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阅读能力_第1页
整体阅读能力_第2页
整体阅读能力_第3页
整体阅读能力_第4页
整体阅读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体阅读能力

一、整体感知能力:

1、主要是感知文章,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2、体悟感情可以从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的感情色彩,修辞手法,抒情议

论及景物描写中捕捉到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不难体会到作者对于勒的同情,对菲利普夫妇的鞭挞。

例文一:要求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语段中词义理解的能力:

工具书中词语的意思是静态的,阅读中必须结合语境理解。同时要注意同一个词

在语境中可能有的意义相近或相反;还要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

例:《背影》“聪明"其实是''自作聪明”,现在表现作者的自质和后悔。

三、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1、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

2、要善于把握中心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语句,显示作者思路的句子,具

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和结构复杂难以理解的句子。

例如:《故乡》中:“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象个木偶

人”

这句话揭示了农村破败,农民痛苦的根本原因

《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人”这里点明了他的低下的社会

地位和迂腐的性格特征。

《松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它不仅写出了

松鼠的特点,特显示了文章的思路,规定了说明的顺序。

四、分析段落、归纳中心的能力:

1、要善于归纳和概括文章的某个段落或全文的中心思想。概括中心的常用方

法是:

①、看题目:有的文章大致是围绕题目来写的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石

油的用途》等,很容易从题目上的到启示。

②、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不少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比如《马说》“世有

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还有《黄生借书说》的第一

句。有的文章是结尾点明中心的。如《井岗翠竹》的最后一部分。

③、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这种方法较适用于记叙文。在记叙中插入的

抒情,议论往往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从而分析出中心。

④、分析人物性格:写人的记叙文有时中心含而不露,但正面人物的性格可

能就是作者要赞美的。如《老扬同志》中老扬的爱憎分明、密切联系群众的优秀

品质。《第二次考试》中陈伊玲的勤学苦练、公而忘私的品质。

⑤、综合文章的各段段意:适用于说明文和特殊的议论文,如《死海不死》

把全文三部分的内容合起来就是中心。

⑥、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象《论雷峰塔的倒掉》文章寓意深刻,就要搞清

文章写作或发表时的背景,鲁迅的文章就要注意。

2、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指运用的材料及表现出的作者的

思想、观点、感情:

记叙文——所叙述的主要事件和主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运用三个典型的事例表现了支援军战士的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说明文——说明对象在性质、构造、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特点

《死海不死》:主要是说明死海的咸度非常高的特点

议论文——主要是运用哪些论据论证了什么观点

《谈骨气》:运用古今事例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归纳和概括要注意全面、准确、简洁。

五、理清思路、分析结构的能力:

1、即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思路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中的。

2、掌握不同的文体结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正确划分结构:

记叙文:①、时间顺序:写人记事的文章较多采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明显是地点的变化

②、空间顺序:写景的文章较多

③、感情发展:典型的如《荔枝蜜》,抒情性文章较多采用

④、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材料性质不同来划分层次

议论文:①、三段式:大部分议论文都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

论)——解决问题(结论)三段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②、总分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复杂的议论文较多采用这种

结构形式

③、并列式:有的文章论述的问题是并列关系,有几个问题就分几个层

④、递进式:文章各部分内在联系是层层深入的。如《最后一次演讲》

说明文:也往往采用总-分、并列、层进的形式。

如:《中国石拱桥》从总到分再到总

散文:以一定的线索来结构全文。

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此外要正确把握文章中的过渡,衔接,领起,总结的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

作用。

六、分析表达效果的能力:

1、主要是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2、首先是正确辨别文章中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叙述:注意叙述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的顺序;叙述的线索和详

描写:人物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说明:注意几种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工作程序等

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

表等

议论:主要是注意论证的观点,方法

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3、其次是要能够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

抒情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七、体会修辞效果的能力:

1、正确辨别修辞手法:①、常见的八种是: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②、其他修辞是:

借代、反语、引用、双关、顶真、通感、回环、飞白、层递、拈连、移就、讳饰

2、认真体会修辞表达的效果:

