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高铁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高铁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高铁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高铁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高铁新区@@@@东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PAGE4高铁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项目背景 21.3编制依据 41.4研究过程 41.5建设的必要性 51.6主要结论 71.7问题及建议 10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122.1区域概况 122.2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 142.3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及现状发展 20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303.1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303.2预测思路与方法 333.3交通量预测 34第四章技术标准 394.1技术标准 394.2道路建设规模 394.3技术论证 41第五章建设方案 435.1建设条件 435.2道路工程 465.3排水工程 535.4交通设施工程 62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9第七章经济评价 69第八章实施方案 708.1施工条件和特点 708.2施工及其他注意事项 708.3计划安排 718.4工程项目管理 718.5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 72第九章土地利用评价 749.1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 749.2推荐方案占用土地、主要拆迁建筑物的种类和数量 749.3对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影响 759.4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符合性 759.5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措施 76第十章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7710.1沿线环境特征 7710.2推荐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7910.3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83第十一章节能评价 8911.1建设期耗能分析 8911.2运营期节能 8911.3对当地能源供应的影响 8911.4主要节能措施 9011.5节能评价 93第十二章社会评价 9512.1社会影响分析 9512.2互适性分析 9712.3社会风险分析 9912.4社会评价结论 100第十三章工程招标 10113.1招标工作原则 10113.2招标 102第十四章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10514.1结论 10514.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06 PAGE107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市高铁新区@@@@东路工程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建设单位:******城市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施工单位:****城建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市政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道路绿化设计单位:****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该项目属于扩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址西起@@@@路,东至站前街。1.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咨询资格等级:甲级证书编号:工咨甲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6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东路,西起@@@@路,东至站前街,全长5175.40米,规划道路总宽度13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30米,两侧各设30米的机非绿化分隔带、10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及10米的人行道。工程项目主要包括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及交通设施工程等。1.2项目背景****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的西北部,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38°0′之间,南临****,北依京津,东连山东半岛,西接中国煤炭基地山西,处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区内,东西宽20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总面积1.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86.19万人。****市是经济强省山东的北大门,特别是2011年京沪高铁的建成通车,为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该新区将建设成为未来****重要的交通门户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和外向型功能拓展区。同时,伴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改善市政基础设施状况,特别是改善农村、城乡结合部的落后交通面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形成一个经济繁荣的良好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高铁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更加紧迫。****市区的规划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德城区、运河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以及高铁新区。****高铁新区地处****经济开发区境内,东至高铁以东****经济开发区行政边界、北至北外环、西至减河、南至104国道,总面积56平方公里,规划年限为2009-2030年。高铁新区的建设将有利于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并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导精神,确定2012年主要完善****市经济开发区及高铁新区的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全面开展新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完善高铁站到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县市道路的连接,改善高铁新区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高铁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好的形成德城区、开发区和高铁新区的城市框架,拟建设@@@@路东段道路及排水工程。目前,高铁新区的主要干道网络已基本规划完毕,在此基础上,对主干道@@@@东路进行改扩建,增建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人行道及辅助设施,其设计建设的意义也已突显出来,它们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路网,为城市的建设提供必备的条件。本次所研究的@@@@东路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上建设日程上来的。1.3编制依据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交规划法【2010】178号)3、《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市关于2012年城建计划相关道路规划设计要求》德规函【2011】号6、《****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7、《****市高铁新区分区规划》(2009-2030)8、《****市城市排水规划》2010.89、《市政设计规范化标准》(试行)10、《****市高铁新区路网规划》11、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建设的必要性1.4研究过程根据****市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思想,确定2012年主要完善****市经济开发区及高铁新区的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全面开展新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受******城市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委托,根据****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及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我院即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承担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1.5建设的必要性根据《****市高铁新区分区规划》内容,****市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与德城区的连接依赖于@@@@东路的建设。1.5.1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第四章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第二节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第70条强化各类运输方式衔接中指出“以打造全国重点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目标,合理布局规划铁路、公路干线、城际铁路、水运网络,在京沪高铁****站等重要交通运输节点建设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运输枢纽,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努力构建有机衔接、优势互补、立体高效的交通网络,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功能”。1.5.2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市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市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第二项内容“十二五”综合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中第二点面临的主要任务第一条积极承担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任务中提出“依托京沪大通道建设,推动“南融北接”发展战略。通过利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德济快捷通道,加快推动****“南融”****,形成德济1小时都市圈。通过京沪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客货运输提供快速通道,形成直达京津的2小时交通圈,密切与京津、济青等地区的交流,畅通与华北等地区的运输网络。引导和推进****高铁新区开发、德陵对接、一主四副的交通体系构建,推动大****城镇体系形成。通过交通发展把各市县及农村人口紧密联系起来,使各地区都获得均衡发展机会,实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1.5.3该项目的建设符合高铁新区的发展规划高铁新区整个规划方案可以总结为“一极、两片、三轴、四大功能区”。“一极”就是依托****高铁站,形成交通商务区,成为带动整个新区发展的辐射源和增长极。“两片”

以东方红路为界,南部为城市居住及综合服务区、北部为工业产业区。“

三轴”一是以@@@@东路为主导的城市东西向空间发展轴,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轴和公共服务功能轴。二是南北向城市空间功能轴,作为城市南北向重要的功能带,更好地为东西两侧地块服务。三是依托杨庄沟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打造东西向城市生态轴。“四大功能区”

