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重要知识点与07_第1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重要知识点与07_第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重要知识点与07_第3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重要知识点与07_第4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重要知识点与0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重要知识点与07—12年高考真题做题时间:2013年2月21日一、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一)概况:时间:BC356年及BC350年;指导思想:法家思想;宗旨:富国强兵二)主要内容:1.军事:1)设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严肃军纪(提高战斗力)2)实行什伍制度,严格对户籍的控制(保证兵源)2.政治: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强化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民众的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3)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4)废除世卿世禄(打击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3。经济:1)废井田,开阡陌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3)统一度量衡4。思想:焚烧诗书商鞅变法的影响:一)积极:1.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2.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3.壮大了军事力量,收富国强兵之效,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二)局限:1.轻罪重刑,法律严苛,易成暴政;2.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3。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485年)改革内容:经济:均田制(国家把能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交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政治:1.改革基层政府组织,推行三长制(何谓三长制:三长是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制推行减少户籍隐瞒,增加税收,加强了中央集权)2.整顿吏治:①推行俸禄制度②任期由政绩决定,三年一考核3.迁都洛阳(493年)三)文化: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禁穿胡服,改穿汉服;2.禁止与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与汉族通婚;3.以汉语为正音,禁鲜卑语;4.废鲜卑旧制,官制、礼仪、典章一律改行汉制;改革影响:1。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北魏封建化进程;2.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繁荣;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三、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一、背景1.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诱发改革二、内容一)签署“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废除农奴制(内容: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经济上: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二)司法改革(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三)地方自治改革(农村:地方自治局;城市:城市杜马——议会)三、评价一)积极: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2.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近代化道路)。二)局限:1。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四、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四、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一、背景:一)政治:幕藩制度和严格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士农工商)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二)经济:封建领主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三)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势四)外患:黑船来航,西方国家入侵引发民族危机五)颁布《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二、措施:一)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二)特点:“破旧"和“立新"三)内容:1。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四民平等,2.经济:殖产兴业,土地私有,改革地税;3。文教:文明开化,出国留学,改革教育,生活西化;4.政体: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5.军事:富国强兵,实行义务兵役制,仿效欧美建立常备军(皇军);用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武装军队;三.评价一)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二)积极:政治:结束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经济:改变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迅速成为先进工业国;文化: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对亚洲:为亚洲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国家提供了启迪和经验;三)局限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改革的局限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五、戊戌变法(1898年;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一、背景:一)政治: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三)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四)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二、变法目的: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两大政治目标:①挽救民族危亡;②发展资本主义救国方案:主张采取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地改革,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改革内政,抵御外侮,将古老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三、变法的经过: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9月21日戊戌政变结束

内容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文教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军事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四、变法的结果:失败一)失败标志: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二)失败原因和教训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2.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策略不当,如: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3.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坎坷五、变法的意义:一)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二)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三)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最大的功绩在于思想启蒙.1。(2007•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分)(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6分)梭伦改革2.(2008•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郎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速到7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3。(2009•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三农”问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有关法令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3分)(2)据材料二,简要指出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及其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5分)(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今中外历代为什么重视解决“三农”问题?(2分)王安石变法4。(2010•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俄国农奴制改革5。(2011•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分)(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商鞅变法6.(2012•山东文综•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重要知识点与07—12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1.(2007•山东文综•33)【解析】第(1)问对“士”的改革措施是指官僚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措施即可,其他几个方面容易理解。第(2)问司马光作为保守派的代表,政治思想很显然不主张变法改革,所以反对王安石变法;而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当然主张变法维新,因此借用王安石变法来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答案】(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2.(2008•山东文综•33)【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及商鞅变法等重点内容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第(2)问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及商鞅变法的特点的掌握及理解。【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2分)立军功;努力耕织。(4分)(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2分)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2分)3.(2009•山东文综•33)【答案】(1)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2)变化: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一般公民权,就业权,并在名义上获得份地。影响: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3)“三农”问题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答出两点即可)4。(2010•山东文综•33)【考查内容】王安石改革(教育改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该题比较难的是材料是文言文材料,所以对材料的解读至关重要。第(1)问根据材料可直接作答.通过材料的意思归纳概括得出“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作用重科名资历。”第(2)问材料二体现出王安石力图通过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改革科举考试的措施结合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内容,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作用重科名资历。(4分,每点2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2分)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4分,每点2分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5.(2011•山东文综•33)【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形式考查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多维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回顾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第(2)问实际上考查多维角度评价历史的思维能力,第一小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论这的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第二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