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间套轮作技术_第1页
甘蔗间套轮作技术_第2页
甘蔗间套轮作技术_第3页
甘蔗间套轮作技术_第4页
甘蔗间套轮作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甘蔗间套作栽培理论基础二、注意事项三、生产技术甘蔗间套轮作技术甘蔗是种植行距较宽的作物,由于苗期生长缓慢,蔗行裸露,蔗苗对光照、水分、养分需求量不高,造成资源的不充分利用。所以,合理的甘蔗间作作为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方式,通过与各类生长快速、生长期短的作物组合、搭配构成多作物、多层次、多功能的甘蔗复合群体,可提高光能、养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一、理论基础下种出苗开始封行(一)间作模式类型甘蔗/豆科作物间作甘蔗/禾本科(甘蔗/小麦、甘蔗/玉米)甘蔗/蔬菜(甘蔗/大白菜、甘蔗/黄瓜、甘蔗/马铃薯)等(二)间作所需技术条件1、主要采用高畦深沟的种植方法,将间作作物植于畦面,甘蔗植于蔗沟2、部分地区改甘蔗等行距种植为宽窄行种植,间作作物植于宽行3、

要求精细的人工管理,且消耗肥料与水分较多1作物安排上主、次分明,互相兼顾2根据间作作物生育期的长短,确定最适宜的主、间套作物种植期3根据间作作物株型、熟期及劳力和田间管理实际,确定间作方式,建立通风透光条件良好的复合作物群体4根据主、间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和生长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二)间作基本技术原则(三)甘蔗间作的经济效益

1、甘蔗间作的增产增收效应2、间作对甘蔗品质的影响

(四)甘蔗间作的生态效应1、提高光能利用率

2、提高土壤肥力3、减少病虫草害二、注意事项合理的甘蔗间作复合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到甘蔗与间作作物在物理或物候特性上的差异,使其对特定资源有不同的生理需求,实现资源利用的互补以提高间作系统光、热、水、气的利用效率,从而为甘蔗的可持续种植提供优化模式。同时,在实际应用中,甘蔗间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解决:1、因地制宜2、确定适宜密度,有利通风透光3、适时播种,尽量缩短共生期4、加强甘蔗间作复种机理方面的研究,才能为种植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1、因地制宜选择蔗田

蔗田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间作物能否高产、稳产,玉米叶面积系数大,水分需求多。因此宜选择有一定灌溉条件的蔗田,同时要求土壤肥沃,氮、磷、钾含量高,有机质含量高,pH值适中。三、生产技术二、选用良种,适时早播

品种选择:玉米品种宜选择早熟、矮秆、株叶紧凑,抗倒伏,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的杂交种或本地早熟糯玉米。甘蔗品种宜选用新台糖系列及69/421等良种。

适时早播:

甘蔗下种后及时播种,玉米出苗要求的日平均温度在10℃~12℃以上。在适宜条件下,玉米越早播,产量越高,且成熟提早,对甘蔗影响越小,较易获得甘蔗、玉米产量双丰收。三、隔二间一,合理密植

合理的种植密度能促进个体与群体协调生长,并且能兼顾主次作物互利互补。

甘蔗行距90厘米,采用隔二间一方式,塘距50~60厘米,每塘2株,保证玉米每亩1200~1500株。四、施足基肥,及时追肥

下种前重施底肥,亩施细碎有机肥1500~2000千克,加尿素20千克,普钙6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作种肥。玉米在4~5叶可追施速效氮肥作提苗肥,拔节开始时,茎叶生长迅速,需肥量剧增。结合中耕锄草,亩用尿素20千克,普钙40千克,碳酸钾10千克作拔节肥,增强抗倒、抗旱能力。五、及时收获,拔秆翻压

玉米成熟及时摘苞,拔秆,结合甘蔗追肥,把玉米秆翻压在田间,并进行大培土,提高蔗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