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Summary】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共纳入60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参与此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以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前者行传统解剖定位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后者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指标、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较参照组,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持续时间更长(P<0.05)。与入室神级阻滞前相比,两组患者在神经阻滞完成后1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更高(P<0.05),两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较参照组,研究组的麻醉优良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理想,对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有一定影响,不易产生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显著。【Keys】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肌间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Anesthesiaeffectofbrachialplexusblockviaintermuscularsulcusapproachguidedbyultrasound[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nestheticeffectofbrachialplexusblockviaintermuscularsulcusapproachunderultrasoundguidance.Methods:Atotalof60patientswithbrachialplexusblockanesthesiawereenrolledinthisstudy.ThepatientswereselectedfromMay2020toApril2022.Theywerepidedintoareferencegroupandastudygroup(30patientseach)bycomputersoftwareAdversereactions.Result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onsettimeanddurationofblockinthestudygroupwereshorter(P<0.05).Themeanarterialpressureandheartrateofthepatientsinthetwogroupswerehigher15minutesafternerveblock(P.Comparedwiththereferencegroup,thestudygrouphadahigherrateofexcellentanesthesiaandalowerrateofadversereactions(P<0.05).Conclusion:Theanesthesiaeffectofbrachialplexusblockviaintermuscularsulcusapproachunderultrasoundguidanceisideal,whichhascertaininfluenceonmeanarterialpressureandheartrate,andisnoteasytoproduceadversereactions.Ithassignificantclinicalapplicationvalue.【Keywords】brachialplexusblock;Ultrasoundguidance;Intermuscularsulcus;Anestheticeffect;Adversereactions臂丛神经阻滞是较常见的一种麻醉方式,即见麻醉药物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阻滞冲动传导,多用于前臂手术、上臂手术、肩处手术以及手部手术等手术类型。但是臂丛解剖结构复杂,臂丛神经和血管一起构成血管相关神经鞘,麻醉操作时需要将麻醉药物注入筋膜腔间隙,达到麻醉效果[1]。该麻醉方式的入路方式较多,例如腋处入路、锁骨上入路、肌间沟入路等,均具有一定效果。其中肌间沟入路方式的相关研究丰富,麻醉效果明确。传统麻醉方式主要为盲探式操作,但会对神经造成损伤,引起神经阻滞不全[2]。随着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超声技术在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且安全性理想,因此受到广泛关注[3]。为了确定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现进行以下研究。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共纳入60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参与此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以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由17例男性、13例女性组成,年龄20-67岁/平均(47.65±6.56)岁;体质量指数23-28kg/m2/平均(25.55±1.43)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11例,Ⅱ级19例;手术部位:手部7例、尺侧11例、桡侧4例、上臂8例。研究组患者由15例男性、15例女性组成,年龄23-64岁/平均(45.97±7.05)岁;体质量指数22-28kg/m2/平均(25.23±1.27)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13例,Ⅱ级17例;手术部位:手部5例、尺侧10例、桡侧7例、上臂8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年龄均超过18岁;意识清醒且可正常交流沟通;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未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禁忌症;局麻药物过敏史;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患肢神经损伤。1.2方法参照组行传统解剖定位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入室后均采取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健侧,将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指导患者放松肩部,建立静脉通道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使用穿刺针垂直于皮肤刺入中斜角肌与前斜角肌间的肌间沟,刺入深度约为四厘米,向足侧微微推动,直至触及横突、发生异感就停止,以回抽的方式试探,未见回血即注入20ml局麻药。局麻药选择0.5%盐酸罗哌卡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37;规格10ml:100mg)。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东莞市迈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VolusonS6),探头频率为5~12MHz。扫描肌间沟臂丛神经,确定前斜角肌外下方的目标神经干后移动探头,直至臂丛神经位于超声图像的中间。超声检测的同时进针,首先注入10ml0.5%盐酸罗哌卡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37;规格10ml:100mg)至中斜角肌下干深方,退针后再注入10ml0.5%盐酸罗哌卡因中斜角肌内侧于上干浅方,最后去除针头。1.3观察指标(1)麻醉指标。记录阻滞持续时间,起始点为针刺疼痛消失的时刻,截止点即臂丛神经支配区疼痛恢复的时刻。