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_第1页
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_第2页
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_第3页
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_第4页
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分析^p、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才能。〖教材分析^p本节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根底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稳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根底。教材从学生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究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历,逐步到达纯熟。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络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p、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p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实验校,师资力量强,学生的素质也比拟高。部分学生以前就接触过除法竖式,但是对于竖式的含义、书写格式及应用还并不明确。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分成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安排在一课时内进展教学。〖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妈妈昨天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愿意帮妈妈分一分吗?(提醒课题:“分苹果”并板书)师:假如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盘放4个、5个、6个、7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10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生还提出假如是每4,5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假如是每6,7个放一盘就会出现剩余。)(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活动一: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①学生独立考虑②小组内交流③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考虑过程。)生1: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生2:5+5+5+5=20,可以放4盘。生3:20-5-5-5-5=0,可以放4盘。生4:20÷5=4,可以放4盘。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①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A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B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C老师提示D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考虑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4是商,表示分4盘。〕②教学写法,学生试写A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B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注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20;最后写0,0也要与20的0对齐。)C剩何?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D学生用竖式计算,进展练习。2.活动二: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1)解决问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①请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盘)……2(个)(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很快完成。)②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③班内交流。(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学生小结:20表示有20个苹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3表示可以放3盘,3盘6个个苹果是18个苹果,还有2个苹果不能继续再分了,还余2。)(2)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有前面的摆一摆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恰好有几名学生没带学具,在计算的时候,一个学生出现了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师:观察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假如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察每道题目的余数和除数。)生1:20÷6应该商3,而不是商2。生2:假如余数比除数大,那就可以继续再分。生3:余数8里还包括一个6,还可以再放一盘,还剩2个。师:比拟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考虑,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3)试一试20÷7=?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三)稳固练习,拓展运用1.“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2.学生用竖式计算(“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可以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根底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严密联络起来。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根底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拟,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究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历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拟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历。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把可以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承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我校正在尝试小课时教学的研究活动,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案例点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节课中,老师能本着这样的理念进展教学,把一节传统的除法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中有几点设想很有价值,主要表达在以下几方面。1.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老师可以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严密结合起来,无论是认识有余数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详细实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可以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1)帮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剩下”的表象,为形成“余数”的概念打下根底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可以再平均分。“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苹果”是一个很开放的活动,对每盘分得的数量以及分的盘数都没有做规定,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操作的结果,既出现了刚好分完的情况,也出现了有剩余的情况,表达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2)引导学生研究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关键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没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通过“每盘分6个,需要几个盘子”这样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经历――用分实物(分学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动手操作和抽象考虑联络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时机。(3)引导学生比拟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并理解规律要求学生“比拟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联想平均分东西,最后剩下的都不够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几道除法算式,发现一样的现象,从而理解所发现的规律,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像“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比拟传统也比拟死板的,但是假如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当然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2一、重视审题才能的培养和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审题才能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才能,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藏、认知程度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考虑方法为保证。