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天润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天润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天润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天润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天润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天润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子半天没醒过神来,胡天胡地想不起这一壶是哪一壶,最后把“紫砂”、“宜兴”、“顾景舟”凑到

析一起,老爷子才忽然想起——

那是“文革”期间,去宜兴出差,朋友送的一把壶。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放下电话,教授只觉得一颗心被人攥住了,是了,必定是了。当日打碎的原是一把顾景舟的壶。

这一年,据杂志所说,这把壶值三十万,而教授的工资也不过每月三四百。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教授一屁股坐到天黑,长叹一声,苦笑。又能怎样呢?难不成再找人家赔壶?罢了罢了,也是命

壶碎——一个宜兴故事

该如此。

李敬泽

然后,就到了2013年,教授老了,这些年他过得不好,很不好。他成了一个愤怒的老货,恨官

这个故事忘了是谁告诉我的,酒桌闲扯,很多话原本无主。

员、恨知识分子、恨富人、恨穷人,恨这个世界和世道,这个世界从他手里骗走了一把壶,谁能想

话说,一位老先生,其名甚响,不过这故事与他名姓无关,姑且称之为某先生。某日,某先生访

到,一次微小的碎裂事故原来竟阴险地埋伏着漫长无底的坍塌。他忍不住,他一直注视着紫砂壶的拍

友,该先生平生不爱钱不好色,唯独爱书,访友为的也是访书。主人多的正是书,环滁皆山也四面书

卖行情,那是迅速上涨的水,眼看着就从脚底漫过了头顶,他身处寂静的海底,星沉海底当窗见,而

柜,某先生一柜一柜看过去,忽蹬梯忽俯地,直把人家作自家,差不多忘了还有主人在。

教授只见到高远的海面上漂着那把壶,顾景舟的壶。那把碎了的壶不断升值,他的人生在不断贬值,

忽然,哗啷啷一声脆响,正所谓银瓶乍裂水浆迸,某先生差点从梯子上掉下来,定睛看时,碎了

直到变成沉在海底的一粒沙子。

一地的是一把紫砂壶,想是方才抽书忘情,将书柜里摆着的一把壶拂落下去。

他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某先生了。

这时,该先生才想起主人,抬起眼,只见主人微笑:

父亲留下的书,他卖给了潘家园一个书贩子,拿到了一笔钱,几十万吧,还算是钱。在空荡荡的

“先生欠了我一把壶,日后要拿一瓶好酒来还。”

书房里看着那堆钱,他忽然想起,那些书其实还远远不值那把壶。

宾主相视一笑。主人顾自取了笤帚簸箕扫去碎片,先生顾自看书。

“骗子!”

那一日,宾主尽欢。临去时,漫天大雪。

他喃喃骂了一句。

如此而已。

那日,我在宜兴,微雨中访吾友葛韬陶庄,看各种壶,忽抬头,见墙上一帧旧照,一位老先生正

此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1991或1992或1993年。书房主人年近四十,在大学里教授已是正的,

在治壶。

啸傲江湖、踏花蹄香,抬望眼便是千里万里的锦绣,一把壶岂足挂怀。

清瘦,身着旧时工装,凝神注目于掌中壶。

转眼又是数年,某日,教授闲翻杂志,见一篇文章谈的是制壶名家顾景舟,也是一时无聊,信马

心里一动,扭头看葛韬:

由缰往下看,看着看着,教授坐不住了。

这,是顾先生?

忽想起,那把壶,原是有题款的,正是顾景舟制。

是啊。

站起来,几步冲到书柜前,书柜在书也在,壶自是不在了。教授想了想,拿起电话,拨通了,劈

哦,这就是顾景舟。

头就问:那壶是怎么回事?

