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灌河整治工程等4宗排灌河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排灌河整治工程等4宗排灌河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排灌河整治工程等4宗排灌河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排灌河整治工程等4宗排灌河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排灌河整治工程等4宗排灌河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册(排灌河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项目概况1.1.1项目区概况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南沙(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广州市最南部,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周围60km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项目所在区域—横沥镇隶属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位于南沙新区中部。东毗蕉门河水道,西邻洪奇沥水道,分别与南沙街、中山市三角镇隔水相望;南、北分别与万顷沙镇、大岗镇相连。横沥镇地处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2012年南沙新区获批,以灵山岛尖、横沥岛尖为核心的明珠湾起步区启动开发建设,横沥从传统农业小镇跃升为国家级新区开发重镇,工作重心也由单纯的社会管理转入了开发建设并重。1.1.2项目概况新兴村排灌河整治工程等4宗排灌河整治工程(以下简称横沥镇4宗排灌河整治工程)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辖区内。具体涉及到新兴村、东方红村、群结村、冯马三村东西围等。建设内容主要有:排灌河清淤、河岸加固、小型排电排站新改建等。现状排灌河淤积严重,导致水流不畅,影响排涝和行洪,周边农田存在水浸风险,河岸边坡裸露陡峻,存在坍塌隐患。因此为提高排灌河的行洪能力,降低片区农田水浸风险,减少农作物因水浸造成的损失,增加农民收入,消除排灌河安全隐患,需要要对横沥镇的排灌河进行改造。现状电排站泵房多为简易木棚或铁皮房,水泵设备破旧,电气控制设备缺少安全设施,进出水口构筑物缺失,泵站长期带险运行,排涝能力不足,部分区块无电排站,为消除现状电排站安全隐患、提高区域整体排涝能力,对项目区现状电排站进行新改建电排站十分必要。可研与初设审批情况、专家意见及施工图设计情况1.2.1可研审批情况1.2.2初设专家意见及修改情况初设阶段专家意见及后续修改情况具体如下表1-1。表1-1审查意见修改情况一览表项目名称新兴村排灌河整治工程等4宗排灌河整治工程审查意见修改情况(1)缺少立项批复文件;已复核,详见报告附件1~2;(2)征地拆迁费占比较高,请复核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该项目工程建设费2635万元,征地拆迁费3759万元;工程建设已不包含征地拆迁费用;(3)请复核建设、运营管理部门,1.13工程管理章节建设期管理单位为水利工程管理所,运营期管理单位为水利站等水利部门;已复核,详见报告P29;(4)请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完善工程地质章节,按每个工程建设位置的地质情况进行编写;已补充,详见报告P9;(5)工程任务需进一步完善,本报告中只提及排灌渠的现状情况,未结合实地考虑排灌渠对应的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已补充完善,详见报告4.1.3章节;工程建设必要性不充足,请补充每个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已补充,详见报告4.1.4章节;财务分析章节,请说明或提供固定资产2767万元的依据;固定资产2767万元为静态总投资金额;请复核招标范围,所有单位是否都需公开招标;已复核,所有单位均需要公开招标;树木保护章节内容过于简单,请继续完善;已完善,详见报告第十九章,P226;请复核概算文件,本项目是否需要第三方检测,是否需要考虑第三方检测费用;已考虑第三方检测费用;请复核设计断面。已复核。1.2.3初设审批情况1.2.5施工图设计情况本阶段设计的目标为完善改造配套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恢复或提高灌区内各级渠道的灌排水能力;原建设工程排涝标准较低,合理提高灌区的排涝标准。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内容与初设阶段一致,图纸部分按照施工图标准进行细化,增加排灌河(渠)断面图、补充泵站结构配筋图及各大样图等。工程任务与规模1.3.1工程任务本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恢复或提高灌区内各级渠道的灌排水能力;原建设工程排涝标准较低,合理提高灌区的排涝标准。本次“新兴村排灌河整治工程等4宗排灌河整治工程”确定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排灌河(渠)清淤及清淤加固共8宗(总长6.28km),电排站重建9宗(座)。本次设计施工图分为两册,第一册为:排灌河(渠)清淤及清淤加固工程;第二册为:电排站重(新)建工程。本册为第一册(排灌河部分),以下章节主要介绍排灌河(渠)清淤及清淤加固工程的相关设计情况。1.3.2工程规模工程设计排涝标准原则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1天排干不成灾,但受用地、用电限制,排灌渠清淤按“不扩挖征地、重点清除淤堵、恢复或提高排灌渠过流能力(尽量达标)、确保边坡安全”的原则进行设计。根据水文分析计算成果,本项目排灌河清淤及清淤加固工程工程规模见表1-2。