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简介及其对中国模式的解读_第1页
新制度经济学简介及其对中国模式的解读_第2页
新制度经济学简介及其对中国模式的解读_第3页
新制度经济学简介及其对中国模式的解读_第4页
新制度经济学简介及其对中国模式的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简介及其对中国模式的解读

杜树章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比较制度分析》的内容《比较制度分析简介》教学参考书1.(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11月版。2.(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3.巴泽尔:《产权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4.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2月版。5.张五常:《经济解释》,香港花千树出版社2005网络版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及评价新制度经济学繁荣的原因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信念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新制度经济学解读中国模式讲座内容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本节主要内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新制度经济学的“繁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大师新制度经济学是对“黑板经济学”的批判继承新制度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新制度经济学的特征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背景(一)时代背景1.20世纪初至30年代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既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好机制,为什么还出现企业和企业合并?既然企业合并可以节省交易费用,为什么还有市场交易?2.外部性问题福利经济学清楚界定权利3.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绩效的差异全球化经济转型国家(二)理论背景1.新古典经济学:信息费用、不确定性、交易费用都不存在满足既定需要、配置既定资源2.新制度经济学:发现和利用新需求和新的有用资源过程中所发生的演化和经济增长从忽略制度到重视制度制度不可或缺,无制度约束的自由是一种灾难。经济市场化、社会法治化、政治民主化“制度革命”的影响二、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阶段(一)产生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二)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1.交易费用理论:阿罗、威廉姆森、诺斯等2.产权理论:斯蒂格勒、阿尔钦、德姆塞茨3.企业理论: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等4.制度变迁理论:诺斯等几位获诺贝尔奖经济学大师获奖时间获奖者获奖理由11974年弗·冯·哈耶克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和制度之间的相互依赖21978年赫伯特·西蒙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31979年西奥多·舒尔茨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41982年乔治·斯蒂格勒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51986年詹姆斯·布坎南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几位获诺贝尔奖经济学大师(续)获奖时间获奖者获奖理由61991年罗纳德·科斯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71993年道格拉斯·诺斯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81996年威廉·维克瑞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91998年阿马蒂亚·森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24在博弈论研究获诺贝尔奖经济学奖的大师序号获奖时间获奖者获奖理由11994年纳什、海萨尼、泽尔腾“非合作博弈的均衡”21996年米尔利斯、维克瑞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领域的成就32001年阿克洛夫、斯宾塞、斯蒂格利茨与博弈论相关的信息经济学领域42005年奥曼、谢林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人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

博弈论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支持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25新制度经济学是对黑板经济学的批判继承什么是“黑板经济学”?黑板经济学是指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过于抽象,不能解决实际经济(社会)问题例1:新古典经济学最优均衡实现的前提条件(假设):厂商规模很小且数目众多市场是完备的,不存在不确定性市场上信息是完备且对称的不存在外部性例2: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厂商)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实体。该理论假设只有在市场交易不受限制、完全信息以及完备界定的私人产权的三个条件下才能成立。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26新制度经济学是对黑板经济学的批判继承(续1)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完善新古典经济学自身,如把一些思想模型化。在传统经济学的三大基石(禀赋、技术、偏好)的基础上引入第四大基石——制度;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前提上做文章,主要是改变其假设条件,如从完全信息向不完全信息转变,从完全理性向有限理性转变等;把新古典经济学拓展到其他领域,如贝克尔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婚姻、家庭、犯罪,布坎南用经济学分析政治、政府等问题,诺斯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历史变迁等。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27新制度经济学是对黑板经济学的批判继承(续2)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扬弃放弃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理性假设确定性继承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有限理性)均衡分析例如: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Q=f(资本、土地、劳动)Q=f(资本、土地、劳动、制度)有限理性、有限知识是人类存在的核心苦恼,和稀缺的构造性原因:如果我们知道得越多,我们就越能用物质资源更好地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因此,对于经济学这一研究如何克服稀缺性的科学来说,人类的无知及其应付无知的办法(虽然很不完善)成了绝对的中心问题。在建立一称关于复杂现实的理论时,必须作出一些公认的简化假设——恰如一副地图,标示出关于现实的简化图形罢,并省略许多杂乱无章的细节。但是,在制作这类模型的过程中不允许抽象掉构造性准则(constitutionalcriteria),省略构造性准则将导致无意义的模型。比喻:弹道研究可以抽象掉气压和空气湿度,但不能省略重力。29新制度经济学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概念“新制度经济学(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最早由威廉姆森提出。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斯)。研究对象“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在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由如何改变世界”(诺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效用最大化(财富最大化和非财富最大化)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的研究方法31

