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内容法律体系主要法律解读需要关注问题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页应急法律体系法律、法规法律、法规预案部门规章技术方案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2页已经颁布法律和相关文件法律法规15项预案28项部门规章5项技术方案传染病监测方案28项信息报送6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3页当前已经有相关专业法律:《国际卫生条例(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病原微生物试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4页预案体系-总体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全国救灾防病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国破坏性地震医疗救护卫生防疫防病应急预案(试行)
全国抗旱救灾防病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5页预案体系-单项预案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疾病防控流感、禽流感、疟疾、鼠疫、炭疽、猴痘、霍乱国家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进出口食物中毒、食品安全事故交通类、铁路、水路、公路、民航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6页部门规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汇报管理方法(卫生部年8月)……208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年9月)0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方法(卫生部1995年4月27日)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要求(卫生部1994年10月8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要求(卫生部、交通部年3月4日)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7页信息报送相关信息汇报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汇报管理规范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汇报管理规范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汇报规范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布要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8页主要法律解读国际卫生条例突发应对法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9页《条例()》主要内容介绍主要内容是:以针对公共卫生风险,又防止对国际交通和贸易造成无须要干扰适当方式,采取公共卫生办法,预防、抵抗和控制疾病国际传输;加强世界卫生组织与组员国联络;对国家监测和应对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键能力提出了要求,包含口岸能力建设;针对公共卫生紧急情况,提出必要卫生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0页《条例()》主要内容介绍从原来针对鼠疫、霍乱、黄热病等三种传染病国际间卫生检疫扩展到由生物、化学和核辐射等原因可能对国际公共卫生产生影响各种疾病。对各组员国国家级、地方各级包含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应对能力,以及机场、港口和陆路口岸相关能力建设都提出明确要求可能组成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定和通报程序,要求各组员国及时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按要求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同时,要求组员国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及时核实其它起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1页《条例()》主要内容介绍WHO按照《条例()》要求程序确认是否发生可能组成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提出采取公共卫生应对办法暂时提议和长久提议,并成立突发事件教授委员会和教授审查委员会,为WHO相关决议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各组员国指定一个国家归口单位,负责与WHO联络点各组员国能够依据本国立法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采取《条例()》要求之外其它各项卫生办法,但应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并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要求考虑终止这些办法执行。因为这一要求可能会影响国际交通和贸易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2页《应对法》条文概要总体架构:七章、七十条关键条文学习和把握立法宗旨理念和法律规制与《条例》衔接与呼应与《预案》体系内在联络为卫生应急带来机遇与挑战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3页第一章总则立法目标调整范围突发事件含义及分级标准应急管理体制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4页第二条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时候恢复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当发生尤其严重突发事件而普通应急办法无法有效控制时,就要依法宣告进入紧急状态。本法对需要进入紧急状态不做详细要求,但在本法附则中做出衔接性、指导性要求。第一章总则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5页第三条突发事件含义及分类分级标准第四条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应急管理体制第一章总则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施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标准。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定体系,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定。降低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最大程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影响。第六条国家建立有效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意识,提升全社会避险救助能力。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6页第八条
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布署尤其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据实际需要,设置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能够排除工作组指导相关工作。
第一章总则第九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其详细职责由国务院要求。第十条相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应对突发事件决定、命令,应该及时公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7页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制订依据与内容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应抢救援队伍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及应急演练
经费、物资保障
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8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9页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工作人员定时进行培训。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抢救援队伍。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能够依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应抢救援队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加强专业应抢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抢救援队伍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升合成应急、协同应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20页第三十一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该采取财政办法,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
第三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贮备保障制度,完善主要应急物资监管、生产、贮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设区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域县级人民政府应该建立应抢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贮备制度。第三十六条国家勉励、扶持具备对应条件教学科研机构培养应急管理专门人才,勉励、扶持教学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研究开发用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21页第三章监测与预警突发事件信息汇报制度突发事件监测制度突发事件预警制度一、二级预警应该采取办法预警调整和解除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22页第三十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汇报员应该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汇报突发事件信息。
相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汇报突发事件信息,应该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23页第三章监测与预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依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设备、设施,配置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进行监测。第四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24页第三章监测与预警(二)预警制度监测风险评定紧急程度可能造成危害程度发展态势确定预警级别,标注颜色向社会公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25页第四十五条公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告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针对可能造成危害,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办法:
(一)责令应抢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抢救援和处置工作准备;
(二)调集应抢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能够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主要部位和主要基础设施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办法,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采取特定办法防止或者减轻危害提议、劝说;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并给予妥善安置,转移主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场所,控制或者限制轻易造成危害扩大公共场所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其它必要防范性、保护性办法。
第三章监测与预警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26页第三章监测与预警第四十七条公布突发事件警报人民政府应该依据事态发展,按照相关要求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公布。
有事实证实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公布警报人民政府应该马上宣告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相关办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27页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应急处置机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办法突发事件应急协作机制突发事件信息公布突发事件发生地相关单位应急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地公民应该推行义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28页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四十八条突发事件发生后,推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人民政府应该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马上组织相关部门,调动应抢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采取应急处置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29页第四十九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推行统一领导职责人民政府能够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办法:
(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人员以及采取其它救助办法;
