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推荐】六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2、93页。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经历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能灵敏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周长求面积的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课前准备:一个蒙古包图片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讨论引出蒙古包,老师贴出图片让学生观察。提出:你能想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问题的时机。师:同学们,在草原上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房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生:蒙古包。师:对,蒙古包。看,老师带来了一张蒙古包的图片。图片贴在黑板上。师:观察这个蒙古包,你都想到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2、提出: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测量直径不好测,可以测量出周长,再计算占地面积。老师给出周长数据。师:假如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生:测量出蒙古包的直径,就能计算出它的占地面积。师:对。测量出直径就能求出它的面积。大家来观察这个图片,这个蒙古包的直径好测量吗?生:不好测量。师:对,从外面没法测量。从里面测量一方面屋子里有东西不好量,另外也不容易测量准确。测量直径不行,还有其它方法吗?生:测量出周长。师:对,周长容易测。草原上的人们也想到了这个方法,他们测量出蒙古包的周长是18.84米。板书:周长18.84米。二、解决问题1、提出:周长,怎样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学生讨论,理清思路后,自主计算。师:如今知道了蒙古包的周长,怎样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呢?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谁来说说圆的周长是多少,怎样求圆的面积?生:先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求出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学生说不完好,老师参与交流。师:解题思路大家都清楚了,请同学们在本上算一算这个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并指导。2、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老师板书出计算的过程。师: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解答的?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生:我先计算出蒙古包的半径,列式2×3.14×r=25.12求出r=4,再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3.14×42=50.24〔平方米〕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板书:蒙古包的半径:2×3.14×r=25.12r=25.12÷6.28r=4蒙古包的占地面积:3.14×42=50.24〔平方米〕假如出现先算出直径再求面积的方法,老师首先予以肯定,然后提示。周长求面积,先直接求出半径,计算比拟方便。三、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2题,蒙古包占地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师:我们解决了蒙古包的占地问题,下面,请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读题,并解答。学生独立完成,老师个别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做法,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生:我先求出这个蓄水池的半径3.14×2×r=31.4求出r=5,再计算蓄水池的占地面积:3.14×52=78.5〔平方米〕师:看第2题,求花池的面积。自己解答。交流时,请学习稍差的学生答复。答案:3.14×2×r=18.84r=33.14×32=28.26〔平方米〕2、练一练第3题,提示学生考虑木桶铁箍长是底面的什么,再计算。师:请同学们读第3题,想一想,这个木桶铁箍的长是这个木桶底面的什么?再解答。.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答案:3.14×2×r=100.5r=163.14×162=803.84〔平方厘米〕3、“练一练”第4题。结合书中的插图,弄清活动要求,然后让学生课下完成。师:读一读第4题.谁知道树的横截面指的是什么?生:就是把树锯断后的圆面。师:树木的周长相当于这个横截面的什么?生:周长。师:这个问题同学们课下解决。可以几个人一起测量,也可以自己完成测量,然后计算出那棵树的横截面面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可以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只要你多观察,多动脑,就一定会越来越聪明。下面看问题讨论中的问题。自己读一读。学生读题。师: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围成的图形哪个面积大?就这个问题,谁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学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都不做评价。四、问题讨论1、让学生阅读“问题讨论”的内容,启发学生按照聪聪的思路进展小组讨论和试算。师: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呢,聪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假设铁丝的长度。比方,铁丝长1米,2米或3米,4米等,实际算一算,再看看结果是什么。好,如今同学们小组合作,按聪聪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合作研究,老师参与指导。2、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考虑的过程和举例计算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周长一样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假设铁丝的长度是多少,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假设。如:〔1〕假设铁丝长1米。正方形的边长:1÷4=0.25=25〔厘米〕正方形面积:25×25=625〔平方厘米〕圆半径:100÷2÷3.14≈16〔厘米〕圆面积:3.14×162≈803〔平方厘米〕结论:圆的面积大〔2〕假设铁丝长2米。正方形的边长:2÷4=0.5=50〔厘米〕正方形面积:50×50=2500〔平方厘米〕圆半径:200÷2÷3.14≈32〔厘米〕圆面积:3.14×322≈3215〔平方厘米〕结论:圆的面积大〔3〕假设铁丝长4米。正方形的边长:4÷4=1〔米〕正方形面积:1×1=1〔平方米〕圆半径:4÷2÷3.14≈0.64〔米〕圆面积:3.14×0.642≈1.29〔平方米〕结论:圆的面积大3、提出:长方形和圆周长相等时,哪一个图形面积大?师生讨论,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大。师:我们以前研究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大,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正方形和圆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大,如今,老师有一个问题,长方形和圆的周长相等时,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说出判断理由。生:肯定圆的面积大。假设长方形、正方形、圆周长都相等。圆面积大于正方形,正方形面积大于长方形,那圆肯定大于长方形。学生说不完好,老师说明。六年级数学教案2教材简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课本第45-46页的例4、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练习九第1-5题。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那么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那么。进一步稳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那么。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拟、分析^p、推理的才能,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那么。教具长方形纸、水彩笔一、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局部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答复,老师继续对它们进展操作,并引出新课二、组织探究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然后问:画斜线局部是1/2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由此明确:1/2的1/4是18,1/2的3/4是3/8启发学生进一步考虑: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1/2的3/4呢?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翻开书P45完成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学生进展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2、教学例5〔1〕让学生说说2/31/5和2/34/5分别表示2/3的几分之几?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学生试做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2〕验证比拟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23再画斜线表示2/3的1/5和2/3的4/5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对学困生进展指导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学生观察比拟3、归纳总结比拟刚刚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三、练习1、完成P46的试一试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出示:2113=456=请同学们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拟简便师生共同总结。