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淀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高三语文
2023.05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声音的特点)(取材于王向峰《青年审美手册》)材料二(描摹声音的难度)用语言表现声音的手段有限,要想“如实”反映转瞬即逝的声音事件,运用模仿性的声音然而,仔细琢磨这些听琴诗,其中可供驱驭的听觉意象实在不多。一旦改变思路将“类声”(取材于傅修延《听觉叙事研究》)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声响均具有天然的和谐节奏,这与人展现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适应。B.音乐的声音不直接塑造形象,但表达情感的功能较其他艺术有优越性。C.声音具有色彩感,所以生活中人们会用灰暗、明亮等词语来形容声音。D.听觉意象的生成是对声音综合创造的结果,其中有主体的想象和移情。解析:本题答案为A。A项表述为“自然声响均具有天然的和谐节奏”,要注意选项中表范围的状语,自然界声音是复杂万端的,成为审美对象的自然声响具有天然和谐节奏,而非所有自然声响均具有天然的和谐节奏。因此这个选项错误。其中C项原文没有明确表述,但是这道题需要推断,也就是要明白,“研究者发现有些人听高音产生白色感觉,中音产生灰色感觉,低音产生黑色感觉。”这句话中的白色、灰色、黑色指的就是灰暗、明亮等不同色彩。2.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表现声音手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语中部分象声词具有表音、表意的双重功能。B.“听声类声”通过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绘听觉感受。C.“听声类形”提升了文学创作的自由度与表现力。D.“听声类形”是东西方作家摹写声音的有效手段。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能力,答案为B。“听声类声”都是和声音有关,与视觉形象无关,所以B项错误。3.根据材料二,下列诗句运用了“听声类形”手法描写声音的一项是(3分)A.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解析:本题答案为C。既然是“听声类形”,那么诗句中就必然有“声”有“形”。A项只有声,B项不是写声音,C项是写琵琶声,用的是花底莺语、冰下泉流之形,D项没有“类”。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解析:本题考查是用理论分析具体事例的能力。首先要找到材料中描写声音的方法,其次用来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有什么效果。审题时要注意“纸上有声”四个字,要说明材料中写了什么声音。原材料中有三种方法:拟声词、听声类声、听声类形,按照这种方法找对应。呜呜咽咽是拟声词、听声类声,袅袅悠悠指的是烟雾或者云雾,是听声类形。至于效果,也是根据材料内容来答,不要想当然的按照我们平时答赏析题的那种所谓套路答题。另外,还涉及到《红楼梦》的内容分析。参考答案:“呜呜咽咽”使用了听声类声的方法,用哭泣的声音写出了笛声低沉凄凉的特点;“袅袅悠悠”使用了听声类形的方法,以袅袅悠悠摆动的状态写出了声音细长,从远处飘摇而至的特点。笛声的凄凉激发了贾母和众人的凄凉寂寞之感,暗示了贾家日暮途穷的结局,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引发读者更好地感知贾府的衰亡之音。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温甫属予记,予未尝一至平山,而平山岩岩之气象,斩然壁立而不可犯者,固可想而知。其不异于温甫之为人也。以温甫之语予者记之。本段写写作缘由(取材于王守仁《平山书院记》)注释:【1】亹(wěi)亹:谈论动人,不知疲倦。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甫既贵
贵:显贵B.将绍温甫而起
绍:继承C.风雪晦暝之朝
晦:月末D.而建为书院以倡其乡人
倡:激励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用法,答案为C。晦有每月最后一天的意思,是月相纪日法。但是在这个句子中,和暝搭配,意思就是昏暗、阴沉。与“明”相对,大家记得《岁翁亭记》中“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这个句子。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用法。答案为D,两个“于”都是介词,引出对象,对于的意思。A项第一个之是定语后置标志,这个“之……者”结构我说过很多遍。第二个之是取独。B项第一个焉是……的样子,第二个是兼词,于此。C项第一个为是介词,对,向;第二个为是动词,写作。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无亡吾先君之泽从而不丢弃我们先辈的恩泽B.望之严厉壁削平山看上去悬崖峭壁,势如刀削C.吾因而望之以“含远”之楼我于是能够在“含远”楼远望D.予未尝一至平山我不止一次到过平山解析:本题考查翻译以及理解能力。答案为D。未尝要拆开理解,未表否定,尝是曾经,所以未尝是不曾的意思。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家三代人读书成名,他们的成功都有赖于平山书院的荫庇。B.平山自然人文之美兼具,在此间读书可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C.在作者看来,钱塘和西湖之美当可慰藉杨温甫对平山的思念。D.作者在文末借写平山巍峨的气象,表达对杨温甫为人的赞美。解析:本题答案为A。太简单,不多讲。10.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今吾汩没于簿书案牍,思平山之胜,而庶几梦寐焉,何可得耶!解析:翻译首先逐字翻译,其次要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最后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测。