顾先生的脸,净如秋水。看着他,心里只是无端地觉得好,好得心酸。

这是越洋电话,打给他父亲。教授的父亲也是教授,老教授正随着老太太在美国的大儿子家住

竟无话可说了。

着。多少年后,老爷子归天,众弟子发一声喊,一拥而上,把老爷子抬成了文化泰斗,回忆文章连篇

11.传统小说追求人物的生动形象,追求个性化、典型化,而这篇小说的人物除了顾先生有点形象

累牍,老爷子被描得白衣胜雪,活活就是最后一位民国大师;其实,老爷子的大学只在民国上了一

外,其他人多为概念化脸谱化,请你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

年,剩下的全在新中国。退休后一屋子书留给了小儿子,住到美国去,主要爱好就是推个小车在社区

12.请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4分)

里转悠,把邻居扔出来的沙发电视什么的搬回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先是藏于车库,渐渐竟登堂入

(1)“骗子!”他喃喃骂了一句。

室。大儿子力陈中美文化之差异,苦求老爹入乡随俗,由着美国人败家去,老爷子只作没听见。

(2)顾先生的脸,净如秋水。看着他,心里只是无端地觉得好,好得心酸。

话说那日,小儿子半年不来电,夜半三更冷不丁电一下,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爹娘问茶壶,老爷

13.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至少举出三例分析。(4分)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

14.为什么以“壶碎”为标题?(4分)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

15.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篇小说情节上的特点。(5分)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

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

参考答案: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

11、①刻意追求人物的大众化,甚至脸谱化,让人物成为你身边的某某或是读者自己,更具有代表

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性。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

②能更好地提示整个社会的拜金风气。

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

③虚化的人物更利于情节的跳跃性发展。(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

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12、(1)“骗子!”含义极为丰富:骂书商骗子,骂社会风气骗子,骂“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观是骗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

子,是骂自己也是个骗子。(答对2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

(2)第一个“好”是指向顾先生专注于壶的“净如秋水”的精神品质,第二个“好”其实是“不

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好”,是指社会、人心因一“壶”而“碎”了。(意思对即可得2分)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

13、书房主人的贪欲与壶的真正主人顾景舟“净如秋水”的对比;书房主人20前后性格对比;细节

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的对比,书房主人对壶对书的处置方式的对比等。(分析三例才可得4分)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

14、①“壶碎”是全文的中心话题,又是线索,全文跳跃性的情节以“壶”为切入点纵横捭阖。

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

②“壶碎”能表现人物多重性格。

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

③“壶碎”极具像征性,“壶”像征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胡天胡地想不起这一壶是哪一壶”,一

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

语双关;“壶”是意像,“壶中日月长”“冰心在玉壶”,“壶碎”就是冰心碎了,节操碎了,世风

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

碎了,人文传统碎了。(答对2点得4分)

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15、①情节的开放性,留给读者巨大的想像空间。几个人物都没有结局,某先生只在20多年前碎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

壶,其命运不得而知。书房主人由20年前的“啸傲江湖”,变成“一个愤怒的老货”,但其结局是

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

什么,也留下了巨大的空白。“我”是文中人物,那么“我”的前世今生,又当如何。

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

②情节的跳跃性,以故事形式展开,但开头“壶碎”之后,突然跳到20年后的“炒壶”,跳到文革

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

时的收壶,而结局又跳到制壶人。

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

③情节的话题性,小说并不以人物命运为核心,而是以“壶”为话题,人的出场因“壶”而起,凡与

在乎这些呢?

“壶”无关的情节则隐去。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结合具体例子分析)。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

④情节的摇摆(结合具体例子分析)(答对1点2分,答对2点5分)

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

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小,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我们读书的数量确实不多,可读微信的时间和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

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6.试题分析: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

(摘编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D混淆范围。

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7.试题分析: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

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8.试题分析: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微信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

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

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2012一年,就

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济的命脉。

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至有可能下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

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如今

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中,90%以上开车。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他们年轻时,汽车象

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项研究显

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尔才用。2001—2009

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当然,网络的流

参考答案: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

一。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年轻人越来

6.C7.D8.A

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美国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D.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来说,

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据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汽车已经越来越只是日常工具。

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77%上升到2050年的86%。这意味着,将把接近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A.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20世纪不同。汽车在20世纪的城市化中扮演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中B.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

高产阶层移居郊外;市区空洞化,成为贫困、高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摆上了议事日程。

