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设计方案书书变更环境保护专篇--毕业论文设计_第1页
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设计方案书书变更环境保护专篇--毕业论文设计_第2页
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设计方案书书变更环境保护专篇--毕业论文设计_第3页
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设计方案书书变更环境保护专篇--毕业论文设计_第4页
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设计方案书书变更环境保护专篇--毕业论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一章概述1.1概况1.1.1矿井基本情况简介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山西省XX县XX镇XX村一带,行政区划属于XX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5′57″~112°37′51″,北纬39°40′55″~39°42′06″。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于2006年12月由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省XX县XX镇XX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说明书》,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发[2008]89号文对该项目进行了批复,资源整合后的矿井由原张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以斜井开拓,放炮落煤,工作面采用木柱支护,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大巷及主井运输采用矿车运输,机械抽出式通风)和原XX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以斜井开拓,放炮落煤,工作面采用悬移支架支护,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大巷及主井采用皮带运输,机械抽出式通风)整合而成,利用原张庄煤矿的主斜井作为资源整合后的主井,在原XX煤矿主斜井西侧66m处新建一斜井作为资源整合后的副斜井,利用原XX煤矿的新斜井作为资源整合后的回风斜井,全井田分2个水平对4+9#和11#煤层进行开采。资源整合后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2008]23号《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和晋政发[2009]10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有关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方针政策,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35号,“关于XX市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批复原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为重组整合单独保留煤矿,开采4—11#煤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重组后的煤矿企业名称改为山西XXXX矿业有限公司。2009年8月,山西XXXX矿业有限公司经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晋)名称变核内[2009]第001157号,变更为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2009年11月19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792,批准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开采4#~11#煤层,批准生产规模为90万吨/年,矿井面积4.302平方公里。依据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35号,“关于XX市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2010年3月,由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并于2010年7月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630号文予以批复;2010年5月,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根据2010年7月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630号文《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11号煤层未达到勘探程度,开发前应补充勘查工作。因此本次设计仅对4#~9#煤层的开采进行设计,不包含11#煤层。1.1.2项目来源及项目前期手续批复情况目前,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已对项目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2009年9月14日,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工程经晋煤重组办发[2009]35号文通过立项。2010年3月,由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并于2010年7月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630号文予以批复;2010年5月,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2010年8月13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办基发[2010]815号文对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2010年6月,忻州市水土保持规划队编制完成了《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10年9月21日山西省水利厅以晋水保函[2010]379号文进行了批复。2007年,山西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编制了《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30万t/a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XX市环境保护局以朔环函[2007]148号文件对环评报告进行了批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2009年8月11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基发[2009]83号文《关于加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等有关环保要求,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委托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2010年12月1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晋环函[2011]139号文批复了其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于2011年12月委托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初步设计环境保护专篇工作。依据晋环函[2010]1443号文“关于《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资料,我们编制完成了《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环境保护专篇》。1.2设计依据和采用的标准1.2.