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_第1页
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_第2页
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_第3页
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_第4页
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第1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一节系统的校正问题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当控制系统性能指标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校正。1、校正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1)校正装置加入的位置或连接方式?2)校正装置采用什么样的控制规律?3)校正装置的参数怎样选取?第2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2、分析与校正的关系系统分析是根据已知的系统参数,求出系统的性能指标,并分析性能指标与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的结果具有唯一性。系统的校正与分析是一对逆问题。校正是根据系统要求的性能指标来确定校正装置的连接方式、控制规律和参数。满足系统性能指标的校正装置的连接方式、控制规律和参数不是唯一的。第3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3、校正装置的连接方式1)串联校正校正装置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四种。第4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串联校正:接在误差测量点之后放大器之前,串接于系统前向通道之中。2)前馈校正(顺馈校正)前馈校正被控对象控制器①接在系统给定值之后以及主反馈作用点前,对给定值进行整形或滤波。前馈校正有两种形式。第5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G1(s)G2(s)Gn(s)②接在系统可测扰动作用点与误差测量点之间,对扰动进行补偿。第6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3)反馈校正反馈校正是将校正装置Gc(s)反向并接在原系统前向通道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上,构成局部反馈回路。第7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4)复合校正复合校正是在反馈回路中加入前馈校正通路,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有两种形式。①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控制第8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4、四种连接方式的选择根据结构图的变换规则,一种连接方式可以等效地转换成另一种连接方式,它们之间的等效性决定了系统校正连接方式的非唯一性。②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第9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5、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根轨迹法:控制系统指标以时域设计要求给出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对系统极零点的设计要求。通过合理配置校正网络的零极点,改变根轨迹的形状,使校正后的系统具有满意的根轨迹。频率特性法:控制系统指标以频域设计要求给出时,可以利用极坐标图、Bode图、Nichols图等,设置校正网络使系统闭环满足频域性能指标。第10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必须指出:工程实践中,只要条件允许,首先尽可能通过改进受控对象本身的品质特性提高控制系统性能。例如:选用高性能电机可有效提高位置伺服系统性能。只有在改进受控对象品质后仍无法满足系统性能要求或受控对象无法改变时,必须为系统引入校正装置。第11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二节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本节介绍常用校正装置的电路形式、传递函数、对数频率特性及零、极点分布图,以便控制系统校正时使用。在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中,校正环节与被控对象在开环传递函数中属串联关系。校正的目的都是要得到合适的开环传递函数Gc(s)G(s)H(s),校正环节特性直接影响校正效果和系统性能。常用的校正装置其传递函数为:第12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是多个一阶校正网络串联构成的高阶校正装置。作为分析设计高阶校正网络的基础,先讨论一阶校正网络:第13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电路图:1、超前校正网络根据其零、极点关系不同,可分为超前校正网络和滞后校正网络。第14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传递函数:零极点分布图:第15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第16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最大超前角频率和最大超前角:超前网络对频率在1/aT至1/T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微分作用,在该频段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超前网络产生的相角为:第17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最大超前角仅与a有关,a越大,微分作用越强,最大超前角越大,抗干扰能力减弱。一般a<20。最大超前角频率处的对数幅频值为:第18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19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3)对数幅频曲线上有一段斜率:20dB/dec,即具有微分的作用,a越大微分作用越强,抗干扰能力越弱,故a<20;超前网络的特点:1)零点在极点的右边;2)稳态增益小于1,即对输入信号有衰减作用;4)最大超前角发生在两个转折的频率的几何中心处。第20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2、滞后校正网络电路图:传递函数:第21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零极点分布图: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第22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滞后网络对频率在1/T至1/bT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积分作用,在该频段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滞后,滞后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最大滞后角频率和最大滞后角:第23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滞后网络对低频信号不产生衰减,对高频噪声信号有削弱作用,b值越小,通过滞后网络的噪声电平就越低。滞后网络的特点:⑴零点在极点的左边;⑵稳态增益等于1,对输入信号有低通滤波作用;⑶对数幅频曲线上有一段斜率:-20dB/dec,即具有积分的作用,对高频噪声有抑制作用;第24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4)最大滞后角发生在两个转折的频率的几何中心处,即:第25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三节频率法校正频率法校正主要是通过Bode图来进行。在校正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所谓频率法。应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校正,其目的是改变频率特性的形状,使校正后的系统频率特性具有合适的低频、中频和高频特性,从而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用频率法进行校正时,动态性能指标以相角裕量、幅值裕量和开环截止频率等形式给出。若给出时域性能指标,则应换算成开环频域指标。第26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27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3)高频段:表征闭环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抑制噪声的能力,要求增益尽快减小以削弱噪声的影响。期望的开环频率特性的三频段特征:1)低频段:表征闭环系统的稳态性能,要求增益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的要求;2)中频段:表征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一般斜率为-20dB/dec,并占据充分宽的频带,以保证适当的相角裕度;第28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1.串联超前校正串联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校正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来增加系统的相角裕量,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因此,校正时应使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角出现在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处。(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进行串联超前校正的步骤是:(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K