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好的印象,为正确分析^p数量关系和解容许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并形成较高的审题才能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练,几乎贯穿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在开场的训练阶段,老师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读题目,建立表象;二读题目,明确问题;三读题目,找出关键,并作记号。其难度主要表达在“在关键字词句下划上重点标记”这一要求。老师还可以利用时常出些“陷阱题”“刺激”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审好题目的重要性,这一点还是比拟容易做到。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进步学生的形式识别才能数学是充满形式的。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清楚地说明:专家之所以能很快地通过知觉找出在某一情境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因为他具备迅速地把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历检索出来的才能。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如能正确地识别问题的形式,就能很快地收敛考虑问题的范围,为正确选择问题解决思路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目前小学生解决实际题的才能还是相当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对问题的情境语言缺乏常识性的理解,不擅长利用等量关系去解决问题,即找不准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这方面就属于形式识别研究范围内的问题。变式训练是一良策,学生可以从题目的变更中理解与应用问题亲密相关的术语,而且通过背景的变换,到达强化形式的目的。在采用变式训练的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引导学生实现形式识别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展详尽的剖析,决不能就题论题,要教方法?教思想,从而到达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三、引导学生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开展,他们有一定归类和上升为数学思想的才能。数学思想较之数学根底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开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详细表达,具有形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详细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p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己的才能。像小学数学经常会出现的行程问题,学生假如掌握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四、重视解题策略的回忆和反思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才能。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忆与讨论、分析^p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解后不思等于不收”,“反思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进步学生分析^p和解决问题才能最有意义的阶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进步学生分析^p和解决问题的才能(经历只有通过概括才能上层次,概括的层次越高,迁移的半径就越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忆解决问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非常重视解题的回忆,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展细致的分析^p,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展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根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p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五、适当进展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展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是进步学生分析^p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的必要补充。可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进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3一、学习目的〔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页~第11页,及练习二的第1--3题。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十几减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根底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算理,并形成的算法,形成运算才能。〔二〕核心才能《十几减9》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纯熟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运算才能。〔三〕学习目的1.通过观察和操作,合作探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同伴交流15-9的计算方法。2.在展示交流中,体会15-9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比照分析^p,会选择优化的方法,提升运算才能。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于生活,能运用十几减9正确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四〕学习重点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五〕教学难点理解“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和方法。〔六〕配套资施行资:《十几减9》名师教学课件、《十几减9》课时作业。二、学习设计〔一〕复习导入1.拍手游戏:10的组成。我拍1,你拍9,1和9组成10。我拍2,你拍8,2和8组成10。…………9和几可以凑成10?看到9想到几?8和几凑成10,看到8想到几?2.复习十几的组成师:比一比,看谁抢答的快。16可以分成10和几?12可以分成10和几?19可以分成10和几?〔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师:这是游园会活动,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导观察方法: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详细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师:咱们一起看小丑卖气球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设计意图:主题图中活动工程很多,数学信息很零碎,老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搜集信息和提出与信息相关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找与对应信息相关,并提出问题的逻辑分析^p才能。2.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1〕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板书:15-9=〔2〕操作与思维、表达相结合,理解算理,提升算法师:15个气球,拿走9个该怎么拿呢?先想一想,再拿一拿,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学生活动汇报预设:方法一:从15根小棒的下面先拿走5根,再从上面一行拿走4根,还剩6根。师:刚刚这个同学是怎么拿的?谁听清楚了,谁能上来边说边拿?老师结合情况边说边逐步形成板书:师:刚刚我们是先从下面拿走5根,再从上面拿走4根,实际上是把9分成了5和4,先算15里面的5-5,再算15里面的10-4=6.师:谁能像老师这样,结合刚刚拿的方法来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一生照样子说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师:谁还有不同的拿法吗?方法二:从上面一并拿走9根,还剩1根,和下面的5根合起来是6根。师:谁能结合他的拿法来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同桌互相说一说,找个别学生汇报〕生:先把15分成10和5,从10里去掉9,剩下的1与5合起来是6。板书:师:“10”表示哪些小棒?为什么把15分成5和10?“1”表示哪根小棒?“5+1”表示什么意思?师:你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吗?动手操作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1〕画出15个圆,左边10个,右边5个。〔2〕从中圈出9个,想一想怎么圈。结合画图过程,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完成下面括号的填写。15-9=〔〕因为〔〕-9=〔〕,〔〕+5=〔〕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师:刚刚我们在计算15-9=?