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任务依据1)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环境保护专篇设计委托书,2011年12月;2)《矿井初步设计环保专篇编写提纲》(山西省煤炭工业局2007年10月);3)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以晋煤环发[2010]1621号“关于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初步设计环境保护专篇有关事项的通知”,20104)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函[2010]1443号文“关于《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20105)XX县环境保护局,山环函[2007]13号,“关于山西省XX县XX镇XX煤矿30万t/a资源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复函”,20076)XX县环境保护局山环函[2007]12号关于“山西省XX县XX镇XX煤矿30万t/a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选用标准的复函,20077)关于“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8月;8)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规发[2010]630号文《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环境保护设计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284号(2000年3月20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2010年12月25日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10)《土地复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9年1月1日);1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002年11月26日);12)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晋环发[2002]193号“关于印发《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办法》的通知及附件《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3)《煤炭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第80号公告);14)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1997]1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1997年1月);15)《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7月);16)《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996年12月3日);17)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办法(1994年7月);18)《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2005]24号;19)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发改能源(2007)1456号《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20)《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1998年1月1日);21)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环发[2006]445号文件关于加强煤炭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2)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环发[2010]1621号关于“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初步设计环境保护专篇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境保护设计技术、规范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2)《煤炭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矿井、选矿厂)及条文说明》(1992年12月28日);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4)《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7)煤行管字(2000)第81号关于颁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通知及附件;8)《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9)《开发项目水土流失整治标准》(GB50434-2008)。参考资料1)《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0年7月;2)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函[2010]1443号文“关于《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2011年1月28日;3)《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5月;4)晋煤办基发[2010]815号“关于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山西省煤炭工业厅,2010年8月;5)《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3月;6)晋煤规发[2010]630号“关于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山西省煤炭工业厅,2010年7月;7)《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忻州市水土保持规划队,2010年6月;(6)晋水保函[2010]379号“关于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山西省水利厅,2010年9月21日;(7)《开发建设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候正伟,2003年6月;(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9)其它有关的社会、经济及自然概况统计资料。1.2.2设计采用的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通知单中二级标准。详见表1-2-1。(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详见表1-2-2。(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详见表1-2-3。(4)环境噪声:工业场地厂界周围和村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公路两侧执行4a类标准。详见表1-2-4。表1-2-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取值时间标准值项目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备注TSP0.200.3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PM100.100.15——SO20.060.150.50NO20.080.120.24表1-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PH除外)单位mg/L污染物PHSSCODcrBOD5氨氮标准值6~92041.0污染物总砷石油类标准值注:铁、锰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SS参照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旱作物类标准。表1-2-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II类标准(PH除外)单位mg/L污染物PH氨氮氟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标准值6.5~8.5污染物总砷总汞总铁总锰总硬度标准值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标准值注:PH无量纲,细菌总数单位为个/mg,大肠菌群单位为个/L。表1-2-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单位:dB(A)级别昼间夜间2类60504a类70552)污染物排放标准(1)锅炉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第Ⅱ时段标准。(2)颗粒物的有组织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煤炭工业地面生产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颗粒物和SO2的无组织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无组织排放限值的相关要求。(3)厂界噪声: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公路干线两侧执行4类标准。各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见表1-2-5~表1-2-7。