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各理论学派_第1页
人格心理学各理论学派_第2页
人格心理学各理论学派_第3页
人格心理学各理论学派_第4页
人格心理学各理论学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格心理学各理论学派lxPAGE4lx人格心理学各理论学派第一编:人给格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1.人格研究的主题:人性哲学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人格测量第二章:人格理论的学习要领:第三章:人格的界定:1.人格:(阿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生理系统的动态组织,他决定了此人对其他环境的独特适应。(人格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个性:是一个人区别取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特征。反映了个体差异性与共性的对应。气质: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2.人格的基本性质的四个方面: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3.人格的基本性质: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系统性传性”3)学校与社会文化:=1\*GB3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2\*GB3②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4)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人格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第五章:人格心理学发展趋势第二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第一章:弗洛伊德的经典分析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人性观:1)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2)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3)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2.人格界定:潜意识深度心理学=潜意识的心理学3.个人结构:1)地形学模型:人格结构由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构成。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地反应;前意识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能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2)结构模型: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4.人格动力:本能、驱力:个体具有的一个源源不断的精神能量动力的分类:生的本能;死的本能。5.人格发展:a.五个发展阶段: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男童的俄狄浦斯情节和阉割情结,以及女性的奥列屈拉情节和阴茎妒羡)4)潜伏期5)两性期b.发展障碍:1)停滞现象;2)退化现象。:研究方法:1.临床观察法2.心理治疗技术: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分析、阻抗分析、解释第四节:研究主题:梦的理解:1)梦是有意义的心理现象,是对人的愿望的迂回满足;2)梦所表达的愿望是与潜意识欲望相联系的;3)梦是经过修饰改装后的表达;4)表层的“显梦”和深层的“隐梦”焦虑:1)现实焦虑2)神经质焦虑3)道德焦虑自我防御机制:=1\*GB3①压抑;=2\*GB3②投射;=3\*GB3③反向形成;=4\*GB3④转移或代替;=5\*GB3⑤合理化;=6\*GB3⑥否认;=7\*GB3⑦升华:理论应用1)个体心理治疗2)儿童治疗3)家庭治疗4)催眠第六节:理论评价:贡献:1)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强调本能的作用;对性的研究,冲击了传统陈旧观念;他的“人格三节构”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他对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的划分也与心理年龄阶段的科学划分有着一致性;2)精神分析还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弗洛伊德先后提出联想、梦的分析等,使潜意识能够被了解和考察;3)精神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精神病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尤其是心理治疗而言;4)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理论涉及人类思想的各个方面,弗洛伊德主义和新弗洛伊德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在一般意识形态中得到广泛传播。