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份合集》广东省阳江市2019年物理九上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6份合集》广东省阳江市2019年物理九上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6份合集》广东省阳江市2019年物理九上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6份合集》广东省阳江市2019年物理九上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6份合集》广东省阳江市2019年物理九上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i.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汽车在望不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比喻)

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是

树?(反问)

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D.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面对它们,你的惯谀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

(比喻,设问)

2.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3.35.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绛写的《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的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老实厚道、知恩必报、讲仁

义、讲感情的善良的人。

B.《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C.《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它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D.岱宗,即泰山,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岱宗夫如

何?齐鲁青未了”便写出了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选出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

A.略无网处(qud)重岩叠嶂(zhding)

B.不见曦月(xl)沿硼阻绝(sii)

C.素瀚绿潭(chudn)绝却(ydn)

D.飞漱其间(shd)点引凄异(shti)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佃农(didn)幕饭(zhii)差役(chfi)

B.韶关(shdo)养季(cdn)家境(jing)

C.耕种(zhdng)支撑(cheng)聊叙(lido)

D.溺死(ni)榨油(zhd)勉罩(qidng)

二、名句默写

6.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2)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5),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6)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7)酒困路长惟欲睡,»(苏轼《浣溪沙》)

(8)重岩叠嶂,。(郦道元《三峡》)

(9)思乡是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请你写出连续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句:,.

三、字词书写

7.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看起来好像是农历月初,穿出云层形状如钩的月亮。

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四、诗歌鉴赏

8.诗词理解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弧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星河欲转千帆舞”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

五、文言文阅读

9.(题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小题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小题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小题4)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10.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

石,涧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

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可名状

(2)胜境

(3)彰示来者

2)翻译下列句子。

(1)清流触石,涧悬激注。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3)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4)作者借右溪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11.

本报7月6日讯(记者程凤通讯员孟立)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

D2251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6小时50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

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7点50分,白色的D2251次列车静静停在武汉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15分钟后,它

载着700多位旅客一路向西,将风光旖旎的巴山楚水连珠串玉。

“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50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车,光路上就要15

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以我一直没去。现在好了,7个小时到重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景点

看看。”

10点08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最高建设难度”的宜万线。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隧道

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下午2点54分,奔驰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

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100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它与南北快速

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701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430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

10000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

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新闻中提到詹天佑和孙中山有何作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用简要的文字说说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有何意义。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入感到

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

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

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

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

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

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

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一一根

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

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

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

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

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

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

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蝌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

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

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1),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七、语言表达

13.下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充当句子的什么成分?写在括号中。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2)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3)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

(4)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

(5)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

(6)在那里,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

(7)赵州桥上的石栏石雕刻得古朴美观。()

(8)赵州桥横跨在汶河上。()

八、作文

14.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个世界,你会有不同的见解,新的认知。请你以“不一样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补全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B

5.B

二、名句默写

6.(10分,每空1分,有错、另II、漏、添字的,该空不给分)

(1)温故而知新(2)青山郭外斜

(3)云生结海楼(4)带月荷锄归

(5)物是人非事事休

解析:(10分,每空1分,有错、别、漏、添字的,该空不给分)

(1)温故而知新(2)青山郭外斜

(3)云生结海楼(4)带月荷锄归

(5)物是人非事事休(6)人迹板桥霜

(7)日高人渴漫思茶(8)隐天蔽日

(9)示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三、字词书写

7.巧妙绝伦初月出云惟妙惟肖

四、诗歌鉴赏

8.1)C

2)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流转,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船舟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五、文言文阅读

9,1)2)(1)(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⑵(在国外)

3)4)(1)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能力。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以生存,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小题3)[小题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小题41【小题4】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

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10.1)(1)说出(2)美好(3)宣扬

2)(1)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2)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

就很适合隐士游玩。

3)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4)文章感慨右溪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

世愤慨,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六、现代文阅读

11.1)武汉成为全国高铁“米”网心脏

2)旧中国积弱积贫,修路理想无法实现,只有在国富民强的今天,才能变理想为现实。

3)这句景物描写既写了沿线风景的美丽,又赞美了建设者高超的技术,同时也使枯燥的记叙变得丰满。

4)与周边经济圈、城市圈、城市群联系更紧密,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2.1)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②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