一般而言运用修辞是更形象,生动,感人;更具表现力、说服力等,但运用这些

概念话的词语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表达。

例:《七根火柴》“暴雨夹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这个比喻强

调了冰雹很大,突出自然环境恶劣,红军战士生存之困难

①、比喻、拟人:激发情感,使描绘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或使

被论述的道理更明白易懂。

②、夸张:更鲜明、突出地表现某一事物

③、对偶:使句式整齐,语感强

④、对比:强调、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

⑤、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力的感情;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语言

的旋律美

⑥、反复:突出思想、表达强烈的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语言的节奏感

⑦、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加深读者的印象,使文章自然展开

⑧、反问:加强语气,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

八、语法知识活用的能力:

基本的语法知识(词的分类,短语结构,单复句,关联词等)不是命题范围,但

是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难点。这一考点主要是理解句子之间的逻

辑关系,指出一些代词指代的内容,明白一些词语的深层含义。

九、比较阅读的能力:

1、主要是对中心思想、写作手法、语言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材料之间有一定

的相关性,是相近,相同或相反的。回答题目主要是弄清楚比较点。

2、对自选角度进行比较的题目,主要是选准角度,观点新颖有创见。要防止“绝

对化”即贬褒都是一无是处;或“简单化”即简单肯定或否定,理由不充分。

十、赏析,阅读心得:

1、主要是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有自己的心得

2、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要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有创意。疑问必须理解

正确,实事求是,不要故意唱反调。

3、赏析中涉及写作特色则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找出文章在这几个方

面里最突出的一、二个方面并要具体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①、分析中心:看中心是否鲜明、集中、深刻。

如《变色龙》的主题是揭露沙皇专制统治,中心思想深刻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

②、分析选材:看材料是否典型、新颖,详略是否恰当等。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在20多个事例中选了3个典型写入文章。《桃花源记》

头尾略写,中间渔人所见所闻详写都是文章的重要特色

③、分析结构:看头尾是否照应,过渡是否自然,层次是否清晰。

④、分析表达方式:主要是五种表达方式在以某种为主的情况其他表达方式的合

理运用和搭配

④、分析语言:⑴从语言的基本要求看:是否朴素、准确、精练等。

如优秀的说明文大多是语言准确的

⑵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是运用什么修辞起到什么作用。

如《听潮》通过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⑶从语言的感情色彩看:是幽默还是讽刺还是庄重沉郁、是冷漠、悲凉还是欢乐

喜悦……

⑷分析人物是否个性化:即人物语言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指导

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

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学生整个学习

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作用。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

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

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

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达

到这i目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认真指

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要摒弃单纯的把它当作一门工具学科。从小学到

中学,学生学了九年语文,一部分学生阅读品味低,阅读能力低,不会读书,

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中老师肢解性地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

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师生沉溺于应试教育的泥潭,拘泥于所谓的标准

答案,让学生丧失了创新的能力,

二、要确定阅读要求

随着新大纲的出台,新教材的启用,倡导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教育中

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既为语文带来了新鲜气息,也为语

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因此初中语文阅读的基本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

1、阅读要求:(1)根据不同的表述方式和体裁特点阅读课文;(2)整体

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2、阅读内容

(1)从课文的内容中去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感受课文的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3)看出课文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大体了解课言语诉思路和中心意思;(4)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作提出自己

的看法或疑问;(5)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6)体会课文

中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7)理解词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8)从课文

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句子段落。

3、阅读欣赏

语文要体现出人文精神,因而阅读时就要欣赏课文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

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

三、教学中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训练

1、学会阅读

当今社会中,阅读既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学习活动,也是获得信息的主要途

径,阅读的基本过程是认读——理解——吸收。这三者中认读是基础,理解是核

心,吸收是结果。

张志公先生认为:”读文章可以这样读法:粗读一遍,想--遍,再细读一遍。”

