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酸的通性》教案_第1页
化学课《酸的通性》教案_第2页
化学课《酸的通性》教案_第3页
化学课《酸的通性》教案_第4页
化学课《酸的通性》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化学课《酸的通性》教案化学课《酸的通性》教案一、教材分析^p《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到达认识事物的才能,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p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拟、归纳才能。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的:㈠知识目的:1、理解酸的涵义。2、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3、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㈡才能目的: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2、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㈢情意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二、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打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那么,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比照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提问、考虑、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p、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p、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才能。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的。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㈠总体思路: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p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稳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响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响→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稳固迁移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根底的设计思想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根本形式构建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及以此为根底构建的学习过程可描绘如下: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学习过程〔学习事件〕①承受器承受刺激①引起注意,确保刺激被承受②通过感觉登记器登记信息②告知学习目的,建立适当的预期③选择性知觉信息,以便在STM中储存③提示从LTM中提取先前学习的内容④通过复述在STM中保持信息④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现材料,确保选择性知觉⑤为在LTM中保存对信息进展意义编码⑤以适当的语义编码指导学习⑥将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⑥引出反响,包括反响生成⑦反响生成并进入效应器⑦提供学习结果的反响⑧学习结果学习者的环境中⑧评估作业,包括提供学习结果反响时机⑨通过执行策略对过程实行控制⑨安排多种练习以帮助将来的提取和迁移根据本课实际——教学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安排两次上述的学习过程〔学习事件〕以此到达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即⑴—⑺为第一次学习过程,重点落实酸的通性;⑺—⑿为第二次学习过程,重点打破金属活动性顺序。2、以人类认识自然的根本过程为根底的设计思想人类认识自然、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是从外现的、详细的、生动的、形象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理性认识。因此,在设计中要表达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以便使学生感到学得自然、学得轻松。本课总体设计中的“⑵→⑶→⑷⑸⑹”、“⑼→⑽→⑾”均表达了认识规律〔即:现象→规律→本质〕。同时设计中的“⑵→⑶⑷⑸⑹→⑺”、“⑼→⑽⑾→⑿”也表达了理论联络实际,理论来自于理论同时又指导理论的思想〔即:理论→理论→理论〕。3、以整体的连接性为根底的设计思想为了能使整堂课一气呵成,成为一个统一的、完好的体系。首先,将教材中酸的涵义局部移至酸的通性之后,目的是使学习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又使教学内容顺利落实。不把知识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有效学习中获得知识,而不时承受知识;其次,特意在环节⑺中设计了不能发生的酸和金属的反响,以此顺理成章地将学生思维迁移至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上来。㈡流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教学说明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创设问题情境H2SO4、HCl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响实验演示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H2SO4、HCl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现象逐步引入H2SO4、HCl在性质上是否还有共同点提问考虑酸的通性学生讨论、归纳H2SO4、HCl的`共同点归纳讨论气氛轻松、进步学生的参与度探求本质为什么H2SO4、HCl具有共同的性质?质疑引导学生发现反响变化的共同特征〔H+的变化〕辅以离子方程式,基点是可溶性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存在酸的通性的本质:H+现象本质适当评价酸的涵义分析^p内涵稳固迁移练习练习中充分表达酸的通性,尽量顾及酸的通性中的五项,把金属与酸反响放在最后一类题中,其目的是引出下面的内容。创设情境酸和金属都能反响生成H2?质疑学生议论讨论无需区分结果是否正确金属与酸反响1、金属A组:K、Na2、金属B组:Zn、Fe3、金属C组:Cu、Hg4、酸A组:稀H2SO4、稀HCl5、酸B组:浓H2SO4、稀HNO3实验演示比照指导事实说话: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为了使演示可观性更强、范围更广,可运用投影放大;同组实验对照时采用同时进展。归纳结果1、金属的活泼性不同。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响生成H2,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响生成H2。2、不同的酸与金属的反响情况不同。稀H2SO4、稀HCl能与活泼金属反响生成H2,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