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几个问题企业为什么要选择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方式,而不选择间接投资的方式?企业为什么要以生产者的身份,而不是以出口商或技术转让者的身份参与国际经营?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如何与占有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竞争并占居优势?第一页,共七十六页。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几个问题为什么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几个行业?为什么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都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第二页,共七十六页。垄断优势理论的背景二战结束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实践出现了新的特点各国产品和生产要素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60年代的投资资本流向呈现多向性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渗透资本短缺国家也向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不是各国利率的差异第三页,共七十六页。垄断优势理论
(MonopolisticAdvantageTheory)
又称“市场不完全理论”(海默——金德尔伯格学说,TheHymer——KindleBerger)奠基人是美国经济学家海默(S.Hymer)1960年,“垄断优势”最初由他在其博士论文《国内公司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先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行为,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及其凯夫斯(R.E.Caves)等学者补充和发展,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独立理论第四页,共七十六页。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运用西方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实证分析美国1914—1956年对外投资1914年前,美国有大规模的证券投资,而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20年代,二者都迅速增长;3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下降小,对外证券投资则较大;二战后,直接投资增长快,证券投资发展慢;地区分布,1929年在加拿大的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相差不大,同期,美国对欧洲的比例却为2.5:1传统理论不能对此做出科学解释第五页,共七十六页。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海默认为:美国对外投资在于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市场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如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运行是完全有效的,则对外投资就不可能发生;由于存在不完全竞争,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具有人文、地域、制度等优势,但跨国公司仍具有净优势第六页,共七十六页。垄断优势理论基本观点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企业的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或根本原因
市场的不完全性市场不完全理论的核心基于一种假设:企业具有全球区位经营观念。企业的对外投资是对当地竞争者所占优势的有效利用第七页,共七十六页。市场的不完全性的表现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产品的差异性和专利、技术诀窍等差异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即投入同样的资本,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得到规模收益递增的效益。政府干预经济造成的市场不完全:政府干预、税收、利率和汇率第八页,共七十六页。垄断优势的内容技术优势规模经济优势资金优势组织管理优势信誉和商标优势第九页,共七十六页。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把资本国际流动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把国际生产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和资本流动理论区别开来,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和垄断优势出发来研究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提出了垄断优势的内容,使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既能解释发挥垄断优势的横向投资,又能解释维护垄断优势的纵向投资能解释实力强的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和美日欧三极所支配的对外投资格局第十页,共七十六页。垄断优势理论的局限性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的产物,对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作了很好的理论阐述,但无法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日益增多的发达国家中并无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不能很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产品分布或地理分布第十一页,共七十六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TheProductionLifeCycleTheory)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雷蒙·弗农教授(RaymondVernnon)1966年5月发表了一篇文章《产品周期中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从动态角度,根据二次大战后美国的生产和贸易情况和市场营销中产品的营销寿命,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直接投资理论以产品的新技术为特征的理论,在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十二页,共七十六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特征与产品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条件随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而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这种比较优势的变化又决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流向和时间第十三页,共七十六页。美国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新产品阶段进口标准化阶段成熟阶段美国生产和消费水平出口消费线时间第十四页,共七十六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本观点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需要占领海外市场而到国外投资。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是遵循产品生命周期即产生(创新)、成熟、下降(标准化生产)的一个必然结果。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跨国公司建立在长期性技术优势基础上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的过程有以下三个阶段产品的创新阶段(NewProductStage)产品的成熟阶段(MatureProductStage)产品的标准化阶段(StandardizedProductStage)第十五页,共七十六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假定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划分为三类新产品的发明国称为发达国家发展程度略低一点的国家称为较发达国家落后国家称为发展中国家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随其产生、成熟到下降将在这三类国家进行转移