粗读的目的在于“粗知大意,得其梗概”;想的目的在于了解文章谈了什么问题,

说了什么事件,文章写给谁看的,为什么目的而写,然后再进行咀嚼、消化。

(1)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前一句

话对于读文章第一遍要快速阅读,只求了解主要内容,后一句读文章要下苦功,

“钻”进去才能读出来,有收获。这就是说读一篇文章应先通读全遍,得其大意,

再逐段分解细读,然后揣摩,推敲一些特别重要的,突出的用法、提法新颖的

词句,最后再通篇领略,不注意整体性阅读,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或

用品的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总之,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

体”、“变速器——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一定

能读懂,读通,读出味来。

2、根据文章特征和文体特征,顺“藤”搞“瓜”,抓住中心,欣赏优美语

句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这里的“藤”指的是现代语文的文体(体裁),“瓜”是指课文后和老师提

出的具体问题。现代语体文大致分为三大文体: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

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

只要把握住文体,阅读就会相当顺利。

抓住中心,就是要找准选段或文章的关键的词句,找关键词和关键语句的方

法一是*语感,二是*分析体会,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找关键词句的方法也

不尽相同。

记叙文是记叙、描述人和事物、风景的,一些动词形容词往往很重要。如茅

盾的《白杨礼赞》,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白杨树的世术形象,并具有象征意义,

作品开门见山就点明了感情基调:“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

树一!”“不平凡”一词在第一、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中反复出现,明显是

个关键词。

如果是议论文,表述观点的句子,每一段的中心句则一般都是关键句,说明

文中表述被说明事物在主要特征的句子和句子中的中心词语,则大多数为关键词

句。

审美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首要任务,无论是阅读课内的还是阅读报刊上的

文学作品,我们都应该注意欣赏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体会课文中的一

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思考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

对揭示主题所起的作用。综上所述,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将阅读训练贯穿始终,

避免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避免明知“大量阅读”是求治语言语阅

读能力低下的良方,却不能落到实处的现象。在教学中摸索,走改革课堂阅读

教学之路,让学生拿到开启阅读大门的钥匙,使我们的语言语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添趣增效。

2008年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集锦(一)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

山东青岛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友情提示: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祝你成功!

1.请你务必在指定的位置填写座号,并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本试题共五道大题,含23道小题。其中,1—5小题为“单项选择题”,

答案要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6、7小题为“古诗文理解题”,

8—12小题为“课内阅读题“,13—22小题为“课外阅读题”,23小题为“作

文”,6—23小题均在试题上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0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

请注意: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或多选均

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斗笠(li)褶皱(zhou)B.嗯哨(hu)汲

取5)

C.猝然(cu)竹熊(mie)D.琥珀(bo)阴霾(mA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瞭乱肆虐B.南辕北辙雄浑

C.娓紫嫣红苍穹D.拈轻怕重匿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顶是()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

愁不安的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

生。(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xx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

格坚强,做事果断)

4.下列句子与课文原句不一致的一项

是()

A.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

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B.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

就到来。

C.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

么亮,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5.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查找下列汉字有错误的一-项

是()

序号汉字部首查字法部首笔画音序查字法

A.等竹6D

B.渠巨7Q

C.忍心3R

D.魁鬼4K

二、古诗文理解题【本题满分15分,第6小题3分,第7小题12分;其中,第

7小题的(1)(2)(3)小题分别为3分、4分、5分】

6.默写(3分)

请注意:此题为选做题,请任选三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阅

卷时只阅前三个小题。

①男儿何不带吴钩,O(李贺《南园》)

②,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越明年,,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

句子是:

⑤《马说》U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

⑥《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7.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

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

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

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__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

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

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

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2分)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题【本题满分15分,共5道小题,其中第8、10、11小题各3分,

第9小题2分,第12小题4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2小题

气候的威力(节选)

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

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

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

慨。

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

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

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

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

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

“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

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

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

尸体。

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

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一88.3°C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

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一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

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

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一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

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

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

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

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

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

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

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

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此文选自《初中语

文第四册》)

8.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9.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

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

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11.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和,试根据

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12.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