缺陷:1)弗洛伊德对于人性消极负面的看法。主张人是暴利、自我中心的和冲动的,过分看重本能在控制人的行为中的力量;2)不少学者批评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他的理论中强调儿童发展的性驱力是不合适的;3)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标准来检验,弗洛伊德建立精神分析时所使用的方法显然是欠缺严谨的;4)本质上,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观是唯心主义的,从根本上是错误的。第二章: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人性观:1)潜意识也具有积极的力量,包含着智慧;2)对人持乐观的态度人格界定:具有原始统一性和先天整体性的人格成为心灵,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作用是调节和控制思想、感情和行为。人格动力:人格动力的源泉来自心里能,将力比多解释为普遍的生命力。力比多的分配遵循三条原则:1)等值原则2)平衡原则3反相原则)人格结构:主要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构成。意识和自我:意识是人心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知晓的部分。自我:ego个体潜意识和情结:个人潜意识有一种重要而有趣的特性,荣格称之为“情结”,如恋母情结、权力情结、自卑情结等集体潜意识和原型: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是对某一外界刺激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情境等。原型主要有以下四种: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目的在于给人好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也成为顺从原型。异于时成为膨胀。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男性的阿尼玛和女性的阿尼姆斯称为内部形象。阿尼玛指男人心灵中女性特征,反之依然。阴影:潜意识中负向的一面或者是人性中黑暗的一面。自性:self,像一种“曼茶罗”“魔力图”:人格发展1、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是人生的早期,力比多指向于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从不具备意识的自我意识自我逐渐形成。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或40岁):“心灵的诞生”时期,心灵开始获得了自己的形式面临人生道路的各种问题,这一阶段的人必须努力培养自己意志力量中年时期(从35-40到退休)这一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个体更关心智慧和人生意义。4、老年时期(从退休到死亡)老年阶段是一个获得知识和发展智慧的时期。荣格认为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沉浸在无意识当中。第四节:研究方法:1.词语联想技术:是荣格创造的一种研究情结的方法,通过被试对词语的联想内容以及反应时、皮肤导电的频率及呼吸频率的变化,探测隐藏在个人潜意识中的情结。2.释梦技术:1)放大法:让个体坚持在某一个既定的梦的象征上,发展出许多相关联的观念2)绘画疗法第五节:研究主题:心理分析:荣格将心理治疗分为四个阶段:宣泄、阐释、教育、个性化。2.梦心理学是集体潜意识(而非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心灵的真实描述(而非伪装或扭曲的表现)3.人格类型:1)两种人格倾向:内倾 外倾2)四种心理机能:思维 情感 感觉 直觉3)八种人格类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MBTI人格测验:外倾——内倾感觉——直觉思考——情感判断——知觉:理论应用1.临床心理分解,消融一些消极情结,沙盘技术,绘画技术2.文化领域.发掘宗教的积极面,艺术作品具有永久魅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原因,原型的表现:理论评价1.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集体潜意识。2.自性的整合作用使荣格的人格理论具有整体性3.荣格的类型理论,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4.字词联想和情结理论对西方的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犯罪心理学发挥了重大作用。5.他的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的研究开辟了人格的遗传进化论的研究。缺点:理论观点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科学依据,且晦涩难懂,带有神秘色彩。第三章:阿德勒的分析心理学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1.