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展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老师进展示范如P462、练习完成P46的练一练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展计算五、综合练习1、做练习九的第1题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2、做练习九的第3题说出错的原因3、做练习九的第4题看谁算的最快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七、作业练习九的第2、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后记: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拟简便六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的: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进步应用意识。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才能。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的。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2、揭题,提出学习目的。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的:〔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二、展示学习成果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竖线是列,横线是行。2、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老师相机进展指导,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六年级数学教案4【教材分析^p】正比例是刻画某一现实背景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从常量到变量,是学生认识过程的一次重大飞跃。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过去学过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初步学会从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两种量之间的关系,感受函数的思想方法。同时这局部知识在日常生活和消费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号这一内容,既可以锻炼学生用数学的目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通过解决问题的才能,又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奠定扎实的根底。【学情分析^p】学生已经认识了比、比例的意义,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虽然学生在过去学惯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的过程中,对变量的思想有一些感知,但真正用函数的观念探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从本课开场的。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方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设计理念】数学学习应从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在认真分析^p教材,深化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的根底上,本节课的设计,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出发,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络。2.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p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3.注重积累数学学习经历,浸透数学思想方法。4.注重学生过程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认识、调整自我,建立自信心。【教学目的】1.使学生结合详细实例认识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使学生在认识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量的特点,感受用数学模型表示特定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获得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开展数学思维才能。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设疑,铺垫衔接。1.谈话:看到“正比例的意义”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结合现实情境回忆常见的数量关系。【设计说明: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考虑。正比例的意义建立在对常见的数量关系间变化规律探究的根底之上,适当的回忆既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又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有效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络。】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教学例1出例如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量。并联络这辆汽车的行驶过程,体会表中行驶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比拟表中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分别是怎样变化的。组织反响,并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这里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汽车的行驶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谈话:请大家进一步观察表中数据,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喝路程的变化是否有一定的规律?预设:〔1〕一种量扩大到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种量缩小到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2〕路程除以对应时间的商都是一样的,也就是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都是80。根据学生的交流的实际情况,假如学生不能主动发现规律的,及时引导学生写出机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提问: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吗?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提问:括号里的“一定”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结合这个式子说一说上面的例子中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吗?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请学生完好地说一说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设计说明:正比例的意义比拟抽象,建立正比例的概念,首先要对变量有比拟充分的感知。为此,在呈现表格后,先引导学生联络汽车行驶的过程体会到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是在不断变化的,再通过观察和比拟进一步体会到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这既有利于学生联络已有的生活经历感知变量的特点,又浸透了变量和自变量的含义,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讨论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规律,并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充分预设,既为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比拟、分析^p、归纳等详细活动中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对正比例意义的充分感知。在提醒文字表达式后,让学生交流这里的“一定”表示什么意思,并结合文字表达式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规律,促使学生对已经积累的感性认识进展抽象和概括,为进一步提醒正比例的意义做好准备。】2.教学“试一试”。让学生自主读题,根据表中已经给出的数据把表格填写完好。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先想一想购置铅笔的数量和总价是怎样变化的,再写出几组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并比拟比值的大小,看这两种量是按什么样的规律变化的。提问:这里总价好数量的比值表示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关系式,判断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设计说明让学生继续结合详细的实例进一步感知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积累对成正比例的量的感性经历,为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提供更丰富的感性认识。】3.