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退火和正火讲诉_第1页
钢的退火和正火讲诉_第2页
钢的退火和正火讲诉_第3页
钢的退火和正火讲诉_第4页
钢的退火和正火讲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的退火和正火讲诉第1页/共78页

主要内容

8.1前言

8.2钢的退火

8.3钢的正火

8.4退火和正火后组织与性能

8.5退火和正火缺陷

第2页/共78页金属热处理工艺:将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金属及合金表面或内部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工艺方法。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在一般固态相变原理基础上,着重研究钢铁热处理工艺、原理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8.1前言第3页/共78页热处理工艺种类根据加热和冷却方法不同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特殊热处理:真空热处理、变形热处理、

控制气氛热处理第4页/共78页不同冷却速率对45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冷却方式力学性能σb(MPa)σs(MPa)δ(%)ψ(%)硬度(HRC)随炉冷却51927232.54915-18空气冷却657-70633315-1845-5018-24油冷却88260818-204840-50水冷却10787067-812-1452-60第5页/共78页一确定加热规范的一般原则热处理基本工艺参数: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冷却介质。它们决定了加热后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各相成分。工件热处理加热规范:由所选定的材料及工件的形状、尺寸决定,同时还与所采用的加热装置的功率、加热方式、装炉数量、热处理工艺要求等因素有关。第6页/共78页箱式电阻炉井式电阻炉第7页/共78页1、加热温度的确定(1)确定加热温度的依据:金属及合金的状态图,具体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可查有关手册。第8页/共78页(2)加热温度的确定:理论依据:相变临界点、再结晶温度。具体依据:工件的热处理目的,并受工件的原材料、尺寸、加工过程等的影响。选择加热温度是一个较复杂的多因素问题,如下图中的程序方框图。第9页/共78页第10页/共78页(3)加热温度不当导致的热处理缺陷过烧:在粗大晶粒的晶界上出现局部熔化或氧化现象。极易导致淬火开裂。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将导致奥氏体晶粒剧烈长大,在以后的退火或正火过程中形成粗大的铁素体、马氏体等,晶间存在着明显的显微裂纹,易导致淬火开裂。且晶粒粗化使材料的韧性、强度降低。欠热:加热不足时,未充分奥氏体化,钢中的第二相未能完全溶解、冶炼或热加工过程中的缺陷不能完全消除,会发生淬火软点、硬度不均或不足、红硬性下降等。第11页/共78页T12钢过烧晶粒粗大,晶界氧化,部分晶界熔化形成裂纹第12页/共78页2、加热速度的确定依据:主要由被加热工件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热能来确定。且受材料的成分、工件的尺寸、以及热处理工艺要求的不同所制约。加热速度越快,相变临界点提高越多,奥氏体形成的各个阶段均移向较高的温度,完成奥氏体化的时间越短。并使奥氏体形成时的起始晶粒细化,随之淬火可使工件具有高的表面硬度、强度、耐磨性,塑韧性也较高。但快速加热产生的热应力大,易产生变形、扭曲、开裂。第13页/共78页(1)允许的加热速度:与钢的化学成分、工件尺寸及加热的温度范围有关。可用传热学公式进行预测计算,并考虑塑性的影响。(2)可能的加热速度:取决于加热设备的热量、加热介质的类型、加热方式等。加热方式:随炉加热、预热加热、到温入炉加热、高温入炉加热。四种方式加热速度不同。(3)快速加热:直径<700mm适用快速加热。对于大型工件,在700C以下时采用低的加热速度(<20C/h),高温时用较高的加热速度(40C/h左右)。第14页/共78页3、加热时间的确定(1)加热时间的确定原则:加热时间是工件升温时间、透热时间、保温时间的总和:加=升+透+保升温时间:工件入炉后表面到达炉内指示温度的时间,取决于炉子或加热装置的热功率、加热介质、装炉数量、工件体积。透热时间:工件心部与表面温度趋于一致的时间,取决于工件本身的体积、截面尺寸、导热性等。保温时间:为达到热处理工艺要求而恒温保持的一段时间,完全取决于热处理本身的工艺要求。第15页/共78页热处理加热时间:工件达到热处理规范所要求温度的时间加上完成组织转变及其它热处理目的所要求的组织结构状态变化所需要的时间,通常用经验法确定。第16页/共78页4、影响热处理工件加热的因素加热方式的影响:随炉加热、预热加热、到温入炉加热、高温入炉加热,加热速度不同。加热介质及工件放置方式的影响:第17页/共78页二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对流传热:热量的传递靠发热体与工件之间的气体或液体的相对流动,将受热质点传导给较冷的金属表面进行加热的过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热交换面对流传热给工件的热量与对流给热系数及温度成正比。Q=cF(t介-t工)影响对流给热系数的因素:流体运动情况、流体的物理性质、工件表面形状及在炉内放置位置。对流传热主要在600~700°C以下进行。第18页/共78页辐射传热:由电磁波来传递热量的过程。物体受热后向各个方向放射辐射能,被另一物体吸收后又转化为热能而实现加热。金属在高于700C主要靠辐射作用。辐射能的载体是电磁波,一定波长内的辐射能被物体吸收后变为热能,并受隔热物、气体介质的影响。计算公式: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由单位表面积辐射的能量计算式为