人性观:人类行为受社会驱力的激励,有目标导引,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非潜意识2.人格界定:人格是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风格。3.人格动力:对器官缺陷和心理自卑的补偿,是人格的原初动力。追求优越,克服自卑感,是人生的主导动机,也是人类的天性。4.人格结构:1.生活风格: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2.创造性自我:创造性地运用遗传和环境所提供的素材,依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加以组合,形成独一无二的自己。3.社会兴趣:满足人类和谐友好的生活,建立美好社会。充分发展有三个问题“职业选择”“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5人格发展1.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秀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儿童生活风格发展还主要取决于他们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出生顺序也会影响一个孩子怎样与社会联系,影响生活风格的发展。第三节:研究方法1.早期记忆法2.心理治疗第四节:研究主题1.自卑与补偿心理自卑感不会给人的心理造成明显的影响,除非人无法展开对优越感的追求,或者自卑感加剧至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这就是自卑情结。过度的自卑感,迫切的需要补偿,但是却又夸大了遇到的困难,削弱了自己的勇气2.社会兴趣社会兴趣高的人表现更好第五节:理论应用教育应用1.儿童辅导2.父母教育心理咨询1.婚姻咨询2.家庭咨询3.团体咨询第六节:理论评价提出了人本主义人性观,认为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具有利他思想,博爱,合作性,独特性和觉察性。首创“创造性自我”的概念,有助于补偿经典精神分析过分的“客观主义”。对当代治疗实践贡献相当大。带动社区心理卫生运动。例如,家庭系统疗法,格式塔疗法,现实疗法等。理论缺陷有些原创性假说难以实证2.大部分理论根据常识性心理学知识而非复杂的观念则过度简单,过于局限。第三编:新精神分析学派第一章:霍妮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人性观:对人的本性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认为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发展着自己的独特潜能,但人格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人格结构:把人格看成完整动态的自我。自我有三种基本存在形态:1)现实自我:是个体经验的集合2)真实自我:是指个体的潜能,可能的自我3)理想自我:不可能的自我第三节:研究主题基本焦虑和安全感的追求:基本焦虑:独自面对严重问题且安全无助的感受追求安全感:采取防御性策略(神经症的需要)神经症理论:神经症需要是怎么来的:个体体验的基本焦虑越深,对于安全感的渴望就越强烈,为了减轻这种痛苦,个体常会采取一些病态的策略来避免焦虑,自我防御。神经症需要具有四个特征:强迫性的、被过分夸张的、极端化的、永远无法满足的。对关怀和赞许的神经症需要;对支配其生活的伙伴的神经症需要;对权力的神经症需要;对剥夺和利用他人的神经症需要;对地位和尊严的神经症需要;对自我崇拜的神经症需要;对非凡成就和个人野心的神经症需要;对限制自己人生的神经症需要;对自给自足、独立自主的神经症需要;对完美无缺的神经症需要;神经症人格:亲近他人与顺从型反抗他人与攻击型逃避他人与退缩型人生取向:分为三种:1)自谦2)夸张3)退却神经症冲突: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冲突行为方式的冲突个体生活在矛盾的社会文化与混乱的人际关系中,因为缺乏安全感而产生基本焦虑,为了克服基本焦虑而产生神经症的需要,进而发展出相应的神经症人格与行为方式,并且陷入了神经症的冲突之中,导致了新的焦虑。第四节:理论应用女性心理学:霍妮是第一个对弗洛伊德的“人体结构就是命运”的观点提出批判的人。对于弗洛伊德的“阴茎妒羡”,霍妮提出了“子宫妒羡”的观点,即男人也会羡慕女人的乳房、子宫和生儿育女的能力。健康人格模式神经症的治疗第五节:理论评价:贡献:1)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2)第一个伟大的精神分析女权主义者缺陷:1)创新性不够;2)过分强调神经症,忽略正常人格的结构与发展;3)霍妮的理论在内部一致性上存在明显的不完善之处。:弗洛姆的人格理论: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人性观:坚持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及人生取向,从人类生存的特殊状况来了解完整的人格,超越了人受本能和生物性支配的论断人的基本驱力之一是趋乐避苦,另一个方面是爱,爱能增进幸福和快乐。人类的需要:关联的需要;2)归根的需要;3)超越的需要;4)认同的需要;5)方向架构和献身的需要;6)刺激和被刺激的需要人格类型:1)接受性,处于被动的状态;2)剥削型,通过抢夺、欺诈或操控的手段来获得;3)囤积型,通过囤积和节约来获取安全感;4)市场性,自己价值由外界和他人决定;5)官僚型,个体被权力和官僚系所控制,自己也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6)建设型,充分发展和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潜能。