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安全隐患及应急预案_第1页
环境安全隐患及应急预案_第2页
环境安全隐患及应急预案_第3页
环境安全隐患及应急预案_第4页
环境安全隐患及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安全隐患及应急预案编制:版本/修订状态:编号:批准:目录TOC\o"1-1"\h\z\u一、预案修改记录 2二、编制说明 3三、编制目的 3四、合用范围 3五、事故类型和危害限度分析 3六、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2七、组织机构及职责 12八、防止与预警 15九、信息报告程序 16十、应急处置 17十一、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9十二、应急预案的终止 19附件一:各工作组通讯联络方式 20附件二:应急救援物资台账 21 一、预案修改记录TOC\o"1-1"\h\z\u环境安全隐患及应急预案修改登记表序号修改页码修改章节/内容修改人/日期修改方式备注说明:若预案中有需要小范围的修改,应在本登记表中体现。二、编制说明1关于“版本/修订状态:A/0预案、文献的版本号用A、B、C等代表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等,以此类推;以0、1、2…代表其修订状态,0为原版文献,1、2分别为第一次、第二次修订,以此类推。三、编制目的明确公司内存在的环境安全事故类型、救援职责及救援程序,保证公司员工在发生各种突发事故时可以沉着应对,及时救援,减少事故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人身安全和公司生态环境与财产安全。四、合用范围本预案合用于金峡公司范围内所有车间发生环境安全事故时的应急救援。五、事故类型和危害限度分析1事故类型:泄露、火灾2危险分析2.1盐酸泄漏事故防范措施2.1.1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也许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导致污染。2.1.2泄漏事故应急解决发生泄漏事故时,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应急解决人员建议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也许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水沟等限制性空间。发生小量泄漏事故,可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发生大量泄漏事故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解决场合处置。在解决事故时,如不慎沾染衣服或皮肤,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如不慎入眼,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2.1.3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装卸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2.2三氯化磷泄漏事故防范措施2.2.1健康危害三氯化磷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在空气能形成盐酸雾。盐酸雾对人体皮肤、粘膜有刺激腐蚀作。假如不小心吸食三氯化磷可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支气管炎,咽喉炎,严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致窒息、肺炎或肺水肿。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引起磷毒性口腔病。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导致污染。2.2.2发生泄漏事故时:(1)不要触碰受损容器或被泼溅物质,除非已经穿戴适当防护衣;(2)若能在无风环境下解决泄露,即刻止漏;(3)使用水雾减少蒸气,不要用水直接喷洒泄露区;(4)木材、纸张、油类等物质,应远离泄漏物;(5)发生小泄露,可使用干沙或其他塑料不燃物覆盖,以减少扩散;(6)使用干净无火花工具去收集废弃物,并用宽松塑胶容器放置。防止泄露物进入水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封区域。2.2.3(1)小火,以化学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控制火势;(2)大火,考虑以大量的水灌救,用水雾将蒸气冷凝下来。假如水量不够,仅以水雾将蒸气冷凝下来。2.2.4(1)清理工作须由受训之人员负责;(2)泄露区应进行通风换气,废气应导入气体燃烧塔;(3)少量泄露以非燃性分散剂撒在泄漏处,并以大量水和毛刷冲洗,待其作用成乳状液时,即迅速将其清除干净。(4)若无分散剂,可以细沙代替,待其吸取后,将污沙铲入桶中。(5)事后应以清洁剂和水彻底清洗灾区,产生之废水应导入废水解决场。(6)用蛭石、干沙、泥土或类似物质吸取或者覆盖上一层碳酸氢钠,或等量混合之碱灰及硝石灰,再小心喷水中和后,再大量的水冲洗后,以废弃物解决。(7)避免外泄物流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2.4“三废”处置方案2.4.1废气2.4.1.1平常操作(1)交接班时,接班工人应仔细查看设备及运营是否正常,并认真阅读交接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了解并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2)操作人员应仔细的检查水、电是否供应正常,循环水泵的压力是否正常;(3)定期进行巡回检查,碱吸取塔中PH值控制在9~12,及时补充自来水,保持(水、碱)吸取塔塔釜的正常液位(50~85%),吸取塔塔釜应当保持一定量的溢流或定期排放;及时将碱用抽真空吸入高位槽,维持碱吸取液储槽处在正常可使用状况;(4)发现设备及管道运营不正常时,应及时解决,并协调各生产车间的废气排放情况;(5)用真空时应与车间事先说明;(6)操作人员应仔细检查风机电源是否正常,检查电压表是否运营正常,不能私自调动设备电源,以免损坏设备;(7)发现设备不正常时应及时解决并协调各生产车间的废气排放情况;(8)定期进行巡回检查,检查活性炭是否失效,如失效应及时更换;(9)时常注意生产车间的运营情况并控制风量;(10)听到风机声音异常,立即关闭风机OFF按钮,并及时的向领导报告情况。2.4.1.2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搞好各设备的周边环境卫生;(2)定期对设备的各轴承、齿轮添加润滑油;(3)在设备运转良好的条件下,尽量要轮回使用,延长设备使用时间;(4)在正常使用时,要注意各设备的运转情况;(5)发现运营异常,立即停机进行检修;(6)认真检查各设备及构筑物是否严密不漏。3.分级3.1Ⅰ级:一次事故导致重伤2-9人;一次事故导致伤亡1-2人;一次事故导致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3.2Ⅱ级:一次事故导致重伤1人或2人(含)以上轻伤;一次事故导致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一次事故导致跑冒料5-10吨(不含)。3.3Ⅲ级:事故导致1人轻伤;一次事故导致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不含)以下;一次事故导致跑冒料5吨以下;由于污染导致直接经济损失一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六、应急处置基本原则防止为主,规范操作,加强监控,消除隐患;发现事故,及时报告,领导负责,员工参与;以人为本,分工协作,自救互救,减少损失;及时控制危险源,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七、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事故应急组织体系重要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后勤办公室、车间安委会、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应急抢险组、专家技术组等机构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医疗救护组专家技术组车间安委会应急抢险组安所有物资保障组 图1环境安全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图2指挥机构及职责2.1应急救援指挥部组长:副组长:成员:1)负责对公司发生环境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宏观调控,下达应急指挥及救援命令,必要时协调相关部门及上级部门的应急救援力量。