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路道路工程(一期)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滨河路道路工程(一期)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滨河路道路工程(一期)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滨河路道路工程(一期)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滨河路道路工程(一期)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滨河路道路工程(一期)第1页共19页第2页共19页滨河路道路工程(一期)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概况本次道路设计包含滨河路一段(桩号K0+000~K0+836.725),全段长836.725m,滨河路二段(桩号K0+000~K0+254.816),长254.816m。滨河路一段属于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为40km/h,路幅宽度26m,全线设置桥梁一座,长180m,桥宽22~31m,桥梁形式为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滨河路二段属于城市支路,滨河路二段起点接滨河路一段,向西平行于绕城高速布设,道路全长254.816m,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标准路幅16m,双向两车道。设计范围内高边坡防护设计情况如下表所示:表1边坡支护情况边坡名称边坡范围长度最高高度边坡类型安全等级支护形式(m)(m)1#边坡滨河路二段左侧K0+000—K0+180.0018520.9填方边坡一级坡率法+格构植草2#边坡滨河路二段右侧K0+000—K0+200.0027519.6填方边坡一级坡率法+挂网护坡3#边坡滨河路一段右侧K0+700—K0+7708010.8填方边坡一级坡率法+格构植草4#边坡滨河路一段左侧K0+340—K0+4401209.8挖方土质边坡一级坡率法+挂网植草5#边坡大桥2号桥墩及岩腔处4013.6挖方石质边坡一级坡率法+锚喷支护1.2项目实施范围(1)滨河路一段:起于滨河路与云计算2号路交叉口(K0+000),终止于滨河路一段里程桩号K0+827.720。(2)滨河路二段:起于滨河路二段K0+000,终止于滨河路二段里程桩号K0+254.816。2设计依据2.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2.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2.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2.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2.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10《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2.11《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DBJ50/T-137-2012)2.1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2.13《市政工程边坡及支挡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6-2011)2.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15《滨河路道路工程一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17年11月提供)2.16《滨河路道路工程一期(道路及箱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20年09月提供)2.17《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2.18渝建发[2010]16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2.19《滨河路道路工程(一期)高边坡防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2.20初步设计批复2.21《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滨河路道路工程(一期)高边坡防护工程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3上阶段设计意见及执行情况3.1高边坡防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1)复核边坡岩土参数;补充滨河路二段与悦枫路交界处道路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和稳定性验算。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复核设计参数,设计参数取值与地勘资料一致。补充滨河路与悦枫路交界处道路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和稳定性验算,以B20-B20`剖面为例,稳定性验算详见计算书。(2)在现状填土上形成的高填方边坡(33-33`剖面的2#边坡),复核边坡深层滑动的稳定性,现状路基抛填土应进行地基处理。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复核2#边坡深层滑动的稳定性,结果满足规范要求。现状路基抛填土翻挖至岩层或翻挖重型碾压处理至少3.0m深,详见剖面图设计及路施路基处理章节内容。(3)完善用地红线等设计图面及说明表达、复核本次设计边坡段是否有需要保护的电力设施;完善场地及边坡截排水系统设计、坡底坡顶安全防护措施内容。回复:本项目临近地块未发件,拟建项目不影响用地红线。根据审查意见,复核设计文件中不涉及需要保护的电力设施。完善场地及边坡截排水系统设计和坡底坡顶安全防护措施内容,详见平面图和剖面图。(4)完善边坡填筑材料、压实要求、施工顺序、施工工艺等说明;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完善边坡填筑材料、压实要求、施工顺序、施工工艺等,详见设计说明第6.1条和第8条。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3.2高边坡评估报告意见及执行情况(1)复核各段边坡的破坏模式及有关岩土参数,并复核边坡的稳定性;请补充B11-B11`剖面4#边坡稳定验算。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复核各段边坡的破坏模式及岩土参数,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详见说明4.8条和6.1条。补充B11-B11`剖面4#边坡稳定验算内容,详见计算书5.2条。(2)补充滨河路二段与悦枫路交界处道路边坡剖面、以及破坏模式分析和稳定性验算。回复:补充滨河路与悦枫路交界处道路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和稳定性验算,以B20-B20`剖面为例,稳定性验算详见计算书。