(二)快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施交通管制以及其它控制办法;
(三)马上抢修被损坏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它保障办法;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相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相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活动或者可能造成危害扩大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它保护办法;
(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财政预备费和贮备应抢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它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30页(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抢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含有特定专长人员提供服务;
(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供给;
(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十)采取预防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必要办法。
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31页
第五十二条推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人民政府,必要时能够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抢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它物资,请求其它地方人民政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或者技术支援,要求生产、供给生活必需品和应抢救援物资企业组织生产、确保供给,要求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组织提供对应服务。
推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人民政府,应该组织协调运输经营单位,优先运输处置突发事件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应抢救援人员和受到突发事件危害人员。
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32页
第五十三条推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人民政府,应该按照相关要求统一、准确、及时公布相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信息。
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五十六条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单位,应该马上组织本单位应抢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它预防危害扩大必要办法,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汇报;对因本单位问题引发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社会安全事件,相关单位应该按照要求上报情况,并快速派出责任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地其它单位应该服从人民政府公布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应急处置办法,做好本单位应抢救援工作,并主动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应抢救援和处置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33页第五十七条突发事件发生地公民应该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应急处置办法,主动参加应抢救援工作,帮助维护社会秩序。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34页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六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违反本法要求,不推行法定职责,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更正;有以下情形之一,依据情节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罚:(一)未按要求采取预防办法,造成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防范办法,造成发生次生、衍生事件;(二)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相关突发事件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35页(三)未按要求及时公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办法,造成损害发生;(四)未按要求及时采取办法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妥,造成后果;(五)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六)未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善后工作;(七)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抢救援资金、物资;(八)不及时偿还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或者对被征用财产单位和个人不按要求给予赔偿。第六章法律责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36页第六十四条
相关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由所在地推行统一领导职责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一)未按要求采取预防办法,造成发生严重突发事件;
(二)未及时消除已发觉可能引发突发事件隐患,造成发生严重突发事件;
(三)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造成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抢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
前款要求行为,其它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由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依法决定处罚,从其要求。第六章法律责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37页第七章附则第六十九条
发生尤其重大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组成重大威胁,采取本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应急处置办法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减轻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进入紧急状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国务院依照宪法和其它相关法律要求权限和程序决定。
紧急状态期间采取非常办法,依照相关法律要求执行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要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38页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定
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
第五章食品检验
第六章食品进出口
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第八章监督管理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39页公共卫生职责风险监测、评定食品安全标准生产步骤卫生监督与指导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卫生检验、检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40页相关条文解读职责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定、食品安全标准制订、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制订,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要求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41页风险监测与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原因进行监测。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制订、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获知相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该马上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定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经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觉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该马上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及时向国务院相关部门通报食品安全风险评定结果。食品安全风险评定结果是制订、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科学依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该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定结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经综合分析表明可能含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食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给予公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42页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限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制订。屠宰畜、禽检验规程由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相关产品国家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内容,应该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一致。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对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相关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标准给予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43页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国务院组织制订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上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当地域实际情况,制订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立案。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该制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时检验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办法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单位应该马上给予处置,预防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单位应该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觉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相关食品安全事故举报,应该马上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接到汇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该按照要求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该按照要求上报。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相关证据。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44页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汇报后,应该马上会同相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以下办法,预防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一)开展应抢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应该马上组织救治;
(二)封存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及其原料,并马上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本法第五十三条要求给予召回、停顿经营并销毁;
