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第0章绪论_第1页
生态第0章绪论_第2页
生态第0章绪论_第3页
生态第0章绪论_第4页
生态第0章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生态学GeneralEcology授课老师:项贤领联系电话:138-5533-4050E-mail:xiangxianling@163.com教材基础生态学(第3版)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2015高等教育出版社共计3学分,51学时目录绪论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

2能量环境

3物质环境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

4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5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6生活史对策

7种内与种间关系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

8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9群落的动态

10群落的分类与排序第四部分生态系统生态学

1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4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析第五部分应用和现代生态学

15应用生态学

16分子生态学

17景观生态学请大家登陆数字课程网站!参考书目1.孙儒泳等.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李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林文雄.生态学(2nd).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李振基等。生态学(3rd).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付必谦.生态学实验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孙振钧.生态学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学术期刊植物学报动物学报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应用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EcologyLettersTrendsinEcology&EvolutionEcologicalMonographsFrontiersinEcologyandtheEnvironmentAnnualReviewofEcology,Evolution,andSystematicsMolecularEcologyGlobalChangeBiologyISMEJournalEvolutionGlobalEcologyandBiogeography对大家的两点要求:1.上课不要迟到、早退;2.上课请关掉手机,不要交头接耳、吃东西,保持良好课堂纪律。

课程考核办法:平时25%;期中:15%;期末:60%①平时考核包括考勤和作业等环节;②期中考核要求每个同学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或课程论文;③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知识?生态学的使命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规模和强度日益扩大,造成了对自然生态系统日益加剧的干扰和破坏。全球生态系统正在经历着急剧而又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和水体污染、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生态系统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这也成为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全面且充分的了解各种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是科学确定环境对策的关键。全球的生态环境变化地球在发烧吗?

温室效应2.臭氧层在减肥吗?

臭氧层变薄3.“贫水症”与“败水症”!

淡水资源短缺、化肥农药污染、酸雨4.海洋在叹息!

赤潮、海平面上升、石油污染5.物种,你们去了哪里?

生物多样性锐减6.失色的生机!

树林锐减、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7.物种,你们从哪里来?

生物入侵1.温室效应温室气体:CO2、CH4、N2O、氟氯烃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了30%。最近120年,全球温度上升0.4℃—0.7℃莫纳罗亚山[夏威夷岛]赛普尔站[南极洲]南极

TherelationshipoftemperatureandconcentrationofcarbondioxideCO2

hasincreasedfromitspre-industriallevel北极熊正站在日渐消融的冰上一头北极熊正在海浪中挣扎冰面消融北极熊在海浪中挣扎求生英国《每日邮报》登出的一张照片,显示一头北极熊正在海浪中挣扎。相关报道说,它和另外8头北极熊因所住冰面消融而掉进汪洋大海,窘况“令人心碎”。北极熊眼下要登上距它最近的冰面,竟需游过大约644公里。它们可能因超负荷游泳而力竭身亡。全球变暖导致海冰消融,到2070年,北极海冰可能会完全消失。南极气温上升、冻雨来袭导致小企鹅大量冻死

在过去50年里,南极大陆的平均温度上升了3摄氏度。这导致南极冬季频发暴风雨,比暴风雪更冰冷刺骨的冻雨导致大量新生小企鹅死亡。其中受灾最严重的阿德利企鹅面临灭绝危险。科学家担忧,不出10年,企鹅或因气候变化而灭绝。

2.臭氧层减薄1984年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首先在南极观察到在南极上空有一个巨大的、面积与美国面积差不多大的臭氧层“空洞”,并且在不断扩大;后来在北极、青藏高原上空均有发现。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DNA,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臭氧层在保护地球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太阳光中对生物无害的可见光和A段紫外线,臭氧几乎全部放行;对生物害处极大的C段紫外线,臭氧层把它们全部吸收;对生物害大利小的B段紫外线,臭氧将它们大部分吸收小部分放行。3.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已经超过可用总量的二分之一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淡水资源分布不均;(2)用水量大大增加;(3)水质污染严重;(4)使用浪费普遍。现在世界有三分之一人口的淡水供应不足;30年后,经受淡水供应不足的人口将加倍。世界若干富水国和贫水国的水资源富水国贫水国排名国家总水量km3/a人均量103km3/a排名国家总水量km3/a人均量103km3/a1加拿大3122121.931马耳他0.0250.072巴拿马14466.062利比亚0.7000.193尼加拉瓜17553.483巴巴多斯0.0530.204巴西519038.284阿曼0.6600.5411印度尼西亚253015.3411秘鲁40.002.0312奥地利9012.0212印度18502.4313美国247810.4313中国26802.52人工固氮一直在增加,而且远远超过了陆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固定速率,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生物入侵。化肥太湖蓝藻爆发农药有些农药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分解转化,因而造成水体污染,增加了农作物和食物中的毒物含量,最后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及人体健康。人体接触污染水体后,手脚出现红色皮疹,并有恶心、头晕现象。酸雨所谓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冰雹、露、霜、雾等。受酸雨影响的农作物受酸雨侵蚀的德国石雕遭受酸雨侵蚀的文物4.赤潮我国东南沿海的大规模赤潮我国自1933年首次报道以来,至1994年共有194次较大规模的赤潮,其中60年代以前只有4次,1990年后则有157起。2011年1至6月,中国管辖海域共发现赤潮24次,累计发生面积约982平方公里。发现绿潮1次,发生在黄海海域。其中,渤海发生赤潮3次,累计面积200平方公里;黄海发生赤潮1次,累计面积20平方公里;东海发生赤潮14次,累计面积721平方公里;南海发生赤潮6次,累计面积41平方公里。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起火事故,至少已造成附近海域50平方公里的海面污染石油污染5.自1600年以来,人类已经导致75%的物种灭绝;近2000年来,地球上大概有四分之一的鸟类物种已经灭绝。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维多利亚湖引进了尼罗尖吻鲈,但是把许多当地土著鱼类推向灭亡,并且完全改变了湖泊生态系统的面貌。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危。《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

