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光照的长短在植物的发芽阶段并不起作用,但在开花阶段则是必须的。这是由于()。

A.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

B.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需要的多种因子

C.各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不是经常存在的

D.由于某一因子的数量产生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的变化

2.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3.森林砍伐迹地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看属于()。A.内因演替B.原生演替C.外因演替D.次生演替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6.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7.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8.浮萍属于()。

A.浮水植物B.沉水植物C.挺水植物D.多浆植物

9.很多鸟类秋冬季节不能在高纬度地区生活是因为()。

A.温度太低B.食物不足C.白昼取食时间短D.水量太少

10.蛇、蜥蜴进入冬眠,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的理化特性

11.从弃耕地开始发展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逆行演替D.周期性演替

12.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13.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14.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聚集型

15.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A.锌B.铝C.磷D.锰

16.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17.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18.石油、煤在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中为()。

A.贮存库B.交换库C.循环库D.混合型库

19.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

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

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

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

20.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

21.测定物种多样性的方法很多,一般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来定量表达群落内物种多样性,常见的有。()A.辛普森指数B.扩散型指数C.欧氏距离系数D.CA指数

22.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23.我国西部大开发提出退耕还林(草)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畜牧业B.改善生态环境C.开展生态旅游D.提高木材产、蓄量

24.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25.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被破坏

26.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27.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28.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29.水中()的存在通常是缺氧或完全无氧的标志。

A.二氧化碳B.氨气C.硫化氢D.沼气

30.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二、填空题(20题)31.热带雨林分布区的土壤是()。

32.在某个真实或特定的环境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叫______。

33.白唇鹿在低密度条件下生活时,雌鹿怀孕率为93%;在高密度条件下,雌鹿怀孕率为78%。这是生态系统中______作用的反映。

34.由一个物种经过趋异进化而形成很多物种的现象叫做______。

35.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砂土、黏土和______3大类。

36.大多数生物种群都倾向于使雌雄性比保持______。

37.植物叶面积(单面)总和与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之比,用______来表示。

38.生理死亡率叫________。

39.群落的命名,就是给表征每个______的群落定以名称。

40.生物群落的发生一般要经历入侵、____________、竞争和反应等过程。

41.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42.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称为__________。

43.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增长型种群、__________和衰退型种群三种类型。

44.最初的地球上并没有生命,经过长期的进化,生物体之间的______,形成了今天在地球表面生存的两百多万个物种。

45.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______。

46.______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

47.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环节间、环节内能量转换效率总称为__________。

48.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______能力越强。

49.南方喜温作物可以移到北方的______上生长。

50.生态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又称为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52.氟元素含量过高的地区人畜常易患“克山病”。()

53.pH<3时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大多数生物将不能存活。()

A.正确B.错误

5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循环进行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A.正确B.错误

55.米象的数量增加呈现为“S”形的增长曲线。()

A.正确B.错误

56.在适宜条件下,r-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增长。()

57.种群的三种内分布型中最常见的是均匀型分布。()

A.正确B.错误

58.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需要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农业施肥只用含二氧化碳含量多的肥判就可以了。()

59.

()

60.草木群落没有分层现象。[]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10题)61.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

62.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63.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64.简述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植被类型。

65.简述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对风的适应。

66.简述二氧化碳使气候变暖的原理。

67.简述种间竞争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68.简述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69.什么是物质流?生态系统的物质流有什么特点?

70.简述森林群落对水分的影响。

五、论述题(5题)71.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72.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73.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74.论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保证生态系统稳定需要的条件。

75.论述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及类型。

六、单选题(0题)76.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参考答案

1.A

2.C

3.C外因演替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其中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等属于人为发生演替。

4.D

5.A

6.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7.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8.A

9.B

10.B

11.B

12.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13.D

14.A

15.C

16.D

17.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18.A解析:石油、煤贮存于地表底层,是能量流动的贮存库,只有将其采出来利用,才能开始能量转化,故选A。