为滨河生态社区、现代工业产业片区、@@@@路城市公共服务综合片区、配套住宅片区。1.5.4实现高铁新区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东路位于高铁新区,它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围绕高铁站乡村的落后交通面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进程,尽快形成一个经济繁荣的良好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1.5.5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该区经济发展@@@@东路的建设将有利于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并积极推动整个高铁新区规划方案“一极、两片、三轴、六大功能区”格局的尽快形成。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该区域的城市化建设,更好地形成经济开发区的城市框架。1.5.6缓解交通压力,实现道路畅通随着我市居民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对道路、停车场等相关设施的需求也相应提高。首先,道路、车站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有效解决城市交通设施与需求增加提供平衡性;其次,通过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提高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在规划中的地位,减少机动化发展对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的挤压和侵占,为非机动车提供便利,完善行人交通设施,实现非机动化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工程建成后,将为城区国民经济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人们便利出行,****市的外延拓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城市节奏的快速进程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6主要结论1.6.1交通量预测道路转移型交通预测基年为3819pcu/h,预测末年为6297pcu/h,诱增型交通量预测基年为190pcu/h,预测末年为314pcu/h。道路交通量合计:预测基年为4009pcu/h,预测末年为6611pcu/h。1.6.2技术标准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3、《城市快速路设计规范》CJJ129-2009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9、《道路交通标志和表线》GB5768-2009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37152-20101.6.3路线起终点、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拟建@@@@东路,西起@@@@路,东至站前街,全长5175.40米,规划道路总宽度13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30米,两侧各设30米的机非绿化分隔带、10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及10米的人行道。从西向东,依次主要与纬十二路、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中傲大道、经四路、经五路、经六路、经七路、站前路相接;上跨牌子沟和规划河道。其中主车道于2011年建成使用,本次按照规划断面建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附属设施。1.6.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1、工程数量统计2、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工期安排1.6.5经济评价1.6.6土地利用、工程环境、节能及社会影响评价1、土地利用拟建项目位于****市经济开发区新规划高铁新区境内,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件,规划居住用地4026.69公顷,本项目地形类别为平原区,路基工程路线全长5175.40米(5.17540公里),公路建设中,各项用地标准均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规定。2、环境评价影响该项目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及土地利用。在生态环境方面,保证道路沿线植被、水文、区域土壤等生态环境的良好态势,保证减少噪声、扬尘、废水、废气等排放;在社会环境方面,保障城镇、村庄布局合理,人居环境适宜,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开发相关旅游资源;在土地利用方面,保护开发土地,合理利用永久性占地和临时性占地,保证道路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3、节能评价项目建设阶段汽、柴油及电能的消耗量占****市能源总供应量的比例很小,不会对当地能源供应造成影响,符合节能的要求。所以,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4、社会影响评价通过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分析、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项目的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三个方面的社会评价可知,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现状较好,社会发展要求有较好的交通设施条件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实现高铁新区的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同利益群体、当地组织机构和文化技术条件都适应项目的建设。通过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可以规避社会风险,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5、结论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的@@@@东路工程从技术、经济、环保、节能等各方面均是可行的,它们的建设也是****市高铁新区城市化建设势在必行的,建议实施该项目。1.7问题及建议1、本项目作为****市高铁新区规划建设的主干道之一,为使该项目规划设计合理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直接印象影响到项目实施后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议主管部门尽快组织规划并协同相关单位进行研讨、协调,以便加快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2、建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进行相关配套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及搞好项目所在区域的城市景观。3、由于本项目起点位于@@@@路,终点位于站前街,并且行车道2011年已建成使用,交通较为繁忙,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交通组织工作。4、本项目应在****年**月开工,争取在20**年**月完成,这样可尽快为周边地块的建设提供基本条件,满足城市交通需要,尽早产生效益。5、为确保工程质量,该项目建设时,应严格执行监理制度。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2.1区域概况2.1.1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市历史悠久,是山东省最古老的县市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禹王治水疏浚九河,传说中的夏代东夷族领袖后羿就出生在这里……。****地区始建于1950年5月,系由原渤海区的沧南、泺北两专区合并而成。1994年,撤销****地区和县级****市,设立地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原****地区行署驻地。****市辖一区两市八县和两个经济开发区,201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86.19万人,行政区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管辖面积320平方公里,建成区23平方公里,辖5个乡镇,总人口29万。高铁新区规划面积为56.39平方公里,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47.91平方公里。沿铁路和主要河道沟渠保留原有生态林地。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6.88平方米/人。2.1.2地理位置****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的西北部,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38°0′之间,南临****,北依京津,东连山东半岛,西接中国煤炭基地山西,处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区内,东西宽20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总面积1.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86.19万人。该道路位于****经济开发区新建高铁新区,该区域规划人口规模为35万人,其中新增城市居民为33万人,拆迁安置原有居民约2万人。2.1.3自然资源1、农副产品资源作为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强市,****盛产许多名特优产品。****市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为玉米、豆等、余有高粱等;油料作物主要以花生为主,余有油菜、芝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等。除主要农作物外,还有价值较高的各类水果、瓜菜、鱼类等。著名的特产有西瓜、桃、小枣等。2、土地资源****市总面积1.0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0万亩。****地形以平原为主,基本没有山地和丘陵地形,土质有四种类型,一、沙壤土。主要分布于夏津、平原、武成、陵县、宁津、乐陵等县(市)和德城区的高地地带以及齐河、的沿黄坡、洼地带。面积149.46万亩,占耕地的13.6%。二、轻壤土、中壤土。分布于本市大部分县(市)高地、缓平地坡和低或平缓地段中。面积298.94万亩,占耕地的27.2%,三、重土壤、粘土。