第十六页,共七十六页。第一阶段:创新阶段(导入和增长)创新国(发达国家,美国)凭借雄厚的研究开发资金首先创新技术,开发出新产品,将新产品集中于国内生产并主要满足国内少数高收入的阶层消费需求,并部分出口满足其他收入水平相近国家的消费需求因为创新阶段的产品尚未定型新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其他国家存在技术缺口,无法生产该创新产品,因而,不得不依赖从美国进口,而美国企业则凭借技术、产品性能和品牌的优势,用贸易的形式就能够以较高的价格从国外市场获得丰厚的利润,无需冒更大的风险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活动。第十七页,共七十六页。第二阶段成熟阶段寡占市场结构削弱,市场竞争加剧新产品的生产技术日趋完善,产品在设计和生产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很少需要变化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消费的价格弹性开始增大,因而企业开始关注如何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随着创新国向其他发达国家大量出口产品,诱导了其他发达国家的市场发育,进口国的当地企业开始仿制类似的产品或生产替代品,使原始创新国的技术优势逐渐丧失第十八页,共七十六页。第二阶段成熟阶段其他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新的民族工业,保持国内市场,也开始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美国产品的输入,极大的削弱了美国新产品的出口能力这时,当跨国公司为了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冲破市场障碍,在出口商品的边际成本加上运输成本等费用高于进口市场的平均预期成本的情况下,就会考虑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到其他发达国家寻找更适宜的区位进行生产和销售,占领当地市场主要是面向西欧这类市场容量大、生产较好、要素价格比美国相对便宜的国家第十九页,共七十六页。第三阶段标准化阶段产品和产品技术已完全标准化,美国在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已完全丧失,产品生产也已在其他发达国家普及,成本和价格因素在竞争中已起了决定性作用美国企业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又将生产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然后将产品返销到美国美国公司在逐渐放弃老产品生产的同时,又开始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继续在新技术和新产品领域中保持垄断优势第二十页,共七十六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转移过程产品在发达国家发明或革新,并开始在发达国家销售。发达国家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继续增长,产品生产在发达国家进行,但产品开始向较发达国家出口
产品在较发达国家的销售开始下降,较发达国家政府提高关税或规定进口限额,鼓励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国内投资产品,开始在较发达国家生产,发达国家继续向没有该产品生产基地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口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六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在较发达国家的销售继续下降,直至停止出口。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由较发达国家的生产基地(发达国家的子公司)提供
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开始面临来自较发达国家进口商的竞争;较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开始由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基地所代替。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代替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生产,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开始返销到较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六页。产品周期图美国欧洲发展中国家销售额t1t3t5t0t4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第二十三页,共七十六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贡献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较好的分析说明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在一定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动机和原因在跨国经营的动态性、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将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把比较优势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流通领域发展到生产领域,引入时间的概念,为后来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提示
第二十四页,共七十六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局限性弗农的理论实际上认定了产品区位转移的三段模式,“在母国生产并出口
在较发达国家投资生产,母国出口并减少生产
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母国停止生产,改为从海外进口”。在实践中很多创新的产品并不是从母国扩散到海外,而是一开始就在海外设计、研制并销售强调的母国垄断或寡占优势的削弱以至丧失是迫使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与事实有相悖的地方:无法解释许多大型公司一方面在国外大量投资,另一方面仍然继续保持在母国的技术垄断优势第二十五页,共七十六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局限性难以对各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作出全面科学的解释:跨国公司在国外生产非标准产品;为适应东道国而改进产品或多样化;无法解释在国外原材料产地的投资行为等第二十六页,共七十六页。内部化理论问题:在很多情况下,跨国公司为何不主要将技术和知识当做商品,通过许可证等形式在外部市场公开出售,而要通过内部交易转移给海外子公司呢?第二十七页,共七十六页。内部化理论
(InternalizationTheory)
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教授巴克利、卡森和加拿大的鲁格曼等人,共同创立和发展了内部化理论。理论的重点是知识资产等中间产品市场,而不是最终产品市场