抽象概括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和“试一试”中分别是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的两种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启发:假如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什么样的式子来表示?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并提醒课题。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回忆例1和“试一试”的学习过程,说一说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在充分交流的根底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得到正比例关系的字母表达式,既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把已经积累的的感性经历上升的理性认识,获得对正比例意义的准确把握,又有利于学生初步感悟数学抽象的过程和方法,体验符号化的思想,开展数学考虑。】三、分层练习,丰富体验1.“练一练”第1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讨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的呢?请大家先写几组相对应的的消费零件的数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并比拟比值的大小,再想一想这个比值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样的式子表示题中几种量之间的关系。学生按要求活动,并组织反响。提问:张师傅消费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练一练”第2题。出示题目后,请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量,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在独立进展判断,并交流判断时的考虑过程。3.练习十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发现订阅数量与总价的变化规律的,可以用什么样的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为什么说订阅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4.练习十第2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把正方形放大,并演示放大后的正方形,并说说是怎样画出放大后的正方形的,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多少厘米。出示题中的表格,让学生独立填表并比拟填出的数据,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它们是否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它们是否成正比例。结合学生的答复小结。追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关键看什么?【设计说明: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地设计练习,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过程和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变量的特点,感悟函数的思想,开展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才能。】四、反思回忆,提升认识谈话交流: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六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含义。2.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3.初步掌握去银行存钱的本领。教学重点1.储蓄知识相关概念的建立。2.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教学难点“年利率”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过年开心吗?过年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老师:压岁钱除了一局部消费外,剩下的存入银行,这样做利国利民。二、新授教学(一)建立相关储蓄知识概念。1.建立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概念。(1)老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2)老师板书: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2.出示一年期存单。(1)仔细观察,从这张存单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2)我想知道到期后银行应付我多少利息?应如何计算?3.出示二年期存单。(1)这张存单和第一张有什么不同之处?(2)你有什么疑问?(利率为什么不一样?)老师总结:存期越长,国家就可以利用它进展更长期的投资,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所以利息就高。4.出示国家最新公布的定期存款年利率表。(1)你发现表头写的是什么?怎么理解什么是年利率呢?你能结合表里的数据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2)小组汇报。(3)那什么是年利率呢?(二)相关计算张华把4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时张华可得税后利息多少元?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多少元?1.帮助张华填写存单。2.到期后,取钱时能都拿到吗?为什么?老师介绍:自1999年11月1日起,为了平衡收入,帮助低收入者和下岗职工,国家开场征收利息税,利率为20%。(进展税收教育)3.算一算应缴多少税?4.实际,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三)总结请你说一说如何计算“利息”?三、课堂练习1.小华今年1月1日把积攒的零用钱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准备到期后把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假如年利率按10.98%计算,到明年1月1日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2.赵华前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假如年利率按11.7%计算,到今年10月1日取出时,他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后利息共多少元钱?以下列式正确的选项是:(1)800×11.7%(2)800×11.7%×2(3)800×(1+11.7%)(4)800+800×11.7%×2×(1-20%)3.王老师两年前把800元钱存入银行,到期后共取出987.2元。问两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四、稳固进步(一)填写一张存款单。1.预测你今年将得到多少压岁钱?你将如何处理?2.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一张存单,并算一算到期后能取回多少钱?(二)都存10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后连本带息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二年定期。到期后,甲、乙两人各说自己取回的本息多。你认为谁取回的本息多?为什么?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1.小华20xx年1月1日把积攒的2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一年。准备到期后把税后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假如年利率按2.25%计算,到期时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2.六年级一班20xx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280元,假如年利率是0.99%,存满半年时,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元?3.王洪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立债券,定期3年,假如年利率是2.89%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七、板书设计六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目的:1、经历搜集数据、分析^p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搜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整理搜集数据的方法。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所学习的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过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整理搜集数据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出示预习提纲:1、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2、这几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3、概率的知识有哪些?二、展示与交流(一)提出问题1、(出示问题情境)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怎么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一些情况呢?(指名答复)2、师:先独立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3、四人小组交流,整理出你们小组都比拟感兴趣的,又能施行的3个问题。(小组汇报、交流、整理)4、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师罗列在黑板上)师:大家想调查这么多的问题,如今我们班选择其中有价值又能施行的问题进展调查。(师根据生的答复进展归纳、整理)(二)搜集数据和整理数据1、师:调查这几个问题,你需要搜集哪些数据?怎么样搜集这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搜集数据的方法。2、师:开展实际调查的话,如何进展调查比拟有效?