一种生物灭绝将导致10至30种其他生物消失。当多诺米骨牌开始一个倒向一个时,我们想知道的是:万物之尊的人类是否就可以在这场灾难中独善其身?⑤接近三分之二的海洋渔业资源已经过捕或耗尽蓝鲸、长须鲸、抹香鲸、鰛鲸的数量锐减6.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已经被人类活动所改变(犹他州Bingham露天开采的铜矿,其废弃物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阻碍了植物的再移植和群落的重新建立)树林锐减我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比较

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

沙漠化

盐碱化

我国沙尘暴频起与荒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50至6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70至8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沙尘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报,而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与强度的增大,则是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薇甘菊入侵:广东内伶仃岛7.生物入侵水花生入侵:上海青浦风眼莲入侵:上海东海农场风眼莲入侵:昆明滇池互花米草入侵:上海九段沙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核心是生态问题,人口、资源等世界性问题使得生态问题更加严重。人类活动对于环境或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上升为现代生态学的焦点,而全面、充分了解各种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是科学确定环境对策的关键。除了环境和生态保护之外,资源和产业领域均有大量的生态学问题需要解决。这些正是生态学的使命。绪论一、生态学的定义

二、生态学的研究历史

三、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四、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Haeckel,1866)

包含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4个主体。2.生态学的其它定义(依据自己的研究重点):科学的自然历史。

(英国埃尔顿Elton,1927)生态学研究应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

(原苏联卡什卡洛夫KaⅢkapoB,1945)自然历史和适应性植物生态学是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界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丹麦瓦明E.Warming,1909)植物生态学:植物社会学,研究植物群落的科学。(法国布劳恩-布兰特J.Braun-Blanquet,1932)植物群落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澳大利亚安德鲁瓦萨Andrewartha,1954)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加拿大克雷布斯C.Krebs,1972)动物种群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E.P.Odum,1958)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美国奥德姆E.P.Odum,1977)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中国马世骏,1980)

生态系统生态学归纳为四类:①自然历史和适应性;②植物群落生态学;③动物种群生态学;④生态系统生态学。二、生态学的研究历史生态学建立前期(17世纪以前)—→生态学建立和成长期(17世纪—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1.生态学建立前期(17世纪以前)在我国:

公元前1200年,《尔雅》一书(草、木两章分别记载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形态和生态环境);公元前200年,《管子》“地员篇”(记述了江淮平原上沼泽植物沿水分梯度的带状分布以及土地的合理利用);公元前100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节气(反映了作物、昆虫等的生态现象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在西方:公元前450年也有类似著作问世(安比杜列斯;亚里士多德《自然史》;狄奥弗拉斯图斯《植物群落》)。

我国古籍《管子·

地员篇》曾详细记载了江淮平原上沼泽植物沿水分梯度的带状分布与水文土质环境的生态关系农耕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2.生态学建立和成长期(17世纪—20世纪50年代)建立期(19世纪末叶前):1670年波义尔Boyle研究了低气压对动物的影响;1735年法国雷米尔Reaumur《昆虫自然史》1798年马尔萨斯T.Malthus《人口论》的发表;1807年德国洪堡德A.Humboldt出版《植物地理学知识》提出“植物群落”“外貌”等概念;1859年达尔文Darwin的《物种起源》;1866年赫克尔Haeckel在他的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中首先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提出了生态学定义。1895年瓦明E.Warming发表了他的划时代著作《植物分布学》(1909年改写成《植物生态学》)。1898年德国辛珀尔Schimper《以生理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达尔文赫克尔成长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1)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著作与教科书大量出版。Clements(1904)发表的《植被的结构与发展》;C.Cowels(1910)发表的《生态学》;Tamsley(1911)发表的《英国的植被类型》;R.N.Chapman(1931)的《动物生态学》;中国费鸿年(1937)的《动物生态学纲要》;特别是W.C.Alle(1949)等的《动物生态学原理》出版,被认为是动物生态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

英美等国相继成立生态学会,出版了一些生态学刊物:

JournalofEcology(1913)Ecology(1920)EcologicalMonographs(1931)JournalofAnimalEcology(1930)

(2)学派的形成:①英美学派: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创建顶级学说。代表人物是Clements和Tansley。②法瑞学派:群落分析上强调区系成分,强调特征种的作用。代表人物是布劳恩-布兰特J.Braum-Blanquet。③北欧学派: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代表人物:瑞典杜瑞兹G.E.DuRietz。④原苏联学派:以建群种和优势种命名植物群落,将植物(群落)与地学结合。代表人物:苏卡乔夫B.H.Cykayeb。3.现代生态学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特点:(1)

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发展(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2)

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多尺度性(Scale)更加明显。(3)生态学在理论、应用和研究方法各个方面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分子到生物圈。生物圈全球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环境

非生物成分有机体种群群落器官细胞基因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