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想加算减,有的是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是先算5-5=0,再算10-4=6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操作辅助到分开学具操作进展表象操作,从结合操作活动到分析^p算理,到逐渐脱离操作说明算理,教学过程的展开“扶得合理,放得适度”,思维层次不断提升,知识不断内化。3.稳固练习〔1〕圈一圈,算一算。师:怎么计算12-9=?先圈一圈,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10-9=11+2=3师:不操作,你能直接说说怎么计算14-9=?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闭眼想象、归纳,将操作、语言和算式充分地联络起来,从而将多种表征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用“破十法”计算15-9的算理。〔2〕圈一圈,算一算:独立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2题。〔3〕完成练习二第1题。〔三〕课堂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你更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四〕课时作业1.练习二第2题送信。先让学生进展游戏,游戏完之后把信件按顺序:11-9、12-9、13-9、14-9、15-9、16-9、17-9、18-9师:大家有什么发现?师: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呢?师: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1-9=13-9=16-9=18-9=17-9=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知识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答案略解析通过游戏形式练习,理解学生对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按顺序摆放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说出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的道理,进步学生的理解才能和运算才能。2.结合生活实际,编一道用“16-9”解决的实际问题。知识点十几减9的应用。答案略解析通过学生编题,让学生发现计算和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目光观察生活,积累数学素养。3.看图列式。〔1〕〔2〕知识点让学生观察分析^p图中的信息和问题,进步学生看图列式的才能。答案18-9=915-9=6解析这两道题都是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此题培养学生看图才能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解决问题。一共有17人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多少人?知识点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列出算式。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并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答案17-9-1=7〔人〕解析结合生活中排队做操的情境,用总人数减去小红右边的9人,再减去小红1个人,就是小红左边的人数。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4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场,然后对物体进展细致观察和部分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根底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理论活动。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展。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积木形状规那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堆积木的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提醒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1〕让学生玩积木。教材通过堆积木的场景,引导学生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课前,老师应和学生共同准备积木或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状的物体。这节课没有积木或其他可供操作的物体,是无法教学的。在学生堆积木时,应要求他们边堆边感受积木的形状。每堆一块积木,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想想它和哪些积木的形状一样,和哪些积木的形状不同。要防止学生只顾玩积木,而不感知积木形状的现象。〔2〕把积木分类。经过玩积木,初步知道积木的形状是多样的,有些积木的形状是一样的。在此根底上进展分类,把形状一样的积木放在一起,形状不同的积木分开放,促进学生考虑各种“体”的形状特征。在分类前,要先排除有三角形面、半圆形面等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关的积木,只剩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形状的积木。在分类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把圆柱和球分成一类。这种分类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平面与曲面的不同,应给予表扬,再引导继续分,直至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开,把圆柱和球分开。二是让学生说说分类时的考虑,只要求说出视觉、触觉的感受,如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面都是“平”的,圆柱和球都有“弯”〔曲〕的面。不要求语言严密、完好、有条理,更不能归纳“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一样”等特征。〔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知名称。教材在两块彩色积木的下面画一个灰色的图形,并在旁边写出图形的名称。灰色的图形是四种立体的几何图形,每个几何图形都是大大小小同类积木的形状概括,是一类立体图形的标志。几何图形的教学可以这样进展,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看看分在同一类的许多长方体积木,闭起眼睛想想这些积木的形状,然后睁开眼看看老师画的灰色图形,体会这一类积木的形状都是这样的,从而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几何图形要课前准备,整体出现,不要展现画图过程。只要学生认为这样的图形像实物,能代表实物就行。〔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通过对积木的研究,初步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形状的立体。带着这些“体”的初步表象回归生活,寻找这些形状的实物,有两点教育意义:一是进一步加强四种“体”形状特征的表象;二是感受生活中有大量这些形状的物体。“想想做做”第1题“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这里的“它们”是四个几何图形,“朋友”是常见的物体。学生列举的实物,只要形状差不多就可以了。2.联络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理论活动。《有趣的拼搭》是一次理论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历,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别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主要原因是前者都是平面,后者有曲面。“摸一摸”是反应初步形成的表象。蒙着眼睛在口袋里摸物体,把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互相作用,经过信息的挑选、过滤和互相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认。这些活动能使四种形体的表象更明晰、更结实。“番茄”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一边摸一边体会物体的形状,然后说出摸的是什么形体;“蘑菇”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摸出一个圆柱,让同伴检查摸对了吗。这两个小卡通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有秩序地开展摸物体的活动。“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假如要搭得高一些、多一些,使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比拟好?假如搭成的物体能前后运动,应该使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汽车车身用什么积木?搭工厂烟囱用什么积木?……做出这些选择都离不开对立体形状特征的体会。“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还进展分类活动。〔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第一,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能找到积木当然很好,没有积木,可以用易拉罐、玻璃球、纸盒等代替。器材的数量要多准备些。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拼搭是一般性的游戏,不能称为数学理论活动。问题于现象: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为什么圆柱和球会滚?……问题于需要:怎样知道摸出了什么?怎样摸出圆柱?用什么做____?……第三,要让学生独立考虑、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老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第四,要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完毕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理论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5设计说明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入手,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学习气氛,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进步才能。基于以上理论,本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1.