(3)对于在现状填土上形成的高填方边坡,应复核边坡深层滑动的稳定性(例如:2#边坡),现状路基抛填土应进行地基处理。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复核2#边坡深层滑动的稳定性,结果满足规范要求。现状路基抛填土翻挖至岩层或翻挖重型碾压处理至少3.0m深,详见剖面图设计及路施路基处理章节内容。(4)B19-B19`剖面处坡顶有高压铁塔,请复核、并明确本次设计的边坡段是否有需保护的电力设施、市政设施,保护方案是否需提交相关部门审批。回复:复核本次设计中边坡段不涉及需要保护的电力设施和市政设施。(5)滨河路二段有拟建箱涵穿过道路及边坡,请补充表达箱涵与边坡关系的相关剖面,并复核箱涵施工临时边坡稳定及对道路边坡的影响。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在B20-B20(YG-02三)、B21-B21(YG-02二)剖面中示意出拟建箱涵的位置。复核箱涵临时边坡及与现状边坡的叠加稳定性满足规范安全性要求,箱涵施工临时基坑边坡设计详见结构设计G-04箱涵地质断面图。(6)完善用地红线等图面表达、完善边坡截排水设计、坡底坡顶安全防护设计内容;完善边坡填筑材料、压实要求、施工顺序、施工工艺等说明;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完善边坡截排水设计、坡底坡顶安全防护设计内容,完善边坡填筑材料、压实要求、施工顺序、施工工艺等,详见设计说明第6.1条和第8条。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3.3初步设计审查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设计文件中补充赵家沟大桥桥位区陡崖及已有岩腔的支护方案设计。回复:根据审查意见,设计文件中补充赵家沟大桥桥位区陡崖及已有岩腔的支护设计,详见图纸YG-02(七)、YG-06、YG-07。4工程地质条件4.1气象与水文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园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1.8℃,年总积温5390℃,最热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冷为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湿度:全年平均降水量1067.8毫米,其中2~4月春季平均降水217.5毫米,5~7月夏季454.5毫米,8~10月秋季358.9毫米,11~1月冬季86.9毫米,降水量最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43%,冬季降水量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8%。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春天为纯东南风,风力一般1~2级,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北风,风向不稳定,往往夹着雷暴,风力为阵性大风,最大可达8级,伏天午时多南风,一般1级微风,秋冬季节为西北风,风向较稳定,最大5级。冬春季节多为高积云和层积云,云积稳定,终日笼罩,不见天日。夏季多为积雨云和雷雨云,云层变化大,分布不均,积散较快。秋天多为云朵,移动缓慢,显得秋高气爽。水文:未发现地表水。4.2地形地貌拟建道路沿线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现状地形西侧存在多处平场及施工场地,基本保持原始地貌,道路所经区域主要为企业、稻田、冲沟、林地、鱼塘,其中滨河路一段K0+80~K0+160穿越沟谷。东西向地形以冲沟与丘陵为主,南北向地形起伏较大,沿线地面高程186~240.50m,高差约54.50m,场地整体地势起伏不断,地形坡角一般6°~35°,局部为陡坎及陡崖。4.3地质构造场地位于悦来场向斜,岩层呈单斜构造产出。场区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地质构造简单。基岩露头处测得岩层产状为:30°∠5°~8°,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共发育2组裂隙,分述如下:①裂隙295°~315°∠63°~79°,平直,裂面宽1~3mm左右,延伸4~8m,间距1~3m,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②裂隙195°∠70°,波状,裂面宽2mm左右,延伸3~6m,间距1~3m,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无断层通过,未见次级褶皱,地质构造简单。4.4地层岩性经钻探揭示及场区实地调查,场区范围内主要岩土层有全新统人工填土(Qml4),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el+dl4),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s2)的泥岩和砂岩,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ml4)①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及砂岩、泥岩碎块石组成,含有少量建筑垃圾,碎石粒径为2~360mm,硬质物含量约为8~25%,填土结构呈松散~稍密,稍湿,主要人工堆填,回填时间约4年,场区钻探揭露填土层厚为3.20~26.10m(BY21)。②粉质粘土(Qel+dl4):褐灰色、棕色,可塑状,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钻孔揭露厚度为0.50m~2.90m(BK69)。③淤泥(Q4el+dl):黑色、黑褐色,流塑~软塑状,有轻微嗅味。主要分布于鱼塘及少量水田内,根据现场调查及访问,厚度一般在0.50~1.50m,钻孔未揭露。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①泥岩:紫红色、暗紫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地段含砂质较重。钻孔揭露厚度为1.70~17.80m(BY4),为场地主要岩层。②砂岩:浅灰色、浅黄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和岩屑,钙泥质胶结。钻孔揭露厚度为2.80~14.00m(BK68),为场地主要岩层。4.5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内的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场地内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赋存条件主要受土层分布范围、厚度和渗透性控制,场地内汇水条件较好,雨季松散层孔隙水较丰富。(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溶蚀裂隙和风化裂隙中,受大气降水及上部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补给,场地基岩为泥岩、砂岩,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属于弱透水层,赋水条件差,中风化裂隙较发育,且大多闭合,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强风化基岩内,场区基岩裂隙水水量总体较少。