现在我淹没在案卷公文里(被案卷公文所淹没),思念平山的美景,大概只能在梦中见到了,怎么能实现呢?11.解析:阅读文章务必要注意前后文,前后句。温甫既已成己,则不能忘于成物;成己,仁也;成物,知也。这两句话要注意到。然后对应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明他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意义,两个角度,对内和对外。答题要具体,并且一定是从原文中找内容。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杨温甫既“仁”且“知”,是因为他能“成己”“成物”。成己,即成就自己。杨温甫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施展抱负,有所作为;杨温甫为官后,依然向往在学问方面提升自己。成物,即成就自身以外的一切外物,成就他人。杨温甫为官之后,兴建平山书院,激励乡人读书成才。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北窗【1】白首微官只自囚,青灯明灭北窗幽。五更风雨梦千里,半世江湖身百忧。壮志已孤金锁甲,倦游空揽黑貂裘。
灞亭夜猎【2】犹堪乐,敢恨将军老不侯。野饮夜归戏作【3】青海天山战未鏖,即今尘暗旧戎袍。风高乍觉弓声劲,霜冷初增酒兴豪。未办大名垂宇宙,空成恸哭向蓬蒿。灞亭老将归常夜,无奈人间儿女曹!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窗”诗首联写白首伴青灯,营造了凄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B.“野饮”诗首联写眼前旧时的戎袍依然带有边关鏖战的征尘,虚实结合。C.两诗均写“风”,第一首写风雨相袭,人生多艰;第二首写风高霜冷,语势低沉。D.第一首以“北窗”入题,点明抒情对象;第二首题目中“戏作”二字,意味深长。解析:本题答案为A。B项需要同学们联想“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指的是布满灰尘,不被重用。C项第一首的风雨是真实的风雨之夜,第二首是是一种豪迈之情,不能叫语势低沉。D项抒情对象不是北窗。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窗”诗颔联中的“五”“千”“半”“百”,写出了诗人牵念之远、忧愁之重。B.“北窗”诗颈联中“已孤”“空揽”相对,写出了诗人孤独落寞、贫苦无依的处境。C.“野饮”诗颔联中的“乍觉”和“初增”,写出作者深埋于心底的壮志豪情被激发。D.“野饮”诗颈联中的“未办”“空成”,写出高远的理想与失意的现实的巨大落差。解析:本题答案为B。贫苦理解肤浅,无依无中生有。14.两首诗的尾联都用了“灞亭夜猎”的典故来抒情。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其所表达情感的异同。(6分)解析:本题考查用典手法。要读准题目,答题区间,答题点,还有要求:比较异同。参考答案:相同点:两诗中作者都借“灞亭夜猎”的典故,表达了对李广的同情,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不同点:两诗作者借“灞亭夜猎”所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北窗”作者表面上写灞亭夜猎还可以享乐,不敢为李广年老不封候感到遗憾,实际上是运用反语,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野饮”写战功赫赫的老将失势后遭到小人呵斥无可奈何,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与李广相似处境的无奈(自怜)之意。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①所思在远道
②举杯断绝歌《路难》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偃仰啸歌
⑥冥然兀坐
⑦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1)有学者认为:贾宝玉是一个身陷重围的孤独者,一个热闹环境中的寂寞人,一个痛苦灵魂的流浪者。请从中任选一种评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解。(6分)解析:语文越来越侧重素养的考查,要答这道题,首先得读懂这句话,可见平时的阅读习惯多么重要。孤独,寂寞,流浪,重围这些概念你都能读懂吗?同学们都能明白这是象征比喻,但是一定要把本体找出来,要具体化,比如:不能只写一个封建礼教,用这个词代替一切。另外,答题要求结合相关情节,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求同学们要了解重点人物的典型情节。答案示例:贾宝玉是一个身陷“家族”“社会”等重围之中的孤独者。贾政逼迫他读四书并参加科举考试,宝钗、袭人也劝他走仕途经济之路,但他却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如贾雨村之流成为“禄蠹”,因此,他常常因不喜读四书而受贾政责骂,他的内心也只有黛玉一人理解。贾宝玉的孤独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率真本性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追求个性自由的人对当时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反叛。贾宝玉是一个身陷“仕途”、“门当户对”、“无情”几重包围之下,一个拥有自由之志和满腔情感的孤独者【1分:孤独的内在原因及整体评价和理解】。在贾家都希望子孙走上仕途光耀家族时,宝玉厌弃官场仕途,崇尚陶冶性情的诗经等书,厌恶四书,被家长认为不肖【3分:重围之一】,在贾家都要促成门当户对的金玉良姻之时,宝玉敢于追求黛玉之爱,但受尽阻挠,最后落空【3分:重围之二】;在勾心斗角,毫无真情的贾府,宝玉“情不情”,对花、鸟、龄官等皆有情,却被王夫人认为偏僻【3分:重围之三】。宝玉的自由与多情,无比炽热在封建社会冷酷重围下格外孤独,与世不容【1分:孤独的外部原因及整体评价】。贾宝玉是一个热闹环境的寂寞人。贾府人众事繁,元妃省亲、元宵宴、刘姥姥游园、诗会等,可谓贾府之极尽热闹了【2分,“热闹”之情节两处】;然而宝玉虽参与其中,却感寂寞。他苦于与林感情之波折,感恨于园中女子及美好事物的易逝,又于对功名的叛逆,恣意的交游遭父训斥、鞭笞而挫败【2分,寂寞之表现两处】。