从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解运算顺序。本节课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创设了乘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发现信息,由乘车人数的变化引出问题,列出算式,借助情境,明确加减混合运算所表示的意义,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p及信息整合的才能。2.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表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节课的教学,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的不同之处,明确有些算式的竖式书写不能用简便写法,从而总结出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探究中获取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复习,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8+25+18=76-29-35=请两名同学板演,师生共同订正。师:连加、连减按什么顺序计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设计意图:用生活中乘车的例子来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承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例3。(1)发现信息。(出示教材28页例3情境图)师:看,一辆公共汽车到站了,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先让学生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好地说一说图意。(2)整合信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整合信息,提出问题: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如今有多少人?(3)组织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不同的算式:67-25+28=67+28-25=28-25+67=(4)小组合作,探究算法。①提出质疑:67-25+28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是什么?能不能直接口算?假如不能口算,那该怎么办?②分组讨论:如何笔算67-25+28。要求学生先独立考虑,再与小组同学合作讨论计算方法。最后把本组讨论的方法记录在练习本上。③汇报成果,比拟评价。a.每组选派出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板书各种方法)b.引导观察,比照两种计算方法。师:比拟上面的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总结:对于加减混合运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的形式比拟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进步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5)反应练习:完成教材28页例3的填空部分。2.课件出例如4:72-(47+16)=____(1)启发性提问。①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②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2)学生尝试计算,小组内交流。(3)老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正确和错误的计算形式指名汇报,然后指导学生评价订正。3.反应练习。(1)完成教材28页下面“做一做”。(2)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老师巡视、指导。(3)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指名汇报计算过程。4.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展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例子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6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借助千数图认识千。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2、才能目的:将数进展分拆,培养学生对数的多种表达才能。3、情感目的:让学生喜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能将数学运用于生活。教学重难点:1、用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练习。2.复习前一教时。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生:汇报。二、稳固练习1.读读写写看简图再写数、读数2.拆一拆,合一合458=〔〕+〔〕+〔〕700+7=〔〕901=〔〕+〔〕800+80+8=〔〕700+30+9=〔〕6+60+400=〔〕3.看计数器在数位表上写数。4.比拟有零的三位数的读法。560和3075.填空。⑴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超过一千只A一千只写作:〔〕只B它是由〔〕个千组成的我国野生金丝猴的数量在七百六十只左右A七百六十只〔〕只B它是由〔〕个百、〔〕个十组成的⑵数的组成〔PPT〕404的里面有4个〔〕和4个〔〕;7个一和8个百是〔〕;2个百和5个十是〔〕;10个〔〕是1000;〔〕是由3个百组成的。一个数个位是6,百位上是8,这个数是〔〕。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是3,第二位上是8,第三位上是5,这个数是〔〕。一个三位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数的3倍,个位上数是百位上数的`2倍,这个数可能是〔〕。6.判断⑴505百位上的5表示5个百。〔〕⑵3个百和4个一组成341。〔〕⑶个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是一样的。〔〕⑷一个数末尾的零是不读出来的。〔〕⑸603读作六百零三。〔〕三、拓展练习卡片游戏用3、7、0、1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你能试一试吗?至少5种。学生汇报。四、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7教学目的: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联络,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技能。2.能用生活经历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展简单的有条理的考虑。4.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5.在别人的鼓励帮助下,能克制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教具学具: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故事导入:今天是兔妈妈的生日,兔哥哥兔姐姐兔弟弟准备为妈妈庆贺生日。他们来到大街上,各自去买一些东西。兔弟弟到了小猴开的一家“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开心极了,就对小猴说:“猴哥哥,我想买一些逃。”小猴说:“得意的小兔,我只剩下一盒桃和这3个桃了。你想买几个桃?”兔弟弟说:“猴哥哥,我想买9个。”小朋友,小猴一共有几个桃?兔弟弟要买几个?你能把这些告诉同学吗?〔学生交流〕听了×××说的,你想提什么问题?谁能用三句话连起来说。〔指名说〕你们能用一个算式把小猴买桃的事表示出来?〔学生答复后板书:13-9=4〕那小猴是怎么从13个桃里拿出9个给了兔弟弟自已还剩4个的?让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猴吧!二.主动探究,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1.个体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操作。以小棒代桃,先摆10个,再摆3个,在13个桃中拿出9个可以怎么拿?2.小组合作。边操作边说。3.班级交流。你组什么好方法请介绍听听?〔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操作边交流。〕4.你最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5.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假如小猴只有12个桃,兔弟弟买了9个,还剩几个?板书:12-9=□请你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计算。有困难的可用小棒摆摆。那假如小猴有16个桃,兔弟弟买了9个还剩几个?板书:16-9=□,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三.稳固深化,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兔弟弟买了桃高快乐兴地回到了家,看到兔哥哥买回了方糕,买了几块方糕?谁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兔姐姐买了一些黄瓜,有几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这时,妈妈出来了,看到孩子们这么乖非常快乐,就拿出三个苹果奖励他们。小朋友你想得到老师的奖励吗?你只要答出苹果上的两道题那那个苹果就归你了。9+2=9+5=9+9=11-9=14-9=18-9=这三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后交流)〔显示蚂蚁图〕看,谁来了?他呀想跟我们玩游戏呢?你知道这个游戏怎么做的?〔游戏〕海洋里的鲸鱼也来凑热闹了,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目,要考考我们呢,你们有信心通过吗?做了这些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后交流,学生谈自已的发现老师随机揭题:十几减9〕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希望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看,兔妈妈捧着一个大蛋糕走来了,你发现蛋糕上插着什么?能用几句话告诉大家吗?同桌列式。四.今天我们一起参加了兔妈妈的生日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你有学到了什么?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8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2.通过观察、比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才能.