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计学2008年暑期双专班第三讲审计的方法谢少敏第一页,共八十七页。第五章
财务报表审计的框架
年度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奠基石之一。在所有和经营分离的前提下,董事要向股东交付年度报告并使用财务报表的手段报告自己的受托责任。审计是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反映方法的外部性和客观性的检查。这是必要的抑制和均衡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CadburyCommittee.1992.ReportoftheCommitteeon
theFinancialAspectsofCorporateGovernance.p.36
第二页,共八十七页。第五章目录1、财务报表审计的定义
2、二重责任制度和建议职能
3、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4、财务报表审计与舞弊侦查
5、财务报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贡献
第三页,共八十七页。Thereismuchconfusionamongtheinvestingpublicregardingauditorresponsibilities.Ithoughtauditorslookedateverybitofevidenceandrecalculatedeverything!第四页,共八十七页。Couldauditorsguaranteethatevery
materialerrorandirregularitywasdetected?Perhaps,througha100%audit(nosamples)whichwouldrequire:anarmyofauditorsandenormousauditfees第五页,共八十七页。合理保证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第六页,共八十七页。合理的意味一种高水平但非绝对的保证;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保持职业怀疑;具有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审计质量满足审计准则的要求。第七页,共八十七页。3种形态的保证(1)绝对保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百分之百的保证;(2)有限保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等方面受到有意识的限制,它提供的是一种适度水平的保证;(3)合理保证是一个与积累必要的证据相关的概念,它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提出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第八页,共八十七页。Why由于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第九页,共八十七页。导致固有限制的因素(一)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二)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三)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四)为形成审计意见而实施的审计工作涉及大量判断;(五)某些特殊性质的交易和事项可能影响审计证据的说服力。第十页,共八十七页。选择性测试方法以内部控制的存在为前提,利用一部分的证据资料,形成关于审计主题的证据并据以得出结论的证明形式。第十一页,共八十七页。审计的方法详细审计方法的原理p.21抽样审计方法的原理第十二页,共八十七页。详细审计详细审计发展于英国,故又称为英国式审计。这种审计对一定会计期间的全部会计记录和会计行为,从发生交易的原始记录,直到最后结束的决算表册,作全部精密的审查。详细审计的证明原理是以经济业务为单位形成审计证据。pp.19-20第十三页,共八十七页。审计的目标是对“会计账簿真实、正确地反映了公司业务”发表意见令基本命题G=“会计账簿真实、正确地反映了公司业务”令个别命题e表示业务t的会计处理正确。把基本命题G分解为个别命题e的集合,把公司业务分解为业务t的集合。详细审计的证明原理第十四页,共八十七页。详细审计的命题分解个别命题(e1)表示业务(t1)的会计处理正确,个别命题(e2)表示业务(t2)的会计处理正确,依此类推。令E表示个别命题e的集,即:E={e1,e2,e3,……en,}令T表示个别命题t的集,即:
T={t1,t2,t3,……Tn,}第十五页,共八十七页。命题的等价性分录过账决算经济业务t记账凭证总分类账财务报表TEG等价第十六页,共八十七页。根据命题与证据资料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被审计期间发生的业务为单位,通过复查业务处理过程收集证据资料,并评价其对个别命题e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通过证明业务T的会计处理正确,间接地证明会计账簿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详细审计的证明原理第十七页,共八十七页。抽样审计抽样审计是在审计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种审计只对一定会计期间的部分会计记录和会计行为进行检查,形成关于审计主题的证据并据以得出结论。抽样审计的证明原理是以会计认定为单位形成审计证据。pp.22-30第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结论的推断分录过账决算经济业务t记账凭证总分类账财务报表T1—<TE1—<EG推断第十九页,共八十七页。考虑审计对象的重要性和风险程度后策略性地形成审计重点。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间接地验证会计记录是否可靠。采用测试这种证明形式。抽样审计的特点第二十页,共八十七页。测试证明的基本思路将基本命题翻译为对应于各个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和披露认定;pp.12-13再将列报和披露认定翻译为对应于各个账户余额认定;p.13再将账户余额认定翻译为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七页。测试证明的基本思路根据认定确定可以直接证明的个别命题、即具体审计目标。根据财务信息的形成过程划分业务循环。以业务循环为单位执行测试程序。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七页。基本命题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决定基本命题:-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合法性);-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公允性)。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七页。列报和披露认定认定各类认定的含义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七页。账户余额认定认定各类认定的含义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七页。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认定各类认定的含义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七页。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