表1-2排灌河清淤工程规模序号工程名称所在村排涝面积(km²)清淤长度(km)排涝流量(m³/s)1沙头围排灌河清淤加固工程新兴村0.060.300.372八顷排灌河清淤工程0.821.602.383埠盛排灌河清淤工程1.471.424.954冯五顷排灌河清淤工程东方红村0.551.211.445冯五顷支涌排灌河清淤工程0.0290.250.26低间排灌河清淤工程冯马三村0.0790.500.467东西围排灌河清淤加固工程0.380.412.098冯五十倾排灌河清淤工程群结村0.140.590.88根据表格数据可得:本次建设项目排灌河(渠)内最大流量为4.95m³/s,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的规定,确定工程等级为5级。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4.1工程等别标准本次建设项目排灌河(渠)内最大流量为4.95m³/s,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的规定,确定工程等级为5级。1.4.2工程布置按照拟定布置原则,本次清淤加固基本上不改变河涌现状走向、主槽位置,清淤中心线基本沿河道深泓线布置,局部设过渡段,弯道角度依据河势确定,清淤厚度一般控制在0.5m左右,清淤坡比不陡于1:1.5,靠农田侧边坡采用松木桩进行加固,对于个别河渠段紧邻道路侧河渠岸坡进行单侧加固,视需要拆除扩建穿路涵管。1.4.3主要建筑物本册为“新兴村排灌河整治工程等4宗排灌河整治工程”中第一册(排灌河部分)具体建设内容有:排灌河(渠)清淤及清淤加固共8宗(总长6.28km),具体设计方案:排灌河清淤设计:考虑到排灌河不具备征地扩挖条件,在确保河渠边坡安全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的提升排灌河过流能力,拟先采用密排松木桩对河渠边坡进行加固,再以1:1.5的坡比对河渠进行清淤。松木桩尾径0.10m,桩长3~4m,密排布置;排灌河清淤加固设计:在确保河渠边坡安全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的提升排灌河过流能力,靠农田侧的河渠边坡拟采用密排松木桩进行加固、对邻近道路侧的河渠边坡采用新建C30混凝土河岸挡墙进行加固,再以1:1.5的坡比对河渠进行清淤。松木桩尾径0.10m,桩长3~4m,密排布置;河岸挡墙墙顶宽0.50m,迎水侧墙面坡比1:0.4;挡墙根部厚0.50m;墙趾宽0.50m,墙趾埋深0.50m;底板下部设0.30m碎石垫层。2设计依据与规程、规范(1)《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619-2021);(2)《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DB44/T182-2004);(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5)《防洪标准》(GB50201-2014);(6)《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7)《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9)《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10)《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1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12)《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4)《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15)《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1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7)《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2014);(18)《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98);(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23)《灌区改造技术规范》GB50599-2010;(24)与设计有关的其他规范、规程及标准。3施工技术要求3.1高程、坐标系统本工程采用珠基高程系,高程单位以米计,其余尺寸单位均以毫米计,坐标采用广州独立坐标系。3.2松木桩施工本工程松木桩主要用于清淤渠坡坡脚防护处理,桩长3~4m、尾径0.10m。打桩位置为侧堤肩堤脚,桩顶高程按高于地面0.20m控制。所选用的松木桩不能存在虫眼和节眼。施工建议采用静压法沉桩施工工艺。3.3清淤施工本工程清淤施工主要为农田排灌渠清淤,施工均采用干场作业,采用0.6m³长臂挖掘机开挖,配合自卸汽车运输。3.3.1排灌渠施工工艺排灌渠清淤施工工艺:施工作业准备→填筑挡水围堰→作业坑渠抽排水→长臂挖掘机开挖清淤,断面复测→淤泥倒运、晾晒→弃运。(1)施工作业准备:排灌渠清淤分段施工,划分施工段,每一施工渠段以50m长为宜;根据设计图纸测量放线,进行场地清理工作,确定弃渣场;摸查施工区附近管线、房屋等设施或构筑物,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配置充足的设备和人力资源。(2)填筑挡水围堰:利用排渠或坑塘淤泥及开挖土,在施工渠段两头排灌渠汇入口填筑挡围堰,堰顶宽1m,边坡1:2,由于施工大部分不受河道潮汐水流影响,且施工期安排在非汛期,故堰顶高程主要依据内涌最高控制水位、农田排灌河田面高程确定。(3)作业坑渠抽排水:挡水围堰施工完成后,作业渠段利用污水泵进行排水。抽排水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对局部陡边坡渠段进行支护施工,抽排过程中要注意观测渠岸边坡、沿线构筑物的位移变形观测,严格控制降水速度。