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重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可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可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活动一:导入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那么吗?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乘车二、活动二:乘车〔一〕教学主题图11.出示图片:乘车图1老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2.老师提问.〔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小组讨论.4.集体反应.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二〕教学主题图21.出示图片:乘车图2老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如今有7人.2.出示图片:乘车图2老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3.小组讨论:看了刚刚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4.集体反应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三〕教学主题图31.出示图片:乘车图4老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2.小组讨论:如今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6-3-3=0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三、活动三:动手摆〔一〕摆圆片列式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四、活动四:日常生活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六、板书设计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自主探究得到的知识,不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观察、分析^p、判断等才能的形成和进步也大有裨益。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9教学内容:第71-72页、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教学目的知识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p问题,灵敏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详细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目的:使学生通过回忆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络,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情感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历,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制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灵敏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准备电子白板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出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两个图形面积大小。学生观察,讨论,猜想结果指名汇报结果,并说出比拟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表达,在电子白板上出示相应操作。〔剪切、平移、对于图2加xy原点,可以根据需要进展旋转,平移至相应位置〕将两个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学生非常明显可以比拟出两个图形的大小。白板:同时出示两个图形的转化过程,要学生小结比拟特殊图形大小的方法引出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师生小结: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原来的复杂,转化后简单便于比拟〕二、回忆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师引导: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学生列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分数小数计算等等白板出示以往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要求答复这些图形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的,根据学生答复,老师拖动原始图形,转变成新的图形。白板出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回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是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展加减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问题。〕师小结:转化是一种常用的,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早就运用了这一策略分析^p并解决问题了。以后再遇到一个生疏的问题时,你会尝试用什么方法?应用白板进展新课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灵敏进展操作,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得到结论,老师在课前的课件制作中也可以尽量减少工作量,进步工作效率。三、分层练习,运用转化的策略第一次:空间与图形的领域1、练一练1白板在方格纸上出示题目,让学生考虑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比拟简单。学生独立考虑后,指名答复方法。师在白板上根据答复挪动边,最后拼成规那么图形。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提问:假如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有没有简便方法?学生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把准确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2、练习十四第二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让学生各自看图填空,学生解决问题后,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说说是怎样想到转化的方法的,以及分别是怎么转化的。边说边用笔在白板上操作。其中第3小题的图形要先旋转,再挪动,让图形与方格纸重合。3、练习十四第三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让学生到白板前进展操作,其他学生进展点评,进一步指出转化策略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第二次数与代数的领域1、教学试一试出示算式,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2、指名学生答复后,出示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数的和吗?3、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空白部分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不能根据空白部分求出涂色部分?4、师生小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擅长从不同的角度灵敏地分析^p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5、练习十四第一题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白板出示分析^p图,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数一数,一共要进展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明确数的时候可以根据图一层一层地数。启发:假如不画图,有更简单的方法吗?在白板上指图提示学生,产生冠军,一共要淘汰多少支球队?进一步提出问题:假如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四、师生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本课练习大部分内容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共同探究,到达教学目的。由于简单,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到白板上进展实际演示,非常直观。五、拓展练习,稳固转化的策略1、立体图形中,我们有没有用到过转化策略解决问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2、你能不能求出灯泡的容积?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10第十单元是总复习部分。复习,就其根本含义而言,是指为了恢复或强化头脑里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络,对已学过的知识进展重新学习。这种重复学习并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进展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小学数学总复习,不是知识的重复讲解,单纯的补缺补差,而是通过复习,把教材中的各部分知识进展归纳整理,以到达稳固进步、融会贯穿的目的。小学数学总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担负如此重要的任务,因此,要实在做好这一单元的教学。一、特点分析^p总复习是分两部分安排的,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惯用的习题。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一样的特点:1.复习的内容集中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并且在编排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络,把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展复习,这样便于学生进展整理和比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灵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2.