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乡村机耕道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试行)_第1页
四川省乡村机耕道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试行)_第2页
四川省乡村机耕道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试行)_第3页
四川省乡村机耕道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试行)_第4页
四川省乡村机耕道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乡村机耕道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试行)关于印发《四川省乡村机耕道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市、州农机局:为规范全省乡村机耕道建设工作,现将《四川省乡村机耕道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省局管理处联系。附:《四川省乡村机耕道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试行)》二OO一年三月十四日主题词:印发机耕道技术标准通知四川省农机管理局 2001年3月15日印发四川省乡村机耕道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试行)一、总则

第一条乡村机耕道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家公路网的延伸和补充,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群众生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规范乡村机耕道的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公路建设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农村实际,特制订本规范标准。

第二条本规范标准中所称乡村机耕道是指乡以下可通行机动车辆和农业机械的农村道路。根据使用条件和建设要求不同,乡村机耕道分为乡村道路、村组道路和田间道路。

乡村道路指的是与国家公路或县乡(镇)公路连接,通达村或连接全村的道路,以通达村委会所在地或村小学为通达标准。

村组道路指的是与乡村道路和其它公路连接,通达村民小组或群众较为集中的居住地以及连接相邻村民小组的道路。

田间道路指的是通往田间地块主要用于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及农产品运输的道路。

乡村道路、村组道路、田间道路相互连接,形成农村道路网。

第三条乡村机耕道建设规划应有利于方便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本着经济、适用、安全的原则,重点保证关键路段的防护工程和桥涵工程质量,提高抗灾能力,逐步提高通达标准和实现各项道路的联网。

二、道路标准

第四条乡村机耕道一般设计为单车道,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一般不低于4.5米,行车道宽度不低于3.5米,路肩宽度为0.5米。在间隔200-300米范围内,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的地方要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处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有效长度不小于20米,两错车道之间一般应通视。

第五条乡村机耕道应设置平曲线及竖曲线,设计时应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平纵面线均应以地形、地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六条弯道平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15米,特殊困难地段不小于10米。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50米时,应设置超高和加宽,超高值对应如表:

第七条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采用回头曲线的,回头曲线最小半径15米,超高横坡度6%,最大纵度4%,相邻两回头曲线距离不得小于100米。

第八条道路设计最大纵坡在9%以内,合成纵坡在10%以内,海拔2000米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得超过8%。

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下表的规定长度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坡长不小于60米,纵坡应不大于3%。

第九条竖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200米,特殊困难路段不得小于1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20米。

三、路基

第十条路基指路面下的土基,它承受道路结构层及通过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

第十一条路基设计建设应根据当地地质、水文和材料情况,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路基应设制完善的排水设施,以排出路基、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涵洞等,沟边的深度和宽度不小于0.4米,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小于0.6米。排水设施设计建设应与农田灌溉、人畜引水等工程相结合。

第十二条路基高度设计应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作用的影响。路基设计的供水频率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保证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第十三条路基施工应采用压实机具,采取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如填方在80厘米深度范围内,挖方在30厘米深度范围以内,其压实度必须达到90%以上。若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则必须经过1-2个雨季,使路基相对沉降稳定后,才能铺筑泥石或硬化路面。

四、路面

第十四条路面是在路基表面上用各种不同材料分层铺筑而成的,供车辆在其上以一定速度安全舒适行驶的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表面平整并具有一定的抗滑性。乡村机耕道路面分为硬化路面和泥石路面两级。

硬化路面是指使用水泥或沥青等材料铺筑的路面。

泥石路面是指使用干压碎石、泥结碎石、矿渣等和各种当地材料加固上铺筑的路面,如炉渣土、砾石土和砂砾土等。

第十五条乡村机耕道路面设计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材料来源情况,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和经济负担能力选择适当的路面种类。

第十六条硬化路面和泥石路面必须设置基层和面层。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厚度不得低于15厘米,面层应坚实耐磨,厚度不得低于8厘米。

第十七条路拱横坡根据路面类型和地型特点,泥石路面一般采用2.5-4%的横坡,硬化路面参照交通部门的规范标准执行。路肩横坡应比路面横坡大1-2%。

第十八条乡村机耕道在路基完工后,一般采用泥石路面作为过渡式路面,通过行车辗压和1-2个雨季,使路基沉降稳定后再作硬化路面。

五、桥梁、涵洞

第十九条桥梁是乡村机耕道跨越山谷、沟河等时使用的建筑物。

乡村机耕道上桥梁的设计建设参照交通部门制订的相应标准和规范执行。由于桥梁、涵洞新建时一次性投资较大,在通行能力上一般要比路面超前设计建设。

第二十条乡村机耕道桥梁设计的洪水频率应满足交通部门制订的特大桥1/100、大、中桥1/50、小桥1/25的要求,计算荷载和验算荷载采用交通部门制订的汽-75和挂车-80的标准。

第二十一条涵洞是乡村机耕道通过洼地或跨越水沟时设置的,或者为排泄在路基上方的水流而设置的横穿路基的排水结构物。

乡村机耕道涵洞的单跨跨径应小于5米,多跨跨径总长应小于8米。

第二十二条乡村机耕道上桥梁、涵洞的设置要有利于发挥道路建设的投资效益和降低养护成本,并结合农田灌溉和人畜引水的要求。对季节性小河、水沟修建永久性桥涵暂有困难的,可以修成漫水桥或过水路面。

第二十三条小桥和涵洞的净宽原则上与路基同宽。对超过路基宽度的桥涵,其桥头两端路道处应设置明显的安全防护设施。

六、相关工程

第二十四条乡村机耕道可根据其使用功能、作用和当地经济条件,设置一定的安全设施和指示牌,危险路段警告标志等道路标志。

第二十五条乡村机耕道应结合农村绿化美化,在道路两旁和边坡种植适应当地生长的花草、乔木或灌木,以稳固路基,美化道路。

七、附则

第二十六条修建超过上述标准规定的乡村机耕道,须按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