19.C

20.D

21.A

22.B

23.B

24.B

25.B

26.C

27.C

28.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29.A

30.D

31.群丛

32.生态出生率

33.负反馈

34.适应辐射适应辐射

35.奥德姆奥德姆

36.1:1

37.叶面积系数叶面积系数

38.最小死亡率

39.群落分类单位群落分类单位

40.定居

41.高斯原理

42.社会等级

43.稳定型种群

44.生存竞争生存竞争

45.边缘效应边缘效应

46.生态平衡生态平衡

47.生态效率

48.自我调节

49.南坡南坡

50.实际出生率实际出生率

51.Y

52.Y

53.A

54.A

55.A

56.Y

57.B

58.N

59.N

60.B

61.(1)数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

(2)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群的内分布型有3种类型。

(3)遗传特征。

62.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有三个阶段。①裸地形成。没有植物生长的地面称为裸地,它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件。裸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类:地形、气候、动物牧食和人类活动。裸地的共同特征是环境条件比较极端,或者潮湿,或者干燥,常常盐渍化程度严重,等等。原生裸地的条件比次生裸地更为严酷,一般群落形成的速度比次生裸地缓慢。②物种传播。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物种向群落内的扩散过程。物种扩散有被动扩散和主动扩散两种类型。植物主要以被动形式扩散,主要依靠风力传播。被动扩散的动力还有水、人和动物的活动。有些植物的繁殖体具有钩、刺、芒、黏液,可以依附在动物体上传播。有的则种皮坚硬或是浆果,靠动物吞食后到处扩散。主动扩散一般针对动物而言。为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动物总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不断地向新的区域扩散,如飞行和洄游。有些植物的繁殖体也能进行主动扩散,有些植物则依靠根茎向外蔓延。③物种定居。生物扩散到一个新区后,定居成功的可能性和扩散距离及对新区域环境的适应程度有关。最迅速定居成功的是扩散力很强、对环境条件忍受幅度大的物种。先锋物种有开拓新区的能力。在原生裸地最初形成的只能是地衣群落。而在次生裸地,一般最早形成苔藓群落或杂草群落。随先锋植物进入新区的还有昆虫、螨类等开拓性动物。

63.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予明确的定义;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奥德姆:集生态学研究于大成写出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系统精辟地论述了生物—环境—人的全部关系。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予明确的定义;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奥德姆:集生态学研究于大成,写出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系统精辟地论述了生物—环境—人的全部关系。

64.植被是划分生物群落类型的基础。陆地生物群落主要植被类型如下:(1)森林包括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2)草地包括稀树草原和草原;(3)荒漠;(4)苔原。植被是划分生物群落类型的基础。陆地生物群落主要植被类型如下:(1)森林,包括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2)草地,包括稀树草原和草原;(3)荒漠;(4)苔原。

65.(1)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①强风能造成植物矮化降低植物的生长量;②强风能形成旗形树冠;台风、龙卷风等能毁坏农田作物、树林等;③风能传播花粉、果实和种子。(2)植物对风的适应①形态结构上的适应:叶小而坚硬、树皮厚、根系发达;②适应于风媒特征:花小数目多、花丝长、柱头发达、花粉粒小而轻有的先花后叶;③适应风力传播的种子一般小而轻常有翅和毛等;风滚型传播体随风滚动传播种子。(1)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①强风能造成植物矮化,降低植物的生长量;②强风能形成旗形树冠;台风、龙卷风等能毁坏农田作物、树林等;③风能传播花粉、果实和种子。(2)植物对风的适应①形态结构上的适应:叶小而坚硬、树皮厚、根系发达;②适应于风媒特征:花小数目多、花丝长、柱头发达、花粉粒小而轻,有的先花后叶;③适应风力传播的种子一般小而轻,常有翅和毛等;风滚型传播体随风滚动,传播种子。

66.二氧化碳影响地球能量平衡,即热量的辐射。能量主要是以光线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红外(热)辐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要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升得更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除二氧化碳以外,大气中的甲烷、氮氧化合物等气体浓度的增加,都能引起类似的效应,但在全球增温作用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约占60%以上。

67.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

68.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研究途径和方法是:(1)野外调查;(2)实验室研究;(3)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研究途径和方法是:(1)野外调查;(2)实验室研究;(3)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

69.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

70.(1)群落能截留降水保蓄水分因而能创造群落内部特殊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条件。(2)使降落在群落中的水分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被林冠阻留直接蒸发返回大气降水的大部分到达地表这到达地表的水分大部分渗入土壤被土壤保持或渗入地下形成潜流只有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土壤水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和蒸发而保留在群落内。(3)由于群落能阻挡降水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大大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了对表土的冲刷。(4)群落中植物根系交织成网对土壤有固结作用可提高群落内土壤抗冲刷的能力。利用群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小(1)群落能截留降水,保蓄水分,因而能创造群落内部特殊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条件。(2)使降落在群落中的水分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被林冠阻留,直接蒸发返回大气,降水的大部分到达地表,这到达地表的水分,大部分渗入土壤,被土壤保持或渗入地下形成潜流,只有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土壤水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和蒸发而保留在群落内。(3)由于群落能阻挡降水,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大大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了对表土的冲刷。(4)群落中植物根系交织成网,对土壤有固结作用,可提高群落内土壤抗冲刷的能力。利用群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小

71.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纷繁复杂的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重金属、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污染;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沙尘暴、沙漠化、地面沉降等。资源问题是指自然资源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自然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世界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延缓经济增长速度,因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必须加大社会福利、救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保护老年人的利益。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对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提高全人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与利用程度,实现持续发展;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科学技术,用科技力量解决全球生态问题。

72.(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主要特点: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中(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主要特点: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中

7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