复习的线索明晰本单元的复惯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部分内容。这样以标题作为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进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不同:1.复习的导向不同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防止总复习的盲目性。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6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3角钱,他买东西用了几角钱?〕,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络亲密的详细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如121页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页,今天看了8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2.复习的目的不同原教材的总复习是稳固所学的知识。新教材不仅停留在稳固的根底上,而且在知识领域中进展了延伸。表如今以下两个复习中:〔1〕在“认识钟表”的复习中,引导学生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在此复习中,一方面稳固所学的知识:认识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如117页第6题〕,另一方面,通过练习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如120页第9题,说一说,大约是几时〕。〔2〕在“用数学”的复习中,引导学生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通过前九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可以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如117页第7题,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假如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说明“又开来了6辆”。要解决“如今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又开来了6辆车”这个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又如,121页11题,画面上画的是9个小朋友正在雪地上堆雪人,同时又跑来几个小朋友。假如只看画面,无法确认又跑来几个小朋友,于是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知道“又来了9人”,利用这个信息,从而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二、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稳固,计算才能更加进步,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知识与技能1.能纯熟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2.能纯熟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3.能准确地识别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4.会看整时和半时以及接近整时的钟面。5.能合理地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6.能把学过的知识进展整理归纳。〔二〕过程与方法1.会选择有用信息进展简单的归纳。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展简单的、有条理的考虑。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三〕情感与态度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3.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三、教学理念本单元教学要充分表达新理念:〔一〕数学学习要联络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络,数学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复习知识生活化,要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复习知识动态化。〔二〕数学学习要及时反思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反思包括过去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对学生主体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历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反思后,我们就能从经历中提炼出经历来。可见,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复习时要通过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三〕数学学习要主动建构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课程应侧重于“学科的构造”。他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根本构造。重视教授和学习学科的根本构造,布鲁纳认为有四个目的:第一,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懂得根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加理解”;第二,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获得的知识假如没有完美的构造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第三,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他认为,“领会根本原理的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第四,可以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间的差距。数学知识本身是有构造的,数学根本概念、根本原理〔规律〕都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络方式联络着,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构造,这是教材的知识构造。这个构造是系统的,有条理的。认知构造是指个体已经形成的应付与处理学习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内在知识系统。认知构造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经历系统,也就是知识构造,它是获得新知识的根底;二是心智操作系统,也就是已有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认知操作方式,它是获得新知识的操作根底。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之前,数学知识内容及智力活动方式在学生头脑中按照一定关系或联络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这就是学生该学科的认知构造,这时候的认知构造是零散的,复习教学就是要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这一认知构造。要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构造,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对知识进展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整理的方法不是由老师直接传授给学生,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这个建构过程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因此,老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四〕要关注学生的开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开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开展。1.关注学生开展的全面性。传统的课程,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而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价值成为附属,可有可无。这样教学,虽然强化了知识,但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开展。《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鲜明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达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强调既要获取根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开展。因此,在教学目的的制定上要注意三维目的的全面,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维目的的整合。2.关注学生开展的差异性。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开展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认识和成认这种差异。从生命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我们也不是复印机,启动按钮,即可出现数张一模一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老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整理知识。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一样,不能千篇一律。也许整理的结果在老师的眼中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的整理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理有据,老师都要予以肯定。3.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开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开展,是在原有根底上一种可持续开展,无终点。