:研究主题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1)逃避自由,社会变迁和竞争日益激烈,个人安全感削弱2)疏离;3)机器人化,西方工业社会力,人所完成的一切产品都显得微不足道,人就像个机器人社会变革论要解决现代人的危机,要通过社会变革来实现。唯有社会的健全,才有个人人格的健康。:理论应用1.理想人格模式1)创造性生活取向;2)创造性的爱;2.精神疾病的治疗1)精神疾病的成因,精神疾病常常由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引起。2)精神疾病的治疗,探求潜意识,释梦等。3.弗洛姆人格理论与宗教宗教史参考架构的一种,是人们逃避自由的方式,人们寻求宗教的慰藉不是因为信仰和奉献,而是为了逃避孤单和寻找安全感。:理论评价优点:弗洛姆把心理现象放到广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下加以研究,无疑大大拓宽了精神分析以及整个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同时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对普通大众生活状况关注。他发出能源危机、饥荒和核战是现代社会三大威胁的警告。缺陷:社会变革论不可避免地成为乌托邦式的空想主义,改革方案空泛,难以实施。缺乏定量的研究和分析,无法实证研究支持所提出的观点。:沙利文的人格理论:理论观点1.基本概念1)人种假设:承认遗传对人格有一定的影响,倾向于研究全人类共通的心理现象2)人际需要:人格主要由社会力量塑造,而其中最关键的是人际关系3)紧张降低模型:人类有趋向心理健康的动力,降低内心紧张的动机,达到完全平衡状态,即没有内在缺乏感和外在压迫感4)动力机制:强调人格是一个动态过程,将能量传递的过程称为动力机制5)经验模式:1.分离模式的经验2.并列模式的经验3.综合模式的经验2.人格结构:1)人格化:个体以人际经验为基础形成自己和他人的习惯性印象的过程2)自我系统:也叫自我动能,是指以个体的人际经验为基础建立的自我形象3)选择性忽略:自我系统的基本作用是降低焦虑,在遭遇可能威胁时个体会简单的忽略或者拒绝这些不和谐的信息4)非我:由焦虑造成的,在潜意识里与自我系统分离的。3.人格发展1)婴儿期2)儿童期3)少年期4)前青春期5)青春前期6)青春后期7)成人期:研究主题人格发展与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第四节:理论应用1.精神病理学2.精神疾病的治疗第五节:理论评价1.沙利文的精神病学人际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体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将精神分析的研究重点转移到社会学的方向上,从研究个体内部走向了研究个体。2.对精神病领域的影响非常深远,因为他强调这种疾病的非器质性和人际方面的成因,成功治愈了许多患者。3.关于焦虑的论述完整细致,支出许多疾病的重要起因存在于青春期。缺陷:1.创造深奥可怕的术语令人费解2.将自我系统的形成归隐于重要他人奖罚的结果,忽视了孩子自己错误的认识造成的歪曲。第四章: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人性观:认为人们有能力克服人格和社会出现的危机,从而获得成长人格动力:生理过程:力比多和性欲自我过程:同一性和掌握感:a.同一性:包括四个不同方面:=1\*GB3①个体性=2\*GB3②整体性和整合感=3\*GB3③一致性和连续性=4\*GB3④社会团结性3.人格发展八个阶段:1)口唇期:(0--1)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2)肛门期:(1--3)自主—羞怯和怀疑3)生殖器期:(3--6)主动自发—罪恶感4)潜伏期:(6--12)勤奋—自卑5)两性期:(12--20)同一性—角色混乱6)青年期:(20--25)亲密—疏离7)成年期:(25--65)生产—停滞8)成熟期:(65--~)自我统整—失望:研究主题1.自我:自我是人格和发展的积极驱动力,他可以独立并且创造性地解决人生各个阶段的问题。2.心理历史理论:研究著名历史任务的生活史。心理历史法就是将心理和历史的方法合并起来。:理论应用1.精神疾病及其治疗:2.教育和心理健康领域:提出中年危机的概念,带动了中年期心理健康的研究和理论。:理论评价贡献:拓宽了精神分析理论的范围,强调人格发展中社会和文化影响的作用,将精神分析和社会学结合起来;其次强调健康和适应性的自我机制,使精神分析不再局限于临床个案的研究,扩展到正常个体和整个生命周期。理论缺陷:理论立场上调和矛盾的态度无疑削弱了起自我心理学的影响力,提出的发展八阶段理论的思辨性多于科学性。只是把自我作为人格的生物学根源,在论述人格发展动力的时候也认为是个体的“同一性”在起作用,对社会因素的重视远远不够。:客体关系理论:理论观点1.基本概念客体是指我们身体以外的人、事务和观念。客体可以指一个被爱着或者被恨着的人物、地方、东西甚至是幻想。2.人格结构客体包括内在客体和外在客体。内在客体是一个心理表象,外在客体是指一个真正的人或者真正的物体。3.人格动力1)建立关系的发展的动力:人需要被爱,也希望接受他所施于别人的爱。2)内化机制:儿童最初与重要他人建立的关系(客体关系)会内化为个人人格的成分,概化至其他关系中。4.人格发展最早客体关系是共生的自我—客体,这时自我和客体区别不明显。这些未经过分化的经验发展下去意味着要分离,即形成分化了的经验。:研究主题1.关系自我:早期经验与他人建立起来的关系,包括人我相互作用的模式、人际知识和自我认知等。2.自我中心人格:儿童最初是自我中心的,其任务是发展一个统整的自我。第四节:理论应用1.主客体分离研究——感觉剥夺2.