,求出待校正系统的相角裕量;如果满足要求则退出,否则进入下一步

第29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3)确定系统需要增加的相位超前角。

(4)利用方程,确定系数。(5)确定与未校正系统的幅值等于相应的频率,选此频率作为新的截止频率。这一频率相应于,并且在此频率上将产生最大相角。(6)计算校正网络的极点和零点:第30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7)为了抵消引入超前网络带来的衰减,需引进一增益等于的放大器,(8)绘制校正后系统Bode图,验证指标。第31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解:

(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这是I型系统,对单位斜坡信号有有限跟踪误差,于是有:例: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设计要求:系统的相位裕量至少为,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5%。2)求待校正系统的相角裕量第32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33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未校正系统在rad/s处,有相角裕度为18°引入超前网络后,截止频率会增加,从而损失已有的相位裕度,需要补偿一定的百分比(取10%),则φ=(1+10%)×(45-18)=30°

(3)确定系统需要增加的相位超前角。第34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4)利用方程,确定系数。(5)确定与未校正系统的幅值等于相应的频率,选此频率作为新的截止频率。这一频率相应于,并且在此频率上将产生最大相角。第35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6)计算校正网络的极点和零点:校正网络为

第36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为了补偿超前校正网络产生的增益衰减,放大器的增益需提高a倍,否则不能保证稳态误差要求。则已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4)验证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量是否满足要求第37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为

补偿不足的原因:相角增加10%偏小,可增加补偿角或重新选a重复上述过程。第38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①这种校正主要对未校正系统中频段进行校正,使校正后中频段幅值的斜率为-20dB/dec,且有足够大的相位裕度。串联超前校正特点: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大,系统的频带变宽,响应速度变快。对于未校正系统是不稳定或相频特性在截止频率附近急剧下降的系统,若用单级超前校正网络去校正,收效不大。第39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2.串联滞后校正串联滞后校正可以改善稳态性能,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和相位裕度。校正原理:利用滞后网络引起的-20lgb衰减,将系统高频部分的幅值衰减,降低系统的截止频率,提高系统的相角裕量。为保持系统截止频率附近的相频特性曲线基本不变,应避免最大滞后角发生在截止频率附近。第40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滞后校正网络设计步骤: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确定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如果没有满足设计要求,继续以下步骤;3)确定能满足相位裕量的截止频率。在确定新的交界频率时,应考虑滞后网络产生的附加相位滞后,一般情况下考虑;第41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7)验证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4)在新截止频率小10倍频程处配置校正网络的零点,保证了在处由滞后网络产生附加相位滞后不超过,即:5)在处幅值衰减数应为,由此确定参数b:6)

