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项目_第1页
民俗文化项目_第2页
民俗文化项目_第3页
民俗文化项目_第4页
民俗文化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福建省屏南县双溪镇民俗文化项目)一、 项目名称:屏南县双溪镇民俗文化,含:鼓亭古典音乐、香火龙、彩灯、铁枝(彩枰)、彩狮、白蛇灯、高跷、香亭等内容。二、 概述:屏南县双溪镇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东北部,地处鹫峰山脉中段,介于东经118050,至北纬26050,之间,距县城关18公里。北接政和县扬源乡,西邻本县岭下乡,南毗棠口乡,东连寿山乡。全镇占地面积183.4平方公里,人口16610人。辖14个行政村。境内峰峦林立,山岳绵亘,千米以上山峰有40余座,平均海拔830米,夹存若干山间小盆地,年平均气温13〜190C,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左右,无霜期240天。冬季不严寒,春秋凉爽,夏季温湿而不酷热。绿化植被良好,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著名的国家级地质公园白水洋与国家级鸳鸯溪风景区即在境内,是福建省重点旅游目的地之一。双溪镇历史可寻溯自我县隶辖变迁历史。我县于清雍正13年(1735年)前均隶属古田县辖,考古文物证明,商周时期我县境内即有人类活动。商周属扬州域;春秋战国属扬州闽越地;西汉属闽越属地;东汉属会稽南郡(永嘉郡,今温州市);东汉初置侯官(闽郡);晋时属闽郡温麻县(今霞浦县);隋唐前期属建安郡(福州);唐开元29年(741年),古田由侯官划治置县,我县属其辖地;五代后梁末帝乾化三年(913年),原任古田县令陆氏宗先噩公,因政局动乱,弃官携眷到双溪村际下洋肇基开发。其后,属吴越彰武节度使:福州),宋属武军节度使福州府。元属福建中书行省福州路。明属福建布政使司福州府。清属福州布政使司福州府(闽海道)。县境隶辖变化多在浙南永嘉府(今温州市)与福州府之间。清雍正13年(1735年),从古田县西北部地划治置县于双溪镇,因县衙居翠屏山南,雍正帝赐封曰“屏南”。乾隆元年(1736年)正式立县。辛亥革命后废府,屏南(双溪)属闽海道(省辖)。上世纪30〜40年代,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辖。至1950年解放初,双溪镇一直为县城历215年。解放后,属南平专区。60年代又划归闽侯专区。1970年划福安地区。1971年划归宁德地区(市)至今。双溪村自解放后县城搬迁新治,至今一直为镇级治所。双溪村曾为县城治所,历史悠久。自五代后梁末帝乾化三年(913年)即有陆氏宗先肇基开发至今,已历1094年,为千年历史文化古镇。陆氏宗先及裔孙与其他一批中原南迁各姓移民后裔一道,共同拓殖开发经营双溪小盆地,繁衍子孙,注重教育,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先民们不断弘扬中原传统文化、江南文化,并揉合当地闽越土著文明,因此历千余年沉积砌垒,双溪镇留下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纯朴的民情民俗民风(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民俗文化等)。且又曾为200余年古县城所在,是当时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并地处南北官道要冲,为闽东北官道枢纽。上通闽北四府、浙江,远及京城。南驱古田达省垣,西往南平及江西腹地,东出宁德、福安港口,与海外交往。商贾云集,货栈林立,过往旅客蜂拥。清初至民国以来一直为闽北繁华市镇之一,因此,也成为南北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集合交汇点。三、艺术价值:1、历史价值:由于双溪为千年历史文化古镇,文物古迹比比皆是,人才萃集,能工巧匠辈出,民俗文化流传历史悠久。先辈们把南迁的北方中原地区许多传统民俗文化、江南地区民俗文化与当地闽越土著文明相揉合,不断弘扬、创新,发展光大。因此,有的项日少则百余年,多则达五、六百年之久!长期以来在民间为广大民众所推崇喜爱,绵延不断,传承延接,经久不衰,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感召力、影响力。因此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对考证我镇、我县乃至我市、我省自唐末五代、宋元明清以来千余年历史民俗文化演变传绎,起到相当重要的佐证作用。如:白蛇灯(明武宗正德三年,1507年,至今已历500余年)香火龙(源自明代中期)鼓亭古典音乐(清乾隆52年,1787年,历220年)铁枝(彩枰)、彩狮、彩灯、香亭等项目均兴于明代,盛于清初立县之时(1736年)2、艺术价值:双溪镇这些民俗文化活动更有艺术价值。它具有的不仅手工制作工艺高超、精巧、玲珑,而且工序层次繁多细致明晰,充分展示出先民能工巧匠智慧的结品。如:鼓亭、香亭、彩灯等制作工艺十分雅致精巧,工序层次清楚分明。有的雕刻需数月乃至近年时间。彩灯一架共有工序数十道,盆花盏8个,每架均需数月时间制作。铁枝(彩枰)背景、道具、服饰等制作也需要十余日、由多方面、多人手集体制作而成。民俗文化流传标本缩影。