(4)长臂挖掘机开挖清淤,断面复测:长臂挖掘机沿渠线附近现有机耕路行驶,利用长臂进行渠道开挖清淤,坑塘清淤时挖掘机直接进入坑塘进行挖掘清淤作业,清淤开挖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控制清淤厚度,防止欠挖、超挖现象,要求清除淤泥、杂草及漂浮物等。以10m长渠段为一作业段,每一作业段完成后要求进行断面复测,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段清淤施工。(5)淤泥倒运、晾晒,弃运:利用自卸汽车进行淤泥倒运,运输开挖料至指定的临时堆放场,进行晾晒、脱水。考虑到排渠、坑塘开挖料均为种植土,晾晒后待基本成块状后复用,按照“优先考虑就近复用、少量外运”的处理原则。3.3.2施工注意事项(1)清淤施工机械选型时要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如电线净空高度、道路宽度、桥梁净空高度、跨度等,避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2)清淤施工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对河渠沿线农作物、管线、道路等的影响,对于距离房屋较近的局部渠段可采取支护、少清或不清等措施,施工期间坚强渠岸边坡、道路等构筑物的位移变形观测。(3)清淤施工时,禁止清淤机械及运输载重车辆渠边行驶,防止压垮。(4)清淤施工中要求做好日常清洁工作,淤泥按指定地点弃放,不污染堆泥场的环境,运输渣土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滴、洒、漏”现象。(5)清淤施工期间,做好农排渠及坑塘排涝、换水工作。(6)除本技术要求外,施工单位还应遵守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3.4土方开挖施工(1)施工单位在进行土方开挖前应基本了解本工程的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应查清开挖区域内影响施工安全的各种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应清楚监理工程师移交的测量控制系统。(2)在场地开挖前,要求清理开挖区域内的表土、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其他有碍物,主体工程植被清理的挖除树根范围应延伸到离施工图纸所示最大开挖边线、填筑线或建筑物基础外侧5m距离。电排站工程破堤施工时要求先行清表,清表厚度不小于0.30m;清表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堤身开挖,开挖料可用于原位填筑。(3)土方开挖必须按设计图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建筑物的建基面不得超挖;对于有地下水的开挖面应当预先实施排水,保证干场作业。(4)根据土方平衡需用于回填的土方要堆放在指定场地,弃土应远离基坑,禁止就近对于现状挡墙、堤顶堆土,以确保边坡稳定,并注意环境保护与恢复。(5)机械开挖土方时,对永久边坡坡度应适当留有修坡余量,保证修整后满足设计要求,不得造成超挖。(6)对于不能马上进行建筑物施工的建基面,要预留厚度不小于60cm的保护土层,在建筑物施工前,分块依次挖除。(7)开挖过程中遇到电缆、光缆、管道等障碍物,建基面如遇水井、较大孔洞或与设计不符之情况,应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8)对于邻近现状挡墙等构筑物边角区域的土方要求采用人工开挖,开挖过程中要求确保现状构筑物免受影响;迎水侧土石方应在低潮位时进行开挖。(9)对于邻近现状道路、房屋、堤防等不具备明挖条件的挖方,设计采用联排水泥土搅拌桩的方式进行支护,具体支护方案见相关设计,支护措施完成后方可进行该部位的开挖施工。(10)开挖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验收资料:①开挖工程竣工平面和剖面图;②质量检查和验收报告;③监理工程师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11)边坡开挖前,必须做好开挖线外的清理、加固和排水工作。(12)达到建基面后,必须对基础面进行认真的清理及处理,应将地面上的乱石腐殖土全部清除干净。(13)除本技术要求外,施工单位还应遵守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3.5土方回填施工3.5.1设计指标控制填筑材料填筑标准,砂的压实相对密度不应低于0.70,,反滤料宜为0.70;粘性土压实度不应小于0.91,图中有要求的除外。3.5.2填筑规定(1)填筑必需在堤基、岸坡及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回填。(2)各阶段填筑前,施工单位应提出施工计划和方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2)筑堤材料的种类、材料品质、级配、含水率、含泥量、超径与软弱颗粒及其相应填筑部位、压实标准、质检取样结果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地面起伏不平时,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填筑。(4)作业面应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并配备人员或平土机具参与整平作业,严禁出现界沟;相邻施工段作业面应均衡上升,若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应以斜坡面相接,并应满足接缝、低声与建筑物结合部施工要求。(5)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应洒水湿润。(6)用光面碾磙压实粘性土填筑层,在新层铺料前,应对压光层面作刨毛处理。填筑层检验合格后因故未继续施工,因搁置较久或经过雨淋干湿交替使表面产生疏松层时,复工前应进行复压处理。(7)若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8)填筑过程中,应保证观测仪器埋设与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埋设仪器和测量标志完好无损。