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阶段复习 新人教必修2_第1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阶段复习 新人教必修2_第2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阶段复习 新人教必修2_第3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阶段复习 新人教必修2_第4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阶段复习 新人教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复习课第二章热点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判断角度1

化学键与能量变化【例1】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生成1molSF6________________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molSF6中含有6molS—F键,1molF2中含1molF—F键,因此ΔQ=Q吸-Q放=(280kJ+3×160kJ)-6×330kJ=-1220kJ,说明该反应中释放出能量,是放热反应,每生成1molSF6放出1220kJ热量。答案:放热放出1220kJ【例2】共价键都有键能之说,键能是指拆开1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或生成1mol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如H—H键的键能是436kJ·mol-1,是指使1molH2分子分解成2mol氢原子需吸收436kJ的能量。(1)已知H—Cl键的键能为431.4kJ·mol-1,下列关于键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生成1molH—Cl键放出431.4kJ·mol-1能量B.每生成1molH—Cl键吸收431.4kJ·mol-1能量C.每拆开1molH—Cl键放出431.4kJ·mol-1能量D.每拆开1molH—Cl键吸收431.4kJ·mol-1能量(2)参考下表中键能的数据,判断下列分子受热时最稳定的是

。A.HF

B.HCl

C.HBr

D.H2化学键H—HH—FH—ClH—Br键能(kJ·mol-1)436565431368(3)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D.硝酸易挥发而硫酸难挥发【解析】(1)拆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而生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故A、D正确。(2)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A正确。(3)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是因为N≡N键的键能比O=O键的键能大,A正确;溴、碘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与键能无关;硝酸易挥发而硫酸难挥发也是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的,B、D错;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C错。答案:(1)A、D

(2)A

(3)A【名师点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2)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的数值不相等就造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3)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宏观上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在微观上取决于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和新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角度2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例3】在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能量日益增多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释放能量D.若新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小于旧化学键被破坏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反应吸收能量【解析】选B。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这种能量变化除了转化为热能外,还可以转化为光能、电能等,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或新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与旧化学键被破坏时需要吸收的能量的相对大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或新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大于旧化学键被破坏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反应放出能量,否则反应吸收能量,故C、D项均正确。【例4】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H2(g)+Cl2(g)====2HCl(g)

ΔH1=-Q1kJ·mol-1H2(g)+Br2(g)====2HBr(g)

ΔH2=-Q2kJ·mol-1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Q1<Q2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生成1molHCl气体时放出Q1kJ热量D.1mol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HBr(l)具有的能量【解析】选D。Cl2比Br2活泼,等量的Cl2、Br2与H2反应,生成的HCl稳定性大于HBr,Cl2与H2反应放出热量多,即Q1>Q2,A错;因为X2与H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错;生成1molHCl气体放出的热量为C错;1molHBr(g)变为1molHBr(l)要放出热量,所以,1mol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HBr(l)具有的能量,D正确。【名师点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过程图示类型比较热点2原电池原理【例1】如图,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B.若两电极分别为铁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铁C.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Y【解析】选D。外电路电子流向为X→外电路→Y,电流方向与其相反,X极失电子,作负极,Y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X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若两电极分别为铁和碳棒,则Y为碳棒,X为铁。【例2】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CH3CH2OH-4e-+H2O====CH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B.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解析】选C。A项,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移向正极;B项,若反应中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的O2体积为2.24L;D项,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4H+====2H2O。【例3】甲、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与碳棒(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两池中均盛放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①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

棒;乙池中的

棒。②在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若两池中均盛放饱和NaCl溶液:①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乙池附近,发现试纸变蓝,待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蓝色褪去。这是因为过量的Cl2将生成的I2氧化。若反应的Cl2和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且生成两种酸,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1)铜析出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应为原电池的正极或电解池的阴极。甲为原电池,Fe比C活泼,Fe为负极,C为正极,乙为电解池,由电子的流向,可判断Fe为阴极,C为阳极;故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碳棒;乙池中的铁棒。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2)乙为电解池,C为阳极,为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为饱和NaCl溶液,则该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H2↑+Cl2↑+2OH-;Cl2为氧化剂,其产物为HCl,则5molCl2完全反应得到10mol电子,I2被氧化,假设其产物中的碘元素价态为m,则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10mol=1mol×2×(m-0),m=5,则其对应的产物为HIO3,则其反应方程式为5Cl2+I2+6H2O====10HCl+2HIO3。电解====答案:(1)①碳铁②4OH--4e-====2H2O+O2↑ (2)①2Cl-+2H2OH2↑+Cl2↑+2OH-

