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合集七篇_第1页
寒食节合集七篇_第2页
寒食节合集七篇_第3页
寒食节合集七篇_第4页
寒食节合集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寒食节合集七篇寒食节作文篇1

或许许多人都知道清明节,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还有一个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还有一个割肉让主子充饥,却又不求回报的故事。

本来我也不知道由这个故事,后来是在书上偶然看到。看到后我便被他的气节所深深的震撼了。对于某些人来说介子推的行为想法有些许的愚昧。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这和急功近利只为功利的人,对于做事前先考虑对自己影响的好坏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引人深思。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愿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古代的人们都特别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风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别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寒食节从晋国开头后,连续了不少年月,中间也有严禁寒食风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旧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连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风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很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风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风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渐渐消逝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特别有意义。

寒食节作文篇2

记得那是我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还没有到清明节。我陪着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一些扫墓用的祭品,比方水果之类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奶奶挑着一种绿色食物在卖。我很喜爱绿色的东西就拖着妈妈去看了看。买东西的奶奶说那个叫做清明团子。我奇怪   的问奶奶,这个团子是用绿色的颜料染过吗,为什么会那么绿。奶奶耐烦的告知我,这是用艾叶捣碎的浆液做的。接着她还拿了一个让我尝。我满心高兴的接着,一种淡淡的芳香扑鼻而来。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知了奇怪   的我为什么那个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团子。由于那一天是寒食节,在妈妈小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给她们做这绿色的清明团子。

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寒食节的故事。说的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国君为了请出曾经割肉给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将介子推烧死。那个晋国的国君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禁火节”。在这一天他们只吃冷食所以也称为寒食。而清明团子就是后来寒食中的一种。

寒食节作文篇3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望寒食已至,午睡初醒的李清照远眺山川,眼波流转,将笔沾满了墨,在纸上行云流水,笔走龙蛇,铁画银钩,鸾漂凤泊,莞尔着勾画寒食春景与民间风俗——“海燕将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率领手下,面朝雄伟绵山,腰别利剑,俨然王者,作拱手之势,高声道:“介子推先生,寡人思君为清廉者,望君出仕成卿。”深山密林中,介子推缓缓走出,披头散发,素衣简冠,答曰:“吾甚谢君之欣赏,然小人自愿尽孝于家母,隐于山林,还望君王成全!”晋文公为使自己曾经的恩人——介子推做官享福,只得下令放火燃烧山林,欲逼其出山。可未曾想,介子推宁可与老母共焚,也不求功名利禄。晋文公颇为感伤,含泪下诏:“自今日起,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节诞生。它连续了2600多年。随后,清明节被定义为寒食节的后曲,定在寒食的后一天。

寒食在古代,意义非凡。

大唐初春,一个寒食之日,不许焚火,正值寒春料峭,人们纷纷外出。白居易独倚树下,乌鹊啼鸣,伴着扫墓人之哀泣,让诗人文思泉涌,妙手偶得:“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同样是唐朝的寒食,韩翃立足高原,视野宽敞,全城景物,尽在望中。人间都邑,春意浓郁,覆盖全城,到处飞花。春风拂过,吹入御苑。诗人万般欣喜,提笔写下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黄昏时分,诗人欲踏归途,却隐隐看到,皇宫内有亮光出现。寒食禁火沿袭己久,还未天黑,皇宫内怎得走马传烛?原是正值宠臣弄权,政治腐败,诗人无尽悲凉,又提笔写下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三年了,早已转官为农。这年寒食,剧风盛雨,打落海棠。雨声连绵,辗转反侧,忧心田地,难以入眠。苏轼没有点灯,他知寒食禁火,由寒而感,命运多舛,蘸墨挥毫写下:“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寒食在古代,总予人教益,予人伤怀,予人深思,予人博爱。而今,寒食这一节日,却己销声匿迹。

不知是寒食与清明合并,还是清明取代了寒食。清朝过后,过寒食的人愈发罕见了。长达2600多年历史的寒食节,竟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慢慢被忘却了。最终,在20世纪的一个寒食早晨,人们失去了对这一天的记忆,脑海中,再无寒食。没有人留意它,没有人挽回它。人们只记得清明。

就像雄鹰在空中飞翔,人们只看到了雄鹰,却遗忘了背后赐予它生命,哺育它的母鹰!

今年,清明的前一天,我睁开惺忪的双眼,走出自己的房间,望着客厅墙上的日历,似是想到了什么,对母亲说:“您知道吗?今日是寒食节。”“寒食?节?一个新节日吗?”母亲微笑着回应,说完便转身点开煤气灶,预备做早餐。淡蓝色的火焰轻轻晃动,酷热在锅底扩散,愈加旺盛,旺盛着炙烤我的眼我的心。忽觉一阵悲凉袭来,为一个节日的远去陡然而生的悲凉。

寒食节,人们习惯了点火。

寒食节作文篇4

寒食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关于寒食节的故事吗?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吧: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国君重耳,在外国流亡十九年。有一天,重耳及大臣们来到了一个荒芜的地方,饥寒交迫的他们再也走不动了,忠臣介子推见后,便忍着剧痛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熟后给重耳充饥。

重耳复国后,他奖赏了有功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特别难过,他带着年迈的母亲隐居绵山。有一次,重耳突然想到了还没有奖赏割股肉给他吃的介子推。为了弥补失误,便派人挨家挨户的查找介子推,找了很长时间,才了解到介子推隐居绵山。重耳便亲自去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不愿出来,这可把重耳给急坏了。

