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品德心理演示文稿_第1页
第七章品德心理演示文稿_第2页
第七章品德心理演示文稿_第3页
第七章品德心理演示文稿_第4页
第七章品德心理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品德心理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优选第七章品德心理目前二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第一.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第二.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第三.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目前三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2、品德与道德的联系第一.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第二.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第三.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目前四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道德认识: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

.1、道德观念(道德表象)2、道德概念:3、道德信念:4、道德评价目前五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道德概念是指人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内在联系的反应;目前六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关键因素。目前七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道德评价是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目前八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二)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1、直觉的道德情感:2、形象性的道德情感:3、伦理性的道德情感目前九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三)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的表现: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排除或抑制不道德的欲求、调节与控制消极的情绪、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道德意志的过程:下决心、树信心、立恒心。目前十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四)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客观标志。目前十一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五)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道德认识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一定的情境下,道德情感的激发又会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道德意志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行动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目前十二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六)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

1.品德心理结构的复杂性2.品德心理结构的整体性

3.品德心理结构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4.品德心理结构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目前十三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第二节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一、学生品德的发展(一)国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

1、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论

第一、自我中心阶段(2~5岁)第二、权威阶段(6~7、8岁)

第三、可逆性阶段(8~10岁)

第四、公正阶段(10~12岁)目前十四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2、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为定向。阶段2:相对功利为定向。

水平二:习俗水平。

阶段3:以“好孩子”为定向。阶段4: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目前十五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水平三:后习俗水平,又称为原则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为定向。

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目前十六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2)品德教育的实验社会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示范而进行的。

目前十七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榜样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条件:第一,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这样才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第二,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愈相似,愈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学习

目前十八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第三,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第四,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第五,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目前十九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4、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儿童的亲社会道德判断的五个阶段:阶段一,享乐主义的推理。阶段二,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三,赞许和人际取向的推理。阶段四,包括两个时期:自我投射的移情推理、过渡阶段。阶段五,深度内化推理。目前二十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二)国内关于品德发展的研究1、品德发展阶段论的跨文化研究2、关于品德发展的新探索第一,儿童与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条件有三个方面:遗传与生理成熟、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1)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品德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前提;(2)环境教育在品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3)实践活动是儿童与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必要基础。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第二,品德发展的动力是儿童与青少年品德的内部矛盾。这种内部矛盾是指在作为主体的儿童与青少年同作为客体的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与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同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第三,从采取教育措施到儿童与青少年的品德得到明显的发展,这个过程不是立刻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一定的量变、质变的过程。林崇德确定了六个方面品德发展的参数作为品德质变的依据。它们是:时间、速度、稳定程度、协调性、量变与质变及个体差异。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第四,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1)0~1岁(婴儿期),主要是适应性时期;(2)1~3岁(幼儿期),这是品德萌芽阶段;(3)3~6、7岁(学前期),主要是情境性品德发展时期;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4)6、7~11、12岁(小学阶段)品德发展协调期;(5)11、12~14、15岁(少年期),这是动荡性品德发展时期;(6)14、15~17、18岁(青年初期),这时品德发展的明显特点是成熟性。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三、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素质的影响一是遗传通过素质影响智力的发展;二是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

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二)现实环境的影响

第一,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1)家庭的气氛;(2)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3)家长的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

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第二,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1)校风和班风的影响。(2)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3)素质教育与德育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一是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素质教育与德育课程,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二是将素质教育与德育贯穿渗透于各科的教学活动之中必会对学生品德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三是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目前三十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第三、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1)国家的招生、录用及人事任免制度;方方面面的人才选拔标准及执行的情况,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2)社会名流、权威人事的传闻轶事,英雄人物宣传报道的力度,都会引起青少年的模仿意向;社会文化、文艺的情趣、情节、思想主题,都会感染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3)青少年所在社区的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亲眼所见到的现象、所听到的传闻,耳濡目染着他们的身心,这些来自于直接观察到的信息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有着更大的影响。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三)个体自身的影响

个体自身的因素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的重要条件,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它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可以起到消极的延缓作用。在品德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作用的。

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三、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1、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掌握

道德概念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

道德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才能实现。这个过程表现为三种水平:

(1)具体的道德概念;(2)知识性的道德概念;(3)内化了的道德概念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道德概念的掌握需要通过社会生活和道德教育,它主要依赖于以下的三个条件:第一,它依赖于形象的事件和感性的经验。第二,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概括能力的发展。第三,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理解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2、引导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学生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学生道德信念的确立,不仅取决于道德认识的深度,而更主要的是通过自己或集体的实践活动获得行动的经验和富有情感色彩的体验。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3、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趋势如下:(1)从“他律”到“自律”;(2)从“结果”到“动机”;(3)从“对人”到“对己”;(4)从“片面”到“全面”

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二)道德情感的培养

1.知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2.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

3.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三)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1.让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观念和榜样,激发意志锻炼的自觉性。

2.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道德意志。

3.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1)说理;(2)榜样的强化;(3)善于引发和维持学生积极的心境。目前四十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四)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1、道德行为的过程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达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这就需要道德意志将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有机的结合过程。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2、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指导学生掌握道德行为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途径。

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道德行为的具体要求、规则、步骤,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概括地认识到在不同情况下决定采取某种行为的客观依据。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

2.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3.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

4.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5.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第三节学生品行不良的矫正一、学生品行不良的含义:(一)品行不良的概念:

学生的不良品德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要求或犯有较为严重的道德过错。

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二)学生常见品行不良的表现1、攻击:是个体故意对他人、群体或事物作出侵犯、争夺或破坏的伤害性行为反应。2、逃学:又称旷课,是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拒绝上学。3、迷恋游戏机4、赌博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二、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1)养而不教,重养轻教(2)宠严失度,方法不当。(3)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4)言行不检点,身教言教差。

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五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2.学校方面的原因:(1)有的教师或领导管教不管导,狠抓智育,甚至只抓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2)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差或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3)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直接给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不良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