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版)》第二十三章 20世纪台港澳文学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版)》第二十三章 20世纪台港澳文学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版)》第二十三章 20世纪台港澳文学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版)》第二十三章 20世纪台港澳文学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版)》第二十三章 20世纪台港澳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三章

20世纪台港澳文学

第二十三章20世纪台港澳文学

第一节台湾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家第二节香港和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家

第一节台湾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家

○20世纪台湾文学的发展历程○陈映真——台湾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台北人》——白先勇的代表作○纪弦——台湾现代诗的先驱○余光中——融合中西的诗人

一、20世纪台湾文学发展历程

(一)奠基时期20年代伊始,台湾新派文人相继在东京、台北成立了新民会、台湾文化协会等新文化团体,创办《台湾青年》、《台湾》、《台湾民报》等刊物,掀起了台湾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二)拓展时期

1945年,台湾光复。

50年代的台湾文坛出现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即现代主义文学潮流。

70年代初,台湾发生了大规模的“保钓运动”,激发了年轻一代的民族意识。(三)多元共存时期进入80年代,台湾政治上的民主化改革,意识形态方面自由度的加大,为文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崛起了政治小说、女性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思潮,形成了多元共存的局面。

二、陈映真、白先勇的小说

台湾的乡土文学直接继承了赖和等先驱者开创的新文学传统。由于政治高压,它在50年代几乎处于沉寂的状态,只有钟理和、钟肇政等少数几个人在默默耕耘。60年代后期,陈映真、黄春明、李乔、郑清文、王祯和等在文坛崛起,他们的创作以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改变了台湾当代小说的发展走向。(一)陈映真

陈映真于195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面摊》,跻身文坛,其后发表《我的弟弟康雄》、《故乡》等小说。1968年,陈映真被台湾当局逮捕,1975年获释。他在狱中坚持创作,出狱后发表了《夜行货车》和《华盛顿大楼》系列作品,中篇小说《上班族的一日》、《云》、《万商帝君》等,高扬起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旗帜。

(二)白先勇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有白先勇、欧阳子、王文兴、七等生等,其中以白先勇的成就最为世人瞩目。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三、纪弦、余光中的诗歌

(一)纪弦1953年,纪弦创办诗刊《现代诗》,公开宣称:“我们认为新诗乃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对推动台湾现代诗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1976年旅居美国至今。有诗集《易士诗集》、《行过之生命》、《火灾的城》、《烦哀的日子》等。(二)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1952)、《白玉苦瓜》(1974),散文集《左手的缪斯》(1963)等十余部,另外还有评论集《掌上雨》(1967)。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第二节香港和澳门文学的发展

历程及其代表作家

○香港与内地文学从重叠、分流到整合○开放性、兼容性与多元化发展○三足鼎立小说格局的确立○诗坛的重组与勃发○异彩纷呈的散文创作○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香港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特质

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内地文学存在着复杂的关联,以新中国成立为界,香港文学经历了与内地文学从重合到分立再到重新整合的发展轨迹。“一国两制”、改革开放的大胆构想为香港的发展打开了美好的前景,也为其文学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提供了更为开放的现代化国际语境,使香港文学的价值在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越发凸显出来。

(一)香港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香港文学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末,这一时期,内地的“五四”新文学传统经由鲁迅、许地山传播到香港;之后的三四十年代又有郭沫若、茅盾、夏衍、萧红等文学家陆续前往香港,他们不仅在香港完成了许多杰作,也大力培植当地文学青年50年代,新中国的成立和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给香港文学带来新的发展环境;“九七”的到来,原先处于散漫状态的作家自动结为几个较大的文学团体,如香港作家协会、香港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等,他们以推动香港文学的发展为宗旨积极开展活动。

(二)香港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香港独特的现当代历史文化背景造就其文学与众不同的特质。首先,香港现当代文学体现出中西兼容、传统与现代交叠的独特文化内涵。其次,香港现当代文学拥有一支多元性的构成复杂的创作队伍。最后,香港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其文学也形成鲜明的都市文化气象。

二、香港三足鼎立小说格局的

确立及创作佳绩

(一)三足鼎立小说格局的确立香港文学一向以开放性、多元化著称于中国现当代文坛,在小说领域形成现实主义严肃文学、现代主义实验创作和丰富多彩的通俗文学三足鼎立的繁荣局面。纵观香港小说史,无论在严肃文学还是在通俗小说领域,无论是思想主题的深刻性、题材选择的丰富性,还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都体现出一种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些都与香港文坛多元构成的作家队伍密切相关。