分布于乐陵、庆云、临邑、齐河、武城、平原等县(市)的洼地之中。面积300.02万亩,占耕地的27.3%。四、盐土、沙土。盐土,主要分布于坡地。较多的有禹城、陵县、齐河、临邑、平原、德城区。面积242.72万亩,占耕地的22.08%。3、矿产资源****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业已探明的矿藏有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地热、地下水、矿泉水、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陶粒用粘土和水泥配料用粘土等10余种。土烧制砖瓦为本市重点调控开发矿种。本市地热资源较丰富,现有地热产地7处。煤为省规划矿种,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其开发的监督管理,适度鼓励加大开发利用力度,提高现有矿山的生产能力,“九五”已竣工的邱集煤矿要达到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规划期间新建年生产能力45万吨矿井一座。力争到2015年总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4、旅游资源****市主要旅游景点有苏禄王墓风景区、新湖风景区、锦绣川风景区和董子读书台等。2.2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道路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需服从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项目的建设应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准确地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水平和特征,是论述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各项主要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绝对水平与相对水平。2.2.1经济社会现状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市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情况表(单位:亿元)指指标时间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2005831.83127.1459.04245.69337.16245.17582.3320061003.38140.73559.51303.14451.85266.10717.9520071180.82158.73655.40366.69563.40303.9867.320081400.91169.73783.41447.77695.08380.561075.6420091545.35191.0844.09510.26835.98399.381235.3620101657.82210.51899.55547.761023.18443.31466.4820111950.71229.571059.8661.341001.35661.341662.69增长率%2005~200620.6210.7221.8923.3834.028.5423.292006~200723.6919.0625.1323.1932.536.4633.972007~200812.881.3011.919.9016.104.8011.832008~200910.3112.537.7513.9620.274.9514.852009~20107.2810.216.577.3522.3910.1018.712010~201117.679.0517.8120.74-2.149.1913.38从2005年至2011年期间****市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我们相信,2012年****市经济将持续健康发展。从2005年到2011年,****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34.51%,年平均增长22.4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了80.62%,年均增长13.43%,第二产业增长了130.87%,年均增长21.81%,第三产业增长了169.18%,年均增长28.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涨幅接近二倍,速度较快。第一产业:****市农业发展趋于稳定。由于2005年入秋以后北部地区旱情较重,粮食减产较多,另外受播种面积的影响一些经济作物有所减产,使得农业产值在2007~2008年间出现了低增长。近阶段以平均增长率为10.0%来计算,到近期2012年产值达到252.53亿元。第二产业:由图2-1所示,由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底数较小,增长率较高,随着产业基础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化,其增长率远期呈下降趋势。近阶段第二产业发展相对较快,以保守估计平均增长率20%来计算,预计近期2012年产值达1271.76亿元。第三产业:从2005年~2011年,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从2008年起出现回落,表明****市第三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对外抗力弱,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现阶段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年平均增长率接近30%。今后第三产业将成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速度,以规划预测平均增长率30.0%来计算,到近期2012年产值达859.74亿元。****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态势良好,除第一产业低于全省增长速度外,其余均高于全国、全省经济增长速度。2、人均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市人均GDP在2005~2011年增长速度较快,2011年比2005年人均GDP翻了一番。而人口增长速度远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2011年人口仅比2005年增加了23.35万人,约增长了4.22个百分点。因此人均GDP增长有明显的提高。3、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各阶段国民经济预测情况指指标时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市区工业生产总值(亿元)市区农业生产总值(亿元)20122388.064.12716.42119.4020154381.296.261314.38219.06202012046.5912.63613.98602.33203091072.6530.9927321.804553.632.2.2经济社会发展趋势1、产业结构调整(1)农业现状总体特征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农业适用科技日益推广,基本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粮食比例趋于合理。但是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还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农村经济区域发展差距大,农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总体实力不强。(2)工业现状总体特征工业生产平稳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迅速。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16家,实现增加值1001.35亿元,增长15.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3.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8.1%。非公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44.74亿元,增长16.3%。(3)第三产业现状总体特征第三产业发展态势相对良好。房地产业、餐饮旅馆业、商贸、金融业、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呈快步发展态势,占国民经济比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开始成为****市经济新的增长点。(4)产业结构调整****市历年的产业结构都趋于稳定状态,但也有一定的变化,其中第一产业比例逐年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逐年增加,尤以第二产业比重增加略快于第三产业。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指指标时间20072008200920102011国内生产总值100100100100100第一产业13.412.112.412.711.8第二产业55.555.954.654.354.3第三产业31.132.033.033.033.9现阶段产业结构为二、三、一,而第二产业发展需加快速度,第三产业发展更需要加大力度,今后的产业结构逐步由二、三、一过渡到三、二、一。2、其他主要经济指标(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环境继续得到改善,交通优势日益显现。(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指标时间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82.21328.26387.20476.29567.04645.6757.5增长率(%)16.3217.9623.019.0513.8517.33(3)人们生活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指标单位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05610257123921454515706174101977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8004279498656596138702883492.3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及现状发展2.3.1综合交通运输现状****素有“京津门户”之称。京沪铁路纵贯南北,并与石德铁路、济邯铁路交汇,与京广、京九铁路连结。区内还有正在修建的德龙烟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及19条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已建成通车的京沪高速铁路、青银高速公路都从市区穿过。到****机场1小时,到天津港2小时,到北京3小时,被称为一小时上天,两小时下海,三小时进京。****站位于山东省****市内,是北京铁路局、****铁路局的分界站,在铁路运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公路