心理异常的原因1)主客体界限不清2)双极整合缺乏3)早期家庭亲情的缺乏3.治疗方法1)关系治疗2)家庭治疗第六章:对新精神分析理论的总体评价第四编:行为主义学派:第一章:华生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人性观:人性无所谓善与恶,性善或性恶乃是由于个体受到环境影响、后天塑造的结果,环境是人格的塑造者。人格界定:人格发展:1)环境决定论者,华生强调环境的作用。他特别强调童年期人格变化的重要性,幼年和少年是个体形成各种习惯系统的时期,也是人格变化最快的时期,13岁以后,定型,很难变。把人看成环境消极被动的产物,无视人的积极主动性。4.异常行为的行成和改变:第一个提出异常行为是经过条件反射而习得的学者。(小艾尔伯特实验,对抗性条件作用。):研究方法研究一个人受教育的情况。研究成就,升迁速度和薪金增长速度是衡量一个人成就的重要指标。运用心理测验,了解一个人现有知识和水平。研究业余爱好,了解人格5.研究一个人在生活情境中的情绪表现。:理论应用行为主义心理治疗,脱敏疗法:理论评价(1)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化发展。(2)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不仅仅只局限于研究意识。(3)促进了心理学应用,如行为主义疗法至今在临床心理治疗中起了重要作用。缺点:(1)过于强调行为,否定意识和本能。贬低生理和遗传的作用以及脑和神经中枢在心理活动的重要作用,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章:斯金纳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人性观:与华生的观点一致,斯金纳认为人性无善恶好坏之分,是“中性”的。人格概念:通过操作条件反射而形成的一种惯常的行为方式。操作性行为与反应性行为:(区别)反应性行为又称应答性行为,是指由某种特定的、可观察到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即经典条件下的行为。操作性行为与反应性行为相对,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到的刺激出现的情境下发生的有机体行为。反应泛化与分化:(区别)泛化是指一种条件反射建立以后,个体可能不仅对条件刺激做出行为反应,而且也可能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做出行为反应。分化又称辨别,是指个体能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人格的行成与改变:斯金纳认为人格形成与改变的关键成分是强化。强化:当有机体表现出某种行为后,如果紧随其后出现的某一事件或刺激能使该行为的出现几率增加,那么该事件或刺激就具有强化作用。这一事件或刺激就叫强化物。强化的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正强化物:如果呈现某一后记刺激物,能够加强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那么该刺激物就死正强化物。由正强化物的出现而对个体行为产生的强化作用成为正强化。负强化物: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能够加强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那么该刺激物就是负强化物。由于负强化物的消失而对个体所产生的强化作用成为负强化。正惩罚:如果在一个行为之后给予一个厌恶刺激,结果该行为在将来再现的可能性降低,则为正惩罚,该刺激物为正惩罚物。负惩罚:如果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紧接着撤除了一个原来存在的愉快刺激,导致该行为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减小,这一过程就叫负惩罚,被撤销的刺激被称为负惩罚物。愉快刺激厌恶刺激正强化正惩罚负强化负惩罚强化物的来源:一级二级强化物第三节:研究主题:行为的消退:1)惩罚不能指引正确的行为;2)惩罚要有及时性;3)惩罚可能具有副作用第四节:理论应用行为评估:行为塑造:即对逐步趋向目标的任何行为给予强化。行为治疗:1)代币制;2)生物反馈法;3)厌恶刺激:理论评价贡献1)强调环境与情景变量对行为的影响作用2)注重实验室实验与临床应用相结合3)扩展了理论的应用范围缺陷:忽视对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探讨有动物研究结论简单地推广到人类(3)行为治疗的局限性,只专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论:人格界定人格是习得的。学习由四个要素组成: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人格结构反应是人格主要的结构性概念。刺激和反应之间有联结称为习惯。:人格发展人格发展是习惯的习得,彼此有相互关联。婴儿:1,每个婴儿生来具有一套特定的特殊反应2,婴儿具有天赋的反应等级3.婴儿具有一套原始内驱力:研究主题1,挫折攻击假说,挫折的存在总要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2,模仿,是一种社会学习,有三种表现形式:相同行为,仿同一衣服行为和翻版行为。都以强化才可能习得该行为为前提:研究方法早期教育,喂食情景,大小便训练,早期的性教育,愤怒焦虑冲突神经症的形成与治疗,神经症形成,神经症的治疗:理论评价主张必须用操作性定义来界定概念,这样把概念转化为可以用实验检验的术语。搭起了动物学习实验和临床心理治疗之间的桥梁。重新界定刺激,反应,同时加入社会文化变量和文化人类学的资料。