根据下式来计算校正网络极点:第42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例: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函数: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解:1)要求系统相位裕度为,速度误差系数为代入开环频率特性函数,并绘制系统bode图第43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44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未校正系统相位裕度为20°相位裕度为45+5°时截止频率为:零点频率第45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校正后系统开环频率特性为:验证,在处的相位裕量为满足系统性能指标要求。第46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3)超前校正:截止频率提高,带宽大于滞后校正,改善系统动态特性滞后校正:降低截止频率,使得系统响应变慢串联超前校正和串联滞后校正的比较(1)超前校正:利用相位超前特性滞后校正:利用高频段幅值衰减特性(2)超前校正:要附加放大倍数滞后校正:不需要附加放大倍数第47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习题E10.1,E10.2,E10.4,E10.5,MP10.1第48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四节根轨迹法校正根轨迹校正的思路:设计要求决定了系统预期的主导极点位置,校正的任务就是合理配置校正网络的零、极点,以改变被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形状,使校正后的根轨迹通过预期的主导极点。用根轨迹方法设计超前校正网络设计步骤:1.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推导出主导极点预期位置。第49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2.绘制未校正系统根轨迹,检验其能否通过主导极点预期位置。3.将超前校正网络的零点直接配置在预期主导极点的正下方。4.根据根轨迹相角条件确定校正网络的极点。5.确定系统的总增益,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系数;第50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根轨迹方法设计超前校正网络流程图第51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6.若稳态误差系数不能满足指标要求,重复上述设计过程。例:未校正开环传递函数为

设计要求:调节时间(2%基准)Ts4s,超调量35%解:1)根据由超调量确定系统的阻尼为。第52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由调节时间要求知选取系统的阻尼为,则期望的主导极点为:2)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见下图第53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54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3)将校正环节的零点放置在预期主导极点的正下方,则:

4)根据根轨迹相角条件:根轨迹上任一点与开环零极点组成的向量的相角代数和为180°,计算校正网络实极点的夹角:以画一相交实轴的直线,交点便是期望根位置,并求得第55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得到校正网络为:

5)根据根轨迹幅值条件确定系统增益

第56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6)验证系统性能:校正后系统是Ⅱ型系统,对阶跃输入和斜坡输入,其稳态误差为0。超调超标的原因在于主导极点近似造成,所以在设计时,选取的阻尼要适当大一些。经计算机仿真,系统超调为46%,调节时间为3.85s,基本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第57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设计实例---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设计第58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设计指标:(1)斜坡输入稳态误差小于10%;(2)阶跃输入超调量小于10%;(3)2%准则调节时间小于3s。借助计算机分别进行比例、超前和滞后校正设计。解:1)比例控制设计第59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根据稳态误差指标要求:通过绘制不同K值时系统阶跃响应,观察K的取值对系统性能影响。第60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显然,采用比例控制不能完全满足指标要求。第61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2)超前校正根据稳态误差指标,取根据超调量和调节时间指标,有:计算得期望的相位裕度:根据公式第62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计算需要补偿的最大角:60-11.4+5=53.6°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11.4°第63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确定与未校正系统的幅值等于相应的频率:计算校正环节零极点:校正环节为:第64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校正环节增益扩大a倍是为了满足稳态误差要求。计算校正后系统相位裕度,得33.4,不能满足要求。原因在于增益补偿太大。表明超前校正无法同时满足动态和静态要求。3)滞后校正根据稳态误差指标,取期望的相位裕度:考虑相位滞后影响,需要补偿的相位裕度60+5=65°第65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从Bode图寻求满足相位裕度的点:第66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计算滞后网络零极点:在处幅值衰减数应为,由此确定参数b:得b=0.1则滞后校正网络为:验证,绘制校正后系统开环Bode图:第67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由图看出相位裕度为68°满足设计要求。第68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习题E10.15,P10.18,P10.21

第69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五节PID控制器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控制器形式叫做PID控制器。它的传递函数为:该控制器包括比例项,积分项和微分项。时域的输出是:

第70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工程上可以根据需要将PID控制器分开分别使用:

1、比例控制器(P,KI=0,KD=0)2、比例积分控制器(PI,KD=0)3、比例微分控制器(PD,KI=0)第71页,共8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为了有效使用这种控制器,必须根据给定的对象确定它的三个参数:比例增益、积分增益和微分增益。工程上称为参数整定。将PI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