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2023届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2023届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2023届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2023届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1977年高考,570多万考生报考,录取率为5%,以后录取率总体增加,到2016年高

考,940万考生报考,录取率超过82%.这反映出()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不断取得新进展 B.“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取得新成就

C.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了国民素养 D.高考制度改革适应了国家战略需要2.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建立而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何迟被折磨致残。这一史实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3.1969年以后的几年里,我国许多地方的小学开设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程。中学开设毛泽东思想教育、农业基础、工业基础、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程。学生参加劳动和政治活动占用大量时间,文化课学习所用时间不足60%。这种做法(

)A.促进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培养了革命小将,值得继承

C.是对文革时期文化专制的抵制 D.造成中小学文化教育水平的下降4.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出版社创作了大量连环画,涵盖了抗美援朝、工人生活、农民翻身、战斗事迹、英雄劳动、思想改造、破除迷信、科学知识、婚姻问题、儿童故事等方面。此举旨在A.践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B.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

C.利用连环画通俗性教育民众 D.推动扫盲教育的顺利开展5.1956年后,我国涌现出一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如贺敬之的诗歌《雷锋之歌》、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等。这主要得益于A.“双百”方针的提出B.高考制度的恢复C.义务教育的实行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6.对表格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年份主要成就现实意义和评价1979年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道路,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83年“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991年秦山核电站中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2012年“辽宁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2013年“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截止2014年11月)A.市场经济是科技发展的根源 B.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全面领先

C.传统科技在当代焕发生机 D.我国在部分科技领域中取得突破7.在历史探究课上,几位同学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展开了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A.甲:“双百”方针是指在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B.乙:“双百”方针的实施过程历尽曲折C.丙:“百家争鸣”就是学者可以自由发表任何言论

D.丁:“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与春秋战国时极为相似8.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9.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0.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教育事业曲折发展,以下口号或方针提出的时间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向科学进军

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②①④ D.①④②③11.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②“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行③“银河—I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④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12.1956年开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有地方老师在组织群众学习普通话时,先从“吃饭”“开会”“生产”等具体事物名称讲起,再让群众收听广播学习普通话;也有地方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编为普通话教材传达给基层群众。这A.推动了扫盲教育的突破性发展 B.彰显出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效

C.促进了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 D.利于增强群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在我国近现代出版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不久为满足当时社会上学习英语与西方科学文化的需要,先后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以及《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等中英文对照读本。

1902年正式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及发行所。后聘请支持维新且翰林出身的张元济担任编译所长,汇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加盟,制订系统全面的编辑出版计划,奠定了商务新型出版事业的坚实根基。

1903年与日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抓住清末学制改革机遇,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全套教科书《最新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出版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论自由》).后出版多部严译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1914年,收回全部日股,在组织方面重新调整,逐渐建立了一处(总务处)四所(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研究所)的组织系统。

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

1922年置办德国造的滚筒印刷机,印刷速度提高10倍。

1924年

商务印书馆创建了东方图书馆,不久这个被誉为“亚洲第一图书馆”对民众开放。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摘编自肖东发等著《中国出版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向并说明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14.“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平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终稿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而贵自知”“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材料三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以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文、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5.材料

1923年8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北京成立,晏阳初担任总干事。“平教总会”主张乡村平民教育是全国大多数人民的教育,是急切的救国工作。“平教总会”物色延聘大量学术专家研究平民教育并在华北地区进行实验。同年,晏阳初新鳊的《平民千字课》出版。每课的材料,是图画在首,课文在中,生字在后,要求“由已知而未知,由未知而记忆”的学习,实施文字教育。在河北保定,三年内进入平民学校共五万余人,毕业生三千余人。1926年,“平教总会”设立普及农业科学院,规定“研究之进程,须与农人实际生活相辅而行”,用生计教育使农民免于饥寒之苦。晏阳初还提出在文字、生计教育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对农民进行心民教育,“使成为能合群,能服务的社会分子”。1928年,晏阳初应南京国民政府邀请,南下协助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政府推行平民教育。5月,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拟订并讨论的“分期施行民众教育案”完全采纳“总会”的计划,并在大会上通过。

--摘编自吴相湘著《晏阳初传》

(1)根据材料,概括1923-1928年间,晏阳初在华北地区推行乡村平民教育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晏阳初在华北地区推行的乡村平民教育。

参考答案1.D2.D3.D4.C5.A6.D7.B8.B9.A10.A11.D12.D

13.(1)方向:集中于编译出版教育教学书籍、汉译名著、中外文工具书、经典古籍等方面.

原因:顺应了先进中国人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的努力与需求;维新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抓住清末学制改革与废除科举的机遇出版新教科书(清末新政的推动);积极引进外国资本与先进印刷技术;大胆吸收人才任用专家学者;重视组织管理,适时调整业务.

(2)影响:推动了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知识的传播,有利于启蒙民众民主自由意识;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与大众教育事业的进步,传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文化.现实意义:商务印书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同等重要,这是国家与民族进步的源泉与动力.14.(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②观点及论述:观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

论述: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