(三)封存被污染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四)做好信息公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公布,并对可能产生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马上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指挥机构,开启应急预案,依照前款要求进行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45页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设区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该马上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调查,督促相关部门推行职责,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汇报。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包括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前款要求组织事故责任调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帮助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相关原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食品安全事故,除了查明事故单位责任,还应该查明负有监督管理和认证职责监督管理部门、认证机构工作人员渎职、渎职情况。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46页监督管理第七十七条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推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以下办法: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验;
(二)对生产经营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查阅、复制相关协议、票据、账簿以及其它相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违法使用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被污染工具、设备;
(五)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场所。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职责,对食用农产品进行监督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47页传染病防治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传染病预防
第三章疫情汇报、通报和公布
第四章疫情控制
第五章医疗救治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七章保障办法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48页传染病种类本法要求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经典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感染性腹泻病。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49页第三章疫情汇报、通报和公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人员发觉本法要求传染病疫情或者发觉其它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时,应该遵照疫情汇报属地管理标准,按照国务院要求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汇报。军队医疗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发觉前款要求传染病疫情时,应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汇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发觉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该及时向附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汇报。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觉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要求马上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相互通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50页医疗机构法律责任医疗机构发觉甲类传染病时,应该及时采取以下办法:(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给予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依据医学检验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亲密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它必要预防办法。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私自脱离隔离治疗,能够由公安机关帮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办法。医疗机构发觉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该依据病情采取必要治疗和控制传输办法。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51页第五章医疗救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加强和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网络建设,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医疗机构负担传染病救治任务,或者依据传染病救治需要设置传染病医院。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该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要求。医疗机构应该按照要求对使用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要求一次使用医疗器具,应该在使用后给予销毁。医疗机构应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传染病诊疗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对应方法,提升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医疗机构应该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统计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医疗机构应该实施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该引导至相对隔离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对应救治能力,应该将患者及其病历统计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对应救治能力医疗机构。详细方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52页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推行监督检验职责时,发觉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如不及时采取控制办法可能造成传染病传输、流行,能够采取封闭公共饮用水源、封存食品以及相关物品或者暂停销售暂时控制办法,并给予检验或者进行消毒。经检验,属于被污染食品,应该给予销毁;对未被污染食品或者经消毒后能够使用物品,应该解除控制办法。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该不少于两人,并出示执法证件,填写卫生执法文书。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53页违法行为未依法推行传染病疫情通报、汇报或者公布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传输时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办法;未依法推行监督检验职责,或者发觉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未及时调查、处理单位和个人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不推行传染病防治职责举报;违反本法其它渎职、渎职行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54页医疗机构详细违法行为处罚未按照要求负担本单位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传染病预防工作;未按照要求汇报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发觉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或者拒绝接收转诊;未按照要求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未按照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要求一次使用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要求保管医学统计资料;有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亲密接触者包括个人隐私相关信息、资料。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5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本法适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职业病防治活动。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原因而引发疾病。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56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应该实施由专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原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置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该客观、真实。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57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用人单位应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如实通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验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58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应该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要求期限妥善保留。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该包含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验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相关个人健康资料。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59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要求,…(三)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协议时,未通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四)未按照要求组织职业健康检验、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验结果如实通知劳动者。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60页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置司法解释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收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输,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要求,按照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医疗机构或者个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系前款要求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而购置并有偿使用,以销售不符合标准医用器材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61页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推行为防治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而采取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办法,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要求,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编造与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相关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这类恐怖信息而有意传输,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要求,以编造、有意传输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利用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制造、传输谣言,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条第二款要求,以煽动分裂国家罪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定罪处罚。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62页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非法行医,含有造成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贻误诊治或者造成交叉感染等严重情节,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要求,以非法行医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等国家相关要求,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含传染病病原体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它危险废物,造成突发传染病传输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要求,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定罪处罚。