具体审计目标认定各类认定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发生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没有高估)完整性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没有漏记或低估)准确性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截止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没有提前或推后)分类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七页。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
具体审计目标认定各类认定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存在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权利和义务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完整性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七页。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认定各类认定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发生及权利和义务财务报表不包括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完整性应当披露的事项已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七页。认定和具体审计目标认定是管理层的声明,其内容经过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规范,具有普遍性;具体审计目标是审计人为了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需要确认的事项
,因审计人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重要性的考虑的不同而不同。具体审计目标是针对每个审计项目的认定确定的个别命题。第三十页,共八十七页。认定和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交易和事项账户财务报表项目财务报表交易和事项认定账户余额认定列报和披露认定合法性公允性目标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七页。Example:商品商品交易和事项库存商品账户存货项目资产负债表交易和事项认定账户余额认定列报和披露认定合法性公允性目标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确认证据确认确认证据证明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七页。具体审计目标的证明资产负债表上记载的商品在物理上存在:从存货盘点记录中选择项目追查(逆查)至存货实物,测试盘点记录是否存在高估。资产负债表上记载的商品包含所有库存商品:从存货实物中选择项目追查(顺查)至存货盘点记录,测试盘点记录是否存在低估。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七页。具体审计目标的证明商品成本已按照恰当的成本分配方法分配:选择存货样本,按照所了解的计价方法对所选择的存货样本重新计算,并与企业的计价进行比较。仍然要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的复查来取得关于具体审计目标的支持证据。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七页。图1-5财务信息的形成过程
接受订单发货收款处理
债权回收
应收帐款
管理折扣和退货
处理资源调度计划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验收应付帐款
管理支付生产计划管理成本计算库存管理固定资产
验收固定资产保全管理折旧经营管理资料总分类账户业务报告合并决算调整编制报表和其它披露资料财务报表MD&A*其它披露文件收入循环
采购循环
生产、资产管理循环
其他循环
※投资资金筹措※研究开发活动※人事※法律事务财务报告过程
*ManagementDiscussion&Analysisp.23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七页。业务循环(交易循环)根据业务与信息系统的关系分类的、由若干个基本交易及其关联或者派生交易所形成的一组交易被称为业务循环(交易循环)。pp.263-264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七页。基本的业务循环销售·收款循环购货·付款循环生产循环财务循环其他等。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七页。业务程序每个业务循环又包括若干个业务程序。比如,销售·收款循环包括:接受订单、发货、退货、收款手续、货款回收、债权管理等程序。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七页。财务报表要素和业务循环
F/S项目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业务循环销售购货生产工资财务财务报告〈B/S〉货币资金现金本公司○○○A子公司○○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跌价准备-○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国内应收账款○○国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预付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产成品-○○存货跌价准备-○其他流动资产内部往来-○○………p.307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七页。测试的证明原理令S表示财务报表s的集,即:
S={s1,s2,s3,……sM}令Z表示账户余额z的集,即:
Z={z1,z2,z3,……zM}令T表示交易和事项t的集,即:
T={t1,t2,t3,……tM}第四十页,共八十七页。测试的证明原理令p1表示与列报和披露有关的具体审计目标的集,即:
p1
={p11,p12,p13,……p1N}令p2表示与账户余额有关的具体审计目标的集,即:
p2
={p21,p22,p23,……p2N}令p3表示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具体审计目标的集,即:
p3
={p31,p32,p33,……p3N}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七页。测试的证明原理则对应于交易和事项t1,有具体审计目标{p31,p32,p33,……p3n};对应于交易和事项t2,有具体审计目标{p31,p32,p33,……p3n};由此可知,p3是自变量为交易和事项T的命题函数,表示为:
A
p3
,T(p3n,
tm)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七页。Ap3
