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_第1页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_第2页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_第3页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_第4页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拓展学习资料: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一)生平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20世纪上四十年代曾与陈鹤琴并称为“南陈北张”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张雪门幼年研读四书五经,后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现宁波一中)。1912年就任鄞县私立星荫小学校长。他在青年时期就对幼儿教育发生兴趣,任小学教师时,曾随宁波府属的江苏教育参观团到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参观,目睹当时一些日本式的蒙养园或教会办的幼稚园对幼儿的不良影响,深感痛心,遂立志投身幼教。1918年,他与几位志趣相投者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并任园长。1920年4月,又与人合办两年制的私立宁波幼稚师范学校,任校长。1920年,应邀到北平任孔德学校小学部主任,并考察平津幼稚教育。1924年去北京大学任职员,同时在教育系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得到教育系主任、中共党员高仁山(1894-1928)先生的悉心指导,计划用一年时间研究福禄培尔,一年时间研究蒙台梭利,再用一年时间研究世界各国的幼稚教育,然后以毕业精力研究我国的幼稚教育。不久,他的译著《福禄培尔母亲游戏辑要》和《蒙台梭利及其教育》相继问世,出版了《幼稚园研究》。1924年秋,张雪门返回孔德学校,任小学部主任,兼任《新教育评论》编辑,在该刊发表论文。他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于1926年拟定了“幼稚园第一季度课程”,在《新教育评论》上发表,引起同行的注意。1928年秋,孔德学校开办了幼稚师范,请他主其事。他受“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的启示,实施“一年级看、二年级做、三年级管”的教育方法,加强学生见习和实习。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实习的措施。实习场所除孔德幼师办的幼稚园外,还借了一个蒙养园。不久他又创了艺文幼稚园,也作为实习场所。还参与创设了北平幼稚师教育研究会。1930年秋,应北平香山慈幼院院长熊希龄之聘,编辑幼稚师范丛书,并在香山见心斋开办北平幼稚师范学校,任校长。该校第一期毕业生当即被聘为园长或教师,颇受欢迎。由于香山远离市区,参观见习诸多不便,遂将幼师迁到中华教育改进社所在地帝王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雪门的思想有了较大变化,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同时认识到今日之幼童就是未来的主人翁。此时他开始了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1932年,应北平民间大学、中国大学、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之邀,讲授《幼稚教育》。1933年,他拟定《中国北方幼稚园课程大纲》;1934年,他聘请陶行知的学生戴自俺到幼师任教。由戴自俺等在北平阜城门外罗道庄开办了“乡村教育实验区”。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张雪门支持学生参加抗日救亡的活动。1937年

“芦沟桥事变”,将香山慈幼院分院,即北平幼师迁往湖南,后因遇到困难,又决定迁至广西,创办了北平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广西幼稚师范学校。1938年2月,幼稚师范在桂林东华门大街成立。为广西省幼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此期间,他还曾到陕西城固西北师范学院讲授《儿童保育》课程,并编著了《幼稚园行政》、《儿童保育》等书。1944年,幼师迁重庆,在张雪门的领导下,进行儿童福利制度的实验。在他的推动下,当时重庆附近各地均成立了作为试验机构的幼儿园,仅重庆一地即成立了4个幼儿团。抗战胜利,张雪门于1946年1月返回北平,为幼师校址问题终日奔波。1946年7月前往台湾办理儿童保育院。1947年,该院更名为台北育幼院。张雪门根据当地当时的需要,要求必须在教育孩子明利害,别是非方面下功夫,使他们自觉地争取成为国家未来的资助,建起了从婴儿部、幼稚园到小学的完整的儿童教育机构。1952年,张雪门因眼疾离开他工作了7年之久的育幼院,但仍然热心参加幼教工作。1960年他突患脑病,半身不遂,在眼睛几乎失明、手脚失灵、耳朵失聪的情况下,他仍然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陆续写下了《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稚园行为课程》等十几本专著,为幼儿教育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论幼稚教育的目的张雪门就曾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把中国当时的幼稚教育分为4类:

1.以培植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2.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的的幼稚教育。3.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4.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有4项具体目标:“是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三)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虽然在名称上与华生相近,实质上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1.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1)关于幼稚园课程“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这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幼稚园课程的特点:整个的、直接的、比后期(小学阶段)偏重于个体的发育。:

(2)关于幼稚园行为课程1966年他出版了《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种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从行为中所得的知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游戏、故事、唱歌等教材,虽然也可以表演,然而代表不了实际行为。我郑重地再说一句,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经验,然后才可以补充想象。”2.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继而铜自身发展中所进行的一些活动,如呼吸、攀登运动等。第二,“儿童的自然界环境”,包括儿童周围生活中的一切有关自然界的事物与知识。第三,“儿童的社会环境”,即与儿童现在的生活与将来的生活相关的社会生活知识。对于如何选择适合的教材,张雪门提出了五条标准:第一,“应合于儿童的需要”;第二,“应顾到社会生活的意义”;第三,“应在儿童自己的环境里收集材料”,反对抄袭外国的;第四,“应顾到社会社会的需要”;第五,“上面所述还没有道及的一切冲动习惯态度”。3.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实施。“课程须和儿童的生活联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事前应有准备应估量环境,应有相当的组织,且需要有远大的目标。各种动作和材料全须合乎儿童的经验能力和兴趣。