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场地内总体较平缓,基岩面形态基本一致,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汇集,大气降雨后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向较低的溪沟排泄,部分赋存于场地松散堆积层素填土中,小部分部分下渗的地表水赋存于场地基岩风化裂隙或构造裂隙中,受气象因素影响变化明显。勘察期间,在钻孔终孔提干残留水后24小时观测水位,少部分钻孔(位于赵家沟附近)水位有恢复,水位高程一般在183.50~187.12m左右,类型为潜水。赵家沟地表水与地下水具互补条件,对基础施工有一定影响。根据钻探揭露及类似工程经验建议渗透系数取值:素填土取3.35m/d;粉质粘土取0.05m/d。由于场地回填施工,地下水补排条件改变,以至于现状地下水和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差,大气降水部分向西排出场外,部分向下渗入在深厚填土底部及基岩顶部风化裂隙发育的地段赋存,形成风化裂隙水或土层中形成孔隙水,主要以潜水的形式存在。地下水水位纵横向连续性较好,垂直幅度随季节性变化大,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具有一定影响,施工时在场地周边应做好截排水、防水措施,对桩基础必要时可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4.6地震效应评价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存在素填土、粉质粘土、淤泥,基岩为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而场内查明地下水较丰富,场地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无滑坡、崩塌、场地整体稳定,无液化土体、无软土震陷问题。4.7不良地质现象道路及箱涵区域未见滑坡、泥石流、断层、采空区、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土以下无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稳定。但在赵家沟大桥处的左右侧岸坡发育两处陡崖带,坡顶未见卸荷裂隙,在滨河路一段K0+090处陡崖由于砂泥岩差异性风化,底部泥岩风化较大,已形成岩腔,由于该处距离1#桥墩较近,建议对形成的岩腔进行支挡处理。4.8拟建工程地质分段评价(一)滨河路一段(1)K0+257~K0+310.15段挖方路段(参考B9、Ⅱ剖面)该段道路原始地形为丘陵斜坡地带,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沿轴线方向地形坡度角约5~18°,局部为陡坎,垂直道路轴线,地形坡度约6~10°,局部为陡坎,基岩面坡度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上伏土层为粉质粘土,厚度约1.7~3.00m,呈可塑~硬塑状,含植物根系,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道路中线最大开挖高度3.70m,大部基岩已露头,仅局部将回填,最大厚度为2.80m,建议回填时清除表层松软土,对现有土体进行碾压处理后进行路基回填,以压实填土和基岩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土岩接触部位应采取措施,防止土岩的不均匀沉降。基岩部份地段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层位稳定,基岩面起伏小,强度高,岩质地基稳定性好。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道路两侧边坡稳定性按设计放坡后进行评价:1)道路左侧挖方边坡为岩土质边坡,最大高度5.90m,坡向约252°,坡体上部为粉质粘土,局部素填土,土层厚1.70~3.00m,岩土界面平缓,坡度小于5°,边坡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状滑塌。边坡下部坡体岩性为强、中风化泥岩,下部岩体最大高度约3.1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层产状③30°∠5°~8°,沿线范围内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二组构造裂隙:①295°~315°∠63°~79°、②195°∠70°,赤平投影图1分析如下:裂隙①、裂隙②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面与边坡反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坡顶拉断破坏或风化剥落掉块。边坡岩体类型:强风化带为Ⅳ类、中等风化带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强风化泥岩段取50°,中等风化泥岩段取55°,强风化砂岩段取50°,中等风化砂岩取60°,岩体破裂角中等风化泥岩取45°+φ/2=63.5°。中等风化砂岩段取45°+φ/2=67°。按设计进行放坡,上部土质边坡按坡率1:1.50放坡;下部岩质边坡段,按坡率1:0.75放坡后,边坡稳定,设计方案可行。建议:坡面作护面处理,并在坡顶和坡脚设截排水沟。2)道路右侧挖方边坡为土质边坡,最大高度1.00m,坡向约72°,坡体上部为粉质粘土,局部素填土,土层厚2.00~3.00m,岩土界面平缓,坡度小于5°,边坡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状滑塌,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土质边坡按坡率1:1.50放坡,坡面作护面处理,并在坡顶和坡脚设截排水沟。(2)K0+310.15~K0+355.26段填方路段(参考B10、Ⅱ剖面)路基段位于斜坡上部平缓地带,沿道路轴线地形起伏小,斜坡下部有一鱼塘,上部多为耕地,呈阶梯状展布。地表覆盖层以淤泥及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少量填土,呈中密~密实状,淤泥层厚度在0.70~1.60m,力学性质差,不能作天然路基土;粉质粘土层厚度为1.80~3.70m,呈可塑状,含植物根系;沿线土岩界面平缓,土体现状稳定。下伏基岩以泥岩为主,层位稳定,基岩面起伏小,强度高,岩质地基稳定性好。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道路中线最大填方高度约3.52m,沿道路轴线方向没有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两侧原始地形坡度平缓,该段道路(路堤)稳定,回填时应疏干地表水。清除表层松软土,对现有土体进行碾压处理后可进行路基回填,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按道路设计标高坪场,道路两侧将形成的填方土质边坡,高度约1.00~7.9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填方土质边坡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塌,边坡不稳定。边坡具放坡条件,建议按1:1.50坡率进行放坡,坡面作护面处理。该段道路右侧有一鱼塘,建议对鱼塘内的淤泥采用清除或抛石挤淤处理,并疏干地表水。在道路两侧地形坡率大于1:5.00的地段,回填前应将地表挖成台阶状。