②5Cl2+I2+6H2O====10HCl+2HIO3电解====【名师点拨】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一般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①首先确定电极名称。②负极上电极材料本身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溶液中的微粒发生还原反应。③根据电解质溶液确定电极反应后元素的存在形式。④弱电解质、气体和难溶物均写成化学式,其余的以离子符号表示。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电极产物的影响;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本身不参与电极反应。⑤根据电子守恒,使正、负极上得失电子总数相等。(2)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①要准确判定电池:正方向、逆方向反应都能发生,放电为原电池,充电为电解池。②准确判定电极:原电池的负极与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对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原电池的正极与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对应元素化合价降低。③电极材料放电后的微粒或物质的存在形式与电解质溶液有关。(3)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首先写出总反应方程式,因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等于燃料燃烧方程式和燃烧产物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方程式的叠加式。其次将总反应拆开,找出氧化反应物质对: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反应物质对:氧化剂——还原产物,分别作为负极反应和正极反应,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考虑溶液的酸碱性环境对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影响,最后利用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进行配平。热点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角度1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例1】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min~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2.5μmol·L-1·min-1和2.0μmol·L-1B.2.5μmol·L-1·min-1和2.5μmol·L-1C.3.0μmol·L-1·min-1和3.0μmol·L-1D.5.0μmol·L-1·min-1和3.0μmol·L-1【解析】选B。分析图像可知,在4min~8min时间段内反应物的浓度由20μmol·L-1下降到10μmol·L-1,浓度变化量为10μmol·L-1,故反应速率为=2.5μmol·L-1·min-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大致的变化规律是反应每进行4min,反应速率降低一半,所以当反应进行到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大约降到2.5μmol·L-1。【例2】(双选)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解析】选A、C。C为固态反应物,增加其用量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容器体积缩小一半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反应各气体物质浓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体积不变充入N2,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反应各气体物质浓度并未改变,反应速率基本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总压强不变,但反应各气体物质浓度同等程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名师点拨】1.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比较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时,要先转化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再进行比较。(1)转换依据:对于任意化学反应:mA+nB====pC+qD,用不同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注意事项。①不能单纯地比较各物质反应速率数值的大小,还要结合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因为数值大的反应速率不一定快。②要注意单位是否相同,如果单位不同,要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大,反应速率不一定快,因为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来表示的。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模式和步骤(1)计算模式:设amol·L-1、bmol·L-1分别为A、B两物质的起始浓度,mxmol·L-1为反应物A的转化浓度,nxmol·L-1为B的转化浓度,则:

mA(g)+nB(g)pC(g)+qD(g)起始浓度(mol·L-1) a b 0 0变化浓度(mol·L-1) mx nx px qx终态浓度(mol·L-1) a-mx b-nx px qx(2)基本步骤:①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起始加入量。②确定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量。③确定反应进行至某时刻时各物质的量。④依据题干中的条件建立等式关系进行解答。⑤应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浓度变化之比=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角度2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例3】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选A。①表示v(正)=v(逆),正确;②不能表示v(正)=v(逆),不正确;③只要发生反应,则v(NO2)∶v(NO)∶v(O2)=2∶2∶1,不正确;④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变,正确;⑤容器体积不变,因此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已达平衡;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已达平衡。【例4】(双选)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2SO2(g)+O2(g)2SO3(g)+190kJ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A.v(O2)正=2v(SO3)逆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解析】选B、D。A项,考查用v(正)=v(逆)来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应该为2v(O2)正=v(SO3)逆,A项错误;B项,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的总质量÷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气体的总质量在整个变化过程中都不发生变化,而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在反应未达平衡时不断变化,一旦达到平衡就不再变化,所以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可以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气体的密度=气体的质量÷容器的体积,所以不管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气体的密度都不会发生变化,C项错误;D项,在反应未达平衡时,气体的分子总数在不断地变化,当达到平衡时就不再变化,因此D项正确。【名师点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化学平衡的标准。①“定”,当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或百分含量)一定,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即可判定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引申:某一物理量,如压强、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颜色、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随化学反应的进行而改变,即该物理量为一变量,当它不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时即可判定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②“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当用同一物质来表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即可确定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若用不同物质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时,它们的反应速率之比要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对化学平衡状态理解的“三种误区”。①反应物完全转化成生成物。(×)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100%的转化,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②化学反应停止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只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③外界条件改变对平衡状态无影响。(×)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化学平衡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3)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两种误区”。①各组分的浓度相等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各组分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也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课程标准导航1.了解人类对配合物结构认识的历史。2.知道简单配合物的基本组成和形成条件。3.掌握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4.认识配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新知初探自学导引自主学习(2)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共用的共价键叫配位键。配位键可用A→B形式表示,A是_________________的原子,叫做电子对给予体,B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子叫接受体。(3)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提供孤电子对接受孤电子对①有能够提供_______________的原子,如______________等。②另一原子具有能够接受__________的空轨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孤电子对N、O、F孤电子对Fe3+、Cu2+、Zn2+、Ag+想一想1.在水溶液中,Cu2+与氨分子是如何结合成[Cu(NH3)4]2+的呢?2.配位化合物(1)写出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氨水,得到深蓝色溶液整个过程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2)[Cu(NH3)4]SO4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外界为__________,内界为________________,中心原子为______,配位体为_______分子,配位数为_______。(3)配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配位体的配合物,若配位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就能形成不同几何构型的配合物,如Pt(NH3)2Cl2存在______和______两种异构体。硫酸四氨合铜[Cu(NH3)4]2+Cu2+NH34空间的排列方式顺式反式想一想2.顺式Pt(NH3)2Cl2和反式Pt(NH3)2Cl2的化学式相同,它们的性质也相似吗?提示:不同,由于结构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相同。二、配合物的应用1.在实验研究中,人们常用形成配合物的方法来检验__________、分离物质、定量测定物质的组成。(1)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配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离子先生成沉淀,然后沉淀再溶解[Ag(NH3)2]OH(2)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配合物是______________。2.在生产中,配合物被广泛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域。3.生命体中的许多金属元素都以配合物形式存在。4.配合物在医疗方面应用也很广泛。5.模拟生物固氮也与配合物有关。有血红色溶液出现Fe(SCN)3染色电镀硬水软化金属冶炼自主体验1.配合物[Zn(NH3)4]Cl2的中心原子的配位数是()A.2 B.3C.4 D.5解析:选C。配合物[Zn(NH3)4]Cl2的中心原子是Zn2+,配位体是NH3,配位数是4。2.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A.Ag+、NH3 B.H2O、H+C.Co3+、CO D.Ag+、H+解析:选D。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必须是一方能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能提供空轨道,A、B、C三项中,Ag+、H+、Co3+能提供空轨道,NH3、H2O、CO能提供孤电子对,所以能形成配位键,而D项Ag+与H+都只能提供空轨道,而无法提供孤电子对,所以不能形成配位键。3.下列不属于配离子的是()A.[Ag(NH3)2]+ B.[Cu(CN)4]2-C.[Fe(SCN)6]3- D.MnO-4解析:选D。MnO-4无配位原子。4.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A.[Co(NH3)4Cl2]Cl B.[Co(NH3)3Cl3]C.[Co(NH3)6]Cl3 D.[Co(NH3)5Cl]Cl2解析:选B。在配合物中,内界以配位键结合很牢固,难以在溶液中电离;内界和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在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不难看出A、C、D三项中配合物在水中均电离产生Cl-,而B项无外界离子,不能电离。要点突破讲练互动探究导引1指出配合物[Pt(NH3)4Cl2]Cl2的配离子、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及配位原子。提示:配离子指配合物的内界,中心原子指提供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要点一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配位体指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配位数是配位体的总个数,配位原子指配位体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配合物[Pt(NH3)4Cl2]Cl2的配离子为[Pt(NH3)4Cl2]2+,中心原子是Pt4+,配位体是NH3、Cl-,配位数为6,配位原子为N和Cl。探究导引2配离子[Ag(NH3)2]+是如何形成的?提示:配离子[Ag(NH3)2]+是由Ag+和NH3分子反应生成的,由于Ag+空的5s轨道和5p轨道形成sp杂化轨道,接受2个NH3分子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直线形的[Ag(NH3)2]+,该过程图示如下。