(9)对占压堤身断面的上堤临时坡道作补缺口处理,应将已板结老土抛松,与新填土料统一按填筑要求分层压实。堤身全断面填筑完毕后,应作整坡压实及削坡处理,并对堤身两侧护堤地面的坑洼进行铺填平整。(10)在基础处理经验收合格后才能填筑;对于混凝土建筑物周围的填土还要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并且龄期超过7d后方可填筑。(11)对于堤防回填因保护现有树木或邻近建筑的区域,采用人工平整压实;有绿化要求的坡面,在回填完成后,利用原堤防清基土覆盖回填。除本技术要求外,施工单位还应遵守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3.6混凝土施工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外购运输至工地,入仓浇筑。3.6.1钢筋(1)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的钢筋种类、钢号、直径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热轧钢筋的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2)钢筋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使用前,仍应按规定作拉力、延伸率、冷弯试验。需要焊接的钢筋,应作焊接工艺试验,钢号不明或使用中发现性能异常的钢筋,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得在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使用。(3)钢筋需要代换时,应符合现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4)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弯曲角度、半径及形状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如设计未作规定,热轧HRB335钢筋末端作弯钩时,其弯钩的直径符合规范的要求。(5)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为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混凝土垫块。垫块强度不得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且应互相错开布置。(6)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对钢筋的安装质量进行验收,经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7)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严禁为方便浇筑擅自移动和割除钢筋,如发现钢筋位置变动应及时矫正。3.6.2水泥(1)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颁标准的规定。运至工地的水泥应有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试验室必须进行复检,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分析。(2)水泥应优先使用品牌水泥,工程所用水泥品种以1~2种为宜,并应固定供应厂家。有条件应优先选用散装水泥。(3)运至工地的每一批水泥,应有生产厂的出厂合格证和品质试验报告。使用单位应进行验收检验,复检项目包括水泥标号、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细度和比重等。一般同一出厂批号的水泥为一取样单位。(4)水泥应按品种、等级分别贮运,不得混杂。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潮。应根据工程需要,在干燥地点修建相应容量的水泥仓库,并采取良好的排水、通风措施。(5)仓库内的水泥应标明品种、等级、厂家、出厂批号,分别堆放,并留出运输通道。水泥堆放时应设防潮层,并按规范要求堆放。(6)袋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对不合格的水泥应及时查封并清除出工地。3.6.3骨料(1)使用的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2)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细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宜超过6%。(3)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净间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应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以原孔筛检验,其控制标准:超径小于5%,逊径小于10%。粗骨料表面应洁净,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清除。建筑物混凝土级配为二级配。3.6.4混凝土(1)拌和混凝土拌和必须按照试验部门签发并经审核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2)运输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及减少转运次数。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运输工具应设置遮盖或保温设施,以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影响混凝土质量。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超过时,应采取缓降或其他措施,以防止骨料分离。