(3)K0+355.26~K0+499.45段挖方路段(参考B11、B12、Ⅱ剖面)该段道路为施工区,原始地形为丘陵斜坡地带,现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沿轴线方向地形坡度角约5~11°,局部为陡坎,垂直道路轴线,地形坡度约6~15°,局部为34°,基岩面坡度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上伏土层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填土厚度约10.0~19.80m,粉质粘土厚度为1.00~2.20m,呈可塑状,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道路中线最大开挖高度4.90m,建议回填时清除表层松软土,对现有土体进行强夯、碾压处理后进行路基回填,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土岩接触部位应采取措施,防止土岩的不均匀沉降。按道路设计标高坪场,道路两侧将形成的挖方土质边坡,局部为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高度约3.20~7.10m,挖方土质边坡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塌,边坡不稳定。边坡具放坡条件,建议按1:1.50坡率进行放坡,坡面作护面处理。(4)K0+499.45~K0+764.60段填方路段(参考B13、Ⅱ剖面)路基段位于斜坡上部平缓地带,沿道路轴线地形起伏小,斜坡下部有一鱼塘,上部多为稻田,呈阶梯状展布。地表覆盖层以淤泥及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少量填土,呈中密~密实状,淤泥层厚度在0.70~1.60m,力学性质差,不能作天然路基土;粉质粘土层厚度为1.80~3.70m,呈可塑状,含植物根系;沿线土岩界面平缓,土体现状稳定。下伏基岩以泥岩为主,层位稳定,基岩面起伏小,强度高,岩质地基稳定性好。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道路中线最大填方高度约6.20m,沿道路轴线方向没有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两侧原始地形坡度平缓,该段道路(路堤)稳定,回填时应疏干地表水。清除表层松软土,对现有土体进行碾压处理后可进行路基回填,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按道路设计标高坪场,道路两侧将形成的填方土质边坡,高度约3.10~6.0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填方土质边坡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塌,边坡不稳定。边坡具放坡条件,建议按1:1.50坡率进行放坡,坡面作护面处理。该段道路左侧有一鱼塘,建议对鱼塘内的淤泥采用清除或抛石挤淤处理,并疏干地表水。在道路两侧地形坡率大于1:5.0的地段,回填前应将地表挖成台阶状。(5)K0+560~K0+612段半挖半填路段(参考B14、B15、Ⅱ剖面)该段道路原始地形为丘陵斜坡地带,右侧多为施工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沿轴线方向地形坡度角约5~20°,局部为陡坎,垂直道路轴线,地形坡度约5~10°,局部为陡坎,基岩面坡度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上伏土层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厚度约2.00~6.8m,粉质粘土呈可塑~硬塑状,含植物根系,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道路中线最大开挖高度1.50m,局部基岩已露头,大部分将回填,最大厚度为2.40m,建议回填时清除表层松软土,对现有土体进行碾压处理后进行路基回填,以压实填土和基岩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土岩接触部位应采取措施,防止土岩的不均匀沉降。按道路设计标高坪场,道路左侧将形成的岩土质挖方边坡,最大高度约2.40m,道路左侧坡向为342°,土层厚度约1.60~2.00m,下部主要为强风化基岩,岩土界面平缓,坡度小于5°,边坡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状滑塌。建议:道路左侧土质段按坡率1:1.50放坡,岩质段按1:0.75放坡,坡面作护面处理,并在坡顶和坡脚设截排水沟。道路右侧将形成填方边坡,坡向为342°,最大高度约2.50米,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填方土质边坡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塌,边坡不稳定。边坡具放坡条件,建议按1:1.50坡率进行放坡,坡面作护面处理。(6)K0+612~K0+764.60段填方路段(参考B16~B18、Ⅱ剖面)路基段位于斜坡上部平缓地带,沿道路轴线地形起伏小,上部多为耕地,呈阶梯状展布。地表覆盖层以淤泥及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少量填土,呈中密~密实状,淤泥层厚度在0.70~1.60m,力学性质差,不能作天然路基土;粉质粘土层厚度为1.80~3.70m,呈可塑状,含植物根系;沿线土岩界面平缓,土体现状稳定。下伏基岩以泥岩为主,层位稳定,基岩面起伏小,强度高,岩质地基稳定性好。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道路中线最大填方高度约6.70m,沿道路轴线方向没有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两侧原始地形坡度平缓,该段道路(路堤)稳定,回填时应疏干地表水。清除表层松软土,对现有土体进行碾压处理后可进行路基回填,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按道路设计标高坪场,道路两侧将形成的填方土质边坡,高度约3.00~8.0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填方土质边坡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塌,边坡不稳定。边坡具放坡条件,建议按1:1.50坡率进行放坡,坡面作护面处理。其中道路K0+685~K0+720段左侧为挖方路段,左侧将形成高约3.70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道路左侧坡向为342°,土层厚度约1.10~1.60m,下部主要为强风化基岩,岩土界面平缓,坡度小于10°,边坡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状滑塌。建议:道路左侧土质段按坡率1:1.50放坡,岩质段按1:0.75放坡,坡面作护面处理,并在坡顶和坡脚设截排水沟。