,T(p3n,
tm)的意义A
p3
,T(p3n,
tm)表示所有的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都满足具体审计目标的要求: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没有高估)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没有漏记或低估)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没有提前或推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七页。图5-6命题∇P,∇TAP3,T(p3n
,tm)矩阵表AP,T(P11,t1),AP,T(P12,t1),……,AP,T(Pij,t1),……,AP,T(PIJ,t1)AP,T(P11,t2),AP,T(P12,t2),……,AP,T(Pij,t2),……,AP,T(PIJ,t2)……AP,T(P11,tm),AP,T(P12,tm),……,AP,T(Pij,tm),……,AP,T(PIJ,tm)……AP,T(P11,tM),AP,T(P12,tM),……,AP,T(Pij,tM),……,AP,T(PIJ,tM)∇PAP,T(P,t1)∇PAP,T(P,t2)
……∇PAP,T(P,tm)
……∇PAP,T(P,tM)
∇TAP,T(P11,t),∇TAP,T(P12,t),……,∇TAP,T(Pij,t),……,∇TAP,T(PIJ,t)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七页。测试根据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运用统计抽样和选择的办法,通过对一部分交易或事项的复查来取得关于具体审计目标的支持证据。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由于审计资源的限制和审计权限的制约,复核所有经济业务的详细审计方法在审计费用上和物理可能性上已变得不现实和不必要。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七页。内部控制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七页。TheControlsFramework(COSO)ControlActivities•Policies/proceduresthatensuremanagementdirectivesarecarriedout.•Rangeofactivitiesincludingapprovals,authorizations,verifications,recommendations,performancereviews,assetsecurityandsegregationofduties.Monitoring•Assessmentofacontrolsystem’sperformanceovertime.•Combinationofongoingandseparateevaluation.•Managementandsupervisoryactivities.•Internalauditactivities.ControlEnvironment•Setstoneoforganization-influencingcontrolconsciousnessofitspeople.•Factorsincludeintegrity,ethicalvalues,competence,authority,responsibility.•Foundationforallothercomponentsofcontrol.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Pertinentinformationidentified,capturedandcommunicatedinatimelymanner.•Accesstointernalandexternallygeneratedinformation.•Flowofinformationthatallowsforsuccessfulcontrolactionsfrominstructionsonresponsibilitiestosummaryoffindingsformanagementaction.RiskAssessment•Riskassessmentistheidentificationandanalysisofrelevantriskstoachievingtheentity’sobjectives-formingthebasisfordeterminingcontrolactivities.Allfivecomponentsmustbeinplaceforacontroltobeeffective.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七页。COSO定义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以下有关范畴内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由一个单位的董事会、经营者和其他成员所实施的一个过程。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七页。定义的关键要素1)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实现目标的手段:与目标共存的动态行为;渗透于组织基础的组成部分:伴随业务活动的动态行为。即内部控制是规范作业行为方式的程序和标准。2)内部控制是全体人员的作用行为3)内部控制提供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4)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实现组织目标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七页。1211号的定义第四十六条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第五十页,共八十七页。这就是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其他部门相关制度职责:(1)核心财务管理制度:《集团财务管理制度》《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财务会计工作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及绩效分配制度》《成本管理及核算制度》等(2)货币资金:《严禁帐外帐、小金库管理制度》《费用开支审批权限暂行规定》《现金及有价证券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3)实物资产:《固定资产报废制度》等(4)对外投资:不能(5)工程项目:《基建财务管理制度》(6)采购与付款:《采购与付款的规定》(7)收费与退费:《收费管理制度》《退费管理制度》《收据管理办法》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七页。内部控制和测试
现代财务报表审计仍然需要通过复查经济业务来获取审计证据,但在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的制约下,审计人并不复查所有的经济业务,而是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间接地验证会计记录是否值得信赖,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以及财务报表项目本身的性质,抽查经济业务。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七页。图9-3内部控制和审计程序的关系低风险前提下的审计程序审计具体目标高风险前提下的审计程序财务报表中的会计认定信赖不信赖基本会计资料低风险前提下的审计程序审计具体目标高风险前提下的审计程序财务报表中的会计认定基本会计资料信赖不信赖有效内部控制非有效(评价)
