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42e7e289b44a9ea456bdeee3d700ab/b742e7e289b44a9ea456bdeee3d700ab1.gif)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42e7e289b44a9ea456bdeee3d700ab/b742e7e289b44a9ea456bdeee3d700ab2.gif)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42e7e289b44a9ea456bdeee3d700ab/b742e7e289b44a9ea456bdeee3d700ab3.gif)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42e7e289b44a9ea456bdeee3d700ab/b742e7e289b44a9ea456bdeee3d700ab4.gif)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42e7e289b44a9ea456bdeee3d700ab/b742e7e289b44a9ea456bdeee3d700a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0分)1.(9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题目。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B.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C.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C.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2.(12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的“志气”。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0日09版,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认真、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精神,它和劳模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B.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开始重视工匠精神,对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C.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表明我们已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D.我国古代就非常注重工匠精神,但是,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构建体制机制,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尤其是经济待遇。B.我国自古就有“尚巧工”的传统,技能人才从古至今一直得到重视,因此才会有瓷器、丝绸等精美制品。C.只要我们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持之以恒,就能够实现突破创新。D.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加快品牌建设,提升我国品牌形象,是我国当前重要工作。(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弘扬工匠精神,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这样,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就一定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B.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会逐渐降低。C.号称“航空手艺人”的胡双钱,35年时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D.拥有健康市场环境的国家、劳动者素养深厚的国家,必将是一个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就能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制度。(4)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有哪些重要意义?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雪兔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像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地跟着他出去牵羊。“啊,是白黄羊呀……”就这样,我们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的,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的时候,就不那么扎眼了。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兔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冬天多么漫长。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我妈常常把手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的灰黄色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看到了兔子。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落落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我妈小心地把它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渐渐的,我们的兔子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满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掉不好的记忆,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原来我们用来罩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它打的那个洞很窄很深,我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持着炉钩伸进去探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后来,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估算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去了……(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节)(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明明卖的是雪兔,却说是“黄羊”,害得作者家人用十块钱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雪兔。B.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同情雪兔遭遇,担心其安全,对其精心饲养,表现了珍爱生命的质朴情怀。C.