弊端:用动物来研究人类的行为是否可行,所有行为是都可在实验室控制的情况下进行。过分强调原始驱力在人类行为中的决定作用,忽视自我意识对行为的重要影响。:对行为主义学派的总体评价一)贡献1、具有坚实的实验研究基础。2、创建了一些很实用的心理治疗程序。3、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在行为主义方法中加入认知变量,扩大了行为主义解释的现象范围。(二)批判1、极端的行为主义学派忽视了人的理性、认知等因素。2、重视学习过程,运用技巧、方法等,关注人的行为而非人本身。3、行为疗法治标不治本,症状很可能会转移。4、行为疗法不那么重视咨访关系,忽视了来访者的个别差异。5、行为主义疗法不适合咨询人生中较高层次的问题。第五编:人本主义学派:第一章:马斯洛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1.人性观:马斯洛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是好的、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基本需求。2.人格动力:——需要理论1)需要层次: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节:研究主题1.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1)能完整准确地知觉现实2)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3)内心生活、思想、行为自然率真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5)有独处的需要6)具有独立自主的特征7)接受并欣赏新事物且不厌烦平凡的事物8)具有高峰体验9)热爱人类并具有帮助人类的真诚愿望10)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持久而深入的人际关系11)有民主的性格,能尊重他人人格12)道德标准明确,分辨目的与手段的区别13)有卓越的幽默感14)富有创造力,不墨守成规15)具有批判精神,不容易被社会诱惑高峰体验:是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的体验。:研究方法1.整体分析方法:人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2.问题中心法3.自我实现的测量方法:个人取向量表POI:理论应用1.在教育中的应用:发现学生的禀赋与天性2.在管理中的应用: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理论评价贡献:1.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人,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无法比拟的贡献。2.创立了一门研究人类积极本性的心理学,理论建立在对健康人的研究基础之上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关注人们的需要,对于教育界和企业界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缺陷:1.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者都是经验的概括和构思,缺乏严格的实证研究2.“人性本善”的假设,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丑陋现象。第二章: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1人格结构: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自我和理想自我自我:关于自己各方面的印象理想自我:希望自己能够具备的样子。2.人格发展1)积极关注的需要一个人在生活中,对得到重要人所给予的关爱、同情、尊敬和认可的情感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3.人格动力人的基本动力就是谋求自我的充分发展,即自我实现的倾向第三节:研究方法Q分类法:Q分类法是一种自我评定测验的方法;Q分类法所需要的卡片一般是100张左右。语义分析法:运用语意量表来研究事物意义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第四节:研究主题:功能完善者的人格特征:1)向经验开放;2)重视此时此地;3)信赖自己。】第五节:理论应用来访者中心疗法:治疗目标:在于帮助当事人较少人格内部冲突,整合自我与人格,发展积极的生活方式,变成一个功能完善的人。治疗技术:基本假设:来访者是自己最好的专家,他们有能力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治疗者的工作:帮助当事人澄清、反应自己的认识特点和感情,使他们能发现被扭曲、被束缚的自我。技巧:重述来访者的叙述,但并不只是逐字的重复。治疗条件:1)真诚一致;2)无条件的积极关注;3)设身处地的理解;治疗效果:让来访者剥下平时应付生活的各种伪装,假面具活着各种角色,从而真正成为他们自己。2.在教育领域的应用1)教育目标:关注学生成长的目标2)实现目标的条件:形成自我——主动学习;教师对学生要有真诚的态度;对学生产生共情式的理解。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理论评价贡献:1.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心理治疗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的心理学家。