(二)侣伦、刘以鬯、金庸等代表作家的创作佳绩

1.侣伦在香港本土作家中,侣伦是最早从事新文学创作并且用力最勤、成就最突出的一位,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穷巷》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也使其成为香港现代文学的杰出拓荒者。侣伦的现实主义创作建立在对美好人性的充分肯定之上,他经常通过纯洁忠贞的爱情和人性视角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构成他小说的艺术张力。(二)侣伦、刘以鬯、金庸等代表作家的创作佳绩2.舒巷城他一边从事商业活动,一边坚持文学创作,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新诗等作品,被称为写作的多面手。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山上山下》、《雾香港》、《伦敦的八月》、《曲巷恩仇》,长篇小说《再来的时候》、《太阳下山了》、《白兰花》、《巴黎两岸》、《艰苦的行程》等(二)侣伦、刘以鬯、金庸等代表作家的创作佳绩3.刘以鬯刘以鬯主编的《浅水湾》成为当时香港现代派文学的重要阵地之一。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酒徒》、《岛与半岛》、《陶瓷》、《对倒》,中篇小说《寺内》,小说集《春雨》、《一九九七》、《天堂与地狱》等。刘以鬯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还是翻译家、编辑和文学评论家,堪称香港文坛的翘楚。(二)侣伦、刘以鬯、金庸等代表作家的创作佳绩4.梁锡华、董启章作为香港学院派的代表作家,梁锡华的小说无论是题材、内容、艺术表现等方面,都鲜明地表现了学院派的特色。1983年,梁锡华第一部长篇小说《独立苍茫》在香港《快报》连载。

1994年,董启章凭借处女作《安卓珍尼》获得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首奖。

2005年,董启章出版小说《天工开物·栩栩如真》,该小说是董启章宏大写作计划“自然史”三部曲的第一部。

5.西西等在现代主义小说实验中成绩显著的还有昆南、李维陵、西西、也斯、吴旭斌等。西西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春望》、《像我这样一个女子》、《美丽大厦》、《哀悼乳房》等,小说散文集《交河》,中篇小说集《像是笨蛋》,中长篇小说有《东城故事》、《我城》、《哨鹿》、《候鸟》、《飞毡》,此外还有散文集和诗集出版。(二)侣伦、刘以鬯、金庸等代表作家的创作佳绩6.金庸金庸于50年代初他在一些报纸开过专栏,撰写影评,也写过《绝代佳人》、《王老虎抢亲》等剧本。1955年开始武侠小说创作,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从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一直到70年代共出版了14部武侠小说,风靡各地,并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成为20世纪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之一。(二)侣伦、刘以鬯、金庸等代表作家的创作佳绩7.梁羽生等梁羽生从小在中国古典文化熏陶中成长,有“少年词人”美誉。1953年因一个偶然的机遇开始写作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并开创了新武侠小说的先河,此后一直写下去,到80年代共出版了35部武侠小说,其中《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深受欢迎。(二)侣伦、刘以鬯、金庸等代表作家的创作佳绩8.亦舒亦舒在14岁创作了第一篇小说《暑假过去了》,196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甜呓》。她的小说主要取材都市人的情爱生活,并且以爱情为视角思考社会人生,被称为都市爱情小说,《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胭脂》、《独身女人》等是这方面的杰作。(二)侣伦、刘以鬯、金庸等代表作家的创作佳绩

三、香港散文、诗歌领域的探索及主要成就

在现代文学阶段,活跃在诗歌和散文创作领域的主要是南来作家,杜重远、黄秋耘、楼栖、叶灵凤等散文写家和戴望舒、黄宁婴、陈芦荻等诗人的创作,为之后香港本土作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当代文学阶段,散文和诗歌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的杰出人才,并且呈现出不同流派风格并存的多元化发展局面。

(一)香港诗坛的重组与勃发

在诗歌领域,五六十年代大批南来诗人返回内地,这一时期的诗坛体现出两种走向:一是继承“五四”以来新诗的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以力匡、何达、舒巷城为代表。二是较多地接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熏陶并致力于这一领域的诗歌探索。70年代以后,香港诗坛真正走向自觉、独立发展的道路,首先表现在一批青年诗人成为诗歌创作的主力军上,其中包括西西、也斯、羁魂、黄国彬、关梦南、叶辉、康夫等活跃于70年代诗坛的诗人,王伟明、胡燕青、温明、秀实、王良和等80年代的诗人代表,90年代以来更是出现一大批新生代诗人,他们的创作体现出艺术实验的先锋性。

(二)多样化散文创作

散文也是香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体类别,它的发展进程同样深受内地文化及文学的影响,尤其是在现代文学阶段,活跃在香港散文领域的基本上是茅盾、叶灵凤、施蛰存、萧乾、曹聚仁、徐、杜重远、楼栖等南来作家,他们以杰出的创作直接影响了香港本土作家的成长。

四、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家

50年代至70年代,澳门文坛相对沉寂,处于积蓄力量的时期。《学联报》、《澳门教育》、《澳门日报》相继开辟了文学园地,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70年代末,一些作家逐渐在澳门结集,胡晓风、淘空了等为数不少的作家从东南亚、中国的内地或香港等地移居澳门,为80年代以后澳门文学的勃兴奠定了人才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澳门诗坛呈现初步繁荣的景观,形成了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梯队。思考题1、20世纪的台湾文学处在祖国大陆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中间地带,它接受了两者的哪些影响?P504-5072、作为台湾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陈映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