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效用最大化—新古典传统禀承斯密传统,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做为经济哲学的基础,把人解释为利己主义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利益最大化假设: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环境约束、资源约束、理性约束、机会约束等)追求效用(多目标整合后的总收益)最大化。有限理性。这种假设源于:现实生活是复杂的,任何人或事物都是是动态变化的,因而其属性和状态是不稳定的和不可确知的,这决定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人的头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人的行为能力也是有限的。有限理性不仅反映了客观现实(事物是复杂的和多变的),而且也反映了人的经济特性:个人不会为了信息的完全而不顾成本去搜集;也不会不顾算计成本去处理所有信息;人的脑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为了有效利用它,必须重视节约和合理使用。。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即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他会有目的地、有策略地利用信息(包括有时说谎、隐瞒、欺骗等)甚至是暴力去获得自己的利益。34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作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等;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1973)、《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1981)、《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等;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85)等;阿尔钦:《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1950)、《信息成本、定价与资源闲置》(1969)等;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1988)等;张无常:《佃农理论》(1969)、《企业的契约性质》(1983)等。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35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组织理论(公司、国家治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交易成本和产权;政治经济学和公共选择;数量经济史;认知,意识形态以及路径依赖的作用。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36新制度经济学的特征新制度经济学是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威廉姆森概括了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也就是说,不同制度下绩效是不一样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而且还在于管理方式结构,后者带来不同的经济类型中信息传递、激励和分权控制的区别。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一种可行的形式与另一种相比,而不是与抽象的无磨擦的理想形式相比较。比较中的基本概念就是交易成本。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中心问题,归本求源是人类活动者的行动属性,行为假设被看作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威廉姆森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及评价新制度经济学繁荣的原因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信念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新制度经济学解读中国模式38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亚当·斯密经济学蕴含着丰富的制度思想;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也非常重视制度的作用。规范产权是因为人们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资源稀缺问题,而且产权结构会以其特定而可预见的方式来影响经济行为。德国历史学派的制度思想旧制度经济学提供了关于制度的重要研究视角和观点旧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凡勃伦、康芒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借以实现的各种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经济制度经历了许多个演变的阶段,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普遍的经济制度,而是有许多形态的制度。

