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能顺畅朗读课文。2、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销有力的词语的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结构。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完成预习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王安石变法”距今已有近一千年。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虽说历史是那样的遥远,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里无形硝烟。现在,让我们撩起历史的面纱,穿越时间的隧道,去感受一下他们之间来自文字的针锋相对吧!二、写作背景北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担任参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答复,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三、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自号临川先生,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监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祜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的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其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其诗作早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直截刻露;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主要著作有《易义》、《诗经新义》、《论语解》、《孟子解》等,多已散佚。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四、题目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答……书”等。《答司马谏议书》文题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五、文体知识“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六、全文分析1、译文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2、分析第一段第一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王安石在第一段第一句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昨日蒙教”是礼貌性套语;第二层提到与司马光“游处相好之日久”,感情色彩很浓,使司马光很是舒服;第三层急速转到“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这三层意思集中在一句话里显出高度的概括力,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不伤感情,态度坦率。第二句又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司马光见解坚定,并不肯轻易改变,所以“虽欲强聒”多讲几句,一定得不到见察;对于洋洋洒洒三千余字的来信,只作简单答复,不再一一白辨。第二层是:经过仔细考虑,司马光很是看重自己,书信往来,不宜鲁莽,所以要做详细解释,希望司马光能够宽恕。这里说明了作者的态度和方法,又显示出冷静沉着。3、分析第二段第二段是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在辩驳之前,先高屋建瓴地提出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问题一一名实问题。名正则言顺而事行。但站在不同立场,对同样一件事(即“实”)是否合理(即“名”是否“正”)就会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实行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这些责难,如果就事论事地一一加以辩解,那就很可能会因为对方抓住了一些表面现象或具体事实而陷于被动招架,越辩解越显得理亏;必须站在高处,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责难,为变法正名。先驳“侵官”。作者不去牵涉实行新法是否侵夺了政府有关机构的某些权力这些具体现象,而是大处着眼,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受命于人主”,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订立;然后再“授之于有司”,交付具体主管部门去执行。这一“受”、一“议”、一“授”,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次驳“生事”。“举先王之政”是理论根据,“兴利除弊”是根本目的。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再驳“征利”。只用“为天下理财”一句已足。因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征利,而在于为谁征利。根本出发点正确,“征利”的责难也就站不住脚。然后驳“拒谏”。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因此,“辟邪说,难壬(佞)人”便与拒谏风马牛不相及。最后讲到“怨诽之多”,却不再从正面反驳,仅用“固前知其如此”一语带过,大有对此不屑一顾的轻蔑意味,并由此引出下面一段议论。这一段,从回答对方的责难这个角度说,是辩解,是“守”;但由于作者抓住问题的实质,从大处高处着眼,这种辩解就绝非单纯的招架防守,而是守中有攻。例如在驳斥司马光所列举的罪责的同时,也就反过来间接指责了对方违忤“人主”旨意、“先王”之政,不为天下兴利除弊的错误。特别是“辟邪说,难壬人”的说法,更毫不客气地将对方置于壬人邪说代言人的难堪境地。当然,对司马光的揭露和进攻,主要还在下面一段。4、分析第三段第三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紧承上段结尾处怨诽之多早在意料之中的无畏声言,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先指出: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非一日,朝廷士大夫多以不忧国事、附和流俗、讨好众人为处世的良方。在王安石的诗文中,“苟且”是因循保守的同义语;而“俗”与“众”则是为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这里揭示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实质,正为下文皇帝的“欲变此”和自己的“助上抗之”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因此接着讲到“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只是说明保守势力的反对势在必然,却丝毫不意味着他们的有理和有力。接下来,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只要“度义而后动”,确认自己做得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盘庚之迁,连百姓都反对,尚且未能使他改变计划,那么当前实行变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了。这是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与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答书写到这里,似乎话已说尽。作者却欲擒故纵,先让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由衷之言。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面表明态度:“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使其原形毕露,无言以对。根据文章内容猜测一下,王安石实施变法时,朝野出现了怎样的情形?文中是怎么表达的?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找出对应语句,并做翻译。提示:(1)天下——“怨谤”;众——“汹汹然”。司马光认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追问:王安石是如何解释司马光所说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这几方面的事情的?提示:A、“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小结:这是王安石针对司马光的责难而发出的义正言辞的驳斥。6、王安石认为出现“怨诽之多”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划出原句。