(3)浇筑①浇注基面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仓面准备工作。浇筑混凝土前,应详细检查有关准备工作,包括浇注缝面处理情况,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模板、钢筋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作好记录。预埋件应在整体浇筑之前,敷设到位。②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③浇筑过程中,严禁在仓内加水;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应避免外来水进入仓内,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应随时清除粘附在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表面的砂浆。④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⑤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混凝土收仓面应浇筑平整,在其抗压强度尚未到达2.5MPa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仓面准备工作;混凝土施工缝面应无浮皮,微露粗砂;毛面处理宜采用25MPa~50MPa高压水冲毛机。(4)底板、侧墙表面要求平整光滑。(5)养护①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不发生干裂现象。在养护前应采取措施避免阳光曝晒。养护工作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应提前养护,并采取可靠的遮阳防晒措施,如表面可遮盖2.6cm厚的草袋或1.7cm厚麻袋片等。②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天。对于闸墩等重要部位的混凝土,以及当气候炎热、干燥时,养护时间应适当延长。③混凝土应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有条件的部位可采用仓面流水的养护方法,以便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3.6.5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1)本工程设计如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注,浇注前须对混凝土坍落度等指标进行现场检验,浇注过程中对混凝土坍落度等指标进行现场随机抽检。(2)压顶、垫层混凝土浇筑之前须清除浇注缝面杂物,确保压顶混凝土与挡墙墙顶面紧密结合。3.7碎石垫层施工(1)基层清理:铺设碎石前先检验基土土质,清除松散土、积水、污泥、杂质,并打底夯两遍,使表土密实。(2)找平、设标志:在墙面弹线,在地面设标桩,找好标高、挂线,作控制铺填厚度的标准。(3)分层铺设、夯(压)实:碎石和碎砖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垫层应分层压(夯)实,达到表面坚实、平整;碎石铺时按线由一端向另一端铺设,摊铺均匀,不得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表面空隙应以粒径为5mm~25mm的细碎石填补。铺完一段,压实前洒水使表面湿润。小面积房间采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夯实,不少于三遍;大面积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压实,不少于四遍,均夯(压)至表面平整不松动为止。夯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基土表面与碎石之间应先铺一层5mm~25mm碎石、粗砂层,以防局部土下陷或软弱土层挤入碎石或碎砖空隙中使垫层破坏。(4)雨期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防雨、排水措施。碎石、碎砖垫层施工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刚铺筑完或尚末(压)夯实的碎石、碎砖垫层,如遭受雨淋浸泡,应将积水排走,晾干后再夯打密实。3.8钢板桩施工本工程在各排涝站的泵室段采用钢板桩进行基坑支护,对桩的轴线位置、竖直性要求相对不高,因此钢板桩施工工序如下:定桩位放轴线→钢板桩堆放、吊装→施打钢板桩桩→(基坑开挖、输水涵施工)→拔除钢板桩。根据基坑开挖要求及设计图纸,确定钢板桩施打位置并放出轴线,运输钢板桩至打桩现场附近平坦而又坚实的场地上,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层与层之间用枕木隔开,钢板桩吊运安装时采用两点吊装的方法。打桩前,在钢板桩的锁口内涂抹油脂,以方便钢板桩的打入、拔出。钢板桩采用履带式挖土机施打,在钢板桩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控制每块桩的斜度不超过2%,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必须拔起重打。钢板桩施工完成后,用型钢将钢板桩连成整体,提高其整体性。在基坑开挖、防冲槽施工过程中,随时观察钢板桩的变化情况,若有明显的倾覆或隆起状态,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基坑回填后,采用挖掘机逐渐加荷拔除钢板桩,拔桩的顺序最好与打桩时相反。拔桩后留下的桩孔,采用石屑或中粗砂及时回填。3.9不锈钢栏杆施工1.材料要求:(1)所用栏杆材质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2)所用埋板符合设计要求。2.施工条件:(1)样板已验收合格。(2)楼梯间墙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