全市实有公路通车里程3909.5公里(不包括村级道路),公路密度为201.11公里/百平方公里。134个乡镇3192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市公路客运量10853万人,增长8.5%,客运周转量599396万人公里,增长5.2%;货运量15707万吨,货运周转量3270878万吨公里,分别增长9.8%和7.9%。全市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村公路为支线的四通八达、城乡贯通的公路网络。

2、铁路

形成比较完善的铁路网,建成京沪高铁****段、青太高铁****段,建成京沪高铁****火车站、平原东站、禹城东站、齐河站。实现德济客货分线,客运高速化,并形成德济铁路城际运输能力,解决南北铁路大动脉的能力制约。建成石德-德龙烟铁路,完成****市东西向铁路布局。

3、航运

积极推进内河航运。根据上级交通运输部门安排,开展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项目前期准备,加快内河复航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准备与推进马颊河、徒骇河通航和漳卫新河整治工程等。

4、民航

完善和提高****-****遥墙国际机场快运体系建设,研究开展****发展航空医疗救援、应急救援直升机起降点建设,择机开展德(州)故(城)民用支线机场前期研究工作。2.3.2道路现状分析****市区主要道路骨架大致形成“环路加十字”结构。天衢路、三八路、东方红路、@@@@路、大学路东西横贯****市老城区,南北向主要道路解放大道、湖滨大道、晶华大道等。“环路”直接连接主要对外通道:104国道北往河北,南通往****;南外环(省道353)通往****;广川大道和解放南大道是通往市域内主要乡镇的公路。目前市区大部分用地处于“环路”之内,“环路”较好地拦截了过境交通,使其不穿越市区中心。“十字”型干道是市区内部的交通干道,与“环路”主要负担过境交通的作用有所不同。****市高铁新区为规划建设区,尚未形成有效路网。现在对高铁新区内的东方红东路、@@@@东路、天衢东路等10条道路共计74.2公里,按照城市道路标准进行新建或改造,该区域尚未开发完毕,现为区域内仍然有农田、村庄、树林等。2.3.3道路客货运输量分析“十一五”时期,我市道路运输业呈现爆发性增长,2011年,道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5707万吨、货运周转量3270878万吨公里,比“十五”末分别增长253%和731%;完成客运量10853万人、客运周转量599396万人公里,比“十五”末分别增长144%和209%;根据“十二五”规划,交通运输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道路客货运输充分发挥了运输主导作用。2.3.4城市路网现状及存在问题近些年,****市大大强化了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对外交通及城市道路交通的基本骨架已经形成,对外交通具备了成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域交通枢纽的基本条件。城市道路交通适度超前城市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城市空间拓展的初步格局已经形成,德城区、经济开发区及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城市发展格局,新的城市空间格局正处在迅速的变化与形成之中。但另一方面,由于高铁新区城市规划对交通条件的要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水平不高、城市道路系统不够完善、城市交通矛盾比较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对于****市路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1)城市道路系统不完善,主次干路功能不清晰,城市交通集中度过高,导致交通规模总量虽然不大,但交通拥堵及人车矛盾突出。受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旧城区的影响,旧城区运输主要依靠三八路、@@@@路等路段,导致城市交通过于集中,特别是连接德城区与开发区最便捷的道路——@@@@路的车流量特别大,往往一条路的交通拥堵导致全城的交通问题,城市交通保障相对较弱。旧城人口和经济活动过度密集导致交通负荷过大,加之@@@@路等交通性主干路穿越旧城,使旧城市交通拥堵及人车矛盾比较突出。城市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主要大型公共建筑均沿主干路布置,导致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功能不分,也导致城市交通混乱拥堵的重要原因。(2)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缺乏长远和系统性,没有充分发挥出交通建设对城市空间拓展和开发强度的引导作用。长期以来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基本上是被动应付交通发展的需要,缺乏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拓展的互动思维,使得长期以来****市的空间格局一直没有明显的改变。随着经济开发区及高铁新区的发展,对道路运输量的要求增加,该新区的发展出路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需要全局和长远的设置。(3)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没有因地制宜,缺乏人文关怀与地方特色。****市城市交通基本符合平原城市的交通特点。其根本特点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都要考虑在内。旧城区沿袭传统路网,基本是窄幅高密式,原主干道只有车行道,而缺乏非机动车行驶路线,人行道及中央没有绿化隔离带,交叉口行人过街也没有任何处理,基本没有考虑行人的感觉与安全,所以,城市交通的根本之道还在于合理的开发、均衡的网络和现代的管理,才能保障人们的安全出行。综上所述,道路系统不完善,结构不尽合理以及路网在数量、质量上缺陷等已成为制约****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2.3.5交通运输发展趋势1、公路网规划****市城区分为德城区、运河经济开发区和开经济发区,而开发区现在增添高铁新区,其中,德城区和运河经济开发区作为****市的旧城区,主要承载商贸、物流、工业园等作用,是全市的贸易和铁路交通枢纽,经济开发区以及高铁新区将成为全市的行政中心和新的交通枢纽。随着****市向东发展的规划,****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将逐步东移,****市行政中心东移、高铁、高速公路等聚集在经济开发区,因此,该地区的交通网络建设极为重要。在“十二五”期间,我市根据交通需求与功能布局要求,将建成“一环五纵三横四枢纽”综合运输主干网络(简称“1534”网)。分别是:

一环:****绕城公路。在****外围与国省道线连接,扩展****城市城镇发展空间,加强****市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提高枢纽集疏运系统效率。****绕城公路将成为有效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的重要通道。

纵一:****—武城—夏津。德夏通道是我市西部的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德夏通道可有效提高我市对我省聊城与河北省邯郸方向的辐射与服务能力。

纵二:****—平原—禹城—齐河。德济通道是我市交通发展主轴通道,并且是跨区交通通道,该通道贯通我市城镇密集带和产业聚合带。

纵三:宁津—陵县—禹城—齐河。通过通道建设可显著改善****中部地区交通联络状况,是组成我市路网的纵向重要干线。

纵四:宁津—临邑—(****)。该通道主要服务于东部地区各县之间的交通联系。

纵五:(盐山)—乐陵—(商河)。该通道承担德济通道的过境分流功能,也是东部与****联系的快捷通道。

横一:(故城)—****—庆云—(无棣)。德滨通道是连接我市****城区、宁津、乐陵和滨州的北部横向通道,是我市东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示范区并出海、西联内地的高速联络通道。

横二:武城—平原—临邑。该通道为****改善中部地区交通,完善路网的横向干线。

横三:(清河)—夏津—(高唐)—齐河。齐夏通道临近我市域边缘,为横向副线通道,主要承担我市南部区域对外交通,是山东向西方向的主要通道。

四枢纽分别是:

****综合枢纽,以****枢纽为核心,将****枢纽打造成山东省联系京津和华北的门户枢纽。紧密联系和辐射我市宁津、陵县、平原、武城、故城等县市,以及临省的吴桥、景县等区域。

齐河枢纽是我市融入****城市经济圈的前沿窗口,加强枢纽功能分担****部分枢纽功能可使我市交通运输与****城市经济圈交通产业全面“契合”共同发展,并带动禹城、临邑等县市交通发展。

乐庆枢纽是以乐陵庆云两县市为核心的我市东部重要的交通干线汇集区域。积极建设乐庆枢纽将加强与冀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的紧密联系。

夏津枢纽是我市对西南方向的重要枢纽之一,德商高速公路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通道运输能力,有利于夏津发挥枢纽功能。提升对周边武城、临清、清河等城市的影响作用。