20世纪30、40年代步入低潮。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及评价39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续1)新制度主义(Neo-InstitutionalEconomics)的经济思想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20世纪50年代兴起,在我国也成为后制度学派或现代制度主义学派代表著作:《丰裕社会》、《新工业国》、《经济学与公共目标》等—主张:1.社会学的分析方法;2.强调非市场力量,重视道德与伦理因素;3.重视价值判断,忽视实证分析;4.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干预。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该学派便衰竭下去。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及评价40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续2)新制度经济学(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的经济思想代表人物:科斯、诺斯、德姆塞茨、威廉姆森、阿尔钦、张五常等主要内容: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组织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虽以制度学派命名,却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侧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最初,制度主义是处于异端的地位,但随着制度主义不断的演变与发展,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其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科斯与诺思相继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使新制度学派的影响达到了顶峰。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及评价41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比较旧制度经济学不认同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持完全批判态度新制度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做出了修正和发展,利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去观察、研究问题。新制度学派针对传统经济学认为的市场无摩擦,具有完备信息,无逆向选择和无道德风险,忽视产权和交易成本等问题,通过引入信息和交易成本以及产权的约束,修正和发展了新古典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及评价42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威廉姆森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交易成本经济学,形成了一个从契约角度来看待和研究经济组织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支;德姆塞茨和阿尔钦则循着科斯的思路创立和发展了产权经济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产权的安排和效率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诺思和戴维斯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总结出了近代经济增长的制度原因以及制度变迁的规律,即制度变迁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及评价43新制度经济学的创新创新之一:坚持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把传统微观经济学的边际均衡分析方法与制度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创新之二:以资源配置为主题,改变了其他制度主义者主题过于宏大和杂乱的状况;创新之三:创立了“交易费用”范畴,在原来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成本这一种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约束条件,依托交易成本概念,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推理和抽象分析方法进行制度变迁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及评价创新之四:强调资源配置的最优问题与既定经济社会的激励结构问题不能分离,而激励结构是由制度及产权决定的,这又是对新古典的拓展。因此,新制度经济学既具有制度主义的一定批判性,也为主流经济学所接纳,从而得到迅速发展并引人瞩目,从深层次上看,其基本方法论和理论假设与主流经济学的趋同才是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真实原因。

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及评价新制度经济学繁荣的原因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信念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新制度经济学解读中国模式新制度经济学繁荣的原因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有长期的理论积累过程;新制度经济学在近期的兴起有其现实的需要;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经济的全球化密切相关;新制度经济学的在近些年的兴旺与大量经济转型国家的存在及其这些国家对制度经济学的需要也密切相关。