为了自身的开展,人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健全自我人格,不断地开发自我潜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便需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开展的才能。因此,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开展,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领会复习的方法。四、教学策略复习课难上,这是所有数学老师的共识,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也是所有数学老师的盲点。对于老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学过,听不听无所谓。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一〕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回忆,是上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忆”是独立完成的过程,“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1.借助目录进展全册知识的回忆。目录是教材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学习内容,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要点。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因此,可借助目录引导学生自主地复习。如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你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借助目录可知所学九个单元的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分类〔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11-20各数的认识〔8〕认识钟表〔9〕20以内的进位加法。2.借助课题进展单元知识的回忆。看目录所列的课题,回忆课题里面的知识内容。如看目录第三单元的课题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可知,这个单元包括1-5数的概念和计算两部分。看小课题是: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可知,数的概念复习的重点包括数的顺序、序数的含义和数的组成。〔二〕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从学生开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才能,形成建构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才能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1.自主梳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堆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当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展排列时,就很容易提取出来。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以便形成一个完好的知识网。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一样的知识点联络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其考虑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展分类整理。学生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展重新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如在全册教材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考虑:这些学习内容可以怎样进展分类?有的同学分为五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5.分类;有的同学分为四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4.分类。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分类,可以引导学生看总复习进展分类,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又如在“认识图形”单元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考虑: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学生整理知识的标准和方法不尽一样,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整理,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络〔正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圆柱的两个平面各是什么形状的〕分类整理。这样,抓准知识的连接点,剖析知识的分化点,求同存异,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2.主动建构。梳理之后,如何将教材的知识构造转化为学生的认知构造,需要经历主动建构的过程。⑴捕捉联络,画图建构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学具进展整理,有的同学整理成如下的网络构造。这一构造能清楚地反映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构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有的同学整理成树状构造。这种构造能明晰地反映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形成良好的认知构造。从图形这一棵树上“生长”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大枝权”,然后从立体图形这一“枝权”上生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个小“枝权”,从平面图形这一“枝权”上长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四个小“枝权”,形象明晰,不易遗忘。⑵互相比拟,列表建构有的同学列表进展比拟,使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样,学生亲自理一理,试着串一串,在“做”中形成了良好的认知构造,进步了学生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的才能。〔三〕应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构造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能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进步学生灵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总复习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展:第一层次,简单应用,夯实根底;第二层次,综合应用,解决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习题,通过有效地练习实在进步复习课效率。要现实性。要冲破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束缚,挖掘社会生活的数学教育资,精心设计一系列开放、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在“认识图形”复习中,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对这些图形表象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在具表达实情境中能识别这些图形。可以出示情境图,图中有许多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又如,用课件演示家庭布置图,看一看,在我们家中有许多物体,你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冰箱、彩电、电视柜、书、写字台的抽屉是长方体,落地灯的灯柱、笔筒是圆柱,台灯和足球是球。〕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生活情境。要有开放性。在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各得其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开展。选择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结论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习题供练习时使用。老师出示学生课间活动的情境图,图中有的学生荡秋千,有的玩翘翘板,有的玩滑梯,有的跳绳。图中还有花、树、鸟等。要有综合性。复习的面要广,要关注全册教材的知识点。如上面的一道题,涉及到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三方面的内容。要有理论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开展。因此,要多给学生提供理论的时机。五、教学案例:“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评析〔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生:我会告诉她,到6点了。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考虑,用钟表进展演示,再互相说一说,拨一拨。〕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师:你认为你拨的准确吗?〔学生对自己的拨珠过程进展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珠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珠的过程。〕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老师予以提醒〕[在独立考虑的根底上,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活了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板书:11:003时5:309:006时半1:304:30〕师:你能把这些时间进展分类吗?生:我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非常。