表1-2-5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第Ⅱ时段标准污染物浓度限值燃煤其它锅炉烟尘(单位:mg/Nm3)200SO2(单位:mg/Nm3)900烟气黑度(单位:林格曼黑度)1级烟囱最低允许高度(单位:m)40(10~<20t/h)表1-2-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地面生产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控制要求类别污染物原煤筛分、破碎、转载点等除尘设备生产设备排气筒颗粒物80mg/Nm3或设备去除效率>98%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15m作业场所监控点煤炭工业所属装卸场所煤炭储存场所、煤矸石堆置场无组织排放限值(mg/Nm3)(监控点与参考点浓度差值)无组织排放限值(mg/Nm3)(监控点与参考点浓度差值)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1.0SO2—0.4表1-2-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类别昼夜夜间说明26050厂界47055公路干线两侧3)回用水执行标准(1)回用井下用水执行《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中井下消防、洒水水质标准,见表1-2-8表1-2-8《井下消防洒水水质标准》(GB50383-2006序号污染物标准值1悬浮物含量≤30mg/L2悬浮物粒径<0.3mm3pH值6~94大肠菌群≤3个/L(2)处理后生活污水回用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见表1-2-9表1-2-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项目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pH6.0~9.0色/度≤30嗅无不快感浊度/NTU≤51010520溶解性总固体(mg/L)≤1500150010001000五日生化需氧量(BOD)/(mg/L)≤1015201015氨氮(mg/L)≤101020102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1.01.01.00.51.0铁(mg/L)≤0.3--0.3-锰(mg/L)≤0.1--0.1-溶解氧(mg/L)≤1.0总余氯(mg/L)≤接触30min≥1.0,管网末端≥0.2总大肠杆菌(个/L)3注:COD的排放值参考《城镇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所规定的COD≤50mg/L.4)固体废物及其它标准煤矸石堆置场污染控制和其他管理规定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相关规定;固体废物处置应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地表塌陷执行国家煤炭工业局编制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1.3环境管理部门批复的相关要求1.3.1环境管理部门对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批复XX县环境保护局,山环函[2007]13号文关于“对山西省XX县XX镇XX煤矿30万t/a资源整合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复函,总量控制指标为:烟尘≤2t/a,粉尘≤10t/a,SO2≤14t/a,废水COD≤1t/a。本工程确定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为:烟尘≤2t/a,粉尘≤10t/a,SO2≤14t/a,废水COD≤1t/a。1.3.2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于2010年12月1日以晋环函[2010]1443号“关于《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以下简称《报告书》。在工程建设中,必须保证《报告书》规定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在实施中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严格落实《变更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对策,确保各项污染物排放符合以下总量控制指标:烟(粉)尘6.05t/a、SO28.85t/a。2)在工程的建设中,必须保证《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和《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30万t/a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其批复规定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对策措施与主体同步实施。3)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认真落实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等生态保护措施,限期对原有采空区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4)重视采矿过程中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建立地下水长期动态监测计划,加强对井田内及周围水井的水位和水质监测,及时解决因受本矿开采影响而导致的村民饮水困难问题。5)原煤采用筒仓储存,筒仓必须设置机械排风装置和瓦斯监测探头,避免瓦斯积聚发生爆炸事故,6)本矿11号煤层平均硫分大于1.5%,须全部送至合法洗煤厂进行洗选,严禁原煤直销。7)按省政府的相关文件规定,编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提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及时解决矿井开采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8)矿井为高瓦斯矿井,待瓦斯抽放稳定后,应首先用于矿井锅炉,剩余进行综合利用,综合利用项目应另行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4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1.4.1自然环境概况交通位置(交通位置图1-4-1)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市XX县城西北的XX镇XX村北。行政区划属XX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东经112°35′55″~112°37′53″,北纬39°32′51″~39°42′22″。矿井工业广场紧邻XX—右玉县级公路,矿井东距北同蒲铁路及大运公路直线距离36km,南距神头电场约60km,距北固庄煤站37km。交通位置见图1-4-1。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山西北部洪涛山北翼的丘陵地带,地表大面积黄土覆盖,仅局部沟谷有基岩出露,地势高低起伏,沟谷发育,井田东部有王坪沟沟,主井场地有老封沟,副井场地有切刀巴沟,风井场地有大北山沟。总观全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北部山梁上,标高为1680.9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部沟谷中,标高为1475.00m,相对高差河流水系本区地表水系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元子河支流。井田内沟谷较发育,沟谷方向以北西向为主,平时干涸无水,仅在雨季较大沟谷有小溪流,流量小,时间短。井田内大部分为黄土覆盖,多为耕地。井田地质、水文(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1-4-2)1)地质(1)地层本井田内大面积黄土覆盖,沟谷基岩零星出露,现根据钻孔资料结合区域地层将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①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石灰岩和厚层状的白云质石灰岩。其中,下马家沟组地层岩溶不发育。上马家沟组岩溶比较发育,底部为石膏和石膏夹层,中上部为白云质石灰岩,因白云质呈斑点状,所以也叫豹皮灰岩,厚度约35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本区缺失奥陶系中统上部峰峰组地层。②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该组在本井田没有出露,由奥陶系灰岩顶至K1砂岩底,由砂岩、铝土岩、泥岩及一至三层不稳定灰岩组成。该组厚度22.85~43.20m,平均36.52m,平行不整合于上马家沟组之上。③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该组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从K1砂岩底至K3砂岩底。主要由不同粒级的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煤层组成。