提示:人(一般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上(皇帝):“欲变此”7、王安石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表明了怎样的态度、立场?(划出能表现王安石态度立场的句子)明确:“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8、根据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七、中心思想全文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从而批驳了保守派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弊端,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以及坚持变法的坚决态度。八、写作特点1、行文简洁,结构严谨除开头和结尾段用几句酬答的礼貌语言以外,紧紧扣住保守派几个主要论点进行驳斥,只驳论点不涉及其他事情,结构非常严谨,驳斥时针对其要害,言简意明,使文章短小精悍。2、论证方法多样(1)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2)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这里就举出了有利的根据,说明不是自己独出心裁,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议过的法度,指出这不是我个人的行为,而是合理合法的。(3)举出史实进行反驳,如“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以历史上曾有过的如何对待怨诽的事实为表率表示自己不为流言蜚语而动地反驳了怨诽之多的责备,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强。九、补充资料一、通假字 1.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辩解)2.于反复不宜卤莽(卤通“鲁”,粗鲁)3.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详细)二、古今异义1.故略上报上报:古义: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2.于反复不宜卤莽反复: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3.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汹汹: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4.故今具道所以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5.今君实所以见教者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6.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古义:谦词,用于自称。今义:指小或少7.以致天下怨谤也以致: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连词表结果。以致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以膏泽斯民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2.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做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也”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加粗的“为”译为“是”表判断)胥怨者民也(......者,......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句(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于朝廷”作状语后置)(2)受命于人主(“于人主”作状语后置)3.宾语前置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何为应为“为何”)4.定语后置句至于怨诽之多(“多”作定语后置)五、重点字词见:①冀君实或见恕也(第一人称代词,我)②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③于是人朝见威王(动词,拜见)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动词,召见)⑤众人皆解面我独醒,是以见放(介词,表被动,译为“被”)⑥风吹草低见牛羊(见通“现”出现) 修: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动词,修改)②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③诌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长)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韩非子》)(动词,学习)⑤臣修身洁行数十年(魏公子列传)(动词,修养) 以:① 以致天下怨谤也(连词,表结果,译为“因而”)② 以授之于有司(连词,表目的,译为“来,以便”)③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介词,把)④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介词,表原因,因为)⑤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动词,认为) 为:①不为侵官(判断动词,是)②为天下理财(介词,替,给)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动词,当作)④未能助上大有为(名词,作为)⑤守前所为而已(动词,做)⑥ 邯郸为郡(动词,变成)六、重点文言语句翻译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译文: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我本来早就知道它会这样的。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译文: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所做的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3.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译文:没有机会(与您)见面,我内心不胜仰慕到极点。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译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总结全文这篇短信笔力精锐,文字简洁而富有说服力,语气委婉而严正,既不伤害私人的友谊,也不向反对的意见妥协。作者的修辞和逻辑推理是根据对具体的人、具体的场合,运用了反驳、引导、对比、证明、启发、类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玻璃钢耐腐蚀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对结直肠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
- 2024-2030年中国柴油机齿轮胚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朗姆酒行业竞争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年建筑施工协议条款样本
- 2024-2030年中国智能照明行业竞争状况与未来营销前景预测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棉安全衬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整形医院行业经营模式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教学实验台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摩托车闪光继电器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走近湖湘红色人物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工商大学
- Poka-Yoke防错技术(完整版)
- 保安交接班记录表(2)
- 神明—EZflame火焰检测系统
- 个人简历求职简历课件.ppt
- 201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在母语的屋檐下
- 新青岛版五四制2021-2022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指导
- 小学四年级音乐课程标准
- 双向细目表和单元测试卷及组卷说明
- 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
- 水蒸汽热力性质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