辐射传热时工件表面所吸收的热量计算式第19页/共78页传导传热:热量直接由工件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依靠传热物质质点间的相互碰撞传递热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等温面的热流密度综合传热:实际加热中三种传热方式同时存在,场合不同,起主导作用的传热方式不同。传热效果:三种传热的单独传热结果的总和。第20页/共78页三、钢加热时的脱碳及脱碳过程1)钢加热时的脱碳、增碳平衡:脱碳:钢加热时,钢的表面的碳和气氛反应而失去的现象。增碳:脱碳的逆反应2)炉气的碳势:碳势:纯铁与炉气平衡时表面含碳量,碳平衡。第21页/共78页3)钢加热时的脱碳过程及脱碳层的组织特点:当炉气碳势低于钢中的含碳量时,钢的表面将发生脱碳。包括钢件表面的碳与炉气发生化学反应;工件内部碳向表面的扩散。碳钢脱碳层有两种类型的组织:(1)半脱碳层:脱碳层组织自表面至中心为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一定含碳量的退火组织(2)全脱碳层:脱碳层组织自表面至中心为铁素体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一定含碳量的退火组织第22页/共78页四、加热介质的选择1、真空加热:在低于一个大气压的稀薄空气中加热。只能减轻氧化现象,但氧化速度极慢,所以可避免氧化、脱碳。2、保护气氛:工件加热时保护其表面不氧化、不脱碳的气氛。第23页/共78页8.2钢的退火退火:将偏离平衡的金属或合金加热、保温和缓慢冷却(炉冷),使其组织结构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的热处理工艺。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组织、均匀化学成分和组织、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工艺性。可作为预先热处理,也可作最终热处理。

1)改善硬度、提高切削性(200~250HB);

2)提高塑性,利于冷变形加工(再结晶退火);

3)提高热处理工艺性,为后续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4)消除各类铸、锻、焊、冶金、热加工过程中的缺陷;

5)改善元素分布:扩散退火;

6)消除应力、稳定零件几何尺寸,避免变形开裂等。第24页/共78页按加热温度分为:

1、在临界温度以上的退火(发生相变重结晶):扩散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2、在临界温度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按退火目的不同分为: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退火(完全退火或球化退火)、去除内应力的退火等。应用:可作为预先热处理,也可作最终热处理。规律:遵循奥氏体形成和珠光体转变的基本规律。

一、退火工艺分类第25页/共78页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扩散退火球化退火1)

钢件临界温度以上临界温度以下软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取决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及等温温度等取决于加热温度的均匀性2)铸铁铸态合金3)有色金属变形合金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扩散退火石墨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第26页/共78页第27页/共78页

将金属铸锭或锻坯,在稍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期加热,消除或减少化学成分偏析及显微组织的不均匀性,以达到均匀化的目的的热处理工艺。1.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定义:应用:

优质合金钢及偏析现象较为严重的合金。二、常用退火工艺方法

钢:1100~1200℃;

合金钢:1200~1300℃;

铜合金:700~950℃;

铝合金:400~500℃;Ac3或Accm以上150~300℃加热温度:

第28页/共78页加热速度:

100~200℃/h;保温时间:一般按截面厚度每25mm保温30~60分钟,或按每毫米厚度保温1.5~2.5分钟来计算。1)经验公式计算2)若装炉量大,可按下式计算——时间(h)——装炉量(t)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否则氧化损失过重。第29页/共78页