47新制度经济学繁荣的原因(续)制度因素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东西方都是一样的;制度分析方法适用于所有国家,尤其适合分析发展中国家。制度分析实质上是人的行为分析、利益矛盾分析、人与人关系(生产关系)分析的总称。也是马克思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方法之一。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家揭示的制度运行和制度演变的规律尽管根源西方历史,但西方世界兴起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市场经济制度确立、完善的历史。新制度经济学繁荣的原因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及评价新制度经济学繁荣的原因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信念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新制度经济学解读中国模式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信念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制度对经济绩效有重要的影响。(诺斯与马克思的分歧)强调运用新古典理论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再引入博弈论、演化经济学及行为经济学等是可以弥补新古典经济学在分析制度上的不足的。理论和经验分析应该是交互式的并且一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演化。这两者(理论和经验)的互动成为新制度经济学建立理论体系的一条有效路径。50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信念(续1)学科间的研究对于理解制度的作用以及制度怎样影响经济行为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研究的范式可以被其他社会科学所借鉴。注重对制度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共同任务。关于技术变迁、创新扩散以及制度对两者的影响的更长期的动态考察应该在经济分析中起着更加核心的作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信念51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信念(续2)我们对制度的理解应该更加丰富,以使我们运用经济理论和经验知识来分析一系列广泛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装置,这包括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制度分析试图理解政府的作用以及政治制度在政策形成、实施和经济绩效中的作用,但是制度分析本身并没有提供一个政治的议程。制度分析最终要上升到国家这个层面上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信念学习目的和要求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及评价新制度经济学繁荣的原因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信念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新制度经济学解读中国模式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三大理论的综合新古典经济学、博弈论与演化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结合。制度分析的三个层次微观层次、中观层次(利益集团)、宏观层次(国家理论)。制度变迁分析的三大视角演化论、博弈论和历史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续1)新古典经济学、博弈论与演化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结合新古典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博弈论新制度经济学延伸和发展经济运行秩序或制度的起源制度分析的理论基础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续2)制度分析三层次之一:微观层次人类行为与制度的关系理性与有限理性行为经济学与制度合作与互惠制度相互依赖性合作与不合作互惠制度交易费用及测量问题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石交易费用测量的困难与争议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续3)制度分析三层次之一:微观层次产权理论用产权规则解决因资源稀缺而发生的利益冲突界定、变更和安排产权结构,降低或消除市场机制运行中的社会费用契约理论经济生活中的契约委托代理关系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企业理论企业的本质企业的产权安排企业治理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续4)制度分析三层次之二:中观层次集体行动与制度选择问题集体行动问题在严格坚持经济学关于人及其行为的假定条件下,“经济人”或理性人都不会为集团