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

2)①突出母亲对蜗牛照顾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母亲的特殊意义。②为下文写母

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做铺垫。

3)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

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

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

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

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

4)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

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

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

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

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

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

七、语言表达

13.(1)宾语(2)主语(3)状语(4)定语(5)状语(6)谓语(7)补语(8)补语

八、作文

14.不一样的风景

炎炎夏日,热浪拂不平那躁动火爆的心。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地面,路上已经没有几个行人,只有马路上

来来往往的车冲着对方大声鸣笛。

刚上完培训班的我,百无聊赖地趴在车后座刷着手机,车里的冷空调呼呼地吐着冷气。看着车窗外的烈

日,心中莫名地升起一股无名火。车在一个红绿灯前停了下来,开车的老爸不耐烦的拍了两下喇叭,倒

在座位上,这样的天气谁不这样!好不容易过了这里,到了下一个十字路口时,又是红灯!老爸猛地拍

打着喇叭,对着红绿灯骂了几句。我被正走在斑马线上的一个小姑娘吸引了注意一一她应该是一名志愿

者,看样子和我差不多大,她穿着红色的马甲,戴着一顶红色的小帽子,很瘦,宽大的马甲越发显出她

的渺小。

她的身边是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老人的背已经驼了,手上拿着一根拐杖,慢悠悠地往前走着。女孩一

手扶着老人,一手打着伞,手上的伞全倒在老人那边,自己全部暴露在毒辣的太阳下,接受阳光的“洗

礼”。女孩不急不躁,扶着老人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移动。她走到了我们的车前,我看见汗水早已顺着

她的额头流到耳根,红色的马甲全湿了,她全然不顾这些,目光坚定地向前走着。

前面的绿灯开始闪烁了,女孩腾出一只手来,伸向对面的车辆,那纤细的手指仿佛有魔力,所有的车都

停了下来,温柔地注视着这一幕。那一刻,我认为女孩就像一个巨人!

知道他们俩过完马路上了人行道,所有的车辆才启动缓缓地往前开,我回头看了看女孩,她的马尾辫是

如此有活力。

那个女孩被汗水浸透的身影,是夏日的一缕清风,更是人生路上最美丽的风景。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i.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浊牛可鉴。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晋覆疾。

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理,引人入胜。

D.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查无消昼。

2.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眼明了!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舞亮。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亲弄清脆的喉咙。

D.我用儿童的缎般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3.(题文)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

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进新建的学校的实验大楼,我真是大开眼界。(语序不当,第一分句改为“走进学校新建的实验大

楼”)

B.他的文章写得非常精彩,可是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对文章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略加”重

复,删掉其中一个)

C.环境的影响,癌症患者日益增多,并向中青年段年龄者伸出魔爪。(“日益”不能修饰“增多”)

D.他以瑰丽的语言,优美的表达技巧,在文章中表达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修饰语不当,“优

美”不能修饰“表达技巧”。)

5.下列对《渔家傲》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海天相接的景

象,给人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的感觉,气势磅礴豪迈。

B.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词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词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C.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殷勤问我归何处”,交代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词人追求隐逸

的思想。

D.“我报路长赚日幕,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运用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表

示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名句默写

6.(9分)名句默写。(9分)

(1),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4),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6)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

岑参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一)沉鳞竞跃(一)晓雾将歌(—)与其奇者(一)

遂至承天寺(—)谦、存交横(一)(一)盖竹相影也(一)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题大庾岭⑴北驿

宋之间

阳月⑵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⑶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⑷不开。明朝望乡处⑸,应见陇头梅。

注释(1)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2)阳月:阴历十

月。(3)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4)瘴:旧指南

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5)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写到“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了。

B.颔联写到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

C.颈联虚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想象见到的景色:水面静寂江潮初落,林间迷蒙瘴气缭绕

D.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

2)下列关于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对照手法),大雁止飞不进,北归有期,而我却行程未止,难以重返

故乡和亲人团聚。

B.后两联虚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

C.颈联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而蓄

势。

D.尾联中写到明晨踏上梅岭,遥望故乡,多么想跟古人一样寄一枝梅,来安慰家乡的亲人,运用这一典

故再次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

五、文言文阅读

9.(15分)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

朱绥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惮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

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必先置其心志苦:_(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3)主人日再食食:(4)媵人持汤沃灌汤:(5)右备容臭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填空:(2分)

(甲)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论据;(乙)文中作者外出求学的艰难经历,能证明(甲)文中的

的观点。

4)两文都写到个人修炼,历数种种磨难,但目的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4分)(甲)文中的“是人”:(乙)文中的“余”:

10.阅读《三峡》,完成后面的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

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嫌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点的字词。(2分)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非亭午夜分B.沿溯阻绝绝蝶多生怪柏