生:我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展分类,也分两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时间,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展分类,学生是复习的主人。]〔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老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从松原到扶余8:00开车,此时钟表时刻是7:30。〕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看车票知道的,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是8时。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开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数学课堂。]〔四〕自主探究,延伸知识老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个钟面〕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考虑。老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考虑的时间和空间。〕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生: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8,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和1的中间。生: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8,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这个孩子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表如今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耐心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缺乏。〕师: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12,时针肯定差一点到8,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8一点。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8。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讨论〕生:第一个钟面是8时,第二个钟面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是8时刚过一点。师:像这样,差一点不到8时或8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8时。[从学生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比照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根底上加以总结。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总之,在本节课中,老师构建了一个“回忆-梳理-应用”的复习课教学形式。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有关的知识按一定标准进展梳理,再应用到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去。]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11教学目的:1、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3、能进展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考虑,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一张本班小朋友生活照片〕瞧!这是谁?我理解到今天是他的生日,我们为他在班上过生日,你们说好吗?老师祝他学习进步,安康快乐地成长!同学们,把你们祝福的话语送给他,好吗?(问过生日的小朋友)你想对大家说什么?2、〔出示生日蛋糕图片〕多漂亮的生日蛋糕,让我们为他唱支生日歌〔请小乐队上来伴奏〕。[评析:将教材中为大象过生日的情境改成为本班的小朋友过生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主动探究体会领悟1、小朋友,刚刚的乐器伴奏很好听,我想清楚的知道每种乐器有多少,你们有什么方法吗?〔让小朋友亲身体会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评析:在过生日的过程中,通过乐队的伴奏活动,再现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掌握的分类方法,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奠定根底。]2、〔出示小动物图片〕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小动物了,今天我特地请了许多小动物来。你们看看他们是谁?瞧,小动物们带着鲜花一起来祝贺某某小朋友生日快乐。你们快乐吗?3、看见这么多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什么?4、有什么好方法能知道这些问题呢?5、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老师在每组都放了一张纸,想请大家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么多小动物,怎样才能整理的又好又快呢?先在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分工)请每组分工合作,把图上的小动物整理出来,贴在纸上。6、〔每小组的图展示在黑板上〕我们来看一看,你觉得哪组理的最好?为什么?(表扬分工合作好的小组)[评析: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初步的合作才能。]7、〔屏幕出示象形统计图〕请大家讨论一下,经过整理,你知道了什么?8、瞧!理一理后我们能知道这么多问题!(出示两幅图比拟)和前面的图比拟一下,哪一幅图使我们看问题看得更清楚?为什么?[评析:让学生在比拟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强化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三、稳固练习深化认识1、刚刚小动物还带来了许多花呢,花可以怎样理呢?我们每个小朋友在这张纸上把花也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看看能知道些什么?然后,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2、〔学生贴、理、下位说〕〔出示花的象形统计图〕问:你知道了些什么?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把小动物和花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后有什么好处?象这样给小动物和花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就叫做统计.(出示课题)四、联络生活应用拓展1、今天,某某小朋友过生日,他想请大家吃水果.你喜欢吃什么水果?(问假设干小朋友)为了让他方便,就选一种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吃的,好不好?有什么方法能知道大多数同学爱吃什么?(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每一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以小组为单位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各小组选人上来展示并汇报)大家说,让他买什么最好?我们帮助某某小朋友解决了难题.如今食堂师傅来请我们帮助了.2、(出示鱼,虾,螃蟹图片)小朋友,你们爱吃什么?(打上V)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出示全表)请你们帮食堂师傅看一看,今天应该做什么好?为什么?3、你们真聪明,朱老师想买奖品发给你们,有这样几件东西(出示奖品图片),(指名假设干问)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我要选一个小朋友最想要的,有什么方法?(统计一下)想要什么的举手(现场打出数据).你们说老师该买什么?为什么?4、谢谢小朋友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如今是秋游的好季节,(出示栖霞山和钟山陵图片)你们想去红叶似火的栖霞山还是想去风景秀丽的钟山陵?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想去栖霞山的举手,想去钟山陵的举手.看一看,我们应该去哪呢?[评析:丰富统计的内容,强化统计的过程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稳固初步统计知识、方法和思想的同时,拓展统计的内容和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统计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问题态度和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5、统计的作用可大呢,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回去想想看,你能用它解决什么问题?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总评:教学设计反映了老师具有比拟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表达了小班化教学的特点,详细表达在: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老师不被教材所限,活化书本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地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在强化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发生、开展过程,在统计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统计意义和作用的体验,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4、注重过程的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不断合作交流、探究进取,促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化地开展。]小学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12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节的内容。教材简析:“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目的是认识圆柱,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