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个人的理性导致集体的无理性(即个人如何精明地追逐个人利益,社会的理性结果不会自动实现)需要借助“引导之手”或适当的制度安排,才能得到有效的社会理性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国家兴衰的探源》、《权利与繁荣》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续5)制度分析三层次之三:宏观层次制度与国家理论理论上的调解契约冲突的“第三方”国家的“三只手”无为之手、扶持之手、掠夺之手国家的职能最大的制度供给者产权界定和保护者第三方实施者不同利益集团利益关系协调者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续6)制度变迁分析的三大视角演化论社会制度演化与自然演化社会习俗、传统与行为规范路径依赖博弈论博弈论可以深化对制度起源及制度演变过程机制的分析制度分析的工具和框架博弈论的思想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分析重新认识历史与制度分析新经济史学与社会制度结构理论学习目的和要求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思想简史及评价新制度经济学繁荣的原因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信念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新制度经济学解读中国模式62从新制度经济学解读中国模式对理论的挑战:从理论讲:新制度经济学说产权保护、法治、自由的媒体是多么重要,可是中国经济照样发展。这是怎么回事?在中国做事靠“关系”,在西方却靠法治。既然靠“关系”经济照样能发展,那我们为什么要搞非人格化的法治?63从交易安全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发展市场上买卖东西,交易双方都希望所做的交易是“真的”,所买卖的东西能兑现。否则,市场就难以发展比如,张三去买羊肉,当然希望李四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买了回家,如果发现是狗肉,他应该可以去“告”。问题是,到哪里去告?64那么,为什么在传统中国靠“关系”就够了?从市场范围看,在现代交通运输网出现之前,市场交易基本在熟人之间“关系”起到“传递信息”、促进隐性契约的执行作用在交易范围不断扩大后,就不行了。65从生产技术上看农业的产出是劳动、土地和资金的线性函数。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组织的契约安排和执行,而且农产品交易市场上的交易风险相对很低。所以,农业社会不需要现代法治,对制度的需求很弱。66当然,制造业等工业对制度的依赖性大大提高,但对法治和新闻自由的依赖还是有限例如:轿车的制造和买卖你可以亲自试车颜色、造型、引擎、器械质量等都可看见!

*当然,在企业组织和产权安排上,产权保护与契约执行架构已非常重要67再进一步变迁到服务业,金融交易更多依赖于法治和新闻自由。例如:购买股票

你无法亲身去试!证券没有颜色、没有造型、没有引擎、也没有味道等*交易风险上升到极点!

XYZ公司股票68只有新闻媒体才能减轻“信息不对称”

简单模型A,B两上市公司“一好一坏”“A公司是好的”可能性(概率)=一个投资者的理性投资策略如何?69基本结论如果

=0.5(最浑沌状态):每只股票应投一半的钱透明度越高,投资者福利(效用函数)则越高70信息“浑浊”的后果?“劣币驱赶良币”,甚至市场关闭(股市如此,商品市场也如此,如早期的二手车市场)71没有媒体言论自由是否也可发展证券市场?媒体言论保护最差国家媒体言论保护中等的国家媒体言论保护最好的国家媒体言论保护指数:1972年证券市场发达程度:1995年国家数:6072第三产业的发展确实依赖于新闻自由按照1990年新闻自由水平的排名,将107个国家等分成三个组。图表所示分别为2002年三组国家的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平均值。比重越高,说明该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得越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73新闻自由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实例国家1990年新闻自由水平排名2002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美国1270.70%香港3086.50%新加坡6064.10%中国8927.50%新闻自由水平的评分值由1至100,值越低表明自由程度越高。74中国与印度的第三产业历年占GDP比例50.7%36.6%23.8%27.5%印度中国中国与印度:谁更具备第三产业发展的制度资本?75在法治、新闻自由等制度资本欠缺的情况下,中国能够依靠制造业、矿业与农业。这些行业的交易风险相对较低,没有制度保障也勉强可以。实际上,中国的巨大廉价劳动力供给,也为中国采用这种模式提供基础。结论:76制度和劳动力之间的相互替代作用一个国家的产出是以下要素的非线性函数:资本(包括技术资本)自然资源和土地劳动力(大量?廉价不?)有利于市场交易的制度这些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作用:比如,石油与制度间,大量廉价劳动力与制度之间,等等。77所以,就有“勤劳致贫”正因为中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所以中国经济靠大家卖苦力也能简单增长,这就减少对制度改革的压力,长此以往,使中国未来的收入不能进一步增长。所以,今天的勤劳反而换来长久的贫穷