2)必要时亲赴现场,坐镇指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a)全面了解事件情况,督促指导应急救援工作;b)组织技术专家拟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督促救援人员依据救援方案开展应急救援;c)掌握应急救援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应急救援方案;d)及时上传下达应急救援相关信息。2.2安所有1)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公司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并对整改结果进行检查验收;2)定期组织各车间各岗位人员进行环境安全生产知识培训,预案的应急演练;3)必要时亲临事故现场,协助应急救援指挥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4)接受车间的报警电话,并依据报告内容拟定响应等级;5)协助车间做好事故的善后解决工作。2.3车间安委会1)建立健全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实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2)组织本部门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3)听从公司应急指挥部的安排,指挥本部门所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置,保证措施得力,尽量避免事故的扩大;4)协助上级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5)协助公司后勤办公室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及突发事故演练工作;6)追查解决车间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环境安全事故,协助公司后勤办公室调查事故因素。2.4物资保障组a)辨认本部门所需应急救援物资,编制需求计划,报公司供应部进行采购;对于大宗、常用、保质期短、不需储备的应急物资,应与相关单位建立联系,保证应急需要;b)保管、维护本部门应急救援所需物资;c)事故发生时,及时供应、输送所需救援物资;d)事故处置后,及时清点、回收、更新应急救援物资;e)采用必要的措施,保证本部门应急救援物资处在良好状态。2.5医疗救护组a)及时为现场受伤人员提供救治;b)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医疗征询。2.6专家技术组a)为现场应急工作提供建议、意见和技术支持;b)参与制订应急救援方案;c)解决应急救援现场碰到的技术问题;d)为应急救援方案的修订提供技术帮助。2.7应急抢险组a)负责本部门事故现场的救生、控险、排险、疏散、转移等工作;b)协助其他工作组实行应急救援,做好事故发生时的隔离、疏散、转移等工作;c)及时报告事故现场情况,保证信息准确、畅通;d)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治安管理工作,保证事故现场交通畅通,救助及时;e)协助公安、武警做好事故现场的其他保卫、警戒、疏散工作;f)清理事故现场,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提供支持;g)其他临时性应急任务。各工作组组成人员名单及通讯联络方式详见附件一。八、防止与预警1对危险源监控需要采用的技术措施1.1在危险源现场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1.2对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的检测。2对危险源监控的管理措施2.1建立健全本单位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2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2.3建立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2.4不断改善管理手段,提高监控管理水平,提高危险源的安全稳定性。3预警行动根据危险源监控设备和监控人员提供的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有关人员将信息汇总、分析后,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事故发生发展态势,及时研究拟定应对方案,根据事故的发生态势,发出预警预报,并用纸有关应急组织机构和公众采用相应行动防止事故发生。九、信息报告程序事故第一见证人,发现事故后立即向车间领导报告,车间领导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做好记录。接到环境安全事故报告后,根据应急指挥部的指示,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事故调查核算、确证,救援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出现事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通报,说明事故性质、采用的防护措施以及疏散撤离方案。具体程序见图2所示越级车间安委会车间安委会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外部报警消防:119外部报警消防:119交通:122急救:120公安:110环保:12369外部通报:环境主管部门安全主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专家技术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应急抢险组专家技术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应急抢险组图2信息报告程序十、应急处置1响应分级Ⅰ级应急响应:由国家或省级应急管理部门统一指挥,应急指挥中心配合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Ⅱ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中统一指挥,协调解决。Ⅲ级应急响应:有公司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进行处置。2响应程序当事件达成Ⅲ级事故启动条件时,应急指挥部立即下令启动本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处置措施3.1徇情遇险人员情况;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周边单位、居民、地形;工艺措施、到场人员意见。3.2检测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露物质、浓度、扩散范围;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拟定攻防路线、阵地;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3.3警戒警示划分警戒区;合理设立出入口,眼科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3.4控险启用单位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立阵地,有序展开;降解泄漏物浓度;用干沙土、煤灰等唯独或导流,防止泄漏物向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