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目前一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二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1)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_________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2)国内环境: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成立。(3)国家利益:新中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社会主义目前三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2.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_________”“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另起炉灶目前四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建立后第一年里就同_____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____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苏联印度目前五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______________、平等互惠、和平共处。③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互不干涉内政目前六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3)参加日内瓦会议。①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_________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②目的:和平解决_____和印度支那问题。③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_________________参加。印度支那朝鲜五大国之一的地位目前七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④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_______公约》;周恩来的建议推动了会议成功,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日内瓦目前八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4)参加万隆会议。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印度支那地区实现了和平。②主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目前九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③特点: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参加的亚非会议。④成果:周恩来提出“_________”方针使各国撇开分歧,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形成了著名的“万隆精神”。殖民主义国家求同存异目前十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二、开创外交新局面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_______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展中目前十一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2)表现:_____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1目前十二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使中美对改善关系有了共同的要求。(2)进程。①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目前十三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②1971年7月_______访华,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③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__________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基辛格中美《联合公报》目前十四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④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⑤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目前十五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3.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_________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_访华,签署了建交联合声明。中美关系田中角荣目前十六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4.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意义:(1)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_________。(3)揭开了中美、中日关系的历史新篇章,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外交僵局目前十七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①改革开放后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主要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目前十八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②国际形势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国际因素)③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目前十九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2)外交政策的调整。①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②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不结盟政策——一是不同美苏任何一方结盟,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去反对另一方;二是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目前二十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3)出发点: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2.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开展以______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与_____________等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倡导成立了_____________。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知识脉图】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考向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论从史出】材料一推行这一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西方列强的干预。毛泽东前往苏联寻求一项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给予一项军事同盟和3亿美元的贷款,并答应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探究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推行的“这一政策”是什么。对我国经济、政治有什么影响?提示:(1)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影响:经济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材料二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探究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提示:原因:解决财政困难,解决国家周边的安全防务问题,与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理解: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的转变。目前三十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材料三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探究3】分析材料三讲话出现的背景。谈谈对与会各国“异”和“同”的理解。提示:背景: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之间存在矛盾和分歧;一些国家对新中国存在误解与猜疑。“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同”是指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与会国家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史论点睛】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
1.平等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
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3.结盟性:“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
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进步性
1.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
2.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实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三、新中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比较项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点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比较项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保障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地位是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目前四十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考向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论从史出】材料一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尼克松回忆录》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探究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提示: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材料二对美开放反映了长期以来的战略发展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北京的安全。下述三点变化特别重要:(1)由于美军在越南的数量逐渐减少,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也相应缩减;(2)与此同时,苏联加紧在亚洲部署常规部队和核力量,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安全;(3)尼克松政府公开宣布不参与苏联强压中国的图谋,这是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与领土完整的一种心照不宣但极为重要的承认。北京不可能忽视如此重大的战略发展变化。在此情况下,摆脱文化大革命的那种孤立、仇外状态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探究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调整对美国政策的原因。提示:(1)美国进行战略调整,开始从越南撤军,从亚洲进行收缩。(2)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直接威胁中国安全。(3)尼克松政府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4)中国政府逐渐摆脱孤立、仇外的心态。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史论点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大意义
1.对中美而言,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结束了长期以来中美关系不正常的状态,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
2.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减轻了苏联霸权主义对两国的威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维护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3.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两国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目前四十七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
4.尼克松总统访华,促使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形成了中国外交史上又一次建交高潮。
5.中国处于美苏两极的中间,处于关键性的制衡地位,使得中国的战略地位空前提高。目前四十八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目前四十九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国。
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目前五十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考向三新时期的外交成就【论从史出】材料一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目前五十一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探究1】“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的含义与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含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结盟是我国新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主要目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前五十二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材料二外界舆论称上合组织为“东方北约”,既是对上合组织的误读,也是毫无根据的。中俄在西方来说是两个战略上的对手,中俄的合作,自然而然会想到会针对西方、针对北约,所以冠了“东方北约”这样的名称,实际上合组织在合作过程当中理念是非常清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