总之,中国的经历并不能证伪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命题781998年每个就业者工作的小时数2001年人均GDP中国日本荷兰美国资料来源:Maddison(2001)79中国奇迹的真相对于中国人均GDP从1978到1998年短短20年间就翻了两倍,人们觉得这是“奇迹”,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所没有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其背景。从1880年到1978年,世界人均GDP翻了三倍多,而在此期间中国的人均GDP只翻了一倍,等于是中国把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会留给了1978年以后。实际上,从1950年到现在,全球人均GDP翻了两倍,而中国人均GDP从1978年到现在也翻了两倍多。也就是说,全世界人均GDP花了50年才完成的增长,中国只花了30年,中国的速度不是更快吗?表面上,确实是这样。可是,50年前国际秩序和工业技术的发达程度,跟30年以前中国要“改革开放”时的情况,是没办法比的。比如,个人电脑和微软这类软件企业都是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才出现,互联网在1980年代以后出现。这些新技术使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提高很多,只要后发国家愿意模仿,越是后加入发展的国家,其追赶的速度可以越快。81在讨论过去30年经济增长的时候,往往只把注意力关注在中国的纵向发展上,看今天的中国跟过去比怎样,这样当然看到奇迹。但是,如果把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过去150年的发展放在全世界的大框架做横向比较,并考虑到同期间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国际秩序状况,我们会发现,过去30年的发展于其说是中国的奇迹,还不如说是世界带来的奇迹。如果靠模仿也能给中国带来奇迹,那恰恰说明西方过去500年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所建立的世界秩序的厉害。到目前,中国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但对科技创新的贡献、对建立并维系世界秩序的贡献却很少,低于五分之一,但这些并没妨碍中国利用别人建立的技术和世界秩序发展。所以,“后发优势”实在太强了,以至于变成了“劣势”!正因为模仿也能一夜暴富,使大家容易产生错觉,好像政治改革做不做、法治有没有、国有经济比重低不低、政府干预少不少、对权力有无实质性制衡,都不重要,因为反正经济能快速发展。83对于这种“国富民贫”的局面,很多学者认为是分配制度不公,是资本家拿的太多。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最大的资本家是谁?是国家,具体讲,是国资委和财政部。在中国经济仍然以国有制为主体的情况下,增长的结果是,国家越来越富,而老百姓拿的是极少部分,这不仅抑制内需增长,而且扭曲产业结构。社会中的贫富差距的确在扩大,但国家与民间之间的贫富差距以远远更夸张的速度在扩大。私有制是内需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以美国为例,过去十年里,美国家庭累计储蓄150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看看美国土地、企业资产、房产等等,把所有资产的升值加在一起,那么,过去10年里,美国家庭累计资产升值总额为35万亿美元。把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来做比较,你发现,资产性财富增长跟劳动收入储蓄的比例差不多是22:1。85秦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政策调整的“尺蠖效应”:就像那一放一缩却只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尺蠖。政策一“左”,老百姓的自由就减少,但福利却难以增加;政策一“右”,老百姓的福利就收缩,但自由却难以扩大。一讲“小政府”官员就推卸了责任,但权力却依然难以限制;一讲“大政府”官员就扩大权力,但责任却仍旧难以追问。“右手”大动,公共资产就快速“流失”,但老百姓的私产并无多少保障;换上“左手”,老百姓的私产就受到侵犯,但公共财富仍然看守不住。86今天强调加快城市化,便大举剥夺农民地权“圈地造城”,但农民进城后却得不到平等待遇;明天强调控制城市化和“复兴农村”,便限制、取消农民迁徙权,但官府依然可以圈他们的地。今天说土地紧缺要“保护耕地”,于是就打击“小产权”,严禁农民卖地,但官府依然想“征”就“征”;明天又说土地宽松可以放手开发,于是官府掀起圈地大潮,但农民土地仍然不许入市……显然,形成这种怪圈的原因就在于那种“权既不受限,责亦不可问”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即使政策设计者出于好心,实行起来却往往“扭曲”,跳不出“权家通赢”的圈子。而宪政下的“天平效应”(政策趋左会增加人民福利,趋右则增加人民自由)则很难发生。87我们现在所有的要素似乎都极有“竞争力”:比如劳动力,印度等国在劳动力充裕而廉价方面不亚于我们,但我们的劳工之逆来顺受全无集体谈判权却是他们不可企及的“优势”。与劳力相反,我们的土地本来非常稀缺,但却拥有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圈地机制,圈占广州附近的大片膏腴比人家圈内华达沙漠还容易。我们环境和资源禀赋不佳,但没有讨厌的公民社会捣乱,要占用它们就免了许多“麻烦”。我们的公共财政在公众福利方面捉襟见肘,而使用“公共财政配套”来“招商引资”却非常慷慨。在所有这些方面,他们不管社会党还是保守党谁能与我们竞争?而那些“民主分家麻烦大,福利国家包袱多,工会吓跑投资者,农会赶走圈地客”的民主转轨国家就更不可能创造我们这种“奇迹”了。减少“交易成本”以提高“效率”是国外经济学的一大发明,但以剥夺一些人交易权利的方式为另一些人单方面降低“交易成本”的主意却是他们想不出来的。88自由经济的优势主要在于创新,在于它那源于人的自主状态的创造性。但是如果就单纯劳动过程来讲的话,很难说是不是自由经济最有效率。在封闭的状态下,这种低人权专制经济对注重创造性的现代自由经济不可能具有优势,因为“低人权”极大扼杀了人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但是在全球化、在市场经济全球化但又没有人权全球化的背景下,就有了这样一种可能:自由经济的创造可以被缺乏创造性但善于模仿的强权经济比较容易地接过来,再依靠强权的优势把它“高效率”地产出。于是在这样一种游戏中就可能出现:福利国家竞争不过低福利国家,低福利国家竞争不过低人权国家。