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睡城”和都市的办公室C.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

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这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

扣。D.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

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等城市,大力扩张自行车道,强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参考答案:

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

(1)C(C原文第三段有这样的阐述“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

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如果这

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

(2)B(B“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表述不对,原文说的是“未来汽车拥有量

是天方夜谭了。

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1)关于“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

(3)A(A“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表述不对,原文的第七段中,因为战后的

美国实行郊区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才进而造成市区空洞化,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

病”。)

A.开车的老年人的人数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时代的主体却并不是老年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B.在发达国家,最依赖汽车的是农村,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正在增加,将会让发达国家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口越来越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4.

C.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是最大开支之一,但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可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

能下降。州,以内外艰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

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

D.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尔用一用汽车。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

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

A.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种

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

B.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全世界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

檄克敬抽分舶货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

家。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

C.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

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

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B.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

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拔为监察御史。

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C.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少上交盐额。

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

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取消除富民租种江淮农田的规定,

论免之。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9.断句和翻译。(10分)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A.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待:等待(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B.脱有衅,吾当坐衅:祸患①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

C.事闻,朝廷嘉之嘉:赞许

D.勒其还趋直沽勒:命令②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参考答案:

A.①以内外艰不上②悉去之,抚以恩意5.(3分)A(待,应释为“防备”)

B.①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②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6.(3分)D(且:将要,副词。A以:因为,介词;用,拿,介词;B而:但,转折连

词;不译,连词,表修饰;C其:他们的,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那,指示代词。)

C.①拗蕃者例籍其货②其人既死

7.(3分)B(②写征讨日本陷于其国的士兵向王克敬申诉;③表现王克敬的敢作敢

D.①比待命,民且死②子孙贫且行乞当;④表现王都中的为政爱民。)

8.(3分)B(“王克敬为他辩护”与“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没有因果关系。)

9.(10分)(1)(4分)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

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一组是()具论免之(每错两处扣1分,“弗足”后可断可不断。)

①悉去之,抚以恩意②诉于克敬,愿还本乡③脱有衅,吾当坐④总管王都中出(2)(6分)①(王克敬)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感激他。

廪粟赈之⑤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⑥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3分,“德”1分,大意2分。大意主要落实在“具”“闻”“夺”三字上,每错一个扣1

分,扣完2分为止。“具”也可译成“全部”,“夺”也可译成“改变”。)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

②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3分,“脱”1分,大意2分。大意主要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实在“信”和“罪”上,每错一个扣1分。“罪”也可译成“惩罚”或“处罚”。)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

主张接纳他。

【参考译文】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出仕以后,多次升迁到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2)(6分)①(王克敬)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感激他。

任检校。调任奉议大夫、顺州知州,因遇父母丧事未去上任。被授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3分,“德”1分,大意2分。大意主要落实在“具”“闻”“夺”三字上,每错一个扣1

延祐四年,前往四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互相贸易。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心理分,扣完2分为止。“具”也可译成“全部”,“夺”也可译成“改变”。)

不可揣测,必然要严密部署军队自卫,如同防备强大的敌人一样。王克敬到任,全部撤走军

队,用恩惠抚安抚他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②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3分,“脱”1分,大意2分。大意主要落

吴人,此时跟从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有人担心这样会成为祸实在“信”和“罪”上,每错一个扣1分。“罪”也可译成“惩罚”或“处罚”。)

端,王克敬说:“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如果有什么祸患,我承

【参考译文】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出仕以后,多次升迁到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

担罪责。”此事上报朝廷,朝廷赞许他。鄱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

任检校。调任奉议大夫、顺州知州,因遇父母丧事未去上任。被授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

济饥民,行省官员想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王克敬说:“鄱阳离此地有千里之遥,等到行

延祐四年,前往四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互相贸易。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心理

省发布命令,饥民将会饿死,他做了仁爱之事,而我们却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吗?”王都中因