在调查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什么?(三)开展调查1、针对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先组织小组有效的开展搜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然后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展整理。2、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样分工,怎么样调查和记录数据的?(指名汇报)3、全班汇总、整理、归纳各小组数据。(板书)4、师:分析^p上面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5、师:根据整理的数据,想一想绘制什么统计图比拟好呢?6、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四)回忆统计活动1、师:在刚刚的统计活动,我们都做了些什么?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师板书:提出问题——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p数据——作出决策。2、搜集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例子,并说说这些例子中的数据告诉人们哪些信息。(全班交流)指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听,并指出这个同学举的例子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3、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搜集数据有哪些方法?(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例子(充分利用第2题中搜集来的实例)来说说自己的方法。(2)师归纳:常用的搜集数据的方法有:查阅资料、询问别人、调查实验等。4、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统计表和统计图进展了系统的学习,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对这些统计图,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边回忆补充,一边归纳完善如下知识构造表(1)谈话:对照上面的知识构造表,请同桌讨论一下,三种统计图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2)师: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图。(3)师:怎么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4)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5)师:假设小芳买课外书用了20元钱,那么小芳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6)师:你能举例说明这几种统计图的特点吗?5、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平均数有什么特点,并搜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师:什么叫中位数、众数?三、反响与检测:1、出示统计图,问:这是个什么统计图民要呈现的是什么内容?你图中你看懂了什么?2、让学生独立考虑书中4个问题,再全班反响、交流。(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体重有什么变化?(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女生在哪个年龄段平均体重增加最快?(3)平城市均体重的增加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例吗?试举例说明理由。(4)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3、出示某日局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统计图,(1)先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2)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哪些结论?并对学生进展环境保护的教育。4、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上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室外空气气温,并求出平均值。主要是对平均数进展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审题,再解答,然后全班反响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5、出示李明家五月份支出及储蓄情况统计图;(1)先让学生通过读图获取信息,独立解决问题。(2)师:你是怎么样算出李明家的支出及储蓄决共的钱数。(3)独立填写表格,全班交流订正。6、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小青记录了一壶水的加热过程水温变化的情况,数据如下:(1)让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4个小组交流、检查、订正。(2)根据图表,独立答复下面问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7、某小组8名同学的体重如下表。读懂表格,分别求出这些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尽量创设情境,采用案例教学的根本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大量的详细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学生合作学过程中,学生既要独立考虑,自主探究,又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与别人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理解概念。太阳从东边升起,抛起的篮球会下降等等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就是可能事件,太阳从西边升起,公鸡下蛋等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让学生在详细案例中体验概念。理解概念。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p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是我们新课改的一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可以不回避遇到的困难去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是否能用建构的方式建立“统计与概率”和运用比、分数、百分数和小数的联络,建构有意义的认知构造,从而使学生更深化、更灵敏的学习。六年级数学教案7【教材分析^p】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根本的,不仅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它为根底,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也是在它的根底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咎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对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例1只涉一个数量,要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的是数量的一局部,属于局部与整体的问题。在这里用线段图帮助学生题意,明确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从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学情分析^p】学生对单位1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课让学生分清把谁看作单位1。借助线段图分析^p题意,学生在画线段图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老师要适时指导。【教学目的】1、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2、培养学生的分析^p才能与表达才能。【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教学难点】正确地确定单位1教学过程备注活动一:分析^p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老师出例如1:20xx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什么意思?〔是把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五光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其中的2份。〕老师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画线段图,分析^p题意。全班与老师一起画线段图,借助于线段图理解题意,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列式为:2500=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活动二:稳固练习。1、老师出示做一做。这是一道关于两个量之间的,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在解答时,老师也先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p。然后再独立解答。2、完成练习四中的局部练习。活动三:课堂小结。板书:六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课本第57、58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局部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使学生掌握圆的根本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互相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p、抽象、概括等思维才能。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有关概念,归纳圆的特征。教具准备:圆规、直尺、细线、圆形纸片。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直尺。