发育有4、9、10、11、12号煤层及煤线,其中10、12号煤层不稳定不可采,4、9、11号为稳定全井田可采煤层。4号和9号煤层本井田内有合并现象。该组厚度82.25~98.98m,平均89.27m。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④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该组为本井田含煤地层,从K3砂岩底至K4砂岩底的一段地层。厚度48.33~69.10m,平均58.11m。岩性主要为灰色、黄灰色碎屑岩、砂质泥岩、泥岩、薄煤层,含山-1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该组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⑤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该组以K4砂岩为底界与山西组分界。岩性主要为灰绿、灰黄绿色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含铝土泥岩。由于地层剥蚀,本井田零星出露。厚度78.00-90.50m,平均89.35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⑥第四系上更新统(Q3)分布于全井田,由浅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局部含砾,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厚度0~17.00m,平均12.00m。地层综合柱状图见图C1046-05。(2)井田构造本井田地质构造总体为一宽缓的背斜向斜相间的褶曲构造,地层平缓,地层倾角1°-9°,一般5°左右。①褶曲1。S1背斜位于井田北部,背斜轴向大致成东西向,两翼地层平缓,倾角4°-6°,两翼不对称。井田内延伸长度1400m。2.S2向斜位于井田南部,向斜轴向大致成北东向,两翼地层平缓,倾角一般3°-5°,局部地段达到9°,极个别地段特平缓,仅为1°左右,两翼不对称。井田内延伸长度1900m。②断层、陷落柱目前井田内未发现断层、陷落柱。2)煤层(1)含煤性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含有4、4+9、11号主要可采煤层,地层平均厚度为89.27m,煤层平均厚度24.63m,含煤系数27.59%,可采煤层厚度平均24.38m,可采系数27.31%。山西组厚度平均58.11m,含山-1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0.30(2)可采煤层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4、4+9、11号煤层,现分述如下(可采煤层特征表1-4-1)。①4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在井田西部与4+9号煤层分层,西部与4+9号煤层合并。分层区的煤层厚度8.43~8.75m,平均8.63②4+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本井田西部为4、9号煤层的分层区,分层区煤层厚度3.46~4.25m,平均3.76m,无夹石。井田东部4、9号煤层为合并区,煤层厚度11.50~14.00m,平均12.62m,含1~2层夹矸。总体4+9号煤层厚度3.46~14③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4+9号煤层9.37~14.57m,平均11.84m。煤层厚度6.02~6.28m表1-4-1可采煤层特征表含煤地层煤层号厚度m最大-最小平均间距m最大-最小平均煤层结构稳定性可采性顶板岩性底反岩性太原组48.43-8.758.63简单(0-1)稳定全区可采粉砂岩泥岩粉砂岩0-13.763.344+93.46-14.009.66简单(0-2)稳定全区可采粗、中、细砂岩泥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9.37—14.5711.84116.02-6.286.09简单(0-2)稳定全区可采砂岩泥灰岩细粉砂岩(3)煤层对比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岩性变化不大,厚度变化规律性强,且山西组底K3砂岩发育良好。根据煤层本身结构特征、层间距以及标志层进行对比,对比可靠。井田内11号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4、9号煤层较厚,有分层合并现象。煤层对比可靠。3)煤质、煤类与煤的用途(1)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本井田各主要可采煤层以暗淡型煤为主,半亮型,半暗型煤次之,线理状或细条状结构。各煤层均呈黑色,弱玻璃光泽,煤岩成分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泥质胶结,硬度小,比重中等,具有参差、阶梯状断口,部分煤层含有黄铁矿结核。(2)煤的化学性质本次报告编制过程中,取井下3个煤样进行了煤质化验,并结合周边37、46号钻孔煤芯煤样资料,现叙述如下。①4号煤层水分(Mad):原煤3.74%~4.28%,平均4.01%;浮煤3.51%~3.74%,平均3.63%。灰分(Ad):原煤14.88%~19.35%,平均17.12%;浮煤5.45%~5.78%,平均5.62%。挥发分(Vdaf):原煤34.98%~39.55%,平均37.27%;浮煤38.84%~41.66%,平均40.25%。全硫(St,d):原煤1.00%~1.60%,平均1.30%;浮煤0.92%~0.95%,平均0.94%。发热量(Qgr,d):原煤32.30~33.10MJ/kg,平均32.70MJ/kg。胶质层最大厚度(Y)11.5mm据《煤炭质量分级第一部分:灰分》(GB/T15224.1-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二部分:硫分》(GB/T152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三部分:发热量》(GB/T15224.3-2004),按炼焦配煤的用途进行评价,4号煤为特低灰、中低硫、特高热值之气煤。按动力用煤的用途进行评价,4号煤为低灰—中灰、中硫—中高硫、特高热值之气煤。②4+9号煤层水分(Mad):原煤0.68%~3.60%,平均2.00%;浮煤2.62%~3.23%,平均3.03%。灰分(Ad):原煤13.06%~41.78%,平均24.64%;浮煤3.77%~7.07%,平均5.38%。挥发分(Vdaf):原煤38.47%~41.09%,平均39.82%;浮煤37.04%~42.42%,平均39.73%。全硫(St,d):原煤0.67%~2.89%,平均1.31%;浮煤0.68%~0.96%,平均0.74%。发热量(Qgr,d):原煤25.18~33.47MJ/kg,平均28.96MJ/kg;浮煤31.68~32.25MJ/kg,平均31.92MJ/kg。胶质层最大厚度(Y)7~10mm,平均8mm粘结指数(GR.I):64~77,平均68。据《煤炭质量分级第一部分:灰分》(GB/T15224.1-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二部分:硫分》(GB/T152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三部分:发热量》(GB/T15224.3-2004),按炼焦配煤的用途进行评价,4+9号煤为特低灰、中低硫分、特高热值煤。按动力用煤的用途进行评价,4+9号煤为低灰—高灰、低硫—中高硫、中热值—特高热值之气煤。③11号煤层水分(Mad):原煤2.51%~2.55%,平均2.53%;浮煤2.41%~2.77%,平均2.59%。灰分(Ad):原煤23.02%~34.82%,平均28.92%;浮煤7.03%~8.17%,平均7.60%。挥发分(Vdaf):原煤37.65%~39.16%,平均38.41%;浮煤41.11%~42.65%,平均41.88%。全硫(St,d):原煤1.21%~1.88%,平均1.55%;浮煤1.06%~1.38%,平均1.22%。发热量(Qgr,d):原煤31.41~32.94MJ/kg,平均32.18MJ/kg。粘结性:4~5,平均5。据《煤炭质量分级第一部分:灰分》(GB/T15224.1-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二部分:硫分》(GB/T152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三部分:发热量》(GB/T15224.3-2004),按炼焦配煤的用途进行分析,11号煤为低灰分、中硫—中高硫、特高热值煤。按动力用煤的用途进行分析,11号煤为中灰——高灰、中硫—中高硫、特高热值之气煤。煤质分析成果表煤层原浮煤工业分析(%)发热量Qgr,d(MJ/kg)粘结指数(GRI)胶质层厚度Y(mm)焦渣特征CRC煤类MadAdVdafSt,dPd4原QM浮11.54+9原QM浮64-77687-10811原QM浮(3)煤类的确定:井田内批采的4、4+9、11号煤层煤类的确定依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执行,煤类主要指标为浮煤挥发分,其次为粘结性指数(GR.I),并参考胶质层指数来确定煤类。由于《山西省XX县大宁煤田XX井田精查地质勘探暨史家屯勘探区详查地质勘探报告》中钻孔煤芯煤样为70年与71年煤样,化验结果中没有粘结指数,故依据本矿井下4+9号煤层煤质化验资料并结合区域资料确定井田内4、4+9、11号煤层煤类均为气煤(QM)。(4)煤的可选性本矿未做过此方面的工作。本次工作收集利用了邻矿山西XX宝山XX煤业有限公司4+9号煤层的可选性资料。测试单位: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测试时间:2009年11月22日。