动作中须使儿童有自由发展创作的机会。各种知识技能兴趣习惯等全由儿童直接的经验中获得。”(1)实行行为课程的原则张雪门主张,“将自然生长的原则应用到课程的实行上”,“课程如何实行只须看人类是如何生长”。为此,提出实行行为课程的原则:第一,课程固由于自然的行为,却须经过人工的精选。即以“效果的估量”为原则进行人工精选。第二,课程固由于劳动的行为,却须得在劳动上劳心。第三,课程固由于儿童生活中取材,但须有远大的客观标准。即把中华民族的远大使命融合进课程中。

(2)单元计划的内容张雪门借鉴美国的设计教学法思想。经过多年试验,确定运用设计教学法来拟定行为课程的计划,包括单元计划和教学活动计划。单元计划的内容包括:第一,动机。第二,目的。第三,活动。第四,活动过程。将行为课程分为工作、游戏、音乐、故事、常识、算术等科目。“行为课程可以包括括各科设计过程,但各科设计过程决不能包括行为的整个课程。”第五,工具及材料。(3)行为课程教学活动计划的实施过程第一,实施前的准备。第二,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所谓指导,是完全抛弃成人主观的成见,切切实实注意幼童的需要而给与满足,并时时注意他们的困难,加以解决和帮助。”第三,课程实施后的进展。(四)“有系统有组织实习”的理论(略)1.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1)中心幼稚园。(2)平民幼稚园。(3)婴儿教保园。(4)小学。

2.关于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3年统筹。3.关于实习的组织。“有系统组织的实习:“第一须有步骤,第二须有范围,第三须有相当时间,第四更须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张雪门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幼稚教育,先后达60年。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过去曾对我国,尤其是我国北方和台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对幼稚教育的目的、课程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论述,有不少地方现在仍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三、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原籍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后迁居安徽古溪地方,不久又移居古城徽州(歙县)。1891年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1897年,旸村蒙童馆方庶咸秀才,代为开蒙。1898年7岁,入休宁万安镇中街吴尔宽家经馆伴读。1906年,入崇一学堂(耶稣会办),“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出力。”1908年,毕业崇一学堂。考上杭州广济医学堂学医。该校要求学生信教,入学三天即退学,回到歙县老家自学英语。1909年,考上南京金陵大学预科汇文书院。1911年,正值暑假期间,回歙县参加辛亥革命地文起义。191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考取公费留学。1914年8月15日,从上海乘中国第一艘自置邮轮赴美,正好陈鹤琴也在这条船上,也是公费赴美留学。1915年获该校政治硕士学位。1915年秋,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受杜威教授、孟禄教授等的指导。1917年夏,在哥伦比亚大学获该校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他谢绝了孟禄教授让他申报博士学位的好意回国。1918年,南京高师代理教务主任、教育专修科主任。1922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后与朱其慧等发起组织中华拼命促进会,从事平民教育。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生活教育理论。同年11月,在陈鹤琴、张宗麟的支持下,创办了“燕子矶幼稚园”。以后又创办晓庄幼稚园、和平门幼稚园、迈皋桥幼稚园、新安幼稚园等。1930年4月,国民党封闭晓庄学校。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返回上海。从事科学普及和教育。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名字改为“行知”。“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回国,在桂林正式成立生活教育社。1939年,重庆为难童创办育才学校。1945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1946年7月25日逝世,享年55岁。临终前,周恩来握着陶的手说:“朋友们都要学习你的精神,尽瘁民主事业直到最后一息。”毛泽东亲:“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宋庆龄题词:“万世师表。”陶行知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普及教育》、《普及教育续编》、《普及教育三编》、《中国大众教育问题》、《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及其方案》等。现有《陶行知全集》。(二)论幼稚教育的重要性“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他要求全面的、立体的普及教育,提出普及幼儿教育的主张。“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主张普及幼教: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天折,也难成材。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1928年)(三)论幼稚教育的服务方向抨击当时优质教育的三大病,提出“幼稚园之新大陆”。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批评中国的幼儿园害有“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创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他在《幼稚园之新大陆》中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为劳动民众服务,“女工区域是需要幼稚园的”、“农村也是需要幼稚园的”,因此,改造中国幼稚园的方向放在农村与工厂,视为“幼稚园之新大陆”。他为乡村教师写的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四)论创造的幼稚教育1.认识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2.解放儿童的创造力。(1)论儿童的“六大解放”。1931年提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年12月16日《大公报》),提出“六大解放”。(2)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第一,需要充分的营养;第二,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第三,需要因材施教;第四,发扬民主:教育机会均等;宽容和了解;在民主生活中学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