(评价)
资料来源:山浦久司.1999.财务审计论.日本:中央经济社,p.155p.278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七页。内部控制的固有界限内部控制不具有防止和发现经营者错误的功能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效内部控制是针对常规业务而设计的,对突发性的、异常的或者例外的业务可能无效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疲劳、判断失误和对指令的误解以及对压力的妥协而暂时失效内部控制可能会僵硬化,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七页。质量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固有界限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的均衡性,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恰当评价。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七页。审计人参与经济实务的制约审计人既不可能监视业务处理现场,也不可能参加有关业务的决策过程。审计人只是会计专家,对会计信息背后的非会计事项未必熟悉。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七页。审计推理的制约审计人对会计记录与相关证据(文件、资产实物、证券、其它)的核对,不过是对会计记录与记录背后的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和相符加以推理而已。
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七页。图5-3符合性判断的意义核对
倒推
会计记录
经济业务≌证据资料
财务报表项目计量标准和程序
披露标准和程序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责任方认定鉴证结果比较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七页。审计方法的制约审计对会计信息与信息背后的经济实务的核对,采用的是逆查的方法,即从会计信息→会计记录→企业资源的变化→业务处理现场→有关业务的决策→决策手续→决策变量(经营环境,经营目的,业绩目标,企业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管理当局的管理、判断能力、法律等外部规制等)来倒推业务过程的方法。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七页。会计判断的相对性财务报表被称之为“事实与惯例与判断的综合表现”,是在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经营者的估计以及判断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是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概括。在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编制财务报表的经营者根据其经营方针、经济环境以及交易形态的变化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判断。第六十页,共八十七页。会计规范的相对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只是会计规范的总概念,不一定全部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在,而且,即使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也允许有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七页。审计判断的相对性对这些判断,审计人只能根据所获取的证据相对地认定其是否合理,不可能用一个绝对的尺度给出绝对的认定。审计过程充满了大量的职业判断。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在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职业判断。既然是判断,就有失误的可能性。
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七页。审计结论的相对性审计人关于财务报表的公允性的结论,并不是对被审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实际状态的绝对正确性的保证。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特殊性质的交易和事项某些特殊性质的交易和事项可能影响审计证据的说服力某些交易和事项,比如关联方关系和关联方交易披露的完整性、会计估计的合理性、管理层持有资产的意图等,由于其固有的一些局限性会影响注册会计师收集到的审计证据的说服力。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七页。案例涉案两家公司分别为苏州U有限公司(以下简称U公司)和香港P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公司)。U公司初始建立时由中国大陆方全额出资。2003年台籍人士投资入股。因而,目前股东由大陆(80%)和台资(20%)两方组成。U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及加工各类光电元件,最大订单客户为P公司。03、04年其与P公司的业务往来的营业收入大约占其总收入的50%左右,05年以来更是几乎占其总营业收入85%以上。U公司和P公司采用来料加工方式进行结算。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七页。U公司和P公司关系图
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七页。U公司03年-07年损益情况(单位:元)年度收入费用利润备注2003年1400万1100万盈利300万与P公司的营业收入占到其总收入的50%左右2004年1100万1000万盈利100万同上2005年2100万2220万亏损120万05年4月从P处购置了为生产P订单所要求的元件专用生产设备2006年2000万2200万亏损200万与P公司的营业收入占到其总收入的85%以上2007年1800万2300万亏损500万同上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七页。事实2008年2月,U公司聘请苏州某会计事务所在对其2007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台方股东怀疑公司的经营状况,以个人名义聘请上海某会计师事务所就历年来“应收、应付账款—P公司”等往来帐户进行专项审计(特殊目的审计)。
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七页。审计情况审计人员通过台方股东接触到P公司法人代表及其财务长。从P公司那里获悉,两家公司协议上采取来料加工方式结算,U公司帐面也按来料加工方式记帐。但实质上两家公司采用的是进料加工(即委托加工)方式进行结算。
