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1《人口的数量变化》2_第1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1《人口的数量变化》2_第2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1《人口的数量变化》2_第3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1《人口的数量变化》2_第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1《人口的数量变化》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课程名称人教版必修2课程类型基础学科课程课程开发教学备考研究中心授课对象高一年级课程资源教材、网络、学科资源教学时数24课时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本书作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特别有利于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但本书的编制无论是对教师的精力还是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广大师生普遍渴望获得一本不用投入过多精力的精品同步教辅图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加明显、教师精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为了让教师能用更多的时间研究校情、师情、生情,让学生能用更明朗的方式、方法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探究创新,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改名校,深入名师课堂,从源头到终端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经过深度研究,提炼出了课改高效教学新模式——四时四级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精心策划,科学、实用、高效的基础学科课程形成了。本模块侧重人文地理学科领域,它的特点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力求体现基本的人文地理过程,包括人口变化过程、城市发展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初步探讨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该模块对于培养学生搜集鲜活素材、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的日常社会实践也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1.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2.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3.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学会自主学习。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自己对地理学习的见解和成果。5.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确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三大问题,而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口问题,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问题是关键。本章首先结合人口数量变化图和人口迁移图,从数量和空间两个角度探讨人口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口的合理容量。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讲述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介绍了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原因及地区差异,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第二节讲述人口的空间变化,主要介绍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第三节讲述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介绍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分布,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看,本章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分区;二是城市化及其影响。第一节讲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则深入到城市的内部,介绍了内部的功能分区及原因、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以及功能区之间的合理规划,属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微观层次。第二节讲述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可以看作是一个地区的中心地,城市之间在规模、等级和数量等方面的联系,属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宏观层次。第三节从城市化过程入手,讲述城市化。城市化是乡村变成城市的一个复杂过程。城市化过程是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又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带动了乡村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本节先总体讲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然后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及其主要原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相互影响最深的就是农业生产活动。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要了解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章重点阐述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在此基础上,又分别讲述了有关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讲述农业的区位选择,阐述了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地域的概念及形成。第二节讲述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阐述了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重点分析了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第三节讲述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阐述了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征和分布地区,并对其区位优势和生产特点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生产的特征、发展变化、工业区位分析等内容是工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本章介绍了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基本情况和区位分析的基本方法,共分三节。第一节讲述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主要介绍了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指出了几种工业的导向类型,然后阐述了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强调了环境、政策和社会因素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节讲述工业地域的形成,首先,分析了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其次,分析了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阐述了工业分散现象的成因及其意义。第三节讲述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重点论述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区位优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特别注意:在阅读教材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时,要注意横纵坐标分别表示的变量,而且要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上相同的距离表示的时间差和人口数的差值是呈指数级变化的。)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知道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3.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分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描述三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4.结合教材“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分析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及根本原因;结合教材相关文字,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金字塔图、人口三维坐标图、人口数量变化曲线图的判读。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的判读。本节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阐述人口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本节第一部分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第二部分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其中,人口的自然增长是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基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进一步具体化。对于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应使学生明确人口的自然增长及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的关系,以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并通过人口数量变化曲线图及统计图来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特点。该部分内容还要求学生探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产生时空差异的因素、出现的人口问题及采取的相应对策。对于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比较,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并可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在分析每一类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过程中,注意联系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而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与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①率和②率共同决定的。2.人口增长总趋势:不断增长。3.时间差异(1)农业革命前:极其缓慢。(2)农业革命期间:速度加快。(3)工业革命后:迅速增长。(4)近100年来:急剧增长。4.空间差异(1)变化特征发展中国家增长③。发达国家增长④。(2)人口问题发达国家:⑤等。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就业困难。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⑥率、⑦率和⑧率三项指标构成。2.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1)原始型:⑨出生率、⑩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传统型:出生率、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空间差异(1)发达国家:型。(2)发展中国家:传统型。(3)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4)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由型到型的转变。【答案】①出生②死亡③较快④缓慢⑤人口老龄化⑥出生⑦死亡⑧自然增长⑨高⑩高高高现代传统现代1.二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以及国际大环境稳定,等等,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致使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2.为什么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提示】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从人口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总体上应该是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这些都是促使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这也正是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基本原因。探究一人口数量的时空差异[互动探究]1.根据教材图1.2和图1.3,填写下表。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数量情况增长情况【答案】见[归纳总结]1。2.读教材图1.4及表1.1,完成下表。自然增长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人口政策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增长很快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答案】自然增长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人口政策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和日本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增长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中国、印度控制人口增长3.为什么说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其发展趋势与人口大国的人口自然增长密切相关?【答案】由于人口大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导致虽然其中多数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逐步降低,但人口数量仍在较快增长,并左右着当今以及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4.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答案】不能。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政策、民族习惯不同,宜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对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瑞典来说,人们寿命延长、出生率下降,从长远来看必然带来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问题,所以这些国家应适当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的出生率。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增长过快已经成为限制经济发展速度的“瓶颈”,应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任何国家都应该根据本国国情来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点拨】由于社会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世界人口变化也呈现出时间和区域间的差异。[归纳总结]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和增长状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前数量少,增长极其缓慢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生产力水平极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人口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数量较多,前期增长快,后期增长缓慢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期间数量持续增加,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抵御各种灾害和疾病的能力不断提升20世纪以来总量庞大,以空前的速度增长伴随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升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及人口问题探究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互动探究]读教材相关内容和图1.6,回答下列问题。(1)据教材图1.6,分析三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各有何特点,并完成下表。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高或低)死亡率(高或低)自然增长率(高或低)原因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答案】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高或低)死亡率(高或低)自然增长率(高或低)原因原始型高高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传统型高低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的能力提升;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现代型低低低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2)促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答案】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结合教材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不同?地区代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欧洲和北美发展中国家亚非拉世界中国【答案】见[归纳总结]。【点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其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因而死亡率明显下降。[归纳总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空间差异模式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征“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空间差异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发达国家(欧洲和北美):现代型发展中国家(亚非拉):传统型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型续表模式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利弊利: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弊:死亡率高,有时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利:劳动力充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弊: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年轻化,从而加大对就业、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社会积累减少、经济发展缓慢、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教育水平低等问题,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社会问题利:利于社会积累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弊: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从而带来劳动力不足、兵源短缺、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历史变化示意图和某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2题。1.a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A.3% B.1.5% C.2% D.4.7%【解析】由图可知a年份的出生率为3%左右,死亡率约为1.5%,自然增长率约为3%-1.5%=1.5%。【答案】B2.人口金字塔图所示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A.阶段Ⅰ B.阶段Ⅱ C.阶段Ⅲ D.阶段Ⅳ【解析】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看,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应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阶段为低速增长阶段。【答案】D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于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