(一)筛分试验:①4+9号煤层简选样筛分试验结果如下表1-4-2表1-4-2简易筛分试验报告筛前煤样总重量:6.48kg统一编号2009-1040送样单位山西XX宝山XX煤业有限公司井田来样编号钻孔号煤层名称9号粒度(13~0)mm煤样重量(产率%)质量重量kg占13~0.5产率%占全样产率%筛上累计%Mad%Ad%St,d%Qgr,vd13~61.82030.9028.13028.131.3611.351.2929.646~32.61044.3140.34068.471.339.391.3430.413~0.51.46024.7922.56691.041.209.311.2330.340.5~00.5808.968.964100.001.3012.481.4429.335.890100.0091.0361.319.981.3030.1513~0(合计)6.470100.0001.3110.201.3130.08由表可知:6—3mm级占全样产率最高,为40.340%,属中灰中高硫煤;0.5—0mm级占全样产率最低,为8.964%,属高灰中高硫分煤。全样加权灰分10.20%,全硫为1.31%,为中灰中高硫煤。随着粒级的减小,全硫增加。②4+9号煤层煤粉筛分试验结果如表1-4-3表1-4-3煤粉筛分试验报告煤样重量(产率%)质量粒度重量g占本级产率%占全样产率%筛上累计产率%Mad%Ad%St,d%Qgr,vd(0~0.5)mm+0.5000.500~0.25022.722.722.03722.721.2410.981.4330.000.250~0.12544.344.343.97567.071.4011.621.3630.100.125~0.0758.658.660.77675.731.3613.531.5729.050.075~0.04518.0518.071.62093.791.4914.641.6328.69-0.0456100.001.5613.271.3629.06合计99.90100.008.9641.3912.29备注注:本级占全样产率%:8.964;筛前煤样总重量:100g由表中可知:0.500—0.250mm占全样产率2.037%,为中灰煤;0.250—0.125mm占全样产率3.975%,为中灰煤;0.125—0.075mm占全样产率0.776%,为高灰煤;0.075—0.045mm占全样产率1.620%,为高灰煤;-0.045mm(二)浮沉试验上述9号煤层简选样对各粒度级均进行了浮沉试验,现将简选样浮沉试验综合结果如下表1-4-4表1-4-4密度级产率灰分累计分选密度级±0.1备注%%浮物沉物密度产率(Kg/l)产率%灰分%产率%灰分%Kg/l%123456789<1.3018.853.9318.853.93100.009.871.3080.191.30~1.4061.346.8180.196.1481.1511.241.4072.751.40~1.5011.4213.8391.617.0919.8124.971.5014.181.50~1.602.7620.2794.377.488.3940.111.603.591.60~1.801.6528.9896.037.855.6349.861.701.651.80~2.000.7742.5896.808.133.9758.561.801.21>2.003.2062.43100.009.873.2062.431.900.77合计100.009.87煤泥3.245.40总计100.009.72根据4+9号煤层简选样浮沉试验结果综合报表绘制可选性曲线,现用分选密度±0.1含量法对9号煤层简选样浮沉试验结果汇总后的煤的可选性如下:①精煤灰分6%时,理论产率为78.59%,分选密度为1.394g/cm3,δ±0.1含量78.99%,属极难选等级;②精煤灰分7%时,理论产率为90.31%,分选密度为1.467g/cm3,δ±0.1含量27.27%,属较难选等级;③精煤灰分8%时,理论产率为96.48%,分选密度为1.919g/cm3,δ±0.1含量14.45%,属中等可选等级。(5)煤的风氧化井田内4+9、11号煤层埋藏较深,据井下采掘实际情况,井田内西南角4+9号煤层发现局部有氧化现象,11号煤层目前未开采,未发现有煤层风氧化现象。(6)煤的工业用途按炼焦配煤的用途进行评价,4号煤为特低灰、中低硫、特高热值之气煤。4+9号煤为特低灰—低灰、低硫—中硫、中热值—特高热值之气煤。11号煤为低灰分、中硫—中高硫、特高热值之气煤。按动力用煤的用途进行评价,4号煤为低灰—中灰、中硫—中高硫、特高热值之气煤。4+9号煤为低灰—高灰、低硫—中高硫、中热值—特高热值之气煤。11号煤为中灰——高灰、中硫—中高硫、特高热值之气煤。据煤层煤质特征可认为该井田内的4、4+9、11号煤层可作为良好的动力用煤、民用煤及炼焦配煤。煤炭主要通过铁路外运,公路外销主要发往神头电厂及平朔矿区生活用煤。4)水文地质1)区域水文地质(1)水文地质单元神头泉位于朔县东北神头镇一带,出露于洪涛山前源子河两岸及河谷中,为桑干河源头之一。该泉多年平均流量6.74m3/s(1956—2003年),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泉水流量不断减少,泉水实测流量已由1956—1979年平均流量7.96m3/s减少为1980—2003年平均流量5.52m3/s。泉水出露标高1052神头泉域与岩溶水盆地范围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云岗—平鲁向斜的大部分地区,仅在源子河上游有少量盆地外来水源。泉域东北部以源子河与十里河、苍头河分水岭为界;西北部应以奥陶系下统地层出露线为界,最北应以三层洞泉断层为界(三层洞泉不属于本泉域);西部以人马山—虎头山—利民堡一线的背斜轴为界;沿线出露奥陶系下统—中寒武地层,西南边界在八角—神池以西;西部位老牛湾及天桥泉域;东部及东北部以大同断陷盆地的边缘为界;其中东北部由于云岗—平鲁向斜东翼的翘起,老地层出露而形成隔水边界,只有在东南角形成透水边界。神头泉域与岩溶水盆地范围基本一致,比煤田沉积基底范围面积大,泉域总面积4500km2,碳酸岩盐裸露面积2090本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南部边缘,水文地质单元属于神头泉域,位于神头泉域的北部径流区。见神头泉域图1-4-3和井田与泉域位置关系图1-4-4。(2)含水层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基本可划分为如下四个含水层:①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主要出露于大同煤田北部,厚度较大约500~600m,上部岩溶裂隙不太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据鹅毛口36号钻孔资料,钻进本地层约50m,岩石破碎,涌水量为0.70L/s②石炭—二叠系碎屑岩及岩溶裂隙含水层组本含水层组以裂隙含水主,含水性比较差,据区域地质资料,其单位涌水量0.00135~0.189L/s.m。③基岩裂隙风化含水层组主要是石炭系及二叠系地层长期风化剥蚀形成裂隙含水层带,一般推断裂隙深度为150.00④第三、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第三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大同煤田北部,以紫红色的粘土页岩及棕黄色的粗砂岩为主,第四系多分布于沟谷和丘陵地带,岩性为黄土、砂及砂砾,含水层含水性较好,是主要生活及农用水水源。(3)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神头泉泉域和山西其它岩溶大泉系统一样,自成体系,具有独立的补、径、排条件和通道。神头泉岩溶水盆地的主体构造,为云岗—平鲁向斜。它控制着神头泉域的补、径、排条件。向斜走向NE,为一寛缓的向斜构造。向斜轴部为一位于泉域中心地带。补给区为泉域内云岗—平鲁向斜两翼大面积可溶岩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轴部石炭~二叠系砂页岩含煤地层分布区是地下岩溶水径流区。向斜东翼北段构造完整,出露寒武下统地层,成为隔水边界。而南段,因受XX新生代断陷盆地边缘大断裂切割,使奥陶系灰岩直接与盆地第四系地层接触,成为透水排泄口。神头泉域的地下水自补给区大面积灰岩裸露区源源不断的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经过盆地中间地带深部径流区向南运动。径流区在向斜中部煤系地层广泛覆盖区,其径流深度一般在250m以下。至XX新生代地层分布区,岩溶地下水冲破第四系薄弱覆盖层至地表2)矿井水文地质(1)地表水体本区地表水系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元子河支流。井田内沟谷较发育,平时干涸无水,仅在雨季较大沟谷有小溪流,流量小,时间短。井田内大部分为黄土覆盖,多为耕地。(2)含水层本井田含水层据岩性可划分为四个含水层组,即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本溪组—下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组;风化壳含水层组及新生界孔隙含水层组。①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为主要含水层之一,岩性以厚层状灰岩为主,其间夹有薄层泥灰岩,全组厚300~400m,据井田西XX井田内35号孔钻至该层186.4m,有两个层段溶洞发育,上部在上马家沟组灰岩顶面至43m,下部在152~186m,水位埋深293.31m,静止水位标高1210.50m。其它多数钻孔在奥灰顶部即终孔,一般只见上部溶洞发育,孔内严重漏水。XX煤矿于2008年10月17日施工,2009年5月13日终孔,施工了一口深水井,其坐标为X=4396567Y=19638976H=1520m,终孔孔深758.80m,取水层位为上马家沟组,静水位埋深337.80②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本组含水层下部由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其中各层砂岩厚度不大,又为泥岩及煤层间隔,富水性弱;上部有砂岩数层,根据简易水文地质资料,钻孔内严重严重漏水,水位下降,许多孔成了干孔。