C.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王命急宣D.故渔者歌曰故时有物外之物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作者写景常是饱含感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文中“春冬之景”和“秋景”中,作者的感情是

否一样?请联系文中的字句简要的分析。(4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原来您住在我的血液里

李晓

自我出生那一年起,我和您,就一直相互陪伴,相依为命。

1976年9月,那年我7岁,您31岁了。您持着一根竹竿,在山梁上追赶着我,我一路哭喊:“妈妈,

我不去上学,我要和您上山去掰玉米,下河去捉螃蟹。”

您也哭了,只听“啪”的一声,您把竹竿打在我屁股上。“娃娃,你不去上学,就没有出路!娃娃,你

是不是也要像你妈一样,一辈子就在这泥土里打滚儿……”您哭了。

1983年9月,那一年我在乡镇中学读初二了,在学校住读。有一天,大雨滂沱,您戴着斗笠,披着挡雨

的胶纸,端着一盅家里炖的腊肉来到学校。您站在教室外边,怯怯的样子。下课后,您把沉沉的盅子递

给我:“娃,这是肉,你快吃了吧!”在教室不远处的食堂,我突然朝您大发脾气。我气坏了的样子,

其实是在埋怨您,您这样子,为什么要来学校啊,简直是给我出丑了!

我看见您眼里滚动着泪花,脚步踉跄地离开了学校。后来一个老师告诉我,您在泥泞的路上摔了一跤。

那一天,您艰难地回到了家。妈妈,大雨中,您肯定很伤心。

那一年秋天,农村包产到户的政策贯彻落实到咱们那个小山村。我看见您在田野里、山坡上更忙碌了,

我看见您的头在稻浪里起伏,我看见您弓着腰在山坡上耕作,我看见您嘴唇哆嗦,妈妈,您肯定是在和

泥土、庄稼说话。我看见您头发上常常沾着稻草屑,看见您脸庞上敷满了泥土,也看见您望着被大风吹

倒被雷击了的庄稼后那难受的样子。但妈妈,我一直没看见您坐在桌子上正正规规吃过一顿饭,您总是

为全家人做好饭后,端着饭碗,随便扒拉几口后又开始忙碌了。

1987年9月,那一年秋天,您在山梁上仰头笑出了声。妈妈,我就要离开您,到省城去读大学。您给我

打理包裹,您在包裹里塞满了核桃和成鸭蛋。我看见您在山梁上一直对我挥手,看见您的身影被那块大

石头吞没。

我在省城读书,才感到,我那小山村是多么瘦小,就像您的身影一样。暑假,我回到小山村,我看见您

在稻田里抬起头来,我看见,您的额头上已垒起了层层叠叠的皱纹。我看见您在院坝里追逐那只老母

鸡,看见您搭着梯子踮起脚去摘树上的梨子,看见您一直望着我,笑眯眯地不说话。

1991年9月,我在故乡的城市有了一张办公桌。我领了第一个月工资后,给您买了一件过冬的羽绒服。

我看见您背转身去流泪,我看见您春节才穿上了羽绒服,那么束手束脚的样子。

1994年9月,我和城市的女孩结婚了。您颠簸着一双小脚,给我们背来了两床被子。您说,棉花厚实着

呢,是在乡间最好的弹匠那里弹的。我新婚的晚上,您在沙发上整整坐了一晚,您说,妈高兴,睡不着

啊。第二天一大早,露珠刚在草尖滚落,您就静悄悄地回到了山村。

1999年9月,您54岁了。您和父亲进了城,您还带着乡下的锄头,每天早晨扛着去院坝花园里锄草。

我看见您在阳台上张望着,城市阳台上的您,和村里山梁上手搭凉棚的您,再次重叠了。我知道,您是

在阳台上望我,在阳台上冥想村庄的炊烟。

2015年初夏,您已经70岁了。我搀扶着您到这个城市的滨江路去晒太阳。我看见您花白的头发,像春

天田园里的菜花一样晃眼,我看见您佝偻的腰,小小的缩成了一团,让我在流逝的岁月里,要用力地找

您了。

也是在初夏,父亲检查出了骨癌,您走路的姿势,虚弱得要扶着墙根了。“妈妈,妈妈,别怕,有我,

有我……”那天我动情地抱住您说。您哭了。

这个时候,我才看见张爱玲对她祖宗说过的一句话:“我没赶得上看见他们,他们静静地睡在我的血液

里,等我死去的时候再死一次。”妈妈,原来我一直流着您给我的血,您就住在我的血液里。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11期,有删减)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记叙了哪些内容?