2、****市高铁新区城区规划及道路建设(1)整体规划整个规划方案可以总结为“一极、两片、三轴、六大功能区”。“一极”:就是依托****高铁站,形成交通商务区,成为带动整个新区发展的辐射源和增长极。“两片”:以东方红路为界,南部为城市居住及综合服务区、北部为工业产业区。“三轴”:一是以@@@@东路为主导的城市东西向空间发展轴,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轴和公共服务功能轴。二是南北向城市空间功能轴,自北向南依次布局产业邻里中心、产业行政服务中心、城市商业中心、批发贸易中心等,作为城市南北向重要的功能带,更好地为东西两侧地块服务。三是依托杨庄沟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打造东西向城市生态轴。“六大功能区”分别为:滨河生态社区、新能源产业片区、生物产业片区、传统产业片区、@@@@路城市公共服务综合片区、配套住宅片区等。(2)规划路网项目所处****市高铁新区,新区规划路网格局类似方格网式布局,并根据地形局部采用自由式路网,形成以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补充的,功能完善、便捷通畅的区域内道路交通系统。道路按主干路、次干路及指路三个等级规划建设,@@@@东路建设工程为主干路,交通、景观性道路。(3)河道规划为满足排水及景观需要,区内规划有减河、减马横河、杨庄沟、牌子沟、马颊河及站前街沟等六条主要河流。3、本项目的地位与作用(1)****市城市规划需要——连接市区的桥梁@@@@东路西起@@@@路,东至站前街,属于高铁新区规划建设的主干道之一,是实现沟通城市的各个分区的交通主干线,本工程的建设将极大地配合高铁新区的开发建设,并与已建成使用的行车道构成****市连接城区到高铁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2)实现高铁新区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东路位于高铁新区,它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围绕高铁站乡村的落后交通面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进程,尽快形成一个经济繁荣的良好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3)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该区经济发展@@@@东路的建设将有利于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并积极推动整个高铁新区规划方案“一极、两片、三轴、六大功能区”格局的尽快形成。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该区域的城市化建设,更好地形成经济开发区的城市框架。(4)为****市人们出行提供便利该路段连接德城区——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高铁站,为****市县周边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条件,通过最便捷的行车路线乘坐高铁,为高铁的快捷服务提供最根本的保障。(5)缓解交通压力,实现道路畅通随着我市居民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对道路、停车场等相关设施的需求也相应提高。首先,道路、车站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有效解决城市交通设施与需求增加提供平衡性;其次,通过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提高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在规划中的地位,减少机动化发展对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的挤压和侵占,为非机动车提供便利,完善行人交通设施,实现非机动化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工程建成后,将为****市国民经济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人们便利出行,****市的外延拓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城市节奏的快速进程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项目在功能作用上是可行的。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交通量分析和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在****交通运输情况调查、交通量观测调查及其他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本项目相关线路及其影响区域的公路交通发展水平和特征,然后结合交通饱和度,进行未来年交通量预测。交通量预测结果为确定本项目的技术等级、标准、规模和经济评价等提供重要的依据。3.1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1.1调查综述公路交通调查是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环节,为全面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公路交通量特性和构成,掌握公路交通流量流向、车辆构成、货物种类等资料,为未来拟改建公路交通量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本项目公路交通调查主要包括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汽车保有量、相关公路观测交通量等方面内容,并采用饱和度调查和交通量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范围主要是针对拟改建项目所属区域及沿线所经区域进行调查。1、交通运输发展的调查表3-1****市历年客货运量及周转量年份客运量(万人)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货运量(万吨)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200315909130518701632002004174412409822792165552005385817433132613110732006387919902745684721482007700325495062405854782008771434568588279335442009943353969494332876474201010006569750143033031842201110853599396157073270878注:资料来源于统计局统计资料从表3-1中可以看出,项目所在地区公路运输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公路运输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这与其经济高速发展是相适应的。据调查统计,****市客货运量及周转量在全省中所占比例较高,2011年****公路客运量占全省的4.5%;客运周转量占全省的4.78%;公路货运量占全省的5.63%;货运周转量占全省的4.94%。在综合运输方式中,公路客、货运量等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可见公路运输在****市综合运输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2、机动车保有量公路运输是项目影响区的主要交通方式。2011年,****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99190量,营运性运输汽车45703量,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市汽车保有量2003年~2011年的平均增长率为33.74%,且近几年增长速度比较快,这与****市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是相适应的。3.1.2调查资料分析通过对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基本掌握了影响区内各相关公路交通量大小、交通组成、客货运输、交通分布等基本参数。1、交通量组成调查车辆各种车型构成比例(绝对数比例)见表3-2。在调查车辆中,客车占55.3%,货车占44.7%。表3-2车辆构成比例车型划分小客大客小货中货大货拖挂合计所占比重39.7%9.7%19.9%12.0%12.9%5.7%100%2、各车型实载、额载、实载率客车平均额载12.9人,实载8.0人,实载率为62.2%;货车平均额载6.4吨,实载5.0吨,实载率为77.2%。各车型实载率详见表3-3。