扩散退火后晶粒非常粗大,需要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用扩散退火解决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是有限的,有时需要变形加工消除。冷却速度:一般50℃/h,降温到600℃出炉空冷;高合金钢为20~30℃/h,350℃出炉,避免产生应力和硬度偏高。第30页/共78页2.完全退火

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点以上,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消除内力;定义:目的:

各种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应用:

通常将亚共析钢加热到

Ac3+(20~30℃),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到500℃以下后在空气中继续冷却。第31页/共78页

不宜太高,在Ac3点以上20~30℃,适用于含碳0.30~0.60%的中碳钢。加热温度:加热速度:100~200℃/h;低碳钢和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为什么?保温时间:——装炉量(t)1)常用结构钢、弹簧钢、热做模具钢钢锭装炉量不大:工件有效厚度计算:装炉量大:第32页/共78页冷却速度:碳钢:<200℃/h;

低合金钢:100℃/h;

高合金钢:50℃/h;缓慢,以保证珠光体转变,避免硬度过高。2)对亚共析钢锻轧钢材

中碳结构钢锻、轧、铸、焊件,完全退火后,组织发生重结晶,使晶粒细化,组织均匀,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得以消除,改善组织和性能。锻、轧件,完全退火安排在锻、轧后、切削加工前;铸、焊件,安排在焊接和浇注(或均匀化退火)后。第33页/共78页45钢经热轧后的P+F带状偏析200X45钢的带状偏析经830ºC完全退火后消除第34页/共78页

将钢件加热到Ac1和Ac3(Accm)或之间,经保温并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3.不完全退火(软化退火)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消除内力;定义:目的:优点:加热温度低,消耗热能少,降低工艺成本。应用:晶粒未粗化的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铸件。

温度低、时间短。亚共析钢只是使珠光体部分再进行一次重结晶,退火后珠光体片间距增大,硬度降低,内应力降低。过共析钢实质上是球化退火。第35页/共78页第36页/共78页

将钢中的碳化物球状化,或获得‘球状珠光体’的退火工艺。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获得均匀组织,改善热处理工艺性能;同时为后续淬火作好组织准备,减小淬火后的开裂与变形。4.球化退火定义:目的:用途:主要用于含碳大于0.6%的各种高碳工模具钢、轴承钢等。关键:使A中保留大量未溶的碳化物质点,并造成A中碳浓度的不均匀分布。第37页/共78页1)低温球化退火:加热温度:把退火钢加热到低于Ac1点10~30C,保温时间:长时间保温,使碳化物由片状变成球状,即片状渗碳体球状化。几十到100小时。冷却速度:<50C/h,450~500C空冷。适用范围:高合金结构钢及过共析钢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原始组织粗大者不适用。特点:球化效果较差,过程长,很少应用。第38页/共78页2)普通球化退火(一次球化退火)定义:加热到稍高于Ac1的温度(760~780C),适当保温后缓冷。要求:退火前的原始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正火处理)。球化机理:加热到稍高于Ac1点,使奥氏体中只有未来得及溶解的渗碳体粒子或富碳区。特点:球化较充分,周期长。应用: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预先热处理。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球化退火工艺。第39页/共78页工艺参数:加热温度:

Ac1+(10~20C)保温时间:取决于工件透烧时间,不易过长,4小时左右。冷却速度:

10~20C/h缓冷到550C空冷。碳钢的冷却速度可稍快些20~40C/h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冷却时越易出现片状珠光体,不易球化第40页/共78页3)等温球化退火

定义:将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加热到Ac1+(20~30C),保温,在Ar1-(20~30C)等温。特点:球化较充分,容易控制,周期短,适合大件退火。第41页/共78页4)周期球化退火:在A1附近反复加热和等温,但每次时间较短,然后缓冷到550C以下出炉空冷,得球状珠光体。此种组织淬火加热时不易过热,冷却时又不易开裂。目的:加速球化过程。加热温度:

Ac1+(10~20C)等温温度:Ar1-(20~30C)保温时间:取决于工件截面均温时间循环周期:视球化要求等级而定冷却速度:

10~20C/h缓冷550C空冷第42页/共78页特点:球化较充分,控制较繁琐。应用:只适用于小型工具。对于过共析钢、工具钢等,用低于Ac1点温度的球化退火很难使碳化物球化。球化机理:在Ac1点以上温度时,先共析网状碳化物溶断、以及珠光体中的片状渗碳体溶断,冷却到低于Ar1时,形成球状珠光体。反复加热,进一步溶断先共析渗碳体网,并加速球化。第43页/共78页5)影响球化退火的因素

