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确复习练案 3_第1页
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确复习练案 3_第2页
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确复习练案 3_第3页
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确复习练案 3_第4页
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确复习练案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PAGE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7·福建福州)下图示意1978~2004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与水稻产量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eq\x(导学号70292351)1.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D)A.土壤肥力的提高 B.耕地面积的扩大C.交通条件的改善 D.市场需求的变化[解析]市场需求是决定农民种植什么作物、种植面积大小的关键条件,D项对.土壤肥力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因素,与粮食结构无关,A项错。耕地面积扩大,总产量增加,对粮食结构影响不大,B项错。交通条件改善不会影响粮食结构的变化,C项错。2.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地区(C)A.土地盐渍化 B.温室效应增强C.水资源短缺 D.土地沙漠化[解析]读图可以看出,粮食结构变化主要是水稻的产量增加,说明水稻种植面积增大。水稻生产需水量大,可能导致该地区水资源短缺,C项对。土地盐渍化是不合理灌溉造成的,A项错。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B项错。水稻产区用水量大,土壤水分含量高,不会出现沙漠化,D项错。(2016·和平区模拟二)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5000万吨以上,因小麦、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增产潜力有限,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做到马铃薯种植不与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抢水争地。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分布图.完成3~4题。3.马铃薯优势区多位于(A)A.高原山区 B.平原地区C.暖温带地区 D.湿润地区[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马铃薯优势区多位于我国的高原山区.4.华北平原没有成为马铃薯优势区的主要原因是(B)A.水资源不足 B.耕地资源有限C.种植技术落后 D.土壤盐碱化严重[解析]材料中提到马铃薯种植不与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抢水争地,所以华北平原因为耕地资源有限没有成为马铃薯优势区。瓦罕走廊是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中国与阿富汗联系的陆上唯一通道,“春种秋收夏游牧”是这里祖祖辈辈的生产方式。读图,回答第5题。5.图文信息表明,瓦罕走廊(C)A.春季降水丰富,适宜作物播种B.夏季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C.热量条件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D.冬季寒冷,没有农业生产活动[解析]瓦罕走廊位于内陆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植被少;但是夏季(6-8月)气温较高,受气温影响高山冰雪融化,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读“我国新疆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6.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D)A.土壤肥沃 B.地广人稀C.水热组合好 D.光热充足[解析]新疆与澳大利亚的棉花都分布在气候较干旱、光照充足,且有丰富灌溉水源的地方.7.去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A)A.科技水平低 B.政策扶持力度小C.劳动力价格低 D.商品率低[解析]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与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相比,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在第五届亚洲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宁夏有两种葡萄酒喜获金奖。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8~9题.8.图中M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A)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解析]图中M地区位于贺兰山东侧,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地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但不是黑土);降水稀少是种植葡萄的不利条件;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9.图中N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却是沙漠广布,其人为原因是(D)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D.人类过度农垦、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解析]图中N地区处于我国农牧过渡带上,由于人口增加,人类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2017·江西师大附中联考)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表崎岖,为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的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图,回答10~11题。eq\x(导学号70292352)10.与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密切相关的要素是(C)A.农业技术 B.养殖技术C.地理环境 D.灌溉系统[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山地多,水与田少,所以该种农业生产模式主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形成。11.该农业模式的功能不包括(D)A.具有适应市场的灵活性 B.农产品的品质优越C.减轻了环境污染 D.减少了农业的田间管理[解析]该农业为混合农业,所以能灵活应对市场;由于没有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农产品质量好,但不可能减少农业的田间管理。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国家,喜光、耐高温、耐旱、不耐湿.我国油橄榄栽培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甘肃陇南等地。该区年平均气温14。9℃,7~9月降水量245。6mm,年日照时数1911.7h。下图是甘肃陇南油橄榄分布示意图.材料二陇南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油橄榄产业发展,搜集资料制成下表。希腊陇南鲜果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公顷)3235536总产量(万千克)242600262。2橄榄油产量(万千克)4260040。2(1)简述图示种植区发展油橄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2)试分析当地发展油橄榄种植带来的效益。(3)和希腊相比,陇南地区油橄榄单位面积产量较__小__(大、小),出油率较__低__(高、低)。假如你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请对本地油橄榄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答案](1)距海远,有高山阻挡,降水少;光照充足;地处亚热带,冬季温和,夏季高温;位于河谷地带,热量充足。(2)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水土保持;促进经济发展;拓宽居民就业渠道,提高当地居民收入。(3)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或培育)良种;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交通。[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种植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发展油橄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距海远,有高山阻挡,降水少;光照充足;地处亚热带,冬季温和,夏季高温;位于河谷地带,热量充足。第(2)题,当地发展油橄榄种植,能够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水土保持;调整种植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拓宽居民就业渠道,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第(3)题,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可知,和希腊相比,陇南地区油橄榄单位面积产量较小,出油率较低.该地油橄榄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或培育良种;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交通,加强与外界的联系.13.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eq\x(导学号70292353)材料一读“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区域植被类型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年降水量(毫米)农业植被200~400600~620杂草类100~200小灌丛、碱蓬1~50380~390材料二下面是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等__,造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为__过度开垦,只种不养__。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3)分析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对B地区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答案](1)区域人口密度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A区域大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B区域小降水少,地表多流沙,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2)退耕还林、还草,保持黑土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3)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为松嫩平原地区;根据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可以发现当地对农产品进行了深加工,拓展了产业链。第(1)题,通过图表可判断出两区域人口密度的大小,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