表3-3汽车各车型的实载率小客大客小货中货大货车拖挂车客车平均货车平均平均额载人(吨)/车7.89.521.012.96.4平均实载人(吨)/车4.77.315.88.05.0平均实载率60.0%64.1%78.0%79.7%76.8%75.4%62.2%77.2%3、货运结构在项目影响区货运的组成中,最主要的货物是矿建材料、钢铁和粮食,分别占货运总比重的20.1%、9.7%和7.7%。货种结构见表3-4。表3-4货种结构表货种煤炭石油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木材非金属矿石化肥农药盐粮食其它合计比重5.5%4.3%1.9%9.7%20.1%7.9%3.1%0.5%2.3%0.1%7.7%37.0%100%3.2预测思路与方法3.2.1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交通量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确定项目技术等级、建设规模及标准的依据,也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由于研究项目为改扩建公路项目,属于@@@@路的向东延伸。因此,可以利用@@@@路的历史交通量进行预测。基于运输通道的交通量预测法的大致思路如下:1、道路实际通行能力;2、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3、道路最大通行能力;4、转移交通量与诱增交通量计算。3.2.2交通量预测方法及步骤概述采用道路交通量饱和度作为预测的基础参数来预测交通量。道路交通量饱和度定义为道路实际通行流量与道路可能的最大通行能力的比值,一般认定该比值小于0.75时,车流可顺畅连续行驶,一般不会产生交通拥挤堵塞,道路交通状况为优;介于0.75~0.85之间,车流可正常行驶,发生局部的交通拥挤堵塞时也容易疏解,道路交通状况为良;大于0.85甚至超过1时,车流无法正常行驶,容易发生交通堵塞,行程延误多而不确定,道路服务能力逐渐恶化,道路交通状况为差。从城市交通运行和管理方面而言,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未来城市道路交通饱和度的期望值定位在0.75~0.85之间,城市路网交通状况为良,是比较合理的,符合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理念。3.3交通量预测3.3.1预测特征年确定根据交通部2010年颁布《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办法(讨论稿)》的规定,预测年限为调查年到项目建成后15年。预测基年为2013年。本项目拟将于2013年底建成,预测特征年定为2013年、2027年。3.3.2特征年路网3.3.3车道通行能力理论上通行能力的大小与机动车行驶速度相关,城市道路上的车速主要受到交叉口间距短、行车干扰因素多以及交通限速管制等制约,道路平均行车速度****市城区普遍介于15km/h~50km/h之间。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条件下,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一套机动车道路的设计通行能力Nm计算公式为:Nm=αc×NpNp: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设计车速50km/h、40km/h、30km/h、20km/h时,可分别采用1690pcu/h、1640pcu/h、1550pcu/h、1380pcu/h。αc:道路分类系数,主干道为0.8.则,设计车速为50km/h、40km/h、30km/h、20km/h时,Nm分别为1352pcu/h、1312pcu/h、1240pcu/h、1104pcu/h。图3-1特征年路网图3.3.4道路实际最大通行能力由于城市道路的交通通行能力主要受限于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口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咽喉,发生在交叉口的行车延误使道路形成车速低于道路设计的计算行车速度。机动车道通行能力应根据实际交叉口距离、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通管理水平、自行车流量等影响进行折减。而道路可能的最大通行能力还与道路使用者承受心理有关。综合分析了未来@@@@东路交通设施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自行车交通量发展趋势,也根据对****市路网其他交叉口的观察结果,首先给出预测特征年的通行能力综合折减系数,进而根据行程车速,提出设计道路可能的最大通行能力如下表:表3-5道路最大通行能力表预测年限20132027行程车速(km/h)2030405020304050综合折减系数0.550.550.550.550.750.750.750.75一条车道平均通行能力(pcu/h)60768272274372293098410148车道最大通行能力485654565776594457767440787281123.3.5道路交通量预测近年来,随着轿车进入家庭速度加快,****市道路交通量增幅明显,而道路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滞后,造成高峰期间市区主要道路车流量很大,在主要交叉口出现一个信号灯周期内不能全部通过的局面。由于@@@@东路是对原市区@@@@路的向东延伸,所以对市区@@@@路进行道路高峰期行车车速及交通量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路高峰期间行车速度在15-40km/h之间,平均速度为30km/h的速度延误主要集中在路口处,从道路通行能力评价,各路段交通饱和度介于0.65~0.85之间。根据城市路网车流波动理论和最短行程时间的交通量分配理论,@@@@东路的机动车交通量主要是转移交通量,此外应考虑道路建设对沿线区域经济的促进、刺激作用而产生的诱增型交通量。1、转移交通量预测根据****市交通状况观察,汽车进入家庭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很快,城市道路网上机动车的交通总量在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城市市区主要交叉口交通负荷已趋饱和,实测市区已建主要道路交通量年增长率并不大,明显低于城市交通总量的增长幅度,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车辆的新增加和道路交通量的新增长主要通过拓宽、改造、新建道路和城市扩容来疏解,通过车流在城市整个路网上的自由平衡来分散。显然,这也是未来彻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出路之一。@@@@东路的建设无疑将改善城市路网结构,提高城市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必然引发路网交通流量的重新分布,达到新的平衡,但从建设规模分析,再考虑交通总量在@@@@东路建设期间的正常增长,其对城市路网交通饱和度降低的贡献价值不会太大,也就是说,现状道路网的交通饱和度仍可作为@@@@东路使用后新的路网交通饱和度。基于上述认识,可通过@@@@路道路现状交通饱和度来确定@@@@东路道路的基年交通饱和度,从而推算出@@@@东路的基年转移型交通量。至于未来年的转移型交通量通过拟定@@@@东路的期望饱和度来推算。2、诱增型交通量预测,简化为按其占道路交通总量的5%计。综上分析,行程车速的确定:@@@@东路基年可参照@@@@路取30km/h,未来年仍从期望值的预测着眼,取道路设计车速的0.8即40km/h;交通饱和度确定:@@@@东路预测基年取0.7,预测末年0.8,道路转移型交通预测基年为3819pcu/h,预测末年为6297pcu/hh,诱增型交通量预测基年为190pcu/h,预测末年为314pcu/h。道路交通量合计:预测基年为4009pcu/h,预测末年为6611pcu/h。第四章技术标准4.1技术标准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3、《城市快速路设计规范》CJJ129-2009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9、《道路交通标志和表线》GB5768-2009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37152-20104.2道路建设规模4.2.1建设规模1、拟建项目的作用本次所研究的道路工程属于扩建道路,西起@@@@路,东至站前街,道路等级为高铁新区主干道,其特定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拟建项目与现状道路以及规划新建的纵向主干道、次干道等组成城市道路网,从而充实区域内的交通路网密度,改善交通状况;(2)利于促进道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本道路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3)能够为区域内各地块的相互联系带来方便,成为重要货运、客运通道;(4)改善道路沿线城市面貌,促进招商引资,促使土地增值,带来很高的社会经济效益。2、预测交通量按照拟建项目沿线的地形、地貌、经济特征、路网状况及发展前景建设,本项目的交通量预测见第三章交通量预测部分。