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_第1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_第2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_第3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_第4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一.绪论1.心理实验P19优点缺点实验法(1)实验条件控制严格实验结论比较严谨测量较为精确用于验证某一理论实验条件控制的人工人为性实验干涉程度咼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不适于探索性的研究观察法(1)自然情境,推论性高能够发现相关联系可以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测量认为干涉程度低对干扰因素不加任何控制不易发现因果联系变量控制困难受观察者主观偏好影响需多个观察者参与,记录繁琐访谈法(1)可以对个别被试进行深入研究(2)可以对复杂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变量控制不严格对被试的错误回忆无法识别受研究者主观倾向影响较大不能对结果进行因果关系分析问卷法(1)可获得大量有效数据(2)可以测量出个人的态度和观点不能进行因果关系推理自我报告的真实性选择无偏向的样本困难邮寄问卷回收效率低测量法(1)测量编制严格可靠定量化程度高,数据易于处理种类多,灵活方便有常模,可以进行对照研究难以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不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对研究者要求较高有非人为因素干扰心理实验的基本过程:文献的查阅与课题的选择;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与实施;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实验者效应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共假设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无意的通过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造成一种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这种反应倾向称之为实验者效应。措施,单双盲控制,实验过程的自动化,随机分配被试二.实验设计1.拉丁方设计及其特点P140拉丁方设计的使用前提是不同实验处理水平变异是对称变化的。拉丁方实验设计是采用循环控制的平衡误差的方法,使不同实验处理组的被试循环接受全部实验处理,不同的实验处理在不同呈现顺序上出现的机会相等。根据自变量的水平,排列拉丁方设计的实验处理顺序,排列的方法是每个(或组)被试的实验处理顺序逐一顺延排列。为保证拉丁方设计真正起到平衡顺序误差的作用,有多少种拉丁方设计的排列方式,就必须有多少个(或组)被试,或被试(组)的数量是排列顺序的倍数。当样本容量较小时,拉丁方设计是一种较好的平衡顺序误差和顺序混淆效应的实验设计方法自变量三水平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实验处理的顺序实验处理的顺序ABCBCACAB被试1被试2被试3ABCBCACAB所罗门四组设计将被试随机取样,并随机分为四组,两组为实验组,两组为控制组,两组中,一组有前测,一组无前测,优点,将事前测定的反作用组效果分离出来,对于实验处理的效果更加清楚多因素实验设计P142一类实验设计是考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或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这类实验设计称为多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包括多因素组间实验设计、多因素组内实验设计和混合实验设计。(1) 多因素组内实验设计基本方法:随即取样被试,并将参加实验的被试分为若干个实验处理组,每组被试分别接受一种实验处理水平的结合。如:自变量A因素有两个水平,B因素有四个水平,两个因素共有2*4=8种处理水平的结合。(2) 多因素组内实验设计基本方法:随即取样被试,参加实验的被试接受全部实验处理水平的结合(3) 混合实验设计影响心理实验设计效度的因素1)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中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历史的因素;成熟或自然发展的程度2) 影响外部消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实验反作用效果;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实验安排反作用效果;重复实验的干扰3) 研究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实验指标的精确性可靠性5)实验研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三•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学的创立:I860年费西纳发表《心理物理学刚要》第一部系统的心理学著作心理物理法:对刺激和感觉(或感觉反应〕之间关系的数量化研究。它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1)刺激量的值在达到多大才能引起感觉或感觉反应;(2)一个阈上刺激呈现以后,它的强度要改变多少才能被人觉察到;(3)如何才能使一个刺激产生的感觉和另一个刺激相等;(4)随着刺激大小的改变,感觉或感觉反应会有什么变化。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是指在通过渐增法或渐减法进行实验时,被试对刺激变化方向的习惯性反应或期望可能会导致阈限偏高或偏低的现象。为了检验实验是否存在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可以分别求出渐增和渐减刺激系列的阈限值,并对两个阈限值进行检验,如果渐增系列的阈限值显著高于渐减系列的阈限值,则说明存在有习惯误差,反之,则说明存在有期望误差。