(1)化学成分碳对钢中碳化物球化具有重要影响,钢中含碳量越高,碳化物数量越多,在较宽的奥氏体化温度范围内加热易于球化。

含C量:高碳钢较低碳钢容易球化

合金元素:钢中若含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球化较易。第44页/共78页(2)原始组织的影响球化退火前原始组织的类型、晶粒粗细以及自由铁素体、碳化物的大小、形状、数量和分布等均显著影响球化过程。S回易球化亚共析钢有块状F+P,则球化不均匀B、T易球化网状的渗碳体很难球化冷变形易球化第45页/共78页(3)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越高,奥氏体越容易出现片状珠光体而不容易球化;延长保温时间,使奥氏体中碳浓度趋于均匀,也会使片状珠光体出现,但其影响比温度的作用弱得多。(4)冷却速度提高冷却速度将降低转变温度,从而使碳化物球化时的临界扩散距离减小,有助于形成片状碳化物;冷却过慢,碳化物过于粗大。(5)形变的影响层状珠光体经过塑性变形可以加速球化过程。第46页/共78页冷却速度对球化退火碳化物颗粒的影响冷却速度增加,碳化物直径减小。冷速过大会出现片状组织。第47页/共78页过共析钢中的二次碳化物呈网状存在时很难球化,为了消除网状碳化物,可在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处理或高温固溶处理,以获得细片状珠光体。

球化不完全,二次渗碳体仍呈网状断续分布第48页/共78页正火+球化退火,二次渗碳体已呈粒状分布第49页/共78页

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使形变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的等轴晶粒,以消除形变强化和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5.再结晶退火定义:目的:

消除冷作硬化、提高延展性(塑性)、改善切削性能及压延成型性能。再结晶退火温度:再结晶退火在高于再结晶温度进行再结晶温度随着合金成分及冷塑性变形量而有所变化;为产生再结晶所需的最小变形量称为临界变形量;第50页/共78页钢的临界变形量为6-10%,再结晶温度随变形量增加而降低,到一定值时不再变化。④纯金属再结晶温度

铁:450℃;

铜:270℃;

铝:100℃⑤再结晶退火温度

一般钢材:650-700℃;

铜合金:600-700℃;

铝合金:350-400℃;第51页/共78页C<0.1%钢形变及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变化第52页/共78页

为了去除由于形变加工、锻造、焊接等所引起的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但不引起组织的变化)而进行的退火。6.消除(去)应力退火定义:目的:

消除铸、锻、焊件的内应力;降低硬度,提高尺寸稳定性,防止工件的变形和开裂。

加热温度:加热温度范围很宽,但不能超过Ac1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低碳结构钢热锻后:500℃左右;中碳结构钢:500~650℃;第53页/共78页刀具、模具:600~700℃,2~4小时;

索氏体化处理的弹簧钢丝:250~350℃;各类铸件的退火温度不应太高;去应力退火后,均应缓慢冷却,以免产生新的应力第54页/共78页名称目的工艺制度组织应用完全退火细化晶粒,消除铸造偏析,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加热到AC3+20~50℃,炉冷至550℃左右空冷F+P亚共析钢的铸、锻、轧件,焊接件球化退火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提高塑性韧性,为淬火作组织准备加热到AC1+20~40℃,然后缓冷片状珠光体和网状渗碳体组织转变为球状共析、过共析钢及合金钢的锻件、轧件等扩散退火改善或消除枝晶偏析,使成分均匀化加热到Tm-100~200℃,先缓冷,后空冷粗大组织(组织严重过烧)合金钢铸锭及大型铸钢件或铸件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提高塑性加热到再结晶温度,再空冷变形晶粒变成细小的等轴晶冷变形加工的制品去应力退火消除残余应力,提高尺寸稳定性加热到500~650℃缓冷至200℃空冷