挪用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救灾、优抚、救助等款物,组成犯罪,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要求,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定罪处罚。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63页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中,负有组织、协调、指挥、灾害调查、控制、医疗救治、信息传递、交通运输、物资保障等职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要求,以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从事传染病防治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在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职权组织中从事公务人员,或者虽未列入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人员编制但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从事公务人员,在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职权时,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传染病传输或者流行,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第四百零九条要求,以传染病防治渎职罪定罪处罚。在国家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采取预防、控制办法后,含有以下情形之一,属于刑法第四百零九条要求“情节严重”:对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地域或者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未按照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规范要求做好防疫、检疫、隔离、防护、救治等工作,或者采取预防、控制办法不妥,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灾情,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拒不执行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决定、命令,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含有其它严重情节。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64页本条例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界定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65页•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集中时间地点发生,涉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出常年发病率水平。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当集中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含有共同临床表现患者,且病例不停增加,范围不停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疗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可能是群体性癔病,也可能是某种中毒。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66页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因为食物污染和职业危害原因而发生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中毒事件。中毒可经过吞服、吸入有毒物质或者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所产生。
•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是指含有突发事件特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如放射性污染等。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67页指挥协调体系国务院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市县疾控中心监测哨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级医院监测哨点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医疗机构救治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一级二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市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68页处置平台监测网络体系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技术支撑体系传染病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灾害健康危害生物、化学、核辐射事件……国家应急中心信息平台应急机制基本结构图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69页城镇诊所、乡村医生等法定汇报人哨点监测数据公众事件后强化监测试验室监测数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试验室监测流行病监测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督、核实、救援、试验室监测)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督、核实、救援、试验室监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调查、救援、取样、试验室监测)统一汇报举报电话城镇医院、小区医院、乡镇卫生院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汇报数据哨点监测数据试验室监测数据主动监测哨点各专病监测法定传染病监测公共卫生监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70页
按照条例要求,突发事件汇报经过两个系统汇报。一个是卫生行政部门;一个是地方政府。
接口在卫生部国务院。
•卫生监测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
—发生或者发觉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时。
应该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关于信息汇报程序和时限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71页
•接到汇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部汇报(从县可直报卫生部)。
•县级人民政府应该在接到汇报后2小时内向设区市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政府汇报,设区市级人民政府应该在接到汇报后2小时内向省级人民政府汇报。
•省级人民政府1小时内向卫生部汇报。
按照这个汇报系统,卫生部应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从卫生行政部门得到信息汇报,9小时内从省级政府得到信息汇报。省级政府应该在事件发生8小时内得到信息汇报。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72页突发事件汇报国务院卫生部省级人民政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市级人民政府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单位县级人民政府马上汇报1小时2小时2小时2小时举报电话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73页
(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应该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流感人口预防工作,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办法,对需要转诊进行转诊;
•政府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服从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指挥,马上抵达要求岗位,采取相关控制办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接到突发事件汇报后,应该马上组织力量对汇报实施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控制办法,并及时汇报调查情况;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74页
•应该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急需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生产、供给;
•应该提供必要资金,保障因突发事件致病、致残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对参加应急处理工作作出贡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因参加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人员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给予对应补助和抚恤。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75页
4、医疗卫生机构应急处理办法:
•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对传染病做到早发觉、早汇报、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输路径,预防扩散;
•医疗卫生机构、监测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应该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作,集中力量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卫生部和其它相关部门指定专业技术机构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
•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对因突发事件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病历统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76页
•对需要转诊病人应该按照要求将病人及其病历复印件转送至接诊或者指定医疗机构;
•应该采取卫生防护办法,预防交叉感染和污染,如对医院内被污染场所、物品、排泄物卫生处理,病人、疑似病人尸体消毒处理,使用有效防护用具预防医务人员感染等;
•应该对传染病病人亲密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办法。
•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该依法汇报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77页
应该马上对可能受到危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依据需要以及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要求采取必要控制办法
——如对病人、疑似病人、亲密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
——对被污染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
——对在医疗机构外死亡病人、疑似病人尸体进行消毒处理等。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汇报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78页
•对传染病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疫情汇报、疫情管理办法进行监督检验,进行现场调查;
•医疗机构、留验站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处理,公共场所消毒,亲密接触者医学观察、疫点环境消毒;
•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消毒用具、防护用具质量,及时提出预防和控制办法提议,
•责令被检验单位或者个人限期改进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并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卫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79页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监督和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评工作,其中个体经营者培训考评工作由所在地区卫生防疫机构负责。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80页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验要求:…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单位负担健康检验工作。健康检验应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认真统计,建立档案。医疗卫生单位在健康检验两周内应向受检单位发出健康检验结果汇报,合格者由卫生防疫机构发给"健康合格证"。
(四)"健康合格证"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81页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患有《条例》第七条要求疾病卫生管理标准:
(一)病毒性肝炎肝炎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基本痊愈(主要症状消失,肝区无显著压痛及肿大,肝功效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可恢复原工作。乙肝患者肝功效恢复正常,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需经六个月观察无恶化,可恢复原工作。
乙肝病毒携带者若e抗原阳性,不得从事剪发美容业、公共浴室业直接为用户服务工作。