记录阻滞起效时间,起始点为局麻药药物注射完毕的时刻,截止点即神经支配区域疼痛消失的时刻。(2)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分别在入室神级阻滞前、神经阻滞完成后分钟两个时刻检测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检测仪器为M-8000S便携式心电监护仪。(3)麻醉效果评估[4]。手术期间患者保持安静,血压、心率出现轻度波动,切皮无痛感,肌肉松弛度理想则表示麻醉效果优;手术期间存在轻度不适需要联合使用镇静剂,但切皮无痛感表示麻醉效果良,其他情况表示麻醉效果差。计算麻醉效果优良率。(4)不良反应。观察并统计患者是否出现头晕、恶心、声音嘶哑、霍纳征等不良反应,计算发生率。1.4统计学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率”表示,以χ2检验对比。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麻醉指标对比较参照组,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持续时间更长(P<0.05),见表1。表1两组麻醉指标对比(±s)阻滞起效时间(min)阻滞持续时间(h)参照组(n=30)5.22±1.1911.03±2.12研究组(n=30)3.32±1.2513.08±1.78t6.0304.056P0.0000.0002.2两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对比与入室神级阻滞前相比,两组患者在神经阻滞完成后1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更高(P<0.05),两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表1两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对比(±s)组别平均动脉压(mmHg)心率(次/min)入室神级阻滞前神经阻滞完成后15分钟入室神级阻滞前神经阻滞完成后15分钟参照组(n=30)80.55±2.8987.03±2.21*79.88±1.7986.03±1.95*研究组(n=30)80.23±2.5686.59±2.18*80.03±1.9486.33±1.85*t0.4540.7760.3110.611P0.6520.4410.7570.543注:与同组入室神级阻滞前数据相比,*P<0.05。2.3两组麻醉效果对比较参照组,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更高(P<0.05),见表3。表3两组麻醉效果对比(n,%)组别优良差优良率参照组(n=30)13(43.33)9(30.00)8(26.67)22(73.33)研究组(n=30)17(56.56)12(40.00)1(3.33)29(96.67)χ24.706P0.0302.4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较参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4。表4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组别头晕恶心声音嘶哑霍纳征总发生率参照组(n=30)3(10.00)2(6.67)2(6.67)1(73.33)8(26.67)研究组(n=30)1(3.33)1(3.33)0(0.00)0(0.00)2(6.67)χ24.320P0.0383.讨论目前已经越来越多肢体创伤或者骨折患者开始使用神经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患者,穿刺部位不同,选择的入路方式较多也不一样。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开展前需要精准定位肌间沟,而常规定位方式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较高,且易出现重复穿刺情况,不利于手术进行,也会增加患者痛苦[5]。为可改善这一情况,临床已经使用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仪器,后者需要在肌肉颤抽的情况下进行穿刺定位,而前者可呈现穿刺状况,准确定位神经束,积极控制麻醉阻滞情况,提高麻醉成功率。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显示和调整穿刺位置,调整穿刺角度,观察局麻药物扩散情况,与传统解剖定位相比,超声引导的麻醉效果更好,麻醉过程更完善[6-7]。本次研究显示,较参照组,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持续时间更长,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更高(P<0.05)。说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超声监测下可观察药物渗透情况,首次注射局麻药物后,可以重新注射药物至未渗透的神经上,直至完全渗透臂丛神经,因此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数据均高于阻滞前(P<0.05)。说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仍会对血压和心率造成明显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穿刺时造成神经功能和血管受损。本次研究显示,较参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说明超声引导下的麻醉安全性更高,这一研究结果与杨丽娜[8]等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超声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方式不仅能提高麻醉效果,安全性也较高,但对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的影响仍然较明显,因此临床应用时应该加强对生命体征的检测,确保患者生命安全。Reference[1]王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3):30-32.[2]孙大健,张洁.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9,30(5):607-609.[3]余孔清,彭桂芳,许永秋,等.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不同类型上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J].山东医药,2021,61(16):70-73.[4]任光远,尚国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罗哌卡因浓度及其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7):2997-2999.[5]汪平娟,江涛,顾爱红.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表演在线平台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荔枝果茶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隧道支护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 公立小学听课评课活动计划
- 小清新清透蓝玻璃拟态风年终总结汇报
- 矿产资源生产管理职位职责
- 母乳喂养护理技术
- 丽水莲都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包装设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 关于谣言的教学课件
- 2025年初中劳动教师招聘考试试卷(附答案) 三套
- 经营管理台账管理办法
- 2025年云南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银行电信诈骗培训课件
- 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 烧结工艺培训课件
- 2025年4月自考00841第二外语(法语)试题
- 水表安装培训课件下载
- 银行客服培训
- 国有企业招标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工会系统经审业务技能大赛知识总题库(1800题)-下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