在热闹的贾府中,无人领会宝玉的进步孤志和细腻感情,这便是寂寞;它展示了曹公对封建势力的批判和对美好的悲叹。【2分,寂寞的原因分析+艺术效果的整体理解】贾宝玉是一个痛苦灵魂的流浪者:他的灵魂是纯洁的,脱俗的,他向往平等,歌颂女子和自由恋爱【1分:流浪的内部原因】,他的痛苦来源于身为富家公子,活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被寄予他最看不上的读书取仕的厚望【1分:流浪的外部原因】。他因不愿读四书五经被贾政痛打【1分:痛苦的情节体现之一】,想与黛玉结合却被长辈安排娶了不理解他的宝钗【1分:痛苦的情节体现之二】,最终他身边了无知音、孑然一身、出家做了和尚【1分:流浪的情节体现】。他的一生都在进行精神上的流浪【1分:流浪的解释】。(2)背面敷粉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常用技法。周汝昌先生认为,该方法“是一种从反面来烘染人物的奇招”,《红楼梦》中“拿宝玉作例最是醒目”。请从评价贾宝玉的《西江月》中任选一处画线句,题写批语,对这一手法的运用加以解说。(4分)①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②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③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解析:反面写了什么【准确解释词句】1分+写出了正面的什么【对应的内容概括】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更深层、更上位的】1分+有什么艺术效果1分艺术效果:作者情感、读者感受、主题表现等皆可,角度不限答案示例:无故寻愁觅恨,此句以他人视角写宝玉过着“富贵闲人”的生活,却常常没来由地发愁、哀伤,令人不解【反面1分】。用他人的难以理解与不满贬低,反而写出宝玉与当时人们的不同之处:他关注喜爱身边的一切,并切身为它们着想【正面对应内容1分】,如他与鱼儿对话、参与葬花、听说别人都没有玉时想要也摔碎自己的玉。这更从反面烘染出贾宝玉这一人物关注外物、崇尚平等的先进形象【上位特点概括1分】,表面似骂,实为褒奖【艺术效果1分】。这句话的意思是“无缘无故便愁苦怨恨”。文中以老仆语说宝玉是“痴傻”之人,无故便对着花、月叹气,还会自言自语【1分】。此处便运用背面敷粉法,对宝玉似贬实褒【1分】,以上是他“情不情”的表现,体现了他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心性,乐意张扬人的个性,认为众生平等【1分】。因为是站在封建视角下,才会认为他荒唐,其实蕴含作者对封建糟粕的批判,更体现其对宝玉的赞美,突出其为“有情人”的形象。【1分】“行为偏僻性乖张”,表面写贾宝玉行为怪异,性格异常顽劣【反面1分】,实则想表达贾宝玉行为性格虽与众不同,但保有内心的真性情,坚持人性中的真善美【深层特点概括1分】,不被封建礼教束缚污染,如文中宝玉与大观园中的女孩儿作诗娱乐,没有性别偏见【正面1分】,反面烘托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思想的反抗【效果1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流年似水“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地的钢鸣铁响……17.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却成了个甩手掌柜
甩手掌柜:什么事都不做的当家人B.窸窸索索地响
窸窸索索:叶片纷纷落下C.精气神忽地火旺起来
火旺:高涨,昂扬D.度若飞侍弄一会儿花草
侍弄:照料,摆弄解析:本题考查语境义,还是要结合前后文来判断。答案为B。葡萄架上的藤叶,窸窸索索地响。不是指纷纷落下,而是指小鸟触动了枝叶,发出了声音。18.下列对人物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度若飞在葡萄架下回忆过往,以简省的笔墨交代其三十多年的经历,与题目“流年似水”相呼应。B.C.D.文章以“尖着耳朵听”写计小耕关注父子通话内容,用“忙道”突出她对儿子的关心,流露出对丈夫的嗔怪。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答案为C,听成车轮磨擦钢轨的声音,是说杜若飞对事业的一种热爱,一种眷恋,是被动的,而理解成自我安慰就成主动的了。19.请分析小说第二自然段画线句的内涵及表达效果。(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租备案合同范本
- 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 零碳数据算力中心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 2025年中国银行服务市场规模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地块平整设备与材料选择
- 2025年电榄桥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秋季养生:顺应天时护身心
- 旧车交易过户合同范本
- 年产10万吨醋酸丁酯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齐鲁咨询)
- 终止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
-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水处理技术》课程标准
- 2024年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 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课件
- 驾驶证延期申请委托书
- 【公路工程的发展趋势与思考探究6600字(论文)】
- Unit1RelationshipsLesson2HowDoWeLikeTeachers'Feedback-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选择性
- 适合老年病科护士小讲课
- 中国下肢骨折术后负重专家共识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