习惯误差:是由于被试习惯于某种反应的方式或反应定势造成的误差期望误差:是由于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本身的刺激呈现的规律使被试产生的对刺激是否达到阈值提前作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消除方法:渐增和渐减的实验次数相等对数定律成立的条件(韦伯定律)对所有类型和强度的刺激都是正确的;假设所有最小可绝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liaojie)韦柏将被试刚好能觉察出两点刺激的两脚规距离称为谪点阈限”。韦柏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I/I=K,其中I为原刺激量,△I为此时的差别阈限,K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费希纳想到心与身之间的联系法则可以用物质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感觉与引起感觉的刺激都是可以测量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对数关系。S=ClogR/R0.S代表感觉强度,C代表适应任一不同感觉领域的常数,R代表刺激强度,R0是阈限刺激强度。费希纳的研究结果,与韦柏的一致,但费希纳的概念并非是在得知了韦柏的研究结果后,受了启发而获得的,他的原理实际上早已为韦柏的研究成果所证明,而且超出韦柏找到的事实之外,后来有人称它为韦柏、费希纳规律三种心理物理法的特点最符合阈限定义的方法是:最小变化法。最能发挥被试的积极性,误差最大:平均差误法。效率最高的是: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与最小变化法的比较:最小变化法主试控制自变量,被试只需对自变量进行口头报告而平均差误法自变量被试自己控制并可以对刺激的强度进行调节其他均是一致的都用来测量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恒定刺激法:刺激的数量和强度都是恒定的一般需要一个比较刺激和几个标准刺激主试和被试只能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刺激呈现顺序表来进行实验主要来测量绝对感受阈限制作顺序量表的方法等级排列法:具体操作方法是被试将所呈现的一系列刺激按优劣或喜欢一一不喜欢的顺序依次排列。这种方法在市场研究和收视率调查等应用研究中比较常用。根据等级排列的结果,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表的相关,相关越小,差异越大P194对偶比较法: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判断没队刺激中哪个刺激的某一特征更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刺激。如果有n个刺激,配对的数目应为n(n-1)/2对。在实验中,没对刺激中的两个刺激在先或在后,或同时呈现对结果会产生顺序误差(或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因此没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以排除这两种误差,因此,总的比较次数应为n(n-1)次。对偶比较法呈现刺激的方式通常有台阶式和斜线式两种。为了考察对偶比较法评价的一致性程度,可以采用肯德尔U系数来计算对偶比较的相关数,相关数越高,说明评价的一致性程度就越高,评价者之间的评价结果也就越一致似然比:区分信号与噪音反应的心理感受水平Xc所对应的信号分布纵轴与噪音分布纵轴之比R0C曲线:又称操作者操作特性曲线,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改变信号和噪音出现的先定概率及被试判断结果的标准,可以引起被试的判断标准发生变化,随着判断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也随之改变,判断标准有几个,就可得到机组不同的击中率和虚报率,如果以击中率为纵坐标,虚报率为横坐标作图,就可得到几个点,连接各点即得到一条曲线,就称这条曲线为“操作特性曲线或ROC曲线”或等感受性曲线四•反应时1.反应时研究的简史,重要事件P248-249 P2-12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科学从思辨哲学的范畴成为独立的实验科学,实验心理学也应运而生1850年,德国的赫尔姆霍茨测量了青蛙的神经传导速度托马斯•杨提出了三色论,认为不同的视觉神经能够感觉到不同的颜色,并因此产生颜色知觉

(4) 赫尔姆霍茨对三色说进行了补充和修改,提出了能够解释色盲的颜色知觉三色论(5) 普金耶对视觉现象学的研究发现了重要的视觉现象,如著名的颜色知觉的敏锐度随视觉刺激背景光强度发生变化的普金耶现象(6) 赫尔姆霍茨最早运用反应时技术进行生理与心理指标的测量,并建立了反应时实验技术,为后来反应时方法的广发应用作了巨大贡献(7) 人差方程的提出:1823年,天文学家贝塞尔,得出的结果还是有“误差”应用方程来表示:A-B=1.223秒,这种误差是由于观察者的个体差异导致的(8) 唐德斯提出了三种反应时: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9) 费西纳,第一位心理学家,1860年,出版了第一部系统的心理学物理学专著一一《心理学物理学纲要》,贡献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提出了测量人的感受性的三种心理物理学法;第二,提出了感觉“阈限”的概念,并对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第三,提出了“负感觉”概念,并用负的数量来表示无意识现象(10) 赫尔姆霍茨在视觉和听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关于颜色知觉和听觉知觉方面的理论(11) 1862年,冯特出版了《感官知觉的理论贡献》一书,在此书中正式提到了“实验心理学”反应时研究的两个阶段P260-267唐德斯 减法反应时;斯滕伯格 相加因素法斯滕伯格运用相加因素法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完全系列扫描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在一般的反应时实验研究中,要求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越快越好,尽可能避免以牺牲正确率为代价提高反应速度,或者是以降低反应速度为代价提高正确率的情况A反应(简单)A反应(简单)基线时间B反应(选择)—1»」丿7"J1J基线时间选择时间辨别时间C反应(辨别)基线时间选择时间字母旋转实验P284 Coopei和Shepard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人们在进行表象加工时有心理旋转的存在“手柄状立体方块研究”(三维空间表象),R表象旋转材料,实验结论:表象心理旋转的现象是存在的;表象心理学旋转的过程可能是有一定的连续性的;表象心理旋转随着材料旋转角度的变化,其反应时也有一定规律的变化。