他为了让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只给介子推留了一条小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灭了,仍不见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查找,发觉介子推身背老母,紧抱一棵大柳树,已经被烧死。重耳万分悲哀,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全国上下不准生火做饭。

这就是寒食节的故事。

寒食节作文篇5

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禁火的风俗相传是纪念介子推的,这一风俗还有一段“火烧绵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时晋国人,在晋公子重耳避难出逃期间,介子推追随重耳十九年。重耳逃难途经卫国,饥饿难当,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谢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当重耳回晋国执政〔号晋文公〕后,赏赐随从人员时,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背上老母,进入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境〕隐居起来。晋文公醒悟后,便亲自到绵山求访介子推,但介子推辞不愿相见。晋文公确定举火焚林,以为这样做,孝顺的介子推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会出来。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不愿出山,和老母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树下。晋文公将他葬在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同时,传令全国,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饭,这天只准吃冷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由于寒食节正值春末,野外空气清爽,景物宜人,是野游的好日子。古人是很重视这个节日的,一到这天,不管官民,家家禁火,户户寒食。如今,寒食节已不时兴,而与清明节自然合一了。

今日是寒食节,大家都沉醉在节日的气氛中。不过,我家的这个寒食过得可不寻常,差点将几百棵大树给烧了。

下午,爷爷来叫着我,妹妹和弟弟,扛着铁锹,带着纸,到陵上添土,烧纸。一路上看着四周绿油油的麦苗,享受着细细的春风,我和弟弟一路上闹着,不久就到了陵上。我们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土一点一点的锄到坟头上,使其呈屋脊形,求一种美观,我们究竟力气不打,又久旱无雨,所以锄起来还是费点事的,只等爷爷把外表的干土除了,我们锄下面比较湿的。这样过了不久,在我们和爷爷的努力下,一个个坟头如翻新了一遍。这项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压完了坟头纸,摆好酒菜,开头烧纸。先画一个圈,然后,将元宝什么的摆好,开头烧了。

突然刮来一阵风,将没燃烧尽的纸吹到边上了林子里,如今天气枯燥,地上的枯叶立刻燃烧起来,面积并不大,仅有一小块。看到此景,爷爷说:“你快点用树枝降火抽灭。”我拿起树枝去抽谁成想,火顺着风势,一会儿就扩散了五六米,火势越来越大,爷爷只好先让妹妹烧着纸,拿着铁锨来灭火,怎那火势随着风越来越大,变得难以掌握了。无论我们则么努力还是无济于事。幸亏爷爷急中生智,用铁锹围着那几十平方米的火,挖了宽五十公分的隔离带,我又将四周个枯叶舍命地推到远处,这才是剩余的几百棵树幸免于难。不过经过这一番整理,我已成了“掏煤窑的”,里内的部分水已经被烤出来了,我立即变得口干舌燥。

经过这一次“劫难”,我突然明白,传统的祭祀方式的确得改改了,尤其是在春冬季节,天气枯燥,风又大,很简单引发火灾。以后我们用鲜花等方式祭祀,表示我们的怀念之心,不也很好吗?

寒食节作文篇6

清明节是4月5日。这天,全家吃了午饭,奶奶预备好了要用的东西。我一看,预备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银行的'钱和金银财宝,连衣服、裤子、袜子、鞋子都考虑到了。我就和爸爸妈妈、奶奶乘上了舅舅的车动身了。在车上,奶奶告知我:“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特别出名的,如今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奶奶便向我说起了寒食节的故事。

我们来到了一座山上,那里树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间或也能听见几声悦耳的鸟鸣声,由于今日早上刚刚下过毛毛细雨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变得有点泥泞了。

我们找到了太公的墓,我便开头帮起忙来了。奶奶把预备好的清明果摆在了墓前,敬上了酒,点上蜡烛。清明果形似饺子,外皮用鼠鞠草做成,鼠鞠草即清明草。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据说是用来祭祀祖先的。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好季节。绵软的淡粉团在手里捏揉,隐隐有芳香气。

接着,就让爸爸妈妈把清明纸递给奶奶,奶奶告知我:“用清明纸插起来或者放在上面用石头压上,就表示这家人已经来过了。”放好了以后,奶奶拿出12支香,奶奶点燃了香,只见往上一冲,火就灭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别发给我们4个人每人3支,便让大家拜起来。当时,我在心中悄悄地说道:“太公,今日我们来看你,给你带来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保佑我们啊!我盼望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兴隆,让家里的孩子都学习优秀,特殊是今年就要去美国的表哥,让他在美国顺顺当利的完成学业。你能容许我吗,太公?我信任你肯定会容许我的。给你的东西你尽管用吧!”说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边,让我去敬一次酒,

还叮嘱爸爸把带来的鞭炮放起来,爸爸很听了奶奶的话,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来。放完了鞭炮,妈妈又敬起了酒来。除了爸爸,我们就烧起了带来的东西,烧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说道:“东西太多了,拿个带子给他们装一下吧!”说罢,便把手中的带子丢进了火堆中。干完了,奶奶把一个托盘拿了回来,其余的就放在了那儿。快要走了,我对太公说:“太公,再见了,明年的今日,也就是明年的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你的。”

说完,我们就离开了太公的墓,在回去的路上,我还在想着太公。“太公,您安眠吧!

寒食节作文篇7

谈到清明节,就必需要提起寒食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连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如今,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