雪兔虽然弱小、可怜,没逃过猎人的陷阱,但它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渴望自由,引发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D.本文写到冬天的寒冷与漫长,意在反衬家的温暖,并衬托雪兔的遭遇,表现雪兔对春天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欢悦。(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3)最后一段可否删去?请结合作品讲述理由。二、古诗文阅读(35)4.(17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王求礼传王求礼,许州长社人。武后时,为左拾遗、监察御史。武后方营明堂,雕饰谲怪,侈而不法。求礼以为“乃商琼台、夏瑶室之比,非古所谓茅茨棌椽者(cǎichuán以柞木作屋椽。相传上古帝王宫室以此构建,后作为俭约的典实)。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今辇以人负,则人代畜。”上书讥切。久不报。契丹叛,使万荣寇河北,诏河内王武懿宗御之,懦扰不进,贼败数州去。懿宗乃条华人为贼诖误(guàwù贻误;连累)者数百族,请诛之。求礼劾奏曰:“诖误之人乃无良边吏教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懿宗拥兵数十万,闻敌至,走保城邑,今乃移祸无辜之人,不亦过乎?请斩懿宗首以谢河北。”懿宗大惧,后尽赦其人。当是时,契丹陷幽州,馈輓([wǎn](运送粮食))屈竭,左相豆卢(复姓)钦望请停京官九品以上两月奉助军兴。求礼曰:“公禄万钟,正可辍,仰禄之人可奈何?”钦望拒不应。既奏,求礼历阶进曰:“天子富有四海,何待九品奉,使宰相夺之以济军国用乎?”姚寿曰:“秦、汉皆有税算以佐军,求礼不识大体。”对曰:“秦、汉虚天下事边,奈何使陛下效之?”后曰:“止。”久视二年三月,大雨雪,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以为瑞,率群臣入贺。求礼让曰:“宰相协和阴阳,而季春雨雪,乃灾也。果以为瑞,则冬月雷,渠为瑞雷邪?”味道不从。既贺者入,求礼即厉言:“今阳气偾(fèn)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来哉?”群臣震恐,后为罢朝。然以刚正故,宦龃龉(jǔyǔ)。神龙初,终卫王府参军。(选自《新唐书•王求礼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B.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C.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D.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轩辕,号轩辕氏。诸侯尊其为天子,后人把他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此文提到他,为了强调自古以来。B.“河北”在此文中,与“河南”相对,是古代地域名,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与现在的河北省不是同一区域。“河南”也与现在的河南省不是一个区域。C.钟,金属制成的响器。编钟,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万钟,概指编钟数目很多,在此文中代指大贵族。D.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他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求礼直言敢谏,武后营建明堂,雕饰繁复奇异,奢侈而不合法。王求礼上书评论恳切,语言犀利。B.契丹反叛,武后下诏武懿宗统领孙万荣防守,懿宗胆怯不敢进军致使契丹祸乱数州。王求礼弹劾武懿宗,并请求将他斩首。C.当契丹攻陷幽州,后勤补给匮乏时,豆卢钦望奏请停发京城部分官员的俸禄来帮助军队作战。王求礼越阶而上,据理力争。D.久视二年三月下大雪,苏味道等人认为这是祥瑞,就率领群臣进宫祝贺。王求礼试图阻止,厉言斥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②走保城邑,今乃移祸无辜之人,不亦过乎?5.(8分)比较阅读两首诗歌,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南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词前小序写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说说毛泽东所咏之梅与陆游的所咏之梅,有哪些不同之意?6.(10分)默写。(1)《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评论国事、撰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是:“,”。(2)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的句子是:“,。”(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不愿因向权贵低眉而委屈自己的句子是““,”。(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5)《登高》中写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艰难,生活困苦,头发变白,连喝酒解闷的心情都没有的句子是:“,”。(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7)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8)《声声慢》中直抒胸臆,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是一个愁字难概括得尽,这句子是“,”。(9)《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10)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以鸟啼和泉声分别来比喻琵琶乐声的音质不同,描写琵琶曲由婉转流利,变得缓慢滞涩的过程。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7.(15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心态,怎能有()、巧夺天工的技术;没有冰心一片、()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的目的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造就通天大道。(1)在上文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出类拔萃物我两忘臻于至善B.出类拔萃臻于至善物我两忘C.臻于至善出类拔萃物我两忘D.臻于至善物我两忘出类拔萃(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上文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B.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C.乘务员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D.这种投机取巧的“聪明”万万要不得。(3)上文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造就通天大道。B.工匠精神的目的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C.工匠精神的目的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为成功造就通天大道。D.