中国的“竞争力”现在大有扫平全球工会、逆转劳资关系、压低百年福利之势:一方面“低人权优势”下的廉价品大输出,一方面“无工会经济”对全球资本的吸纳,他们的工人还有什么讨价还价的筹码可言?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由竞争的体制日子就会好过到哪里去。在中国的“优势”下,自由竞争也面临很多问题,以至于连美国这样的国家都在那里重竖贸易壁垒。90但是,这样的“优势”对我们国内也造成严重问题,以至于“顺差爆炸”弄得里外不讨好:中国人抱怨西方开动印钞机就卷走了咱们的血汗,西方人抱怨我们的廉价货砸了他们的饭碗。这个过程虽然造成了GDP和各种经济指标的大提高,但是中国广大的公众从这个过程中到底能获得多少利益呢?

由于缺乏宪政机制,不同的利益诉求缺乏合理的博弈与互动平台,从而由“权家通赢”导致“赢家通吃”,如果因此造成危机,那过去“节省”的“交易成本”恐怕就会变成需要偿还的“高利贷”了。30年来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谓之“奇迹”并不过分。然而,看不到成就后面的阴影是不祥的。中国改革仍然雄关漫道、任重道远,而且尤其在过去一直在回避的那些领域需要有真正的突破。

91案例: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而不是在西班牙发生十六、十七世纪的大西洋贸易是一个国家富裕的基本动力。凡是没有大西洋贸易的意大利、东欧的一些城市发展很慢,凡是跟大西洋贸易有关系的西欧城市都发展的很快。这在统计上有很多明显的证据。但是西班牙当时大西洋贸易的条件比英国好多了。它占了美洲贸易资源最丰富的南美。它的大西洋贸易比英国搞得早,很多方面都比英国占便宜。但是为什么西班牙没有发展起来,至今南美很多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就是说光是有大西洋贸易是不行的(对今天来说,光是有太平洋贸易的好处,也是不行的)。92英国当时除了大西洋贸易这点外,它在1688年有个光荣革命,它与西班牙的差别就是在政治制度上的差别。英国在光荣革命后把王室对大西洋贸易的垄断给打破了。那西班牙就一直是王室垄断大西洋贸易,也就是大西洋贸易的好处都到王室垄断的企业了(就是我们中国说的国营企业)。英国就不是,英国王室对大西洋贸易的垄断给打破了,大西洋贸易的好处大部分是和王室没有关系的老百姓得到了,就是一些小私人公司。这些人跟王室没有什么关系。然后,因为宪政改革后,他们发了财缴税,就可以在议会具有政治影响力,出现了很多制度创新。93制度创新包括王室的财产和国家银行分开,执政党不准从事盈利性事业啦,成立企业不要批准,自动注册啦,废除对高利贷的限制啦。这些制度创新都是因为1688年的光荣革命把它的专制制度改成了宪政制度。宪政制度不是民主,英国到1830年才有民主,就是老百姓都有普选权。但是它1688年就有宪政共和了。现在中国的问题正好在这里。中国的三十几个行业不准私人经营,这跟光荣革命之前王室垄断很多商业机会的情况是一样的,很象西班牙。中国包括银行、保险、汽车制造、电信、赚钱的外贸等不但不准私人经营,它还有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国营企业没有许可证也不准经营外贸,由外贸部等少数机关垄断了太平洋贸易。所以中国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宪政改革没有跟上,就是我们说的西班牙和英国的差别。西班牙和英国都是靠大西洋贸易发达,但是最后西班牙没有成功地产生工业革命,一直很落后,就是它没有宪政改革。宪政和政治的游戏规则没有上轨道。95后发国家可以模仿先进国家,少走弯路,可以模仿制度、模仿它的工业化模式,也可以模仿技术。日本当年走的就是模仿制度,政党自由、专利制度,它都模仿。中国就是模仿技术、模仿工业化模式,不模仿制度。就会形成后发劣势。你光模仿技术,短期内发展实效很好。这就等于你造了许多汽车,而没有建高速公路一样。制度就像高速公路。你到一定程度汽车就走不动了,结果前功尽弃,可能一下子垮下来了。苏联就是一个例子。苏联的成功,它三十年代、五十年代的增长率比现在的中国还高,不要西方的制度,但西方搞的大批量生产,生产流水线,标准化,什么泰勒科学管理,在苏联叫定额管理,它都学,但是制度不学。制度是公有制,计划经济,它用一种非常落后的制度去模仿非常先进的技术,短期增长率很高。97中国基本上是模仿技术,模仿工业化模式,它现在的工业化模式比当年苏联更厉害,它模仿香港、台湾,叫劳力密集出口导向工业化模式,反正是利用太平洋贸易向美国出口劳力密集的产品,这都是一些工业化模式,但它制度不模仿的话,那有可能这个技术模仿的潜力耗尽以后,就像苏联一样垮下来。现在中国这个渐进改革好象两边都兼顾了,经济发展了,共产党又没有丢掉政权。但历史上,这种渐进改革的教训实在是非常惨痛的:第一个是洋务运动,就是渐进改革,它政治制度不改,然后经济成效很好,但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