…(四)活动期肺结核活动期肺结核和痰带菌者应隔离治疗,痰培养阴性或一周内连续痰涂片两次阴性,到达临床治愈方可恢复原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82页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方法第二条本方法所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人员。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年满18周岁;(二)经职业健康检验,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要求;(三)放射防护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考评合格;(四)恪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收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五)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83页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方法第二十二条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验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检验机构)应该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第三十二条在国家统一要求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能够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在岗放射工作人员,能够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84页预案体系突发事件总体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预案紧急医学救援总体预案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85页突发事件总体预案自然灾害。主要包含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含工矿商贸等企业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含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含恐怖攻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原因,普通分为四级:Ⅰ级(尤其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普通)。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86页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含: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总纲,是国务院应对尤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规范性文件。突发公共事件专题应急预案。专题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个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订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相关部门依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题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订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详细包含:省级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题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分别制订。企事业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应急预案。举行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该制订应急预案。各类预案将依据实际情况改变不停补充、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87页事件汇报与医疗保障尤其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域、各部门要马上汇报,最迟不得超出4小时,同时通报相关地域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相关情况。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医疗卫生保障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依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域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加医疗卫生救助工作。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88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合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发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其它突发公共事件中包括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订相关预案。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89页名词解释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涉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出常年发病率水平情况。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含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停增加,范围不停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疗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因为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原因而造成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中毒事件。新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觉传染病。我国还未发觉传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它国家和地域已经发觉,在我国还未发觉过传染病。我国已毁灭传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90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职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汇报:国家、省、市(地)、县级疾控机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搜集、汇报与分析工作。(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人员抵达现场后,尽快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地方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对突发事件累及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预防控制办法;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亲密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输链,并向相关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3)试验室检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专业技术机构在地方专业机构配合下,按相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标本,分送省级和国家应急处理功效网络试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4)开展科研与国际交流: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诊疗试剂、疫苗、消毒方法、医疗卫生防护用具等方面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加紧病源查寻和病因诊疗。(5)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帮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全国新发觉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技术标准和规范。(6)开展技术培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详细负责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人员应急培训。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91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职责医疗机构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施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帮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汇报。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发身体伤害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疗治疗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标准进行处置。开展科研与国际交流: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诊疗试剂、药品、防护用具等方面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加紧病源查寻和病因诊疗。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92页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各项办法落实情况督导、检验。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帮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违法行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93页预警与汇报预警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提供监测信息,按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危害程度、可能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汇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汇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推行或者不按照要求推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部门、单位及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相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汇报单位。执行职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汇报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汇报单位要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准确地汇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置情况。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94页尤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疫情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包括2个以上市,并有深入扩散趋势。传染性非经典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包括2个以上市,并有继续扩散趋势。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同时包括多个市,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发生新传染病;或本省还未发觉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觉我国已毁灭传染病重新流行。省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其它尤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95页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在一个县(市)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疫情涉及2个以上县(市)。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范围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涉及2个以上市(地)。霍乱在一个市(地)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疫情涉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涉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出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我国还未发觉传染病发生或传入,还未造成扩散。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地域。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出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3例以上死亡病例。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3人以上。鼠疫、炭疽、传染性非经典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菌种、毒种丢失。省卫生厅认定其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96页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出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以内。发生传染性非经典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涉及2个以上县(市)。