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4)上文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的确,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就没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根据段落整体表达效果具体分析。8.(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太阳能与风能①。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③,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9.(4分)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另写一首诗歌,使用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一致。亲情是温馨的它是冬日的阳光消融的隔阂它是春天的花朵带来的欣喜它是夏夜的凉风拂走的烦闷四、写作(60分)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教师,医生,交警,公司员工,售货人员,家政人员,清洁工,快递员,餐厅服务员,公交司机,地铁工作人员,春耕秋收的农民……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他们身上的事或你他之间的事可能触动你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要求:①自主选材,体现情感。②写事例细节。③分几个场景写。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0分)1.(9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题目。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C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B.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C.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A.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C.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分析】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解答】(1)C甲午海战是史实,而不是文艺作品中的事件.原文第三段所论: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因此,C项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2)A根据选文第四段的内容可知,A项中所说的“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不符合原文意思.(3)B“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不正确,原文第四段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人们喜欢悲剧的原因应是“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答案:(1)C(2)A(3)B【点评】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2.(12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的“志气”。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0日09版,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认真、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精神,它和劳模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B.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开始重视工匠精神,对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C.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表明我们已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D.我国古代就非常注重工匠精神,但是,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构建体制机制,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尤其是经济待遇。B.我国自古就有“尚巧工”的传统,技能人才从古至今一直得到重视,因此才会有瓷器、丝绸等精美制品。C.只要我们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持之以恒,就能够实现突破创新。D.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加快品牌建设,提升我国品牌形象,是我国当前重要工作。(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CA.弘扬工匠精神,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这样,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就一定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B.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会逐渐降低。C.号称“航空手艺人”的胡双钱,35年时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D.拥有健康市场环境的国家、劳动者素养深厚的国家,必将是一个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就能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制度。(4)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有哪些重要意义?【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寻找细微的差别。(2)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连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解答】(1)A.“它和劳模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错,由第一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可知,它们的内涵不完全一致。B.“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开始重视工匠精神”错,结合第二段“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可知,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传统。C.“我们已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错,由第三段“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可知。D.正确。故选:D。(2)A.“尤其是经济待遇”于文无据,第五段是说“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并没有强调某一方面。