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七页。审计情况根据P公司内部的成本控制核算报告显示,U公司利润大幅亏损的05-07年这3年均应获利。对此,U公司否认盈利一说,并表示,2005年时为加工P公司订单要求的元件必须从P公司处购买专用大型生产设备,而按照P公司的要求不得不将折旧期限设定为3年,因而每年摊销的巨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额造成了U公司05、06、07这三年来的严重亏损。第七十页,共八十七页。审计情况
进料加工的利润计算方法:
U的加工收入—U的加工费用=U的利润(盈利)来料加工的利润计算方法:
U的加工收入—U的加工费用+P支付的材料费+多摊销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U的账面利润(巨亏)P支付的材料费全部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虚高达600万的“应付账款”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七页。对审计证据的影响在年度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面对数额如此巨大的“应付账款”审计人员肯定会使用函证询问这一审计技术,但是为什么P公司在回复函证时不做出任何否定表态?对此,P公司主管会计师坦承他们为了保持和U公司的继续合作关系以达到避税目的,也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睁只眼闭只眼在函证询问的环节中作了伪证(这对P公司而言是不存在的应收款项而非应付款项,P公司的伪证没有风险)。
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七页。审计契约行为的制约审计人不可能无限制地使用审计资源、根据成本业绩的要求,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审计程序。根据契约的惯例,审计人并不拥有,比如对表外资产的强制搜查权等权限,也就是说,审计能发现的不实反映,账外事项等有一定的限度。
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七页。财务报表审计的特点财务报表信息中的不重要的噪音和模糊得到了容忍;由于审计人对经济实务的接近受到一定的限制,大部分审计证据是说服性的而不是结论性的;由于审计契约中存在成本业绩的制约,审计战略上不得不以抽样审计为主,审计并不等于对全部经济业务的检查。第七十四页,共八十七页。但是
这并不表示审计人可以无视社会上对审计发现起因于舞弊的重大错报和以继续经营为前提实施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可以通过强化与内部审计人的合作、利用其他专家来提高审计的效率、要求经营者提供宣誓书以保证审计人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都已提供等手段尽可能地克服审计的固有界限,从而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对审计的要求。第七十五页,共八十七页。审计职业判断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
第七十六页,共八十七页。1.注册会计师通常依据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相关认定确定审计目标,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审计程序。下表给出了应收账款的相关认定:
要求:请根据表中给出的应收账款的相关认定确定审计目标,并针对每一目标简要设计两项审计程序。请将答案直接填入给定的表格内。应收账款相关的认定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存在1
2权利1
2完整性1
2计价1
2确认第七十七页,共八十七页。资料审计目标:(1)应收账款是否存在;(2)应收账款是否已记录;(3)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4)应收账款是否可以回收、坏账准备是否适当审计程序:(1)分析应收账款账龄,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是否适当;(2)向客户发函确认应收账款的金额;(3)检查销售合同、发票和发运凭证;(4)以明细账为起点,检查合同,确定是否已贴现、出售或质押;(5)选取发运凭证,追查至发票和银行日记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6)选取发票,追查至银行日记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7)检查期后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第七十八页,共八十七页。
与应收账款相关的认定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存在应收账款是否存在权利完整性计价确认第七十九页,共八十七页。
与应收账款相关的认定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存在应收账款是否存在1向客户发函确认应收账款的金额2检查销售合同、发票和发运凭证权利完整性计价确认第八十页,共八十七页。
与应收账款相关的认定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存在应收账款是否存在1向客户发函确认应收账款的金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 我国粮食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 X公司员工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 四川省苍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英语试题
- 切换拓扑多智能体预设性能控制及其在电压均衡中的应用
- 中学思政课教师生命伦理教育能力提升研究
- 《左传》复音同形词研究
- 澳洲坚果不同品种间的功能性状和产量的对比研究
-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支架建构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相关性研究
- 互联网金融服务供货模式方案-范文
- 有色金属冶金概论总论
- 砂石料单价编制
- 海藻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烟台大学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
- EIM Book 1 Unit 11 Promise,promise单元知识要点
- 全陕西师范大学《716文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 引航梯的位置和标识及保养记录
- 外科学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 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课件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 GB∕T 26077-2021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轴向应变控制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