霍乱在一个县(市)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30例;或疫情涉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市区首次发生。一周内在一个县(市)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出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在一个县(市)域内发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出5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50人;或死亡3人以下。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其它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97页普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腺鼠疫在一个县(市)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出10例。霍乱在一个县(市)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下。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以上,未出现死亡病例。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其它普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98页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本预案适合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人员伤亡、健康危害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要求执行。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含: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教授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含医疗抢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99页事件分级尤其重大事件(Ⅰ级)(1)一次事件出现尤其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相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突发公共事件。(2)跨省(区、市)有尤其严重人员伤亡突发公共事件。(3)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确定其它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尤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重大事件(Ⅱ级)(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出5例突发公共事件。(2)跨市(地)有严重人员伤亡突发公共事件。(3)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确定其它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00页较大事件(Ⅲ级)(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出3例突发公共事件。(2)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确定其它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普通事件(Ⅳ级)(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出1例突发公共事件。(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确定其它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普通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01页现场抢救与转运现场抢救抵达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快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标准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识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手腕或脚踝部位,方便后续救治识别或采取对应办法。转送伤员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亲密观察伤病员病情改变,并确保治疗连续进行。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防止造成二次损伤。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02页救灾防病预案分阶段分层次重点抓好各项预防控制办法落实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汇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重点抓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爱国卫生,防蝇、灭蚊等做好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预防食物中毒发生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03页汇报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炭疽、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鼠疫、霍乱实施每日汇报和“零”汇报,各灾区省将疫情当日或第二日早晨报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炭疽、感染性腹泻实施每七天汇报,灾区省每七天三把上周疫情报到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发生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责任汇报人应该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汇报疫情(城镇应于6小时,在农村应于1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汇报当地县、区卫生防疫站),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接到疫情汇报后6小时内报到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马上组织现场调查处理,快速控制和扑灭疫情。疫情汇报应包含:疫情发生地点、单位、时间、发病(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原因以及所采取办法、需要处理问题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04页预案-技术要求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环境消毒食物中毒、化学中毒处置等疫点、疫区、污染物处置对应疾病防制指南遵照国家救灾防病预案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05页全国破坏性地震、抗旱医疗救护卫生
防疫防病应急预案(试行)、依从总体预案,做好相关工作针对不一样特点采取针对性办法技术方案比较详细,能够作为资料和指南参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06页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事件分级尤其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以下情形之一: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汇报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其它情形。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以下情形之一: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汇报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其它情形。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以下情形之一: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汇报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其它情形。普通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以下情形: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汇报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07页高温中暑事件监测和汇报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汇报单位a.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d.其它相关单位,主要包含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亲密相关单位。高温中暑事件责任汇报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汇报人。高温中暑事件汇报时限和程序高温中暑事件汇报实施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事件汇报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地卫生部门开启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汇报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监测、汇报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发觉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汇报卡》,于当日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汇报。非医疗卫生机构发觉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汇报单位在当日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08页预警预报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公布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立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公布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立案。分为4级,与中暑事件分级相同预警公布后,重点关注相关职业人员采取办法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09页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
应急预案按不良事件等级(分级见4.1)和分级响应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处理一级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不良事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救治工作,实施发生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发生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后,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省级人民政府统一指挥下,及时组建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安排指定抢救机构,对所需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并统计、通报救治情况。同时应及时将发觉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通报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包含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下同)是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业务技术机构,负责上市后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搜集、评价、上报与技术组织工作,配合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完成对应工作。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相关法律解读专家讲座第110页预警监测汇报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戒毒机构发觉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时,都应及时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4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
- 2024年劳动能力评估授权合同
- 2024年广告投放合同标的描述
- 2024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与合作合同
- 2024年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委托合同
- 2023年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定乡卫生院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2023年涪城区专项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考试真题
- 2023年安庆岳西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夏季军训服集中采购合同
- 04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合同
- EN60335-1培训材料
- 初中初一强化练习:有理数(判断题与选择题)
- (完整版)顶管专项施工方案
- JJF 1801-2020线速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 (完整版)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方案
- 地下车库地坪漆维修改造工程成品保护方案
- 机房2级和3级等保要求
- 中国人民解放军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规定
- IATF16949-2016程序文件-设备管理程序
- 《电工学》试题库及答案(考试必备)
- 如何构建生态班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