2.人格的自我理论的提出,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立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倡导长期以来在治疗界一直很流行。第三章:罗洛梅的人格理论第四章:对人本主义理论的总体评价第六编:人格特质理论:第一章: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人性观:1)对人性持乐观态度;2)人们具有一定的自由;3)人类受目标定向,具有前提动机并受多种力量的驱使,其中多数驱力来自于意识层面;4)早期经验影响人格界定:人格是个体内心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能组织,它决定一个人独特的行为和思想。具体解释:1)动力组织;2)心理物理系统;3)决定倾向;4)独特性;5)行为和思想。人格结构:特质概念: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神经生理系统(是个体所特有的),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有以下内涵:特质是一种潜在的反应倾向,它使个体对各种不同的刺激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反应;特质具有可推测性;特质具有概括性和稳定性特质不是出于睡眠状态的,不用等外界刺激来激活他们;特质具有独特性;特质间可能具有关联性。特质类型:A.个人特质:a。首要倾向;b。中心倾向;c。次要倾向;B.共同特质4.人格动力1)倾向与动机,风格2)动机理论:完备动机理论的四条标准:动机的当前性,动机的多元性,动机的认知特征,动机的具体性。第三节:研究方法人格研究的侧重点:个人档案技术(珍妮信件的分析研究)最典型的方法就是通过个人日记、自传、信件、作文或采访报道等资料来决定人格特质的数量和种类的技术。8个中心特质。:理论应用1.健康、成熟的人格标准1)具有自我扩展的能力2)能与他人建立温暖的相互关系3)情绪安定和自我接纳4)具有实际的现实知觉5)对自身具有客观的了解6)具有统一整合的人生观2.价值观研究量表:理论评价贡献:1.重视研究成熟、正常的健康人2.整合人格理论3.对人本主义与自我心理学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缺陷:1.理论可检验性较差2.理论的解释范围较窄3.有循环论证的倾向4.忽略了外在因素与潜意识动机对个体的影响5.折中倾向使之启迪性不够第二章: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1人格结构: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共同特质是指某一地区、某一群体、某一社会中各成员所共有的特质。个别特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彼此关联的可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行为的内在根源,支配一个人的行为习惯。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4)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和动力特质。2.人格界定:人格是可以容许我们预测一个人在某一个情境中将表现的行为,人格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有关不同的人在各社会和一般环境下将会做些什么的法则。3.人格动力:假定动力特质以复杂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种动力格状,意指人格中能、情操和态度等动力特质复杂的动力关系。第三节:研究方法:理论建构的方法:归纳——假设——演绎法双变量、多变量与临床研究策略:双变量研究策略:每次只考虑两种变量,实验者操作自变量,然后观察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多变量的策略:针对同一个人的种种方面错测量,取代一次只观察一种变量。临床研究策略:数据资料的来源:L资料:生活记录材料Q资料:问卷资料T资料:客观测验数据:理论应用1.神经症与精神病的病因与特征2.治疗方法1)量化精神分析法2)综合治疗主张:理论评价1.学术贡献1)研究范围广博2)以统计资料为基础建立理论3)对临床研究和工商心理学的贡献4)为行为遗传学的产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第三章: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1.人性观:1)认为人类有自我意识,可以主观报告自己的态度、需要、动机、价值观,这是其他动物不具备的能力。2)重视遗传对人格的重要影响。3)认为个体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人格理论应该中是个体独特的特质构成。人们的行为乃是其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是生物性因素占了比较强的优势地位。2.人格界定: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慧和体质等,一个相当稳定而有持续性的组织,他决定了对于环境独特的适应3.人格维度模型:1)外向——内向维度神经质——稳定性维度精神质——朝我机能维度:研究方法1.研究取向2.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