B.“技能人才从古至今一直都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错,由第五段“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可知,技能人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果关系错,“因此才会有瓷器、丝绸等精美制品”与技能人才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必然的因果。C.“只要……就能够”说法绝对,第三段“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D.正确。故选:D。(3)A.“这样,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就一定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错,由第四段“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可知,只是有助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不是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一定“成为制造业强国”。B.“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会逐渐降低”错,第五段“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是说,弘扬工匠精神,能够保障他们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C.正确。D.“必将”错,健康市场环境只能为崇尚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劳动者素养深厚对国家至关重要,但也不会“就能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制度”,原文无据,逻辑推理上不成立。故选:C。(4)①依据第一段“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弘扬工匠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②依据第三段“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③依据第四段“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建设品牌强国。答案:(1)D(2)D(3)C(4)①弘扬工匠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②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③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建设品牌强国。【点评】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雪兔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像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地跟着他出去牵羊。“啊,是白黄羊呀……”就这样,我们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的,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的时候,就不那么扎眼了。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兔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冬天多么漫长。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我妈常常把手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的灰黄色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看到了兔子。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落落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我妈小心地把它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渐渐的,我们的兔子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满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掉不好的记忆,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原来我们用来罩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它打的那个洞很窄很深,我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持着炉钩伸进去探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后来,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估算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去了……(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节)(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明明卖的是雪兔,却说是“黄羊”,害得作者家人用十块钱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雪兔。B.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同情雪兔遭遇,担心其安全,对其精心饲养,表现了珍爱生命的质朴情怀。C.雪兔虽然弱小、可怜,没逃过猎人的陷阱,但它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渴望自由,引发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D.本文写到冬天的寒冷与漫长,意在反衬家的温暖,并衬托雪兔的遭遇,表现雪兔对春天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欢悦。(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3)最后一段可否删去?请结合作品讲述理由。【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含义的作用的基本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价值的基本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A、“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错,那个老实人只是语言不通,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而已,看不出“狡黠”的意思.(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含义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内容和结构角度进行具体把握,这是解答的关键所在,“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突出了气候的变化,表明雪兔在逆境中的一种顽强不屈的品质.(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价值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题干表述为“最后一段可否删去?