(7)K0+764.60~K0+827.72段挖方路段(参考B19、Ⅱ剖面)该段道路原始地形为丘陵斜坡地带,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沿轴线方向地形坡度角约5~20°,局部为陡坎,垂直道路轴线,地形坡度约5~10°,局部为陡坎,基岩面坡度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上伏土层为粉质粘土,厚度约0.80~1.70m,呈可塑~硬塑状,含植物根系,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道路中线最大开挖高度5.30m,大部基岩已露头,仅局部将回填,最大厚度为1.70m,建议回填时清除表层松软土,对现有土体进行碾压处理后进行路基回填,以压实填土和基岩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土岩接触部位应采取措施,防止土岩的不均匀沉降。基岩部份地段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层位稳定,基岩面起伏小,强度高,岩质地基稳定性好。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道路两侧边坡稳定性按设计放坡后进行评价:1)道路左侧挖方边坡为岩土质边坡,最大高度8.20m,坡向约332°,坡体上部为粉质粘土,岩土界面平缓,坡度小于10°,边坡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状滑塌。边坡下部坡体岩性为强、中风化泥岩、砂岩,下部岩体最大高度约6.7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层产状③30°∠5°~8°,沿线范围内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二组构造裂隙:①295°~315°∠63°~79°、②195°∠70°,赤平投影图1分析如下:裂隙①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②与边坡反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面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①与岩层面的交线与边坡呈小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坡顶拉断破坏或风化剥落掉块。边坡岩体类型:强风化带为Ⅳ类、中等风化带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强风化泥岩段取50°,中等风化泥岩段取55°,强风化砂岩段取50°,中等风化砂岩取60°,岩体破裂角中等风化泥岩取45°+φ/2=63.5°。中等风化砂岩段取45°+φ/2=67°。按设计进行放坡,上部土质边坡按坡率1:1.50放坡;下部岩质边坡段,按坡率1:0.75放坡后,边坡稳定,设计方案可行。建议:坡面作护面处理,并在坡顶和坡脚设截排水沟。2)道路右侧挖方边坡为土质边坡,最大高度1.00m,坡向约160°,坡体上部为粉质粘土,土层厚1.00~2.10m,岩土界面平缓,坡度小于10°,边坡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状滑塌,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土质边坡按坡率1:1.50放坡,坡面作护面处理,并在坡顶和坡脚设截排水沟。(二)滨河路二段(1)K0+000~K0+188.05段填方路段(参考B20~B23、Ⅲ剖面)路基段位于横穿一横向冲沟,沿道路轴线地形起伏小,多为耕地和稻田,呈阶梯状展布,局部为施工区。地表覆盖层以素填土、粉质粘土组成,填土厚度约1.80~19.00m,呈松散~稍密状;粉质粘土层厚度为0.90~2.10m,呈可塑状,含植物根系;沿线土岩界面平缓,土体现状稳定。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层位稳定,基岩面起伏小,强度高,岩质地基稳定性好。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道路中线最大填方高度约20.10m,沿道路轴线方向没有产生滑坡的临空条件。路线两侧原始地形坡度平缓,该段道路(路堤)稳定,回填时应疏干地表水。清除表层松软土,对现有土体进行碾压处理后可进行路基回填,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按道路设计标高坪场,道路两侧将形成的填方土质边坡,最大高度为20.7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填方土质边坡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塌,边坡不稳定。边坡具放坡条件,建议边坡高度不大于8.0m时采用1:1.50的坡率放坡;坡高大于8.0m时,采用分级放坡,各级边坡之间设置宽度不小于2.0m的平台,上级边坡坡率为1:1.50,下级边坡坡率为1:1.75,并对坡体进行防护处理。在道路两侧地形坡率大于1:5.0的地段,回填前应将地表挖成台阶状。(2)K0+188.05~K0+261.148段挖方路段(参考B24、Ⅲ剖面)该段道路原始地形为浅丘地带,局部为施工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沿轴线方向地形坡度角约8~28°,局部为陡坎,垂直道路轴线,地形坡度约4~12°,局部为陡坎,基岩面坡度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上伏土层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填土厚度为0.7~5.60m,呈松散~稍密,粉质粘土厚度约0.7~4.00m,呈可塑~硬塑状,含植物根系,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道路中线最大开挖高度10.10m,大部基岩已露头,建议回填时清除表层松软土,对现有土体进行碾压处理后进行路基回填,以压实填土和基岩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土岩接触部位应采取措施,防止土岩的不均匀沉降。基岩部份地段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层位稳定,基岩面起伏小,强度高,岩质地基稳定性好。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道路两侧边坡稳定性按设计放坡后进行评价:1)道路左侧挖方边坡为岩土质边坡,最大高度7.40m,坡向约349°,坡体上部为粉质粘土,局部素填土,土层厚1.50~5.60m,岩土界面平缓,坡度小于10°,边坡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状滑塌。边坡下部坡体岩性为强、中风化泥岩、砂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层产状③30°∠5°~8°,沿线范围内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二组构造裂隙:①295°~315°∠63°~79°、②195°∠70°,赤平投影图3分析:裂隙①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②与边坡反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面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①与岩层面的交线与边坡呈小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坡顶拉断破坏或风化剥落掉块。边坡岩体类型:强风化带为Ⅳ类、中等风化带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强风化泥岩段取50°,中等风化泥岩段取55°,强风化砂岩段取50°,中等风化砂岩取60°,岩体破裂角中等风化泥岩取45°+φ/2=63.5°。