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学生可能答:边缘光滑好滚动,半径一样长等。〔有的学生可能已经预习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体验用不同工具画圆老师提问:可以用什么画圆呢?学生:圆规、尺子、圆形物品、绳子2、老师指出:圆形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认识圆的各局部名称〔1〕、学生自学课本58页第一段。〔2〕、自学后填一填。1.用圆规画圆时〔〕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2.连接〔〕和〔〕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3.通过〔〕并且两端都在〔〕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表示。3、用圆规画圆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间隔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圆规画圆。1〕介绍画圆的步骤。〔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间隔。〔定半径〕〔2〕把装有针尖的一只脚定在一点上,这个点就是圆心。〔定圆心〕〔3〕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旋转一周〕老师强调:画圆时,一手捏住圆规顶部旋转,圆规两脚间的间隔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挪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针尖的一脚。2〕学生练习画圆老师提问: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大小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老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4、圆的特征〔1〕、①小组讨论:同学们可以动手画一画或者折一折,看看半径和直径分别有多少条?再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折一折,看看每条半径长度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讨论时老师要巡视指导,理解学生讨论情况。老师出示问题: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吗?〔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无数条〕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都相等〕②小组上台展示他们得到的结果和使用的方法。③老师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并且每条半径都相等、每条直径都相等。〔2〕、①讨论: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老师提问: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②小组展示他们的结论和方法。③总结: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用公式表示:r=d/2或d÷2、d=2r三、全课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如今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吗?六年级数学教案9单元教材分析^p: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学情分析^p: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根底上教学,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特点和作用。教学的目的: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p扇形统汁图所反响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才能。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p扇形统汁图所反响的情况;教学过程题:统计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备注活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投影出示主题图〕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工程?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呢?2、数据搜集和整理:请一名学生做主持人,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工程的人数。活动〔二〕比照分析^p,生成新知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哪些有用信息?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考虑,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局部量与总量的关系。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回忆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做一做:〔投影出示〕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订正。活动〔三〕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那些合理化建议。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你得到哪些信息?自主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各项支出金额。活动〔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1、请同学们总结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和作用。2、多媒体展示搜集到的扇形统计图,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六年级数学教案10教学内容:P702–75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可以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考虑,探究规律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我们已学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谁能来说一说:1、路程、速度、时间;2、单价、数量、总量;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二、先观察、后概括:1、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如下表:时间〔小时〕123456……路程〔千米〕60120180240300360……观察上表,答复以下问题:⑴、表中有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⑵、路程是怎样随着行车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⑶、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从上表可以看出: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或一定的〕,这个比也就是速度。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2、新改例2:一种铅笔,支数与总价如下表:支数〕123456……总价〔元〕0.30.60.91.21.51.8……由上表可以发现什么特征?〔哪几个量是相关联的?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写成关系式是:=单价〔一定〕比拟例1、例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概括:⑴、两种相关联的量,假如其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几倍,这两种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⑵、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假如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那么数量关系可以概括下面的式子:=K〔一定〕〔结合例1、例2说一说〕3、练一练P75三、稳固练习:1、P76看后判断,并连起来说一说。2、P76–2先观察,再分析^p。3、P76–3四、小结:要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根据什么来判断?1、两个相联的量?2、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一定。五、作业:P7634六年级数学教案11学情分析^p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学习目的11、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条形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展分析^p。2.联络实际进展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进步理论才能。导学策略导学法、尝试法教学准备利用条形和折线统计图导学流程设计:老师预设学生活动一.复习〔1〕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二、学生理论活动1、请学生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2、学生完成书中表格。3、师生核对。小结。4、完成书中复式条形统计图。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说明:一项完好的统计,先要搜集数据并进展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5.做P63练习四理论活动第〔3〕小题。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研究,派代表发言。2.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拟,分析^p、推理和判断。三.理论性练习1.做补充练习。让学生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互相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搜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数据。