内部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企业在不完全市场竞争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中间市场的不完全,是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组织内部市场,以克服外部市场的缺陷跨国公司是跨越国界的市场内部化过程的产物第二十八页,共七十六页。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公司为了保持自身利益,克服外部市场的某些失效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外部市场的交易内部化市场第二十九页,共七十六页。知识产品的特点知识产品具有特殊的性质,知识产品的市场结构和知识产品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市场内部化的动机最强知识产品的形成耗时长、费用大一次性在外部市场转让知识产品,难以全额补偿最初研究与开发费用知识产品可以给拥有者提供垄断优势知识产品的价格不易确定知识产品的市场外部化可能导致增加额外的交易成本第三十页,共七十六页。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具体体现统一协调企业各项业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消除买方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减轻或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性(政府干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保持公司的技术优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第三十一页,共七十六页。市场内部化的成本市场内部化的成本资源成本通讯成本国家风险管理成本第三十二页,共七十六页。市场内部化的结果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机制的协调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以及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利润企业规模与内部市场进一步扩大,带来规模效益利用了当地便宜的土地、原材料、廉价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国际经营交易成本降低面临关税、税收、红利汇回、汇率政策和政府干予等,企业可以利用转移价格使税收费用等支出最小化贸易在公司内部进行,买卖双方对商品质量、定价等有一致的认识,减少了外部贸易,消除外部市场供求的脱节现象和买方不确定性让难以通过外部市场定价的中间产品实行有效的区别性价格第三十三页,共七十六页。内部化理论的理论贡献垄断优势论从市场不完全论述了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决定因素,内部化理论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解释国际投资的动因,标志着西方国际直接投资研究的重要转折1、内部化理论通过对中间产品市场缺陷的论述,将海默的理论进一步延伸,将交易成本纳入不完全市场的研究中,并结合国际分工和企业国际生产组织形式来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第三十四页,共七十六页。2、内部化理论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内部化的收益>内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企业便拥有内部化优势可以实现跨国经营第三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内部化理论的理论贡献3、内部化理论较好的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性质、起源以及对外投资形式,可以对大部分的国际直接投资继续解释,既可以解释发达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也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第三十六页,共七十六页。内部化理论的局限性从跨国公司的主观方面寻求动因和基础,忽视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没有科学的解释企业为什么不在国内市场内部化,在国内生产再出口的行为以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问题只能解释纵向一体化的跨国扩展,而对横向一体化、多样化的跨国扩展行为解释不了第三十七页,共七十六页。比较优势理论
(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也称边际产业扩张论小岛清认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应以微观动因作为前提的基础上,从宏观动态角度,尤其是国际分工原则的角度来研究第三十八页,共七十六页。美日两国对外投资的对比分析对外投资的产业日本:按照比较成本原则,以资源开发、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逆比较成本的,以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化学产品、医药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由于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过早地移植到国外,容易导致美国经济的空心化倾向第三十九页,共七十六页。美日两国对外投资的对比分析对外投资的主体日本:根据国际分工原则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定了日本对外投资的承担者以中小企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正是美国最具比较优势产业,由于产品创新和直接投资周期仅限于寡占的工业部门,导致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由垄断性大跨国公司所控制第四十页,共七十六页。美日两国对外投资的对比分析投资国与东道国在投资产业上的技术差距日本:是从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美国:凭借投资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从而造成在东道国投资产业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形式日本:一般采取合资经营的股权参与方式和产品分享等在内的非股权参与方式美国:股权参与方式中,大多采用建立全资子公司的形式。第四十一页,共七十六页。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趋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转移到别的国家,依次顺推;这些产业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第四十二页,共七十六页。比较优势理论按照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结果:直接投资的输出入国的产业结构均更趋合理,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东道国乐于接受外来投资,由中小企业转移到东道国的技术更适合当地的生产要素结构,为东道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东道国的劳动力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因而有利于东道国建立新的出口工业基地投资国可以集中发展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第四十三页,共七十六页。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贡献1、从国际分工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从而将国际直接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做了有机结合的统一解释,较好解释了二战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2、从投资国而不是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分析对外投资的动机,克服了只注重微观而忽视宏观的缺陷,较好解释了对外投资国家动机,具有开创性和独到之处3、说明亚洲出现的以日本“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东盟中国越南等国为序的产业调整递进的构想和实态,即所谓“雁行结构”第四十四页,共七十六页。