中等风化砂岩段取45°+φ/2=67°。按设计进行放坡,上部土质边坡按坡率1:1.50放坡;下部岩质边坡段,坡率1:0.75放坡后,边坡稳定,设计方案可行。建议:坡面作护面处理,并在坡顶和坡脚设截排水沟。2)道路右侧挖方边坡为岩土质边坡,最大高度5.30m,坡向约169°,坡体上部为粉质粘土,局部素填土,土层厚1.2~5.60m,岩土界面平缓,坡度小于10°,边坡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状滑塌。边坡下部坡体岩性为强、中风化泥岩、砂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层产状③30°∠5°~8°,沿线范围内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二组构造裂隙:①295°~315°∠63°~79°、②195°∠70°,赤平投影图4分析:裂隙①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②与边坡呈小角度相交,但倾角小于裂隙②倾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面与边坡反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裂隙②控制,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平面滑动破坏或风化剥落掉块。边坡岩体类型:强风化带为Ⅳ类、中等风化带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强风化泥岩段取50°,中等风化泥岩段取55°,强风化砂岩段取50°,中等风化砂岩取60°。岩体破裂角中等风化泥岩取45°+φ/2=63.5°,中等风化砂岩段取45°+φ/2=67°。按设计进行放坡,上部土质边坡按坡率1:1.50放坡;下部岩质边坡段,坡率1:0.75放坡后,边坡稳定,设计方案可行。建议:坡面作护面处理,并在坡顶和坡脚设截排水沟。(三)滨河路一段桥位区临时基坑边坡0#桥台位于斜坡上部,斜坡坡向约162°,距离陡崖约20m,地形较陡,地形坡角10°~27°,局部达到42°。按设计地坪标高平场后,将沿桥台内侧形成高约13.10m的土质边坡,坡向162°,长约36m。上部主要为现有素填土和未来填土,现有填土厚度约1.20~12.20m,下部为强、中风化泥岩和砂岩。土质边坡不稳定,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状滑动,建议按高8.0m分阶放坡,上级边坡坡率为1:1.50,下级边坡坡率为1:1.75,各级边坡之间设置宽度不小于2.0m的平台,1#桥墩陡崖附近,边坡长约72m,坡向约177°,坡高约12.30~14.50m,坡角约69°,为巨厚层状砂岩出露的岩质边坡。根据边坡岩体结构面产状、坡向作极射赤平投影图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如下:裂隙①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②与边坡同向,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岩层面与边坡反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由于裂隙②倾角较陡,与边坡倾角基本一致,故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可能破坏模式为局部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岩质边坡分类标准划分:该段岩质边坡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0,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60°,岩体破裂角取62°。根据现场调查,边坡顶部有一航油管线,故未做探槽。该边坡坡脚有少量堆积崩塌体,且崖底已形成岩腔,高约1.7m,凸出2.4m。随着风化程度的加剧,可能影响边坡底部桥墩的稳定性。建议对崖底形成的岩腔进行支挡,并对边坡进行变形观测。2#桥墩陡崖附近,边坡长约72.0m,坡向约356°,坡高约10.00~12.20m,坡角约61~70°,为巨厚层状砂岩出露的岩质边坡。根据边坡岩体结构面产状、坡向作极射赤平投影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如下:裂隙①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②与边坡反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面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可能破坏模式为局部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岩质边坡分类标准划分:该段岩质边坡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0,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60°,岩体破裂角取62°。根据现场钻探及探槽揭露,崖顶未发现卸荷裂隙。据调查,该边坡坡脚有少量堆积崩塌体。随着风化程度的加剧,可能影响边坡及坡顶拟建物的稳定性。建议对边坡进行变形观测。据调查,该边坡未发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状稳定。3#桥墩位于耕地和施工区内,地形较平坦,地形坡角约13°,局部为陡坎,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1.20~4.90m,强风化基岩厚度约为0.80~3.60m4#桥台位置处为丘陵斜坡中上部,拟建3#桥台位于耕地内,地形较平坦,地形坡角约10°~21°,局部为陡坎。按设计地坪标高平常后,将沿桥台内侧形成高约7.90m的岩土质边坡,下部岩质段仅1.5m,坡向342°,长约36m。上部主要为现有粉质粘土和未来填土,现有粉质粘土厚度为1.80~上部土质边坡不稳定,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状滑动;下部岩质段1.50m,岩质边坡稳定,开挖时可能局部产生掉块。建议边坡土质段采用1:1.50进行放坡,岩质段采用1:0.75放坡,坡面作护面处理。5设计原则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措施设计符合场区发展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设计采用动态设计法,施工采用信息法施工。边坡设计以“安全、经济、实用、美观”为原则,施工时应设置监测系统,根据施工情况随时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设计进行修改。工程竣工后,监测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如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和勘察设计资料不符,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以便调整设计。