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讲义_第1页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讲义_第2页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讲义_第3页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讲义_第4页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KeytermHerniaAbdominalexteralherniaInguinalhernia第1页,共53页。第一页,共53页。第一节

概述第2页,共53页。第二页,共53页。疝的概念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第3页,共53页。第三页,共53页。第4页,共53页。第四页,共53页。一、病因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第5页,共53页。第五页,共53页。二、病理生理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第6页,共53页。第六页,共53页。第7页,共53页。第七页,共53页。三、分类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第8页,共53页。第八页,共53页。第9页,共53页。第九页,共53页。第二节

腹股沟疝第10页,共53页。第十页,共53页。第11页,共53页。第十一页,共53页。第12页,共53页。第十二页,共53页。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第13页,共53页。第十三页,共53页。腹股沟管的解剖内口(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中的卵圆形裂隙。外口(腹股沟管浅环):腹外斜肌筋膜下方的三角形裂隙。前壁: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筋膜,外侧1/3有腹内斜肌覆盖。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膜,内1/3有腹股沟镰。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第14页,共53页。第十四页,共53页。第15页,共53页。第十五页,共53页。第16页,共53页。第十六页,共53页。第17页,共53页。第十七页,共53页。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先天性因素:鞘突成为疝囊。后天性因素:内环处的腹膜成为疝囊。第18页,共53页。第十八页,共53页。第19页,共53页。第十九页,共53页。第20页,共53页。第二十页,共53页。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易复性斜疝:腹股沟区肿块、偶有肿痛。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常于腹压增高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可还纳。难复性斜疝: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可伴胀痛。嵌顿性疝:疝块突然增大,伴明显疼痛,不能还纳,可有机械性肠梗阻症状。绞窄性疝:肠袢坏死穿孔时疼痛可因疝内压力骤降而暂缓解,绞窄时间长时可发生脓毒症。第21页,共53页。第二十一页,共53页。第22页,共53页。第二十二页,共53页。腹股沟斜疝的治疗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传统的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第23页,共53页。第二十三页,共53页。第24页,共53页。第二十四页,共53页。第25页,共53页。第二十五页,共53页。腹股沟直疝腹内脏器经直疝三角突出而形成的疝。第26页,共53页。第二十六页,共53页。直疝三角的解剖特点外侧缘是腹壁下动脉。内侧缘是腹直肌外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此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膜又比周围部分薄。第27页,共53页。第二十七页,共53页。第28页,共53页。第二十八页,共53页。腹股沟直疝的临床特点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平卧时肿块多能回纳而消失,极少发生嵌顿。主要是手术修补。第29页,共53页。第二十九页,共53页。斜疝与直疝的鉴别发病年龄突出途径疝块外形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精索与疝囊的关系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嵌顿机会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经腹股沟管突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疝块不再突出精索在疝囊后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较多多见于老年人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半球形,基底较宽疝块仍可突出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极少斜疝直疝第30页,共53页。第三十页,共53页。第三节

其他腹外疝第31页,共53页。第三十一页,共53页。股疝腹内脏器通过股环、经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形成的疝,称为股疝。第32页,共53页。第三十二页,共53页。股管的解剖特点上口(股环):有股环隔膜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下口(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下方,是股部深筋膜上的薄弱部分,覆有筛状板。大隐静脉在此处穿过筛板进入股静脉。第33页,共53页。第三十三页,共53页。股疝的临床特点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的疝块。容易嵌顿和绞窄,嵌顿时除明显疼痛外,常有明显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症状。手术治疗。第34页,共53页。第三十四页,共53页。第35页,共53页。第三十五页,共53页。二、切口疝指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自腹壁手术切口突出的疝。最常发生切口疝的时经腹直肌切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切口感染第36页,共53页。第三十六页,共53页。第37页,共53页。第三十七页,共53页。三、脐疝腹内器官通过脐环突出形成的疝第38页,共53页。第三十八页,共53页。第四节

护理第39页,共53页。第三十九页,共53页。一、护理评估

术前评估

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术后评估

手术情况康复情况第40页,共53页。第四十页,共53页。二、护理诊断/问题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疼痛体液不足潜在并发症: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第41页,共53页。第四十一页,共53页。三、护理目标病人能叙述相关的预防知识。病人自诉疼痛得到缓解或控制。病人未发生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并发症得到预防并及时发现处理。第42页,共53页。第四十二页,共53页。四、护理措施提供病人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维持体液平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其它第43页,共53页。第四十三页,共53页。提供病人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术前择期手术病人术前须注意有无存在腹内压升高的因素积极治疗支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和便秘术前准备术后

体位与活动防止剧烈咳嗽保持大便通畅尿潴留的处理第44页,共53页。第四十四页,共53页。减轻或缓解疼痛术前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观察腹部情况,病人若出现明显腹痛,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需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解决术后平卧3日,髂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第45页,共53页。第四十五页,共53页。维持体液平衡若发生疝嵌顿或绞窄,做好进急手术准备若行肠切除吻合术者,应继续给予补液和支持治疗

第46页,共53页。第四十六页,共53页。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预防阴囊水肿预防切口感染第47页,共53页。第四十七页,共53页。其它心理护理送病人进手术室前,嘱其排空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饮食第48页,共53页。第四十八页,共53页。五、护理评价病人能叙述相关的预防知识。腹痛是否得以缓解体液代谢是否维持平衡,若已发生是否纠正。有无并发症发生,若有,是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第49页,共53页。第四十九页,共53页。六、健康教育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提举重物。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若疝复发,应及早诊治。第50页,共53页。第五十页,共53页。小结第一节概述概念、病因、分类第二节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第三节其他腹外疝第四节护理第51页,共53页。第五十一页,共53页。复习思考题腹外疝的病因是什么?典型的腹外疝的解剖结构。腹外疝的类型。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的临床特点。股疝的临床特点。腹外疝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第52页,共53页。第五十二页,共53页。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