2)文章用第二人称记叙母亲勤劳的一生,有什么好处?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章描写母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举例分析。

5)文章以“原来您住在我的血液里”为题,有什么含义?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节选)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

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

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

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

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

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撒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罐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

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因的牢房时,他们就不

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

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

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在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

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一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

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

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

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

戏。

1)这篇新闻报道,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好处。

2)选文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

3)“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

法?有何作用?

4)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

七、语言表达

13.能否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的准则。请调动你的积累,举出一个能够体现这种大丈夫精神的事例,不少于100字。

八、作文

14.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请你选择一处景物或者一种景物,以“那一

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补全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C

5.C

二、名句默写

6.(1)老骥伏杨(2)落霞与孤鹫齐飞(3)似曾相识燕归来(4)天街小雨润如酥(5)莺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6)燕然未勒归无计。(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字词书写

7.tulHnxieyiisuizdoxingbfii

四、诗歌鉴赏

8.1)C

2)B

五、文言文阅读

9.1)15、(1)使……(受到)痛苦(2)通弼”,辅佐(3)提供伙食(4)热水(5)气味,这里指香气

2)(1)内心忧困,思虑阻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2分)(2)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

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事实生于忧患(每空1分,第二空多写不得分)

4)“是人”的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余”的目的:以自己艰苦求学而成功的事实,现身

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4分。每项2分)

10.1).阙:同缺,空缺奔:奔驰的快马

2).D

3).(1)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2)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4).不一样。春冬之景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则表现出作者的赞叹喜悦之情,而秋景中,作者用

“寒”“肃”“凄异”“哀转”等字词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现代文阅读

11.1)以时间为线索。记叙了母亲用一生的时间给“我”无尽的关爱

2)用第二人称记叙母亲勤劳的一生,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使情感更加真实,使读者读起来更加亲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热爱劳动、疼爱孩子的人。

4)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如:“下课后,您把沉沉的盅子递给我:'娃,这

是肉,你快吃了吧!'”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我看见您眼里滚动着

泪花,脚步踉跄地离开了学校。”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传神地表现了母亲受到“我”的埋怨而委

屈、伤心、难过的样子。“我看见您花白的头发,像春天田园里的菜花一样晃眼,我看见您佝偻的腰,

小小的缩成了一团。”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瘦小、衰老。

5)是母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爱,给了“我”一切,表现了“我”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之

情。

12.1)①题目用“没有什么新闻”与文章报道的内容形成强烈反差;②题目用“没有什么新闻”,警醒

读者永远记住奥斯维辛曾发生过的人间惨剧。

2)出于一种来源于不安的心情产生的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

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3)反衬。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从反面衬托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

4)表达了作者的悲凉之情。作用:点题,也是对人们的提醒。

七、语言表达

13.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元朝劝他投降,他宁死不屈,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

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阴湿的地牢里,受尽折磨,但他

坚决拒绝,被元军杀害。

八、作文

14.那一处阴凉

中秋节到了,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回家,享受美味的月饼,听着动感的音乐,不会有人急不可待地想回

家干一些农活。

“呦,女儿回来了!”刚进家门爸爸惊喜地叫着,这使我有一种被亲人想念的感觉。“放假了!”“放

几天?正好还有一块稻子没有割。”我只给妈妈一个冷笑。

“说干就干,赶紧跟你爸一起去。"我只好满肚子怨气换上皮靴,跟爸爸一起去了稻田。一路上看着一

些孩子拿着月饼在田野里嬉戏,再想想我的处境,心里突然酸酸的,委屈的眼泪在眼里直打转。

“给,这块稻田被大风刮倒了一些。我割倒的,你割没倒的。学习有学习样,干农活有干农活样,认真

割!早割早了事。”爸爸将镰刀递给了我。“什么嘛!对我也太残酷了吧!中秋回来割稻子也就不说

了,还要有明确的分工,这分得也太不公平了吧!谁都能看得出来站着的比倒着的多得多,竟然让我割

多的。”满肚子的怨气,又有稻子刺得我的手发痒,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什么破地方!长这么多杂草。都将稻子遮住了,还要费劲将它割下来。”我抱怨着。

也不知道是什么破鸟?总是在旁边树林里乱叫。吵死人了!