要求在课本上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讨论从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论。提问;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数据,帮助我们进展分析^p?2.统计家庭费支出情况。让学生拿出事先搜集的家庭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如今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费支出情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费支出有什么不同。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五.作业自制练习纸〔每生一张:内容是身高、体重统计图〕六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内容:P13-14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的局部习题。教学目的: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根底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才能。3、通过理论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才能和探究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口头答复下面问题.(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二、新课1.圆柱的侧面积。(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1)学生审题,答复下面的问题:①这两道题分别什么,求什么?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老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3.理解圆柱外表积的含义.(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外表由哪几个局部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外表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2)圆柱的外表积是指圆柱外表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公式: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4.教学例4(1)出例如3。学生读题,明确条件(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外表积)(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展计算.老师行间巡视,注意观察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答复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获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存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②底面积:3.14×(20÷2)2=____(平方厘米)③外表积:1758.4+____=20xx.4≈20xx(平方厘米)5.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外表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局部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三、稳固练习1.做第14页“做一做”。(求外表积包括哪些局部?)2.练习七第6题。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例4: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②底面积:3.14×(20÷2)2=____(平方厘米)③外表积:1758.4+____=20xx.4≈20xx(平方厘米)教学反思:六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24时计时法,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5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使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学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才能。教学具:教具钟面、学生准备学具钟面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提问口答。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1个世纪是多少年?一年是多少个月?1个月的天数有哪几种情况?2、引入新课。一天又叫做一日。一日是多少小时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24时计时法。二、教学新课1、教学24时计时法。〔1〕说明:1天就是1日,1日的时间就是一昼夜。在一日的时间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想一想,一日共多少小时?〔2〕演示:第一圈从夜里12时也就是0时起,夜里1时、2时、3时上午8时、9时、到中午12时,是12时。提问:这是从夜里12时起走了几圈?如今是什么时候的12时?经过了多少小时?板书下面的直线图:第二圈再从中午12时走,下午1时、2时、3时、晚上8时、9时、再到夜里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也是12小时。提问:第二圈是从中午12时到什么时候的12时?也就是经过了多少小时?板书直线图:提问:谁来说一说在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走了怎样的两圈,共多少小时?追问:一日等于多少小时?板书:1日=24小时指出:从夜里12时起,走一圈正好是中午12时,是12小时;再走一圈到午夜12时又走了12小时,共24小时,所以1日等于24小时。〔3〕认识24时计时法。说明:像上面这样分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来记时的方法,通常叫做普通计时法。邮电、交通、播送电视等部门为了记时方便,不使上午和下午时间混淆,一般都采用的是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就是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分别加上12:下午1时叫13时、下午2时教14时晚上12时叫几时?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几时?指出:像这样的0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比,上午的时刻一样,下午的时刻要把普通计时法的时刻数加上12。中央电视台每天19时播放____节目,这里的19时就是下午几时?说明:在24时计时法里只要直接说几时,比拟方便,在普通计时法里,一定要说明是上午几时或者是下午几时。〔4〕稳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练习十第1题。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练习十第2题。小黑板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强调普通计时法要说明是上午还是下午。2、教学求经过时间。〔1〕教学例1。出例如题,读题。画直线图。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这辆汽车从南京的开车时刻是什么时候?到达上海的时刻是什么时候?要求什么?说明:求路上用了多少小时,就是求14时30分到18时30分经过了多少时间?追问:路上用了多少小时?你是怎样想的?这里的14时30分、18时30分指的是什么?4小时指的是什么?〔2〕教学例2。出例如2,指名读题。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在24时计时法里,这两个时刻各是几时?每天从8时到19时,营业了多少时间怎样计算?老师板书。六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容许用题.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才能和分析^p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容许用题.教学难点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二〕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老师板书:比例的应用二、新授教学.〔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14025=705=350〔千米〕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1〕考虑: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老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老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怎么列出等式?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千米.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4.变式练习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离婚财产分割及孩子抚养协议书
- 施工劳务承包合同协议书样本
- 产业孵化基地入住协议
- 使用授权协议书要点解析
- 房屋互换合同格式
- 员工实习期劳务协议
- 中外专有技术转让协议
- 标准版委托检验检测协议书
- 5.2 凝聚价值追求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建筑项目施工合同书范本
- 浮动码头施工方案
- Poka-Yoke防错技术(完整版)
- 保安交接班记录表(2)
- 神明—EZflame火焰检测系统
- 个人简历求职简历课件.ppt
- 201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在母语的屋檐下
- 新青岛版五四制2021-2022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指导
- 小学四年级音乐课程标准
- 民用机场竣工验收质量评定标准
- 双向细目表和单元测试卷及组卷说明
- 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