要点归纳1.配合物的组成内界:中心体(原子或离子)与配位体,以配位键成键。外界:与内界电荷平衡的相反离子。有些配合物不存在外界,如[PtCl2(NH3)2]、[CoCl3(NH3)3]等。另外,有些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与配位体构成,如[Ni(CO)4]、[Fe(CO)5]等。2.配合物的结构配位数杂化轨道类型空间构型结构示意图实例2sp直线形[Ag(NH3)2]+[Cu(NH3)2]+配位数杂化轨道类型空间构型结构示意图实例4sp3正四面体形[Zn(NH3)4]2+[ZnCl4]2-dsp2(sp2d)平面正方形[Ni(CN)4]2-[Cu(NH3)4]2+6sp3d2(d2sp3)正八面体[AlF6]3-[Co(NH3)6]3+即时应用1.化学家维多克·格利雅因发明了格氏试剂(RMgX)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RMgX是金属镁和卤代烃反应的产物,它在醚的稀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并与二分子醚络合,在浓溶液中以二聚体存在,结构如下图:上述2种结构中均存在配位键,把你认为是配位键的用“→”在结构图中标出。解析:配位键是由孤电子对与空轨道形成的,Mg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可以与R、X形成离子键,而O原子中存在孤电子对,所以两个O(C2H5)2可以与Mg形成配位键。在二聚体中,同理,一个Mg与R、X相连,则另外一个X和O(C2H5)2,则与Mg形成配位键。答案:要点二配合物的性质探究导引现有两种配合物晶体[Co(NH3)6]Cl3和[Co(NH3)5Cl]Cl2,一种为橙黄色,另一种为紫红色。请设计实验方案将这两种配合物区别开来。提示:在[Co(NH3)6]Cl3中Co3+与6个NH3分子配合成[Co(NH3)6]3+,3个Cl-都是外界离子。而[Co(NH3)5Cl]Cl2中Co3+与5个NH3分子和1个Cl-配合成[Co(NH3)5Cl]2+,只有两个Cl-是外界离子。由于配合物中内界以配位键结合很牢固,难以在溶液中电离,而内界和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不难看出,相同质量的两种晶体在溶液中能够电离出的Cl-数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鉴别。要点归纳1.配合物的颜色:当简单离子形成配合物时,其性质往往有很大的差异,颜色发生改变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多数配离子都有颜色,如[Fe(SCN)6]3-为血红色、[Cu(NH3)4]2+为深蓝色、[Cu(H2O)4]2+为蓝色、[CuCl4]2-为黄色、[Fe(C6H6O)6]3-为紫色等等。我们根据颜色的变化就可以判断配离子是否生成,如Fe3+离子与SCN-离子在溶液中可生成配位数为1~6的硫氰合铁(Ⅲ)配离子,这种配离子的颜色是血红色的,反应如下:Fe3++nSCN-====[Fe(SCN)n]3-n,实验室通常用这一方法检验铁离子的存在。2.配合物的溶解性:有的配合物易溶于水,如[Ag(NH3)2]OH、[Cu(NH3)4]SO4、Fe(SCN)3等。利用配合物的这一性质,可将一些难溶于水的物质如AgOH、AgCl、Cu(OH)2等溶解在氨水中形成配合物。如在照相底片的定影过程中,未曝光的AgBr常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Br+2Na2S2O3====Na3[Ag(S2O3)2]+NaBr。金和铂之所以能溶于王水中,也是与生成配合物的溶解性有关,反应式为:Au+HNO3+4HCl====H[AuCl4]+NO↑+2H2O,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配合物的颜色和溶解性还与配合物的空间结构有关,如顺式[Pt(NH3)2Cl2]和反式[Pt(NH3)2Cl2]的溶解性和颜色等性质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顺式[Pt(NH3)2Cl2]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它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具体情况见前面的表格。3.配合物的稳定性: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体的性质有关。例如,血红素中的Fe2+与CO分子形成的配位键比Fe2+与O2分子形成的配位键强,因此血红素中的Fe2+与CO分子结合后,就很难再与O2分子结合,血红素就失去了输送氧气的功能,从而导致人体CO中毒。即时应用2.配合物CrCl3·6H2O的中心原子Cr3+的配位数为6,H2O和Cl-均可作配位体,H2O、Cl-和Cr3+有三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形成三种物质:一种呈紫罗兰色、一种呈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