小组验证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老师小结:240:160与144:96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式子写成240:160=144:96或240/160=144/96我们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括号中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能说出一个比例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比例的?怎么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试一试,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2:3和6:94:2和28:405:2和10:420:5和1:4活动二: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1、利用学生列举的比例和判断题中的比例,大胆猜测一下,每个比例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会存在什么关系?2、小组内验证猜测结果3、展示验证猜测情况。得出结论,预设:“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乘起来,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说得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根本性质。板书:比例的根本性质。谁能用分数形式表示以上比例?怎样求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呢?〔分子和分母穿插相乘〕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同学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那么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吗?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9和9:12〔2〕1/2:1/5和5/8:1/4〔3〕1、4:2和7:10〔4〕0、5:0、2和10:42、判断。〔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0、6:1、6与3:4能组成比例〔〕〔3〕假如4a=5b,那么a:b=4:5〔〕3、填空5:2=80:〔〕2:7=〔〕:51、2:2、5=〔〕:4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6,另一个内项是〔〕。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2,其中一个外项是2、4,另一个外项是〔〕。4、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5、根据3a=5b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12训练目的:1、理解解决有关排队中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会根据不同的考虑方法列式。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训练重点: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训练难点:减去重复的,加上遗漏的。教具学具:课件、1个红色圆片、10个蓝色圆片。训练过程:一、引入课题。1、出示题目:一排队伍,从前面数小红是第5个,从后面数小红是第6个。这排队伍共有几个人?2、排队游戏。3、引入课题。二、训练准备。1、课件出示:☆☆☆☆☆☆☆☆☆2、讨论:两种数法主要不同在哪儿?3、画一画。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一画。⑴△△△△▲从右往左数,▲是第5个,请你把盖住的△画出来。⑵▲△△从左往右数,▲是第4个,从右往左数,▲是第7个,请你把盖住的△画出来。4、画完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三、操作与考虑。1、学生拿学具操作,指名一生用磁铁在黑板上摆一摆。数一数共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2、小结:像刚刚那样,1个物体,1个图形或1个人在排列中的前后顺序数,计算总数时要注意减去重复的,加上遗漏的。四、练习。1、填空:①○从前面数,○是第9个,从后面数,○是第8个,这一排共有〔〕个图形。②一排图形,从上面数□是第4个,从下面数□是第8个,这排图形共有〔〕个。2、先画一画,再填一填。①从左往右数,小花排在第8个,从右往左数,小花也排在第8个,这排小朋友共有〔〕个小朋友。②一队动物去参加运动会,小兔的前面有3只动物,小兔的后面有10只动物,这队动物共有〔〕只。3、列式计算:一队动物去观看演出,它们排队进场,小熊前面有2只动物,小猪后面3只动物,小熊和小猪之间排着4只动物,这一队的小动物共有几只?4、考虑题:⑴有16个同学排队出操,从前面数小刚是第10个,从后面数,小刚是第〔〕个。⑵18个小朋友排成一排,从左到右数明明排在第8个,从右往左数,红红排在第3个,明明和红红之间有几个小朋友?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13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0~42页。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知道圆锥的各局部名称,探究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经历认识圆锥和探究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的联络获得探究数学公式的活动经历。教学重点:理解圆锥的特点,探究并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难点:理解圆锥的高和圆锥体积公式中Sh表示的实际意义。教具学具: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型容器,一些沙子。2、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炫我两分钟主持学生指名叫学生答复以下问题1.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学生答复以下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主持炫我两分钟,使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引入本节所学知识。】二、创设情境1.老师先出示一个圆柱形容器,提问:假如想知道这个容器的容积,怎么办?2.出示问题情境最近老师家准备装修,准备了一堆沙子,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家和我一起解决好吗?〔出示沙堆图片〕,这堆沙子的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工人告诉我要用6立方米沙子,我不知道我准备的这些沙子够不够?怎样计算这堆沙子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谈话、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求知欲望。】三、探究新知尝试小研究一〔课前〕:理解圆锥的特点1.观察圆锥形的物体或图片,它们有哪些特点?我的发现2.圆锥由1个〔〕面和1个〔〕面2个面组成,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锥的侧面是一个〔〕。3.从圆锥顶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