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四、课外阅读题

(一)【本题满分15分,共5道小题,其中第13、14小题各2分,第15、17

小题各4分,第16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17小题

学贵质疑

黄菊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

“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

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

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段

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

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

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

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

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

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

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

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

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

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

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

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

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

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

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

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

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

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此文选自《语文课外阅读》,有改动)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章开头引述清

代学者陈宪章的话的目的是

14.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在文中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恰当

的话。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o

15.本文第③段中画曲线的句子从正面举例论证了

_观点,从而得出这一结

论。

16.“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咱然选择学说'的确立”一句,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请你采用与这句话相同的

句式,再补写一个内容相近的例子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得引用本试题中的例

子)。

17.据报载:某专家以每分钟2500转的电钻钻木,通过多次实验,木头只冒烟

不出火,于是写出了《钻木不能取火》的文章。由此,中学历史教材删除了

“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内容。某校学生刘昱对此心存疑虑,进行了多次研究和

实验,最终钻木取火成功,恢复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地位。请结合对

《学贵质疑》一文的理解,谈谈对这件事的认识(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

彻,100字以内)。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8——22小题[本题共15分]

春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

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

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

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

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

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

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

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

—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

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

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

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可是,济

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

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

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

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

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

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

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

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

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

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

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

设法减除;对风是千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

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

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

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

去“避风”呀!(此文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8.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

相同点:

不同点:

19.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

的,重点抓住了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

的感觉是o4分

20.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

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3分

21.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

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呢?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

和想像,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在本段画横线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

风。4分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

22.请认真阅读第④段文字,仔细揣摩和品味相关语句,谈谈济南、青岛两地春

风的肆虐给作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2分)

五、作文【本题满分50分】

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老师,你

初中三年,你与老师朝夕相处,对老师或心存感激,由衷敬佩,或由于误解,

产生隔阂……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真切感受,将题目

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二)题目:这事真让我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

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

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

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

试题满分为120分,共五道大题,含23道小题。凡是灵活回答的主观性试

题、开放性试题,大意正确就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0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2

分】

二、l.D2.A3.D4.C5.B

三、古诗文理解题【本题满分15分,其中,第6小题3分,第7小题12分;第

7小题的(1)(2)(3)小题分别为3分、4分、5分】

6.默写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会挽雕弓如满月③贫者自南海还④沉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⑥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往意:此题为选做题,任选三道小题作答,

共3分,每小题1分,多做不多得分;但如多做,阅卷时只阅学生答卷的前

三个小题,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7.阅读(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

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

分,每个0.5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

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

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

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

共4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

字,该句不得分)(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

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

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

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

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句共

2分,每句1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只要是孟子

有哲理的名言均可)

三、课内阅读b【本题满分15分,共5道小题,其中第8、10、11小题各3分,

第9小题2分,第12小题4分】

8.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共3分,每个

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9、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

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

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

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抓住气候地域性和稳

定性的特点,举例典型,表述具体即可得分。2个句子,共2分,每句1分)

10、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

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共3分,第一处1分,第二处2分)11、

举例子列数字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共3分,每处1分)12、

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共4分,其中,语

言简明概括2分,过渡自然1分,符合字数要求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

的分)

四、课外阅读题

(-)【本题满分15分,共5道小题,其中第13、14小题各2分,第15、17

小题各4分,第16小题3分】

13.学贵质疑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共2分,每处1分)

14.知识也是无止境的(大意正确即可得分,2分)

15.“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成随便的怀

疑”“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共4分,每处2分)

16.答案示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日心说”的创

立。(列举中国老一代地质学家怀疑西方提出的“中国贫油论”从而开发了

一个个大油田以及其他因怀疑前人而创立新学说的典型事例均可。共3分,

符合句式要求1分,符合内容要求1分,紧扣论点1分)

17.答案示例:学贵质疑。质疑是获取新知和创新发展的基础,刘昱同学正是因

为敢于质疑,善于探疑,才最终恢复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地位。因

此我们不能盲目迷信权威和书本,要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

的人。(共4分,其中结合《学贵质疑》1分,观点鲜明1分,说理透彻1

分,符合字数要求1分)