结果:随着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增加。当样本旋转了180度时反应是最长随着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加大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小。开窗实验中的“字母转换实验”P268“开窗实验”是尝试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能够明确的确定特定的加工阶段,最早的“开窗实验”是汉米尔顿和霍基的字母转换实验五•感知觉实验视觉的适宜刺激:380〜760毫微米的可见光视觉的心理量(光波的物理特性):波长-色调、纯度-饱和度、振幅-明度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两种视觉细胞: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最外层是锥体细胞和帮体细胞帮体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夜间和黄昏环境下起作用,因此暗适应主要是帮体细胞的功能锥体细胞是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负责对物体的细节和颜色知觉,明适应是锥体细胞起作用的结果普金野(浦肯野)现象:当光照强度相同时,最敏感的光波波长向偏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空间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或是对物体的最小可分辨度得能力,与视角成反比。闪光融合频率:人眼对闪烁刚刚能够达到融合的光刺激的间歇频率,是视觉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马赫带现象及其形成机制马赫带现象是一种明度对比现象,它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视觉对象边界上,在亮区可以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用侧抑制来解释马赫带现象,由于相邻细胞间存在侧抑制的现象,来自暗明交界处两亮区一侧的抑制大于来自暗区一侧的抑制,因而使暗区的边界显得更暗;而来自暗明交界处暗区一侧的抑制小于亮区一侧的抑制,因为使亮区的边界显得更亮8・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HZ的声波听觉的心理量(声波的物理属性):响度-振幅;音高-频率;音色-相位暂时阈移:即产生听觉疲劳,当声音的响度达到一定强度水平时,持续暴露在这样的强刺激环境中就会引起听觉感受阈限值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觉疲劳现象。通常将听觉绝对阈限强度(dB)提高的差异量作为衡量听觉疲劳程度的指标。这个绝对阈限的差异量越大,说明听觉疲劳现象越显著,需要回复的时间相对来说也就越长。听觉定位线索:听觉定位是由双耳听觉完成的,声源发出的声波达到双耳时,会产生时间差和强度差。通常当声音频率高于140HZ时,强度差起作用;而低于1400HZ时,时间差其主要作用Stroop效应:是指在单词的颜色与词义一致或不一致情况下,对颜色的认识速度的快慢错觉产生的原因: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直觉(1) 眼球运动学说:认为错觉是由眼球观察物体时沿着直线运动引起的(2) 格式塔理论的解释:错觉是物体进行整体加工时,对局部加工产生偏差的结果(3) 视觉透视理论:对于二维的线条的加工容易受到三维空间信息的暗示,因此,视觉感知到得线条的长度可能会受三维空间透视的影响(4) 错觉的多阶段加工理论:认为视觉错觉是视觉系统在不同的加工阶段对视觉信息进行的加工和图像信息处理的结果,在不同的加工阶段,由于不同加工体系的局限性会导致视觉信息的部分失真,因此就会产生各种视觉错觉视觉注意的研究范式:(1) 空间线索范式:研究选择性注意和空间线索的作用(2) 启动范式:通过考察启动效应或负启动效应的变化来揭示认知加工过程的规律(3) 快速系列呈现范式:研究注意加工时间方面的特性(4) 多目标追踪范式:研究动态情境下注意机制的常用范式(5) 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范式:研究视觉注意加工随时间变化的加工规律(6) 跨通道的呈现技术:主要用于跨通道注意研究或不同感觉通道注意加工的规律(7) 眼动技术:分析注意加工的规律六•学习、记忆实验艾宾浩斯的贡献:最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他发现遗忘是学习之后由快至慢逐渐发展的进程。艾宾浩斯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将自己的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在记忆的理论和实验上的三大贡献,对心理学发生了很大的映像。在《论记忆》一书发表之后,记忆成了心理学中实验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无意义音节成为学习记忆的实验中最常应用的一种材料。对于影响遗忘曲线的各种因素,心理学界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同时也发现了艾宾浩斯没有观察到得许多现象简述爱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主要贡献(1)对记忆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快得多,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对记忆保持的研究。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