由此可见,本组含水层属富水性弱含水层。③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两组中,砂砾岩,细~粗砂岩层均属含水层,但据当时钻孔施工时,简易水文观测,当钻至该层位时孔内严重漏水,水位下降,许多孔成为干孔,可见此三组含水层均属富水性弱含水层。④风化壳潜水含水层组为出露地表浅部的不同时代地层组成,深部局部可达60m⑤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组分布于沟谷中,由次生黄土及砂砾石组成,厚度0~17.00(3)隔水层主要为本溪组,厚度22.85~43.20m,平均36.52m,其中泥质岩岩性致密,细腻,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为阻隔奥灰岩溶水与上部含水层水力联系的重要隔水层。其次,相间于山西组、太原组各砂岩含水层之间厚度不等的泥岩,粘土岩亦可起到一定的层间隔水作用。(4)奥灰水据推断,本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为1179—1185m。而井田内4号、4+9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1380m,11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1360m,奥灰岩溶裂隙水远低于煤层底板标高,因此奥灰水对煤层开采无影响。5)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发火性以及地温地压情况(1)瓦斯。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05]987号文“关于XX市所属煤矿180对矿井2005年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XX煤矿2005年度瓦斯鉴定结果,4+9号煤层相对涌出量为2.21m3/t,绝对涌出量1.15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4.42张庄乡煤矿2005年度4+9号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2.04m3/t,绝对涌出量0.85m3/min,相对涌出量3.82m该矿整合后没有进行生产,现一直处于基建阶段。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09]89号文件《关于XX市2008年度3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三旬中最大一天的涌出量:瓦斯绝对涌出量1.14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2.30m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加,生产能力的增加,矿井瓦斯涌出量有可能增大,同时有可能瓦斯局部聚集,所以在基建、生产中均应加强通风,确保安全。(2)煤尘爆炸危险性该矿现处于基建阶段。据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2010年01月14日采取4+9号煤层井下工作面见煤点样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煤尘爆炸性试验,试验结果该煤层煤尘均有爆炸危险性。因此,在生产中要及时洒水降尘预防煤尘飘散,及时清理巷道壁浮尘,预防煤尘爆炸事故发生。煤尘爆炸性测试见下表1-4-5表1-4-5项目煤层号煤尘爆炸测试时间煤矿火焰长度mm加岩粉量%有无爆炸性4+9>40075有2010.1.14XX煤业该矿及邻矿无11号煤层煤尘爆炸性测试资料。(3)煤的自燃倾向性据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2010年01月14日采取4+9号煤层井下工作面见煤点样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煤自燃倾向性试验,试验结果该煤层容易自燃。表1-4-6项目煤层号吸氧量(ml/g)自燃等级倾向性质测试时间煤矿4+90.72Ⅰ容易自燃2010.1.14XX煤业据调查,原XX煤矿因长期开采,浮煤清理不及时,2006年8月井底车场及附近煤层曾发生小面积自燃,当时立即采取措施打了密闭,现火区处于封闭状态。因此在以后的煤层开采过程中,要经常洒水,定期清理井巷壁上的浮尘;尤其在接近原XX矿采空区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同时要及时密闭废弃巷道,制定防治煤层自燃及灭火措施,确保安全。(4)地温、地压井田未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井田煤层开采至今,未发现有地压异常现象,应属地压正常区。井田煤层埋藏较浅,井下开采煤层未发现有地温异常现象,属地温正常区。土壤及植被1)土壤项目区地处晋西北黄土缓坡丘陵区,土壤主要是栗钙土。土壤侵蚀严重,土壤团粒结构不明显,水、土、肥易于流失。土壤孔隙率33%~45%。栗钙土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有较明显的腐殖质累积和石灰的淋溶一淀积过程,并多存在弱度的石膏化和盐化过程。剖面上部呈栗色,下部有菌丝状或斑块状或网纹状的钙积层。由于降水较少,土壤干旱,植被多为旱生草原,高度、覆盖度、生物量均比草甸草原低,微生物分解较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N含量极低,速效磷水平低,速效钾含量高。有机质含量多在1.5~4.0%;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土壤理化性状见下表1-4-7表1-4-7深度(cm)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ppm)速效钾(ppm)PH值碳酸钙(%)交换量(me/100g)机械组成>0.02mm0.02-0.002mm<0.002mm2)植被(1)天然植被项目区植被属于山地草原类,主要植被类型有干草原和落叶阔叶灌丛两种,其特点是,以旱生的豆科、草本科为主,有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混合建群。自然植被一般低矮、稀疏、生长较差,分布零散,盖度不大。天然灌木以沙棘、柠条为主,天然草本植物以艾蒿、黄花蒿为主,天然植被盖度为15%左右,这些植物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植,根系发达,耐旱耐瘠薄,是保持水土的优质品种。(2)人工植被乔木以油松、樟子松为主,其次以杨树为主,分布较广,品种较多。以小叶杨面积最多,但生长差;群众杨、合作杨等生长较好,多分布在河谷阶地。此外,还有新疆杨、柳树、侧柏、杏树等小片人工林及零星的刺槐、沙枣、复叶槭、丁香、桃叶卫茅等。(3)矿区植被矿区自然植被主要有灌木和草地。以沙棘和柠条等为主,山苜蓿、蒿类等草本植物次之。本区主要农作物是莜麦、胡麻等,自然植被有青蒿、狗舌草、金戴戴、隐花草、芨芨草、芦苇、披碱草、艾蒿等耐湿、耐盐植物。气象及地震情况井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甚短,降雨多集中在夏末秋初,全年气温变化剧烈。据XX县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温度7.1℃,年平均最低气温0.3℃,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4.4℃,极端最高气温35.9℃(1982年5月25日),极端最低气温-27.4℃(1985年12月8日),年平均降水量408.2mm,年平均最大蒸发量2097.8m,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全年无霜期约150天,冬季最大冻土层厚度1.34m。春秋两季多风,一般为西南风和西北风,平均风速2.9m/s。项目区气象特征值见表1-4-8表1-4-8项目单位数量多年平均温度℃7.1极端最高气温℃35.9极端最低气温℃-27.4多年平均降水量mm408.22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量mm1085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量mm160.6多年平均蒸发量mm2097.8无霜期天150最大冻土深m1.34全年主导风向NW多年平均风速m/s2.9最大风速m/s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0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井田所属地区的地震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矿井及四邻矿井概况(见四邻关系图1-4-5)整合后该矿东邻山西XXXX中煤顺通北祖煤业有限公司,西邻山西XX宝山XX煤业有限公司。1.4.2社会环境概况行政区划分及人口分布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市XX县城西北的XX镇XX村北。行政区划属XX镇管辖。依据现场调研,厂址周围主要的村庄为XX村、XX镇、北祖村,其主要情况见表1-4-9。表1-4-9村名方位距离(m)户数人口耕地(亩)人均收入(元)XX村S80018577029971696XX镇SW160026886617971684北祖村NE200014858023501620注:距离为以主井工业广场为中心的距离经济概况XX县是产煤大县,有“煤乡”之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粘土、石灰石等,煤田面积355.