无变化铸、锻、焊、冷压件及机加工件常用退火工艺制度小结第55页/共78页8.3钢的正火定义: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进行完全奥氏体化,以较快速度冷却,以获得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要求:加热温度足够高,一般要求获得均匀的单相奥氏体组织。工件透烧均温后再于空气中自然冷却。组织转变:伪共析或平衡转变。正火目的及应用: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过热缺陷。过共析钢:正火可消除网状渗碳体组织(C=0.77-1.4%)。第56页/共78页低碳钢(C<0.2%):正火可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某些热处理缺陷。如粗大铁素体、魏氏组织等。可作预先热处理:为下续热处理提供适宜的组织;如为过共析钢的球化退火提供细片状珠光体。可作最终热处理:提供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只适用于碳素钢,低、中合金钢;不适于高合金钢。不太重要的工件,可在正火态使用。正火目的及应用:第57页/共78页第58页/共78页工艺参数:加热温度:低碳钢:Ac3+(100~150)ºC;中碳钢:Ac3+(50~100)ºC;高碳钢:Ac3+(30~50)ºC;保温时间:电炉和火焰反射炉中:取决于工件透烧时间和完成组织转变所需时间。一般:8.5+Q/4(h)

亚共析钢的锻轧件:(3~4)+(0.4~0.5)Q(h),

冷却速度:一般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为了提高硬度也可在流动的空气中冷却。第59页/共78页正火时应考虑的问题:1)低碳钢正火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切削性能。含碳量小于0.2%的钢,应提高加热温度、增大冷却速度,可获得较细的珠光体和分散度较大的铁素体,以提高硬度。2)中碳钢的正火应该根据钢的成分及工件尺寸来确定冷却方式;3)高碳钢正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网状碳化物,所以应采用较大的冷速以获得伪共析组织。双重正火:1)第一次正火在高于Ac3点以上150~200ºC,以消除粗大组织。2)第二次正火以普通条件进行,以细化组织。第60页/共78页冷却速度:正火>退火晶粒大小:正火<退火珠光体含量:正火>退火力学性能:正火>退火正火与退火的区别40钢退火组织40钢正火组织热处理与硬度关系合适切削加工硬度第61页/共78页8.4退火、正火后钢的组织和性能组织: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正火后的珠光体片间距较小、珠光体团直径小、且可抑制过共析钢中网状渗碳体析出(伪共析)。亚共析钢:正火析出的先共析F较少,P较多。性能:过共析钢:完全退火后有网状渗碳体存在,其强度、硬度、韧性均低于正火。球化退火:得球状珠光体,综合性能优于正火。第62页/共78页

由于退火(主要指完全退火)与正火在组织上有着差异,因而性能也有所不同。

状态机械性能σbσsδ%ψ%akMN/m2Kg/m2N·m/cm2Kg·m/cm2退火正火6437396567543574413644502120.953.576.054.976.55.67.8表4-1正火与退火的40Cr钢的机械性能第63页/共78页退火、正火工艺的选用原则:0.25%C以下的钢,可用正火提高强度硬度;0.2%C以下的钢采用高温正火,形状复杂的大型铸件,用低温退火消除铸造应力。0.25~0.35%C的钢,采用正火以获得好的切削性能;0.35~0.5%C的钢,采用正火以提高生产率,合金钢采用完全退火(因C曲线右移)。含碳量0.50~0.7%的钢,含碳量较高,正火后硬度太高,采用完全退火后的硬度正好适宜于切削加工,此类钢的热处理及加工工艺为:完全退火切削加工(球化退火)淬火回火第64页/共78页含碳量0.7~1.0%的钢:弹簧钢:完全退火得S,作预备热处理,冷拔工具钢:球化退火作预备热处理+淬火或正火+不完全退火+淬火含碳量大于1.0%的钢,球化退火作预备热处理。上述原则不适用于高合金钢。合金钢需用高温回火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问题:用T10(1%C)钢制造手工锯条,请给出热处理工艺路线,及各处理工序后的组织。正火→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第65页/共78页退火、正火处理应用小结主要用于共析和过共析钢的预先热处理。主要用于含碳大于0.6%的各种高碳工模具钢、轴承钢等。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工具钢原始组织为球状珠光体时,经淬火、回火后能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使片状珠光体球化,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含碳量高的钢容易获得球状珠光体。淬火马氏体球化:淬火+高温回火,球化速度快,球化组织均匀。球化处理第66页/共78页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细化晶粒、增加塑性;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使原始组织完全改变,重新结晶,改善金相组织,为下一步淬火做准备;用来处理中小型铸钢件、锻件和热轧钢件,以消除其粗大晶粒和魏氏组织,细化晶粒。第67页/共78页

不完全退火用于锻造组织较好的钢件的退火,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只改善珠光体组织的片间距及晶粒度;可细化晶粒,但效果不如完全退火的好。亚共析钢只是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