(-)【本题满分15分,共5道小题,其中,第18、22小题各2分,第19、

21小题各4分,第20小题3分】

18.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不同点:夏天,济南

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共2分,相同点1分,

不同点1分)

19.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舒适和安全秋海的绿波、白帆和

小岛丝丝的甜美(共4分,每处1分)

20.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

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共3分,其中“为了以秋美作铺垫”1分,

“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1分,“突出春风的令人不快”1分)

21.答案示例:温柔可人,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

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共4分,其中符合文意,

且抓住春风温柔舒适可人的特点2分,想像合理1分,语言形象1分)

22.两地的春风给作者以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受。(共2分,“痛苦”1分,

“无可奈何”1分)

五、作文【50分】

23.任选题作文:(1)老师,你(2)这事真让我

一类卷45—50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新颖有创意,思想健康,中心

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准确,书写规范,标点正确,600字左右。

二类卷38—44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

实,结构完整,语言准确,书写规范,标点正确,600字左右。

三类卷30—37基本符合题意,基本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较明

确,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较准确,书写较规范,标点错误不多,

500字左右。

四类卷20——29基本不符合题意,基本不符合文体要求,中心不明确,内

容不充实,书写不够规范,标点错误多,字数相差大。

五类卷19分以下不符合题意,不符合文体要求,无中心,内容混乱,字迹

难以辨认。

说明:1、每类卷以中点分数为基准分,酌情增减。2、新颖、有创意的作文

可得满分或酌情加2—3分(满分者不可再加分数)。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酌情加2—3分;字迹潦草,酌情扣2—3分。4、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现者

不计),不足3字不扣,扣到3分为止。5、作文阅卷按《关于”作文实行三人独

立阅卷”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操作。6、凡阅卷三次出现判卷分值不合理的,取消

阅卷资格。

安徽中考语文卷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

“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三人行,。(《论语》)

②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下面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请你读一读,完成(1)〜(4)题。(13

分)

想念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①(A.

回旋B.旋转),/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候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当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在空气中②(A.游动B.

浮动),/庙殿里晨祷的xin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仰望yOu远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

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

③(A.填满B.布满)了整个天空。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歌调()晃()动xin()香y6u()远

(2)加“▲”的“凝”字,查字典应查部首,它在诗中的含义是。

(3)根据诗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横线上。(只填字母)

(4)在诗歌创作上,我国现代作家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

格。下面的诗选自她的《繁星春水》,请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这首诗的特点。

言论的花儿/开的越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

3.玲玲同学有一些烦恼,她给校园网“心灵驿站”来信倾诉,栏目主持人“知心

姐姐”回信解惑,一位网友也热情来信劝慰。请你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完成

(1)〜(4)题。

知心姐姐:我是个长得不好看的女孩,如果把身边的同学比作花朵,我便是被人

践踏的小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苦恼。临近毕业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复

习迎考,而我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我该怎么办?

(玲玲)

玲玲同学:谢谢你向我倾诉你的心声。我想告诉你,小草虽然没有花香,没有树

高,但是它有着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你也有自己独特的美,即使是小草,

你的绿色也是春天里的一道风景。

(知心姐姐)

残疾人运动员、奥运会火炬手金晶在巴黎用柔弱的身体护卫圣火,奏响了一曲激

奋人心的壮歌。①在许多国人的心中,她是民族英雄,②但她表示自己的生活其

实和健全人并无两样;③在许多人眼里,她是个需要帮助的残疾人,④但她坚称

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女孩。遇挫而不折,平凡而不平庸。玲玲同学,人生的意义就

在于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网友)

(1)玲玲来信中划线的句子里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改为“”

(2)知心姐姐回信中,有几句是针对玲玲来信中加点的话而说的,请你在回信

的横线上把它补写出来。

(3)网友来信中,画线的句子不够连贯。请将调整后的序号填在下面方格内。

正确的序号:口□□口

(4)针对玲玲的苦恼,也请你写一段话,帮她答疑解惑。(50字左右,不得照

抄上述材料)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8分)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

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

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

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

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

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

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