6岩土参数选取6.1岩土层力学参数选取场地内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值根据地勘建议选取如下表:表2岩土体参数取值建议表项目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备注岩土体重度(KN/m3)天然20*19.0*25.4724.89*岩层面抗剪强度取值:C取45kPa,φ取15°;裂隙结构面C取50kPa,φ取18°。岩土界面抗剪强度按粉质粘土取值:天然C取23.03kPa,φ取13.22°;饱和C取13.31kPa,φ取11.13°填土桩侧负摩阻力系数建议值取0.25。饱和20.5*19.7*25.6525.23*岩体抗拉剪(MPa)0.1370.771*岩土体抗剪强度C(KPa)5*(天然)23.03(天然)2851530*2*(饱和)13.22(饱和)φ(°)30*(天然)13.31(天然)3744*22*(饱和)11.13(饱和)岩体破裂角(无外倾结构面时)θ(°)63.567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Ⅱ6568Ⅲ5560岩体变形(中风化)(Mpa)弹性模量1633*5579*变形模量1302*4726*泊桑比0.340.16道路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土层200(压实填土)150*强风化300500中等风化500150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土层现场试验确定150*强风化300500中等风化21717997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土层0.30.25强风化0.350.40中等风化0.450.60岩石标准值(MPa)天然5.9829.39饱和3.6422.03锚杆孔中M30砂浆与岩石间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bk(kPa)4001200岩土体水平抗力系数土比例系数(MN/m4)1220岩体(MN/m3)80420一般路基填料天然重度20kN/m3,天然工况下综合内摩擦角30°,暴雨工况下综合内摩擦角25°。路基填料压实系数大于0.96,分层碾压厚度不超过500mm。6.2技术标准本项目中永久填方边坡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高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高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35。设计车行荷载取30kPa。7边坡防护设计及构造7.1填方边坡防护设计根据高边坡方案设计阶段专家意见、初设阶段设计意见等情况。1#、3#边坡采用坡率法放坡+格构植草护坡作为支护方案,坡率采用1:1.75、1:2.0、1:2.0逐级放坡,每级边坡坡高8.0m,护坡平台宽度2.0m,设计坡脚及护坡道截排水系统,截、排水沟接入附近市政管道。坡顶结合道路人行道栏杆综合设计防坠落系统,现状地面线陡于1:5处的路基填筑采用挖台阶形式,详见剖面图。2#边坡采用坡率法+挂网植草护坡作为支护方案,考虑道路该侧现状为深厚抛填土,结合分别验算高边坡沿深厚土层滑动和坡脚滑动的稳定性计算结构。边坡自下至上按1:2.5、1:3.0、1:3.0分级放坡,每级高度8m,护坡平台宽度2.0m,设计坡脚及护坡道截排水系统,截、排水沟接入附近市政管道。坡顶结合道路人行道栏杆综合设计防坠落系统,现状地面线陡于1:5处的路基填筑采用挖台阶形式,详见剖面图。7.2挖方边坡防护设计根据高边坡方案设计阶段、初设阶段设计情况,对4#边坡采用坡率法+坡面防护作为支护方案。边坡自下至上岩层按1:1、土层按1:1.5分级放坡,每级高度8m,马道宽2m。坡面采用三维网植草护坡作为防护措施。坡顶设计防护栏杆及截水沟,截、排水沟接入附近市政管道。对于桥墩处岩体5#边坡防护,设计采用锚喷支护方案,坡率为1:0.5(与现状岩面线平行),锚杆采用一根φ22mm钢筋,锚孔直径75mm。7.3截、排水沟构造及防护栏杆构造本项目中截水沟构造详见“截水沟标准横断面”图纸。边坡坡顶防护网设置位置及大样图详见图纸。路侧安全防护栏杆详见道路专业施工图。7.4植草护坡坡面平整后先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再铺设一层三维植被网。坡顶、护坡道和坡脚处三维植被网和土工格栅采用锚固沟固定,坡面采用钢钉固定。土工格栅、三维植被网搭接宽度不小于30cm,搭接处需要用钢钉固定。三维植被网上覆盖耕植土,耕植土内可以根据绿化要求拌合草籽,耕植土厚度不小于15cm。喷播草籽总量为70g/㎡,其中狗牙根:10g、高羊茅:10g、银合欢:15g、黄花槐:25g、酢浆草:10g。各植物种子每平方米的配比为:狗牙根:高羊茅:银合欢:黄花槐:酢浆草=1:1:1.5:2.5:1。三维土工网的抗拉强度>15KN/m。三维网为黑色,厚度18mm,单位重量为430g/m。三维网全部铺通、固定后,进行植物绿化。绿化草籽每平方米不小于70g,草籽种类业主有明确要求时依照业主意见进行。7.5格构构造菱形格构采用M7.5浆砌片石,内宽2500×4500mm,格构梁高400mm,宽400mm。格构内可采用立体植被护坡网植草灌、空心砖陪土植草灌、植草灌防护。本工程格构护坡适用于高边坡段。7.6锚喷支护构造喷砼护坡面板采用C30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50mm。内置φ10@200×200mm双层双向钢筋网。锚杆采用1根直径为22的HRB400钢筋作为锚筋,间距2.0×2.0m(纵×竖),锚杆与水平方向15°,全长锚固长度(锚入破裂面)不小于3m。坡面设置φ100PVC泄水孔,外倾5%,按照2.0m×2.0m矩形布置。锚杆孔孔径75mm,锚固体采用M30水泥砂浆。挡墙每15~20m设置伸缩缝一道,缝宽20mm,沥青麻丝填塞。8施工工序植草绿化护坡:坡面修整——挂三维网——喷播植草——养护。填方边坡施工顺序:挡土墙—填方—格构护坡—截、排水措施。挖方边坡施工顺序:截、排水措施—边坡开挖—坡面防护。网格工序:搭设脚手架—边坡修整—砌筑浆砌块石—植草—拆除脚手架。截、排水沟工序:定位放线——基槽开挖——截水沟浆砌石施工——勾缝。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事项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本工程中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为边坡土石方开挖及锚喷支护工程支撑体系。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建办质【2018】31号文的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审核、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超过一定规模的,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进行论证,并通过后方可实施。施工过程中的边坡垮塌变形等是本项目中易发危大风险源。应加强排水系统设置,尽量避免地表水和生活废水排入路基。边坡防护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法施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发现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及时向勘察、设计、监理、业主通报,根据险情原因及时采取应急排险措施。挖方边坡施工应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的逆作法施工。