不可揣测,必然要严密部署军队自卫,如同防备强大的敌人一样。王克敬到任,全部撤走军

此得以免罪。被授予监察御史,不久调任左司都事。

队,用恩惠抚安抚他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

泰定初年,外任绍兴路总管,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困不堪,王克敬吴人,此时跟从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有人担心这样会成为祸

于是进言请求减少盐额五千引。行省檄召王克敬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违背货运协端,王克敬说:“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如果有什么祸患,我承

定的人照例没收他们的货物,商人以风水无常为由进行辩解,有关部门不听从。王克敬说:担罪责。”此事上报朝廷,朝廷赞许他。鄱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

“某货出某国,所在地有远有近,货物有轻有重,他们冒着重重险阻,出入于万死之中,放济饥民,行省官员想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王克敬说:“鄱阳离此地有千里之遥,等到行

弃近路走远路,放弃重货运轻货,难道符合人情吗?”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省发布命令,饥民将会饿死,他做了仁爱之事,而我们却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吗?”王都中因

驳倒他,商人们感激他。被提拔为江西道廉访司副使,改任两浙盐运司使,首先减少绍兴百此得以免罪。被授予监察御史,不久调任左司都事。

姓食盐税五千引。第二年,被提拔为湖南道廉访使,调任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一年,正当天

泰定初年,外任绍兴路总管,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困不堪,王克敬

历之变,从海路运粮的船只有后到直沽的,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又将粮食运回南方,行省想

于是进言请求减少盐额五千引。行省檄召王克敬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违背货运协

治督运官员的罪,命令他们又运回直沽。王克敬说:“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

定的人照例没收他们的货物,商人以风水无常为由进行辩解,有关部门不听从。王克敬说:

罪。现在他们历经万死,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难道不是没办法才这样做吗!”于

“某货出某国,所在地有远有近,货物有轻有重,他们冒着重重险阻,出入于万死之中,放

是他让他们统计运送的石数,附带装在次年漕运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听从了他的建议。入

弃近路走远路,放弃重货运轻货,难道符合人情吗?”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

朝担任吏部尚书,奉命出使到淮安,从马上摔下来,在吴中养伤。

驳倒他,商人们感激他。被提拔为江西道廉访司副使,改任两浙盐运司使,首先减少绍兴百

元统初年,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求取消除富民承佃江淮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他姓食盐税五千引。第二年,被提拔为湖南道廉访使,调任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一年,正当天

的建议。松江大姓人家中有人每年漕运万石大米献给京城,那人死后,他的子孙穷得将要行历之变,从海路运粮的船只有后到直沽的,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又将粮食运回南方,行省想

乞,有关部门仍然每年征收,不够就混杂在松江田赋之中,让百姓负责交纳。王克敬说:治督运官员的罪,命令他们又运回直沽。王克敬说:“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

“匹夫乱献大米,求取名爵来求得一人的荣耀,如今自己身死家破,朝廷又已经取消他的名罪。现在他们历经万死,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难道不是没办法才这样做吗!”于

爵,不可以让全郡的人都受他的损害,国家的用度难道就少这一万石粮食吗?”详论此事,是他让他们统计运送的石数,附带装在次年漕运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听从了他的建议。入

免除其所献粮额。朝担任吏部尚书,奉命出使到淮安,从马上摔下来,在吴中养伤。

5.(3分)A(待,应释为“防备”)元统初年,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求取消除富民承佃江淮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他

的建议。松江大姓人家中有人每年漕运万石大米献给京城,那人死后,他的子孙穷得将要行

6.(3分)D(且:将要,副词。A以:因为,介词;用,拿,介词;B而:但,转折连乞,有关部门仍然每年征收,不够就混杂在松江田赋之中,让百姓负责交纳。王克敬说:

词;不译,连词,表修饰;C其:他们的,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那,指示代词。)“匹夫乱献大米,求取名爵来求得一人的荣耀,如今自己身死家破,朝廷又已经取消他的名

爵,不可以让全郡的人都受他的损害,国家的用度难道就少这一万石粮食吗?”详论此事,

7.(3分)B(②写征讨日本陷于其国的士兵向王克敬申诉;③表现王克敬的敢作敢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