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5%,煤炭地质储量114.5亿吨,可采储量约78亿吨。现有39座煤矿,年生产能力1265万吨。XX县是畜牧大县,有“奶都”之誉。全县奶牛存栏达到8.2万头,全国排名第14位,乳品加工能力40万吨,是全国乳品加工示范县。畜牧业收入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0%以上,在全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占居“龙头老大”。交通运输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工业广场紧邻XX—右玉县级公路,矿井东距北同蒲铁路及大运公路直线距离36km,南距神头电厂约60km,距北固庄煤站37km,交通较为便利。本项目交通位置图具体见图1-4-1。人文景观XX县位于东径112°25′~113°04′,北纬39°11′~39°47′之间,地处山西省北部,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南北长66.7km,东西宽36.5km,总面积1657km2,全县辖4镇17个乡262个行政村,全县有人口22万人。县境内山脉,有恒山山脉,洪涛山脉以及黄花岭,有较大的河道4条,桑干河、木瓜河、黄水河、元子河(吴马营大河槽河)。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煤炭为主,煤田总面积355.2km2,总储量114亿t,煤质品种以氯煤和弱粘煤为主,为优质烟煤;铁矿石储量约4000万t,系赤铁矿;铝矾土约900万t;粘土粉砂岩预测储量达亿万吨;石灰石约3000万t;方解石约40万t;大理石约1000万m3。此外还有石英石、钾长石、黑云母、玄武岩等。XX县交通位置优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产业特色也比较突出,目前以煤炭、乳品、化工为主的传统产业不断升级,以陶瓷、旅游为主的潜力产业正在升温,"3+2"产业格局已经形成。2003年,全县煤炭产量412万t,乳制品产量8万t,占全省产量70%;鲜奶总产量18万t,占全省总产量的33%,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结构调整先进县。1.4.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状况,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为井田内的村庄、矸石沟、区域浅层地下水、自然和人工植被。交通位置图见图1-4-1,环境保护目标图见图1-4-6。具体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见表1-4-10。表1-4-10序号环境要素保护对象与主井工业广场的相对位置保护对象与项目的关系功能区划保护目标要求人口方位距离(m)1环境空气XX村770S800保护范围内二类区环境空气达二级标准要求XX镇866SW1600北祖村580NE2000XX中学——————王坪沟650ENE900井田范围内2地表水无————Ⅳ类Ⅳ类水体要求3地下水地下水环境区域浅层地下水保护区内主要地下含水层Ⅲ类地下水达Ⅲ类标准神头泉距重点保护区35km受地下开采影响采取措施,减小影响4声环境无————2类、4a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4a5生态环境植被井田范围本工程地表准备主要受采动影响,沉陷盆地边缘会遭受一定破坏——破坏后及时恢复土壤主要为工业广场、矸石场地、及沉陷盆地边缘——采取水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加剧农作物受地表沉陷影响会减产——及时修复恢复,防止减产王坪沟生态保护范围受采煤影响——留设保安煤柱、及时修复虎山公路井田范围之内受采煤影响——及时修复注:本工程主井工业广场紧邻XX~杀虎口县级公路,运煤经XX~杀虎口县级公路向外运输,没有专门的运煤路线,因此没有环境保护目标。山西朔州山阴兰花口前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变更环境保护专篇第二章工程概况2.1项目基本情况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市XX县城西北的XX镇XX村北。行政区划属XX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东经112°35′55″~112°37′53″,北纬39°32′51″~39°42′22″。兼并重组整合后项目的名称、建设性质、生产规模、产品方案、投资总额、采掘方法及运输方式等基本情况见表2-1表2-1-1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基本情况列表序号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名称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2建设性质兼并重组整合3生产规模矿井生产能力90万t/a4开采煤层4、9、11号煤层(本次设计不包括11号煤层)5开拓方式斜井开拓6采煤方法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综采7运输方式主斜井采用皮带提升方式,担负原煤提升及回风任务,兼作矿井安全出口;副斜井装备单沟串车,担负矿井的材料、设备等辅助提升任务,兼作矿井另一安全出口;原煤外运以汽车运输为主8投资总额矿井总投资额为29659.38万元9服务年限39.1a10工作制度年工作日330天,每日四班作业11职工定员481人12井田面积4.302km213工业场地总占地面积10.65hm22.2原有工程概况2.2.1井下生产系统1)井田开拓方式(1)井筒本矿井设计共布置3个斜井,主斜井担负矿井的煤炭运输及进风任务,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副斜井担负矿井的辅助运输机回风任务,兼做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回风斜井担负矿井后期的回风任务,同时是矿井后期开采的一个安全出口。主斜井:利用原张庄乡新斜井作为资源整合后的主斜井,井筒净宽3.5m,倾角22°,斜长329.3m,装备带宽800mm,的大倾角胶带运输机,主要负担全矿的煤炭运输提升机进风任务,井筒内敷设有供电、通讯、监控电缆,是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副斜井:在原XX煤矿主斜井西侧66m处新建一斜井作为副斜井,净宽3.0m,倾角22°,斜长320.3m,装备单钩串车担负矿井辅助运输及回风任务,井筒内敷设一趟静压排水管路和两趟排水管路,是矿井的另一个安全出口。利用原XX煤矿新斜井作为矿井整合后的后期回风斜井,井筒净宽2.7m,倾角21°,斜长273m,担负矿井后期的回风任务,是矿井后期开采的另一个安全出口。井筒特征见表2-2-1。(2)水平划分本次开采仅对4+9号煤层的开采进行评价,因此,只布置一个开采水平,开采4+9号煤层,水平标高为1400m。(3)大巷4+9号煤开采时,在主副井井底副井大致沿南北方向于煤层底板布置胶带、轨道、回风大巷,大巷间距30m。沿黑疙瘩采空区边界及原XX煤矿北部井田边界分别布置二、三采区胶带、轨道、回风巷,巷道间距30m,二、三采区胶带、轨道、回风巷分别于井田中下午部北部边缘搭接。胶带大巷通过11号煤仓与主斜井连接,轨道大巷通过用甩车场及布置于11号煤层的井底车场巷道与副井连接,回风大巷通过东西方向回风大巷直接与副井连接,形成4+9号煤初期开采的主副运输、通风、排水系统,后期开采时通过后期总回风巷与三采区回风巷连接以解决后期通风困难带来的安全隐患。(4)通风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前期开采利用副斜井回风,后期开采时,利用原XX煤矿新斜井作为矿井后期的回风斜井,在4+9号煤层各开掘后期总回风巷预期连接,以形成各煤层的后期开采通风系统。(5)采区划分全井田共划分为3个采区。(6)开采顺序根据开拓部署,对三个采区依次进行开采。表2-2-1兼并重组前各井筒特征表井筒特征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井口坐标(西安坐标)纬距X4396062.2064396104.9184397417.547经距Y19638749.73019638748.80319638289.033井口标高(m)1498.001510.001555.70井筒倾角(度)22°22°21°提升方位角(度)54°12'13"54°7°54'24"深度或长度(m)329.3320.3273井筒断面(m2)净7.617.119.00掘进11.489.3712.23砌碹材料材料砌碹材料砌碹材料砌碹厚度(mm)300300300井筒装备带宽800mm的胶带机单沟串车台阶、扶手备注2)大巷运输及设备(1)大巷主运输方式及运输设备根据井田开拓布置,选用一台带宽800mm的胶带运输机,担负大巷煤炭运输任务。胶带机型号为SJ-80型,带宽800mm,带速2.0m(2)辅助运输设备辅助运输采用JD-1型调度绞车牵引1t系列矿车来完成井下辅助运输的任务。3)采区布置及装备(1)采煤方法原设计本工程4+9采用高档普采放顶煤采煤法。(2)采煤工艺及采掘机械化装备根据4+9号煤层的赋存情况及煤层厚度,结合选用的采煤方法,工作面支护选用ZH2200/17/25型悬移顶梁液压支架,工作面前端超前支护采用DW28-250/100配用HDL-3000型π型支架,采煤机选用型号为MG200(250)-WX型双滚筒采煤机。工作面采高2.3m,放顶煤平均高度6.17m,采放比为1:2.68,确定回采工作面长度为80m。(3)采区布置设计将全井田4+9号煤层分为三个采区,对三个采区依次进行开采。4)通风系统(1)通风方式、方法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矿井由主斜井进风,副斜井回风,开采后期为主副井进风,后期回风井回风。