双溪这些民俗文化活动充分体现出祖国南北文化千余年交汇融合,与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如台湾、东南亚等地更有相近之处,充分展示华夏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千姿百态、博大精深、一脉相承,可称之为民俗文化流传标本缩影。如:A、鼓亭古典音乐,即由宋时中原宫廷音乐部分流失民间,在江浙一带延承。而后在清初,我县立县之后于乾隆52年(1787年),由双溪薛氏宗先从浙江绍兴传入,至今已历220年。浙江电视台曾有播放宁波举办庆元宵活动中,类似鼓亭古典音乐的演出情况,与双溪鼓亭古典音乐竞相差无几!8、屏南(双溪),隶属福州十邑,民俗、语言、民情、民风相涵通,坛源村白蛇灯活动,主体以民间传说临水夫人陈靖姑(陈大奶)为民舍身除妖壮举为内容,纪念缅怀陈夫人而制作开展的民俗活动。与东南沿海、台湾,乃至海外广大陈靖姑信徒(约1.2亿人)信念相吻合,也与这些地区信徒举办的纪念巡游活动目的同出一辙,源于一本。C、铁枝(彩枰),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中原某市庆元宵活动,也出现铁枝(彩枰)活动镜头,而且称誉为“神奇的铁枝”。其铁枝布景、人物、服饰、阵式、格局、灯火、队列等内容,基本上与我镇铁枝(彩枰)制作开展的民俗文化活动相近,这足以佐证它是“南北民俗文化融合交汇”的写照!3、第三产业经济价值:(大力促进本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由于双溪镇庆元宵民俗文化活动,祭祀陈靖姑、城隍巡游等活动开展,祈求神灵保佑,国泰民安。历史由来已久,成为我县、我市乃至我省民俗文化活动一支奇葩,中央、省、市、县多个媒体、报刊曾先后播放刊登盛况,已吸引众多游客观众参观目睹。加之白水洋、鸳鸯溪景区毗邻,周边县市、省外游客蜂拥而至,游人如织,观者如潮,势必促进我县的旅游强县政策实施,不断促进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对去年我镇荣膺“福建最美乡村”与“全国假期十佳旅游线路闽东北亲水游”殊荣,真正起到举足轻重的宣传作用。四、濒危状况及原因:1、双溪镇民俗文化活动开展,主要源于民间区域民众自发聚集渎合而举办,为首者(传承人)纯义务性质,他们各自创新,绵延数百年、数代人物,但不抄袭、不沿旧,且均带有互相竞争风彩之势至今。传承人大多年迈体弱,因纯属义务兴趣,且无任何经济收入,因此,目前传承人已显青黄不接,后乏无人,几近失传。如:乾源村白蛇灯活动的开展已历20余世,500余年,至今作者已廖若晨星,其他民俗项目情况大同小异,出现传承危机。2、也由于目前市场经济冲击,科技不断发展,文化市场产品制作多样化、快速化、可观性、鉴赏性效果较好,方便快捷(如电影、电视、影碟片等)。而民俗文化活动与之相比,则制作较粗糙、简易、吸引力不够,因此鉴赏性等均稍逊一筹。这些变化都会对原先传统民俗文化的观众产生一定的冲击,逐渐让传统民俗文化观众减少消失,民俗文化市场也日趋萧条。五、保护计划:1、 近年来,由于民俗文化活动濒危状况,已引起上级领导和我县领导高度重视,已认定这些民俗文化为我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门计划,指定专人领导负责,把民俗文化活动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竭力给予物质与精神鼓励、支持、表彰。对于民间有识之士自发组织的文物古迹整理保护小组,所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与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派员给予业务技术指导,不仅注重民俗文化的开展,更注重民俗文化的创新、弘扬光大。因此,我镇民俗文化活动备受关注、青睐,开展活跃。2、 上级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种类、艺具、制造工艺、历史渊源、分布区域、基本特征、具体内容、传承谱系、重要价值、保护措施、濒危状况及原因等项内容,汇集文字材料,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呈报,争取得到国家保护。3、 我县各级政府、领导对传承艺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调拨相应资金给予扶持,均加以逐级保护、鼓励、支持,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能为弘扬发展民俗文化的创作艺术性作出更大的贡献!4、 我县各级政府领导也对民俗文化发展创新与艺具的收荐、整理十分重视。多次聘请专家、学者对民俗文化活动指导,扩大宣传,不断提高档次,多出精品,对艺具的收荐、整理也提出许多可行的实效性建议、作法,让艺具长久收存、保管,不致流失损坏。5、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福建最美乡村)与白水洋、鸳鸯溪景区进一步开发,闽东北亲水游线路申办成功等良好契机,聘请各级媒体、报刊从多角度、多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制作专题影碟片,扩大民俗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