请结合作品讲述理由”,如认为不能删除,可以从最后一段的补叙作用,使得雪兔的形象更为鲜明的角度分析;如认为可以删除,则可以从删去之后更为简洁,使得作品内容更为充实的角度分析.答案:(1)A(2)示例:①这句话表面意思是说,随着天气变暖,雪兔身上果真长出灰黄色的毛.(2分)②实际意思则是,雪兔在逆境中,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憧憬自然,渴望自由,感受生命的喜悦.这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反思和学习.(3分,大意如此,言之成理即可)(3)示例一:不能删.理由如下:①这段话是补叙,交代雪兔失踪一个月的真实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②这段话又能丰富雪兔的形象,突出其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③这段话还能丰富文章内容,彰显作品主题,给读者带来震撼与深思.示例二:可以删.理由如下:①这段话属于“蛇足”,前面已经把故事讲完了,读者也能猜到雪兔在失踪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大致事情,删去这段话能使行文更加简洁;②文章对雪兔形象的塑造已经比较完善了③删掉这段话,对作品主题的呈现非但没有妨碍,反而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言之成理即可.每点理由2分,共6分.)【点评】小说标题含义的解题思路: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二、古诗文阅读(35)4.(17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王求礼传王求礼,许州长社人。武后时,为左拾遗、监察御史。武后方营明堂,雕饰谲怪,侈而不法。求礼以为“乃商琼台、夏瑶室之比,非古所谓茅茨棌椽者(cǎichuán以柞木作屋椽。相传上古帝王宫室以此构建,后作为俭约的典实)。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今辇以人负,则人代畜。”上书讥切。久不报。契丹叛,使万荣寇河北,诏河内王武懿宗御之,懦扰不进,贼败数州去。懿宗乃条华人为贼诖误(guàwù贻误;连累)者数百族,请诛之。求礼劾奏曰:“诖误之人乃无良边吏教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懿宗拥兵数十万,闻敌至,走保城邑,今乃移祸无辜之人,不亦过乎?请斩懿宗首以谢河北。”懿宗大惧,后尽赦其人。当是时,契丹陷幽州,馈輓([wǎn](运送粮食))屈竭,左相豆卢(复姓)钦望请停京官九品以上两月奉助军兴。求礼曰:“公禄万钟,正可辍,仰禄之人可奈何?”钦望拒不应。既奏,求礼历阶进曰:“天子富有四海,何待九品奉,使宰相夺之以济军国用乎?”姚寿曰:“秦、汉皆有税算以佐军,求礼不识大体。”对曰:“秦、汉虚天下事边,奈何使陛下效之?”后曰:“止。”久视二年三月,大雨雪,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以为瑞,率群臣入贺。求礼让曰:“宰相协和阴阳,而季春雨雪,乃灾也。果以为瑞,则冬月雷,渠为瑞雷邪?”味道不从。既贺者入,求礼即厉言:“今阳气偾(fèn)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来哉?”群臣震恐,后为罢朝。然以刚正故,宦龃龉(jǔyǔ)。神龙初,终卫王府参军。(选自《新唐书•王求礼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B.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C.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D.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轩辕,号轩辕氏。诸侯尊其为天子,后人把他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此文提到他,为了强调自古以来。B.“河北”在此文中,与“河南”相对,是古代地域名,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与现在的河北省不是同一区域。“河南”也与现在的河南省不是一个区域。C.钟,金属制成的响器。编钟,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万钟,概指编钟数目很多,在此文中代指大贵族。D.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他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王求礼直言敢谏,武后营建明堂,雕饰繁复奇异,奢侈而不合法。王求礼上书评论恳切,语言犀利。B.契丹反叛,武后下诏武懿宗统领孙万荣防守,懿宗胆怯不敢进军致使契丹祸乱数州。王求礼弹劾武懿宗,并请求将他斩首。C.当契丹攻陷幽州,后勤补给匮乏时,豆卢钦望奏请停发京城部分官员的俸禄来帮助军队作战。王求礼越阶而上,据理力争。D.久视二年三月下大雪,苏味道等人认为这是祥瑞,就率领群臣进宫祝贺。王求礼试图阻止,厉言斥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②走保城邑,今乃移祸无辜之人,不亦过乎?【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阳气偾升”“阴冰激射”结构相同,“而”表转折,“而”前停顿,排除BD;“伪官”和“正官”相对,“伪官”中间不停顿,排除C。故选A。译文:现在是阳气蓬勃上升时期,却阴冰喷射,这是上天降下的灾祸啊!主上荒淫臣下奸佞,寒来暑往推动顺序,戎狄祸乱中华,盗贼频繁起事,正官少,伪官多,各部门不贿赂就不让入门。(2)C.“万钟”,代指“优厚的俸禄”。钟,古量器名。(3)B.“武后下诏武懿帝统领孙万荣防守”错,原文第二段“契丹叛,使孙万荣寇河北,诏河内王武懿宗御之”,是说契丹反叛,让孙万荣侵犯黄河以北的地区,武后下诏让河内王武懿宗御敌,不是让武懿帝统领孙万荣防守。(4)①“为”,表被动,被;“宁”,怎么;“素”,平时。译文:城池不完善,被胡虏胁迫管制,怎么能说他们平素就有反叛之心呢?②“走”,逃跑;“乃”,竟然;“移祸”,转移罪过。译文:就逃跑到城池死守,现在竟然把罪过转移给无辜的人,这不也是有过错的吗?答案:(1)A(2)C(3)B(4)①城池不完善,被胡虏胁迫管制,怎么能说他们平素就有反叛之心呢?②就逃跑到城池死守,现在竟然把罪过转移给无辜的人,这不也是有过错的吗?参考译文:王求礼,许州长社人。武后时,为左拾遗、监察御史。当时武后正在营建明堂,雕饰繁复奇异,奢侈而不合法。王求礼认为“这座金龙玉凤、富丽堂皇的明堂,简单可以与商纣王的琼台,夏桀王的瑶室相提并论了,并不是古人所说的居住在茅屋里来治理天下。从轩辕黄帝以来,人们都是驾着牛车、马车代步,现在你乘坐的车却要许多人抬着,这是把人当畜生啊”,上书言语激烈、恳切。(武后)很久都没有回复。契丹反叛,让孙万荣侵犯黄河以北的地区,武后下诏让河内王武懿宗御敌,懿宗胆怯不敢进军,敌人劫掠了几个州郡后离开了。懿宗竟然上奏列举数百家被敌人牵连的百姓,并请求处死他们。王求礼上书弹劾说:“受连累的百姓没有好的边境官吏教育他们,城池不完善,被胡虏胁迫管制,怎么能说他们平素就有反叛之心呢?武懿宗拥兵数十万,听到敌人到来,就逃跑到城池死守,现在竟然把罪过转移给无辜的人,这不也是有过错的吗?请将武懿宗斩首来向黄河以北的地区的百姓谢罪。”武懿宗非常害怕,武后全部赦免了那些人。在这时候,契丹攻陷幽州,后勤补给匮乏,左丞相豆卢钦望请求停止京城九品以上的官员两个月的俸禄来帮助军队作战。王求礼说:“你有优厚的俸禄,刚好可以停止,依仗俸禄生活的人可怎么办呢?”豆卢钦望拒绝,不答应。豆卢钦望把此事上奏后,王求礼越阶而上进言说:“天子富有四海,为什么这样对待九品官的俸禄,让宰相强行夺取来救济军国之用呢?”姚寿说:“秦、汉都有回收税金来辅助军事的做法,王求礼不识大体。”王求礼回答说:“秦、汉使天下虚弱来为边境战争服务,你为什么要让陛下仿效他们呢?”武后说:“停止这件事。”久视二年三月,下大雪,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人认为这是祥瑞,就率领群臣进宫祝贺。王求礼责备他们说:“宰相调和阴阳,但是春末下雪,这是天灾。