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中国古代史02)_第1页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中国古代史02)_第2页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中国古代史02)_第3页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中国古代史02)_第4页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中国古代史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二(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此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3.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4.《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春秋时期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而互相厮杀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道德经》 B.《庄子》 C.《韩非子》 D.《孟子》6.博士淳于越向秦始皇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淳于越实际上A.反对郡县制 B.主张改革中央官制C.反对分封制 D.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7.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墓葬的主人不可能生活在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10.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11.《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12.“天下之士群趋而奔向之。上意所向,风俗随之,人才高下,士风之醇漓,率由是出。”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13.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14.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范仲淹(989—1052)在《四民诗•商》中写道:“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该诗反映了A.宋朝商品经济繁荣 B.宋朝工商业阶层兴起C.诗人重本抑末的主张 D.诗人重视商业发展的思想.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其主要针对的是A.道教思想 B.佛教思想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唐初,傅奕批判某宗教说:“剃发染衣,不谒帝王,违离父母,非忠孝者。”宋代,契嵩指出“方天下不可无儒,不可无老,不可无佛。亏一教则损天下之一善道”。由此可知A.傅奕主张三教合流 B.傅奕反对儒学正统C.契嵩主张三教合流 D.契嵩反对儒学正统18.“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19.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20.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农耕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B.批判性进步思潮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C.内阁制度具备了近代政体的基本特征D.总结性科技成就显著,西学东渐已经开始.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B.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2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16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徐光启文集》卷十一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4分)(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6分)(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12分)27.(28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9分)参考答案、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CABDADBADBD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DCCCBACDCBC二、非选择题26.(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4分)(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6分)(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分)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9分)27.(1)主要内容:孔子:仁、礼、中庸;(3分)老子:道、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