“进入新的学校,对那里一定很陌生吧?别怕,要好好和同学相处,别闹矛盾。长大了,不要和别人生

气。”爸爸一边温和地对我说,一边娴熟地来帮我割这些站立着的稻子。我伸头往那边一看,躺在地上

的稻子已经割完了。这么快!我很惊奇,爸不言我不语,气氛好像很尴尬。“爸,你怎么这么热呀?衣

服都湿透了。”“当然喽!我那边没有阴凉,你这边有阴凉”。

惊讶的我环顾四周,真的是这样,这块稻田是以前的屋地基,房子拆了就整理成了农田,旁边的树林依

然还在,爸爸为了不让我被太阳晒,将那一处阴凉留给了我。

看着爸爸已经驼了的背,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我的眼睛再一次湿润。此时和爸爸一起割稻子则是一

种享受、一种快乐。鸟儿依然在叫!不过我知道它为什么要叫?因为它在责备我,责备我的无知和愚

蠢。

金黄的秋天,晴朗的天空,收割的季节。我希望能再一次和爸爸在这里割稻子,和他并肩作战。不过我

敢保证,一定会将那一处阴凉留给爸爸。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i.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B.某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

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C.某节目邀请康震、王立群、蒙曼与郦波等四位观众喜爱的文化专家担任嘉宾。

D.少数民族对于中国的重大贡献在哪里?一是疆域贡献,二是制度贡献,三是文化贡献。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考考生众多,而大学录取名额有限,能否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关键要靠考生平时努

力。(将“名额”改为“人数”)

B.通过互联网多向化的传播模式,让资讯已变为公共资源。(删去“通过”或“让”)

C.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引领世界潮流,为各国民众带去便利的生活。(在“生活”后面加上“方

式”)

D.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提供1400余万种作品,并拥有日均逾1.5亿以上文字量的更新。(删去“以

上”)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芮湖(wo)镇头(jing)封锲(su6)湛蓝(zhdn)

B.荻港(di)督战(du)轨迹(gul)试验场(shi)

C.歼灭(qian)绷直(beng)击溃(kui)绽放(zhdn)

D.屏幕(ping)瞅心(jiu)作证(zhdn)呼啸(xido)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聪明可爱的雨柔说起表演来真是滔滔不绝,直叫主持人强目结舌。

B.初春,云南昆明的杜鹃开得正盛,密集的杜鹃花形成了浮绵不断的“花海”。

C.这片昆明的花海呀,美得让人故步自封。

D.读书,仿佛与许多境界高、情味深的人交友,从他们的文字里,又能获得许多人生经验。

5.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ei)诘责(ji6)虐待(nue)深恶痛疾(ji)

B.禁锢(k£i)馈赠(kui)污秽(hui)诚惶诚恐(hu6ng)

C.不逊(xfin)黝黑(ydu)雷同(161)颔首低眉(hdn)

D.滞留(zhi)折戟(ji)徘徊(hui)长町短叹(XU)

二、名句默写

6.默写古诗文名句

①愿将腰下剑,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O(晏殊《浣溪沙》)

④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老骥伏杨,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已。(《诗经•兼葭》)

⑦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⑧_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⑨中无杂树,芳草鲜美,o(陶渊明《桃花源记》)

⑩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三、字词书写

7.按注音填字组词。

①桥dtin()②xi6o()河③饮jidn()④g6ng()桥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小园香径独徘徊”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与词中的

“去年天气旧亭台”相呼应。

B.从“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可以看出本词是怀人之作。

C.通过对早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D.“一曲新词酒一杯”表明词人常常饮酒助兴,尤喜填词,歌咏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

2)赏析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软谐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

畚锚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史分堵®以守,卒全其

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镭: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步:散步,漫步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C.轼诣武卫营诣:到……去

D.空全其城卒:士兵

2)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横,盖竹柏影也。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除了表现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之外,还流露出他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

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10.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曩衣炉火,独

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念:

(2)及下船及:

2).下列加横线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B哀转久绝

是金陵人人鸟声俱绝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与余舟一芥

昱病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以上两文写的都是作者在夜晚的所见所感。《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见到月光,便欣然起

行,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与他一起赏月,可以看出他的“”o《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张

岱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与偶遇的客居者强饮三大白,可以看出他的“”。(以上两空都

用原文中反映作品主旨的一个字回答)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面的习题

榕树的美髯

秦牧

①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②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丫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

围,它们和那水波激涌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

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

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

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

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③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

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

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

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浑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

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桂树、栗树、红松之类么?

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

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

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

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

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

(十五亩)。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莺和鹳,晨昏时形成

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

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④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

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

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