4.2.2拟建道路通行能力及适应性拟建道路技术等级定位为城市主干道,根据****市高铁新区的发展规模,将本次研究的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的规定,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如下表所示。表4-1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东路类别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级别1123123123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60,5050,4040,3050,4040,3030,2040,3030,2020注:条件允可时采用大值。本次所研究的道路工程计算行车速度为50公里/小时,为130米宽的城市主干道。路幅分配为:中间机动车道宽30米,两侧各分设30米的机非绿化分隔带、10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及10米的人行道。道路辅路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度2%,人行道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2%,坡向路缘石处。4.3技术论证4.3.1.方案比选本道路工程主车道2011年已建成使用,本工程主要涉及建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绿化带,道路沿线现状地貌多为农田,经调研,未发现需作保护的古迹或其它不可迁建物体,道路周边地块未来将作整体城市化开发,且道路红线并不允许作调整。故本次未对道路的线形走向做方案比选。本次工程可研报告,针对本道路的路幅分配进行了方案比选。方案1:B1=8m(人行道)+8m(非机动车道)+34m(绿化带)+30m(机动车道)+34m(绿化带)+8m(非机动车道)+8m(人行道)=130.0m方案1:可增大道路绿化面积(绿化率52%),但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基本按最窄宽度设计,对行人安全性、人流量有一定的影响。方案2:B2=10m(人行道)+10m(非机动车道)+30m(绿化带)+30m(机动车道)+30m(绿化带)+10m(非机动车道)+10m(人行道)=130.0m方案2:尽量保障行车、行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绿化率46%完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综上所述,最终确定方案2为最终推荐方案。4.3.2.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根据上述所确定的建设规模,并遵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的规定,本项目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为:市主干道1级,交通、景观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50公里/小时,主要技术标准如下:1、设计行车速度:50公里/小时2、设计轴载:BZZ-1003、最小竖曲线:R=1000米4、最大竖曲线:R=3000米5、道路路幅宽:B=130米6、设计年限: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第五章建设方案5.1建设条件5.1.1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1、地形地貌****市为黄河冲击平原,在历史上,本市有两次黄河大迁徙,上千次黄河决口,造就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由于泛道与流速所致,加之风力堆积,形成了平原之中起伏不平,岗、坡、洼相间分布等特点。海拔高点35米,最低5.1米,一般为20米左右。本工程范围内现状较平坦,除河道沟系外现状高层为20米左右,大部分路段纵坡不足0.3%甚至平坡。2、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项目通过区域为鲁西(北部)黄河泛滥平原区,主要有全新统冲洪积物组成。地质变化比较频繁,规律性差,共分四个工程地质层:第一层为粉质黏土,黄褐色,可塑,含少量铁锈斑及云母,局部夹薄层粉土,低干强度、低韧性:层厚0.5~1.4m,【fak】=90KPa;分布较均匀,厚度变化较大,土质均匀性一般,属压缩性土,物理力学性质差;第二层为粉土,褐黄色,稍密,稍湿,含少量铁锈斑及云母,局部为粉质黏土薄层,低干强度、中等韧性,摇震反应中等:层厚2.2~4.5m,【fak】=100KPa;分布较均匀,厚度变化一般,土质均匀性一般,属压缩性土,物理力学性质一般;第三层为黏土,黄褐色,可塑,含少量铁锈斑,局部加薄层粉土,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层厚1.0~2.3m,【fak】=100KPa;分布较均匀,厚度变化大,土质均匀性一般,属中等压缩性土,物理力学性质一般;第四层为粉土,褐黄色,稍密,中密,含少量铁锈斑及云母,局部加粉质黏土隔层,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摇震反应迅速;厚10m时未揭穿,【fak】=120KPa;分布较均匀,厚度变化一般,土质均匀性一般,属中等压缩性土,物理力学性质一般;项目区域内地下水水位埋深7.9~8.1m左右,经检测地下水硫酸根离子大于500mg/L,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侵蚀性,水位以上土体对混凝土具腐蚀性。3、气候、气象条件项目处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冷热干湿季节明显。春季干旱多南风,回暖迅速,光照充足,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夏季温度高,雨量大,少数年份出现夏旱;秋季气温下降,雨量少,有时出现连阴雨;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4℃,元月份气温最低,七月份气温最高;年平均无霜期210天,结冰期103天,冻土深度0.5m。本区各风向以南风为主,频率30~40%,其次是北到东北风,频率20~30%;全年平均风速3.4~3.9米/秒,最大瞬时风速35.0米/秒。4、项目所在区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建筑设计特征周期0.55s。属于地壳稳定区。5.1.2制约建设方案的其他主要因素1、不良地质条件通过场地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场地未发现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在勘探孔深度范围内未见软弱夹层存在,全线路基影响范围内亦无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高压铁塔存在。2、社会环境根据****市高铁新区整体规划,本区域规划定位为交通门户区域,新型产业集聚区和外向型功能拓展区,客观要求建立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达到快捷、方便、功能全面等要求。5.1.3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1、水泥运输****市现有水泥企业几十家,其中****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水泥产量充裕,各项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因此主要结构物用水泥可以实现就近采购运输。2、外购材料砂石料、沥青材料,钢材,木材,均为市场采购运输,来满足本项目的需要。3、运输条件道路沿线已形成G104、站前路、@@@@路等,交通运输十分方便。5.1.4拟建项目与相关路网的衔接@@@@东路为****市高铁新区重点规划的主干道,沿线相交现状道路较多,自西向东,依次主要与纬十二路、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中傲大道、经四路、经五路、经六路、经七路、站前路相接,上跨牌子沟和规划河道,全长5175.40米。@@@@东路主车道2011年已建成通车,本次规划建设主要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绿化带,其中纬十二路、中傲大道、站前路为现状道路,其余相交道路均为规划道路,含道路起点处交叉口,与7条规划道路相交。@@@@东路是****市高铁新区内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的往东方向的延伸路段,该路段建设是实现****市区向高铁新区拓展的前提条件,是使区域内交通更加快速、便捷的重要保障,建成后将成为该地区的重要客运通道。5.2道路工程5.2.1设计原则1、按照规划确定的线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