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缺陷比较优势理论所分析的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不能解释发达国家之间以水平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适用性较窄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投资的现象以及第三产业向外投资的问题只符合日本早期大量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难以解释80年代后日本向欧美国家大量投资的实践第四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Duoning)教授提出的。邓宁认为以前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都是对国际直接投资作部分解释,缺乏将国际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技术转让结合起来的一般理论。邓宁于1977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的论文,把厂商特定的资产所有权、内部化、国家区位三方面综合起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第四十六页,共七十六页。理论产生的背景战后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主体多元化投资部门分散化资金流向多元化直接投资形式多样化缺乏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第四十七页,共七十六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在继承垄断优势论,要素禀赋论以及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区位优势理论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一种综合分析的方法,成为当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主流。第四十八页,共七十六页。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核心内容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活动主要有两种途径通过国际贸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与海外生产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引起成本提高和风险增加,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之所以还愿意且能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该企业具有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这三大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第四十九页,共七十六页。所有权优势
(OwnershipSpecificAdvantage)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这是吸收了垄断优势理论的观点。1、资产性所有权优势对有价值资产的拥有大公司常常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款,并且具有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第五十页,共七十六页。所有权优势2、交易型所有权优势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包括生产诀窍、营销技能、信息、专利、管理、品牌、品牌、商誉等大公司拥有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和大批各种专业的人才,形成管理方面的优势3、规模经济优势规模经济带俩的研发、穿心优势以及低成本优势企业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向海外扩张,成为国际企业寡头企业多利用直接投资来扩大规模经济的优势第五十一页,共七十六页。所有权优势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吗?所有权优势只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跨国公司对所有权优势两个利用的途径将其所拥有的资产使用权出售给别的企业,即资产的使用外部化,如通过出口贸易、资源转让等由跨国公司自己使用这些资产,即资产的使用内部化。资产使用的内部化意味着跨国公司利用其所拥有的资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由此引入内部化优势的概念第五十二页,共七十六页。内部化优势
(InternalizationAdvantage)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以降低或消除交易成本。这是吸收了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的等人的观点
与内部化理论强调中间产品的特殊性不同,他认为外部市场对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都存在交易障碍由于外部市场的不完善及市场失灵,企业必须具有把所有权优势内部化的能力第五十三页,共七十六页。内部化优势
所有权优势指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而内部化优势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与形式一个企业具备了所有权优势并将之内部化,就能准确的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活动吗出口也能发挥这两种优势因此,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只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由此导入区位优势概念第五十四页,共七十六页。区位优势(LocationalAdvantage)企业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点时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相关环境条件。这是邓宁本人的创新观点。这种优势是企业无法自由支配而必须加以适应和利用的区位优势决定企业对外投资的国际生产布局的地点选择第五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区位因素1、要素禀赋性优势劳动力成本和自然资源对外直接投资在选择区位时,优先考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尤其是标准化以后的产品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合适的气候条件市场潜力多数情况下,国际企业只有当其产品能够进入或部分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条件下,才会作出直接投资的决定第五十六页,共七十六页。区位因素2、制度政策性优势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贸易壁垒会影响国际企业在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进行选择政府政策政府政策情况和投资环境状况直接影响投资的国家风险,包括有关金融贸易政策、法律完善程度、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运输通讯等情况第五十七页,共七十六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综合理论关于国际生产方式选择的结论邓宁认为三种优势是形成国际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必要条件,区位优势是充分条件。