边坡工程应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地勘、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实施。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现状地形地层的保护,确保支护工程不对已建、拟建工程产生安全影响。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明确各重点部位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边坡监测、做好场地防排水工程及针对危大工程的应急预案。10主要材料及质量控制要求10.1护坡材料三维土工网的抗拉强度>25KN/m。三维网为黑色,厚度18mm,单位重量为430g/m。三维网埋入坡脚内50cm。三维网纵向搭接不小于15cm,三维网横向搭接不小于10cm。坡面三维网须稳固。10.2绿化草籽草籽种类由业主确定,基材喷播均匀保证成活率,设计暂定:喷播草籽总量为70g/㎡,其中狗牙根:10g、高羊茅:10g、银合欢:15g、黄花槐:25g、酢浆草:10g。各植物种子每平方米的配比为:狗牙根:高羊茅:银合欢:黄花槐:酢浆草=1:1:1.5:2.5:1。10.3浆砌块石格构填方骨架采用浆砌块石砌筑,石料等级不小于MU30,水泥砂浆等级不小于M7.5。石料间的砌缝应互相交错、咬搭,做到砂浆密实,不得无砂浆直接安放石料,不得先干放块石后灌砂浆。砌缝宽度、错缝距离需符合规定,勾缝砂浆铺填饱满,勾缝坚实、整齐。10.4水泥砂浆锚杆粘结砂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水泥强度不应低于42.5MPa;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灰砂比宜为0.8~1.5,水灰比宜为0.38~0.5。11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11.1填方边坡填方边坡应自下而上分层进行,每一层填土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相应技术指标的检测,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土施工。填方边坡应优先选用级配良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细粒土作填料时,土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优含水量。边坡应分层铺筑,每层厚度500mm,均匀压实,压实度不小于0.96,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0°。边坡施工分段长度应与沉降缝长度设置保持一致。因地表覆盖层均较薄,为确保填方边坡稳定性,应清除现状地表草皮、腐殖土及其他土层,清除厚度不小于3.0m,然后按填筑要求回填土石方。原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设置向内2%的反坡。11.2挖方边坡挖方边坡施工开挖应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并应保持两侧边坡的稳定性,保证弃土、弃渣的堆填不应导致边坡附加变形或破坏现象发生。开挖应按逆作法施工,随挖随支护,每次开挖未支护边坡高度不应超过2m,不得采用爆破,减少对原地层的扰动,确保山体稳定。挖方边坡5m范围内岩体严禁放炮,避免扰动岩体,坡面清除应至上而下,对于凸出坡面大于0.5m、不稳定的块石应进行清除,凹腔采用MU15浆砌块石嵌补。挖方边坡施工开挖应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并应保持两侧边坡的稳定,保证弃土、弃渣的堆填不应导致边坡附加变形或破坏现象发生。桥梁桥墩处岩质边坡刷坡采用人工形式,不得使用机械开挖,严禁超挖、放炮。坡顶塌滑区邻近地表应采用封闭、植被及截、排水等安全防护措施。坡顶岩体存在裂隙处,应采用灌浆封闭措施。为防止坡顶岩土体裸露风化,应采取植草等措施保护。坡顶及马道施作截水沟,接入附近市政管道,以防止坡顶水流入坡面。坡顶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保护人群安全。岩质边坡开挖爆破施工应采取避免边坡及邻近建筑物震害的工程措施。当地质条件复杂、边坡稳定性差、爆破对坡顶建筑物震害较严重时,不应采用爆破开挖方案。在施作支护前,应清除局部不稳定块体,并现状边坡进行适当修整。本项目桥墩处的岩质边坡防护设计和岩腔充填设计,施工时严禁爆破施工,对临近道路和管道应加强监测。11.3网格护坡格构应嵌置于边坡中,嵌置深度大于格构截面高度的2/3。格构护坡坡面应平整、密实,无表面溜滑体和蠕滑体。格构每隔20m宽度设置伸缩缝,缝宽20mm,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填塞深度大于15cm。施工前应先清刷坡面浮土,填补坑凹,使坡面大体平整。格构砌筑前应按设计型式、尺寸挂线放样,开挖沟槽,沟槽尺寸根据格构尺寸而定。砌筑格构应从衔接处开始,自下而上砌筑,两格构衔接处应处于同一高度。格构应与坡面密贴,格构流水面应与坡表面平顺。施工质量等级不低于B级。施工前应清理坡面浮土、碎石,填补坑凹,骨架内草皮应与坡面和骨架密贴,防止地表水沿缝隙渗入,损坏防护工程。草种应根据当地气候区划进行选用,应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并采用两种以上的草种进行混播,具体草种类型由业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喷播植草应按一定比例配合草种、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及水的混合物料,均匀播种。前期洒水养护不少于45d,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止、追肥,草种发芽扣及时补播。11.4锚喷支护(1)锚喷应严格按照逆作法施工,边开挖边支护,分层开挖深度不大于2m,严禁对边坡进行一次性大开挖,造成岩体裸露,形成安全隐患。(2)锚杆锚固段深度应从破裂面算起,如破裂面在岩体以外,则应保证锚固段位于稳定的中风化岩层内。(3)非预应力锚杆的自由段位于岩土层中时,可采用除锈、刷沥青传递漆和沥青玻纤布缠裹二层进行防腐处理。(4)锚杆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0mm;锚孔偏斜度不应大于2%;锚孔深度超过锚杆设计长度不应小于0.5m。(5)锚孔在灌注砂浆之前,应排放孔内积水,注浆管宜与锚杆同时放入。砂浆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5mm。11.5岩腔填补及支撑墙构造总工序:桥墩范围内清除危岩下端根部浮土→开挖支撑墙基础至持力层→C20混凝土浇筑支撑墙→腔体填筑。凹腔嵌补施工方法及要求:采用C20混凝土对危岩进行支撑及岩腔充填,顶部0.5m加入适量膨胀剂。(1)支撑和顶部嵌补时,圬工顶部应与危岩体紧密接触,不留缝隙。(2)支撑和底部嵌补时,圬工底部应与置于稳定、完整基岩内。(3)其余作业程序按有关规范办理。(4)填充体每隔5m-10m应设置伸缩缝。支撑柱施工方法及要求:(1)钢筋混凝土采用C30砼浇筑,保护层厚度50mm;(2)柱浇筑前,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3)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4)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