如果认为这是祥瑞,那么冬季打雷,它就是瑞雪了吗?”苏味道不同意。祝贺的人已经入宫,求礼就厉声说:“现在是阳气蓬勃上升时期,却阴冰喷射,这是上天降下的灾祸啊!主上荒淫臣下奸佞,寒来暑往推动顺序,戎狄祸乱中华,盗贼频繁起事,正官少,伪官多,各部门不贿赂就不让入门,假使天有祥瑞,那又是感念什么而来的呢?”群臣震惊恐惧,武后也为此罢朝。然而因其刚正的缘故,神龙初年,死于卫王府参军任上。【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5.(8分)比较阅读两首诗歌,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南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词前小序写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说说毛泽东所咏之梅与陆游的所咏之梅,有哪些不同之意?【分析】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解答】(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这是陆游诗歌中梅花生活的环境,开在断桥边,寂寞无主,黄昏风雨中愁苦。“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虽然已经是悬崖森立,风雪肆虐,冰天雪地的隆冬,但梅花却在俏丽的开放。这是毛泽东诗歌中梅花生活的环境,梅花在飞雪的悬崖边,非常俏丽,笑傲风雪,不畏严寒。(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这是陆游笔下的梅花,写梅花的心志,不争春,忍气吞声,受到妒忌和排挤。“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冰雪中俏丽开放的梅花,不是为了独占春光,只是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是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写梅花的心志,不争春,但报春,非常积极,乐于奉献。(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梅花被碾作尘,依然芳香如故,保持操守,坚贞不污。“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时候,它却已悄然凋谢,看到百花争艳,隐藏在花丛中的她欣慰地笑了。梅花在烂漫花丛里,功成身退,笑对世界,自信坦然。(4)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作者托物言志,带有象征意义,作者一生力主抗金,希望收复中原,但被投降派打击排挤,他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宁愿像梅花一样,保持高洁的品质。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象征中国共产党人,坚强不屈,不畏严寒,始终保持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豪情壮志。答案:(1)环境不同:陆游的“梅”开在断桥边,寂寞无主,黄昏风雨中愁苦;毛泽东的“梅”在飞雪的悬崖边,非常俏丽,笑傲风雪,不畏严寒。(2)心志不同:陆游的“梅”不争春,忍气吞声,受到妒忌和排挤;毛泽东的“梅”不争春,但报春,非常积极,乐于奉献。(3)境界不同:陆游的“梅”被碾作尘,依然芳香如故,保持操守,坚贞不污;毛泽东的“梅”在烂漫花丛里,功成身退,笑对世界,自信坦然。(4)象征意义不同:陆游的“梅”是主张收复中原,但被打击排挤,苦闷,报国无门又坚守自我节操的诗人写照;毛泽东的“梅”是坚强、喜乐、洋溢着昂扬豪情、甘于奉献的革命胜利者形象。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译文:暴风骤雨送走了残花败柳的暮春,转眼又是漫天风雪的冬天,朝气蓬勃的春天即将来临。虽然已经是悬崖森立,风雪肆虐,冰天雪地的隆冬,但梅花却在俏丽的开放。在冰雪中俏丽开放的梅花,不是为了独占春光,只是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等到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时候,它却已悄然凋谢,看到百花争艳,隐藏在花丛中的她欣慰地笑了。赏析: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俏丽身姿。起始二句叙季节的变换,既平直自然,又蕴含哲理。第一句才说“春归”,第二句就说“春到”。春归是梅花在风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飞雪中所迎。很显然,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风雨”、“飞雪”,而是梅和梅花。在风雨中送走春天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在飞雪中迎来春天时,梅花却正吐艳。这两句对仗工整,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承“飞雪”写出,极力渲染梅花开放时的冰雪环境,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在“百丈冰”的时节梅花开放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样一来,“犹有花枝俏”一句就格外醒目。梅花不仅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中开放,而且开放得还特别俏丽。作者以冰雪衬托风骨铮铮的梅花,以梅花的品质、梅花的形象象征中国共产党人。作者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全新的,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下阕是对无私无欲的梅花的礼赞。首句承“俏”字写出。俏丽的梅花开放于寒冬之时,它是春天的信使,预报春天就要到来,当春天真正到来时她已经飘零了。这就是梅花乐于奉献的性格,所以作者说梅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俏”字浓缩了千种生机,万般气,是这首词的诗眼,是新时代梅花精神风貌的外现。“俏”字也是上下阕之间过渡的桥梁,使整首词的境界浑然天成。“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两句,描写春天降临繁花似锦的时候,梅花那种舒心高兴的样子。写出了花不仅有俏丽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笑”字写出了新时代梅花谦逊脱俗的品质,豁达大度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报表分析G》课件2
- 企业培训师复习试题附答案
- 《非均相物系分离》课件
- 高中物理项目化学习路径探究
- 《高空作业操作规范》课件
- 《专题数列》课件
- 绿色农业产业合作协议
-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课件教案
- 服装设计行业服装样品制作合同
- 11 白桦 第一课时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意见反馈表
-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版答案
- 鬼谷神掌 (静月山人整理)
- 体检中心奖惩细则
- 2023年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网络培训研修总结心得体会
- CDE网站申请人之窗栏目介绍及用户操作手册
- 乐理课程-音程课件
- 车班班长工作总结5篇
-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庆祝旧历元旦》教案
- 《中外园林史》课程标准
-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讲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