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企业可根据对上述三类优势拥有程度的不同,来解释和区别绝大多数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第五十八页,共七十六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经营方式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技术转移有有有有有无有无无第五十九页,共七十六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理论贡献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迄今最完备、被人们最广泛接受的国际生产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创建了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第六十页,共七十六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理论局限性解释不了并不同时具备三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特别是大量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活动邓宁所论述的决定依据侧重在成本分析基础上,但假定不同进入方式的收入是相同的,这不符合实际。一般来说,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收入流量最大,出口次之,而许可证贸易最低。事实上,企业在决策最赢利的进入方式上是考虑收入差别的第六十一页,共七十六页。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小结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研究跨国公司为什么出现,为什么进行跨国投资、如何投资、到哪里投资以国际贸易学说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产品生命周期论比较优势理论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第六十二页,共七十六页。80年代中后期
跨国公司理论的新发展跨国公司新理论的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在更具体的问题和环节上,即转到战略管理理论层次上,从存在理论转为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等第六十三页,共七十六页。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理论着重解释为什么跨国公司广泛采用战略联盟及其他准一体化的企业组织形式霍姆斯特朗姆和罗伯茨的合作博弈解释:从合作博弈节约交易成本角度对企业准一体化做提出解释迪屈奇模型:通过将治理结构收益概念引入交易成本理论而大大丰富了交易成本理论对一体化现象的解释力第六十四页,共七十六页。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理论后发展国家跨国公司理论(解释平行投资)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最新理论(解释上行投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两阶段模式学习模型与策略竞争第六十五页,共七十六页。邓宁的国际直接发展阶段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邓宁在一篇论文中,研究了以人均GNP为标志的经济发展阶段与一个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外资流入)以及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资本流出)与一国净的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划分以及各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和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顺序推移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释。第六十六页,共七十六页。邓宁的国际直接发展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人均GNP低于400美元或等于400美元)。不会产生直接投资净流出的现象,这是由于一个国家的企业还没有产生所有权优势。同时在这一阶段外资总的流入量不大,也是由于东道国各种条件的制约直接投资流入很少是因为这些国家缺乏所欲全雨是和内部化优势,它们的区位优势也不存在如:利比里亚、刚果、冈比亚(西非)第六十七页,共七十六页。邓宁的国际直接发展阶段理论第二阶段(人均GNP在400-l500美元之间)。在这一时期内,外资流入量增加,但主要是利用东道国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进行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生产性投资。在对外投资方面,东道国的投资流出仍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只是在临近国家进行了一些直接投资活动,并通过引进技术及进入国际市场等形式,来实现进口替代投资的经济发展战这略。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区位优势有所增强,但企业所有权优势增长仍然很有限,直接投资流出很少如:印度、老挝、赞比亚第六十八页,共七十六页。邓宁的国际直接发展阶段理论第三阶段(人均GNP在2000-4750美元之间)。由于东道国企业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大大增强,人均净投资流入开始下降,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增加。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专业化国际直接投资过程的开始。本国企业所有权优势大大增强,因而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大幅度增强,该国应开始成为对外投资者。同时,外国投资者的所有权优势和该国的区位优势下降,使得外国企业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增强自身的内部化优势如中国第六十九页,共七十六页。邓宁的国际直接发展阶段理论第四阶段(人均GNP在2600—5600美元之间)。这一时期是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出的时期。随着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些国家的企业开始具有较强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并具备发现和利用外国区位优势的能力如美国、日本、西欧第七十页,共七十六页。小规模技术理论
(Small-scaleTechnologyTheory)
美国经济学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合同模板集合
- 二零二四年度高速公路声屏障施工合同3篇
- 空白劳动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度电力工程质量问题处理与维修合同2篇
- 动物皮肤病课件
- 化工原理自测题:第二章(自)
- 2024年度企业改制与重组合同4篇
- 中医科推拿护理小讲课
- 员工创新管理分析报告
- 员工职业礼仪大赛总结报告
- 肥料、农药采购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FAB-常用词汇介绍
- 放射防护管理机构(组织构成、管理部门、人员、职责)
- 2023-2024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上肢血管超声检查
- pep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6《Meet my family!》单元作业设计
- 高寒地区陆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工法文本
- ISTA-6-AMAZON-亚马逊测试标准(快递包裹运输)
- 施工方案abcd类分类
-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 情绪管理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