通风设备采用FBCZ-6-№18型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备YBFe315S-6,90KW,380V型隔爆电动机驱动。(2)瓦斯涌出量根据原XX煤矿2005年瓦斯等级鉴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原XX煤矿2005年度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42m³/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5m³/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4.42m³5)提升、排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主斜井为皮带提升井,副斜井为辅助提升斜井,初期采用副斜井回风,井田开拓后期采用回风斜井回风。(1)提升主斜井提升:本矿主井井筒为斜井,倾角为22°,提升方位角54°12'13";净宽3.5m,净断面积7.61m2,装备800mm副斜井提升:倾角22°,提升方位角54°;净宽3.0m,净断面积为7.11m2,掘进断面9.37m(2)排水井下主水泵房位于副斜井井底车场附近,矿井水由泵房经副斜井井筒排至地面矿井水处理站。本矿井下排水量正常为29m3/d,最大为36m3/d。原设计为3台MD46-30×5型水泵,该泵额定流量为46m3正常涌水时为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时为2台工作,1台备用。排水管选用Φ108×4型,吸水管选用Φ133×4型无缝钢管。排水管沿副斜井敷设2趟至地面水池,正常涌水时1趟工作,1趟备用;最大涌水时2趟工作。2.2.2地面生产系统1)主井生产系统主斜井地面生产系统生产过程叙述如下:井底煤仓井底煤仓给煤机主井提升胶带机井口房内转载原煤胶带机筛分间储煤场外运储煤方式:地面储煤场四周设有2-5m挡墙加装5-8m防风抑尘网,并在内部安装喷水装置,定时洒水。挡风抑尘墙采用砖石结构,上部设防尘网,能有效降低来流风速度,确保环境得到根本治理。2)副井生产系统副斜井井筒倾角22°,井筒净宽3m,斜长245.6m。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提材料或设备时由2辆1t的矿车组列,提人时由两节头车组列,担负全矿人员、设备、材料的升降任务。井口设置平车场,车场内设上井矿车道、下井矿车道和人车存放线路各一股。重车道上设挡车器,空车道上设阻车器,井筒内设置防跑车装置,保证副井生产系统安全生产。3)矸石系统副井每年提出矸石5kt/a,提出的干事通过轨道运至矸石线,由液压传动高位翻车机翻入自卸汽车;筛分间手选矸石量约6kt/a,由电动闸门装入自卸汽车,运至主井工业广场西侧约800m的荒沟内排弃。排矸场应分层填埋、黄土覆盖、推平压实后并按环保要求进行水土保持处理。4)辅助设施矿井建有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材料库、木料库、油脂库、灯房、职工澡堂等辅助设施。5)洗煤厂原有工程不设置洗煤厂。6)黄泥灌浆系统在原有副井工业广场设置黄泥灌浆系统,日取土方量为137.39m3。取土场设于副井工业广场西侧的荒山,原设计未进行取土方案的设计及签订取土场占用协议。2.2.3公用工程1)供电(1)供电电源原设计供电系统,电源有两趟电源线路组成,一趟引自元宝湾35KV变电站的10KV线路,供电距离3Km,导线型号为LGJ-95mm2;一趟引自XX35KV变电站的10KV线路,供电距离2Km,导线型号为LGJ-120mm2。(2)地面变电所地面变电所设2台主变压器,一台工作,一台备用。2)给排水(1)水源①地面用水水源生产区地面生活用水及办公、行政福利建筑用水利用副井工业广场新建深井水,出水量为65m3②井下用水水源井下排水量正常为29m3/d,最大为36m(2)用水量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工业场地用水量计算结果:矿井生产、生活最大总用水量为395.904m3/d。其中井下洒水用水量为300m3/d,;其它生产、生活用水量为(3)排水煤矿污水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活污水、井下涌水。生活污水(包括食堂排水、浴室排水)经管道收集后送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绿化、储煤场洒水、工业广场洒水及道路降尘洒水,多于外排。矿井水主要为井下涌水,矿井水经矿井一体化净水器处理后,全部回用于井下降尘洒水不外排。3)采暖、供热(1)采暖矿井工业场地内工业建筑采暖热媒均0.2MPa饱和蒸汽;行政公共建筑均为95~70℃的热水,热源由工业场地的锅炉房提供,工业建筑采暖热耗为39.51×104W;行政公共建筑采暖耗热量为26.63×104W。采暖热负荷表见表2-2-2。考虑热损失(按10%计),工业建筑采暖耗热量为43.461×104W,行政公共建筑采暖耗热量为29.293×104W,合计72.754×104W表2-2-2采暖热负荷计算表室外计算温度:-17编号建筑物名称室内采暖计算温度(℃)采暖建筑物体积(m3)单位体积采暖热指标(w/m3·K)室内外温度差(℃)耗热量(104W)备注采暖供热合计一行政公共建筑联合建筑181830.511.15357.377.37食堂18520.051.7353.093.09单身宿舍184851.00.83513.5813.58办公楼18434.81.7352.592.59小计26.6363.73二生产设施筛分间141575.51.9319.289.28主井至筛分间栈桥8382.82.7252.582.58筛分间至机头房栈桥8448.82.5252.812.81机头房12638.92.4294.454.45副井绞车房16485.52.5334.014.01小计23.1223.12三辅助设施机修车间12869.31.7294.294.29地磅房14160.92.7311.351.35井下水处理站18857.01.8355.405.40污下水处理站18900.01.7355.365.36小计16.3916.39合计66.1466.14(2)洗浴热水及开水供应浴室淋浴及池浴用热水均由锅炉房设专管供P=0.2MPa饱和蒸汽,直接加热淋浴水箱和浴池。加热时间为2小时,浴室用热水温度为40℃,加热耗热量为37.1×104W,考虑到热损失(按10%计),热负荷为40.81×104(3)井筒防冻在工业场地设一个进风井,主斜井进风量为39m3/s。冬季为防止井口及井下结冰,保证安全生产,需及时为井下提供热风,达到井筒保温要求。加热热风温度为50℃,混和后温度为2℃,加热耗热量主斜井为151.04×104W,考虑到热损失(按10%计),热负荷为166.144×104副斜井为材料井兼回风井无需井筒保温。(4)锅炉配置在副井工业广场建一座锅炉房,内设DZL1-1.25-A型蒸汽锅炉两台,用于各工业场地建筑物采暖及供热,考虑热损失(20%),合计耗热量为113.564×104W。其中:采暖耗热量为72.754×104W;浴室加热耗热量为40.81×104W。由于夏季非采暖期热负荷为40.81×104W,因此运行一台蒸汽锅炉,可满足浴室食堂等生活供热需求。冬季采暖期热负荷为113.564×104W,须两台锅炉同时运行。井筒保温采用在主斜井附近设置热风炉房,主斜井热负荷为151.04×104W,新建一座锅炉房,内设一台DZW2-1.25-AⅢ型、DZW1-1.0-AⅢ型蒸汽锅炉,供井下热风。2.2.4总平面布置原设计分两个不同场地设计,主井位于主井工业场地,副井及风井为于副井工业场地。1)主井工业场地:主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南部,利用原张庄煤矿工业广场作为资源整合后的主井工业场地,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斜井井口;筛分间;机头房;储煤场;锅炉房;地磅房等建、构筑物。2)副井工业场地:副井工业场地位于主井工业场地北侧约650m处,利用原XX煤矿工业广场作为资源整合后的副井工业广场,副井工业广场分为两个功能分区辅助生产区及行政福利区。辅助生产区布置于副井工业场地南侧,包括:副斜井井口房;绞车房;热风炉房;机修车间;材料库、棚;消防材料库;岩粉库;坑木加工房;井下水处理站等建、构筑物。行政福利区布置于副井工业场地北侧,包括:办公楼;食堂;灯房、浴室及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单身宿舍等建、构筑物。工业广场总占地面积4.36hm2。2.2.5污染物排放情况1)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1)锅炉及热风炉在副井工业广场建设一座锅炉房,内设DZL1-1.25-A型蒸汽锅炉2台,锅炉燃煤为本矿原煤,冬季两台都运行,夏季运行一台,锅炉房设置2台高效湿法脱硫除尘器,脱硫效率为45%,除尘效率为95%,烟气脱硫除尘后经H30×φ0.4m的烟囱外排,烟尘排放量为0.58t/a,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22t/a。在主井工业广场主井附近建设一座锅炉房,内设一台DZW2-1.25-AⅢ型、DZW1-1.0-AⅢ型蒸汽锅炉,供井下热风,冬季两台全部运行,锅炉房设置2台湿法高效脱硫除尘器,脱硫效率为45%,除尘效率为95%,烟气脱硫除尘处理后经H30×φ0.5m的烟囱外排,烟尘排放量0.90t/a,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15t/a。(2)堆煤场扬尘堆煤场起尘包括煤堆放时随风扬尘和煤装卸时的扬尘两部分,煤场煤堆起尘量取设计堆存量来计算。原煤限量堆存8000吨,占地面积为3600㎡,综合考虑的表面积、含水率粒度以及风速等因素。估算,煤尘产生量为208.72t/a。原设计采取全封闭轻钢结构储煤场,抑尘效率95%,粉尘排放量为10.436t/a。(3)输送、转载原煤转载、输送过程易产生煤尘,设计采用封闭式皮带走廊对运输皮带进行封闭,可抑尘90%,预计烟尘无组织排放量为0.45t/a。(4)道路扬尘汽车运输原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