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评同步练习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评同步练习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评同步练习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评同步练习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评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蓝巨星是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读图,完成第1~2题。1.蓝巨星属于( )A.星云B.恒星C.行星D.卫星2.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条件差②宇宙环境不安全③无大气层存在④温度过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1题,由材料“蓝巨星是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可知,蓝巨星能自身发光、发热,属于恒星,B对。星云是由很多恒星系统组成,不是星球,A错。行星、卫星自身不会发光,C、D错。第2题,蓝巨星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光照太强,①错。有时吞噬行星,宇宙环境不安全,②对。不能判断无大气层存在,③错。温度过高,不适宜生命生存,④对。D对,A、B、C错。答案1.B2.D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生物的出现B.水体的运动C.风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解析火山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答案D4.地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是 ( )A.全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C.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D.地球的热带范围增大画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耀斑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极光现象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太阳活动对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不大;热带范围是由黄赤交角决定的,太阳活动不会影响地球的热带范围;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电磁波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故选C。答案卜2017年9月5日,太阳表面出现了当年最大的太阳黑子;6日又爆发了两次耀斑,打破了自2005年以来的耀斑强度纪录。读图,完成第5〜6题。5.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后,一批摄影师出行拍摄由此带来的奇异景观,推测他们奔赴的纬度地带及拍摄的景观分别是( )A.低纬度日食B.高纬度极光C.低纬度太阳风暴D.高纬度流星雨6.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是(A.多地发生强烈地震B.多地出现大范围雾霾C.地表温度明显升高D.电离层受到强烈扰动解析第5题,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后,大量带电粒子流射向地球,出现的奇异景观有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不会出现日食,A错,B对。中高纬度地带太阳风暴较明显,低纬度地带不明显,C错。太阳活动与流星雨现象无关,D错。第6题,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是电离层受到强烈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D对。与发生地震、出现雾霾、地表温度明显升高无关,A、B、C错。答案]5.B6.D2015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题。.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解析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对。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才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答案B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第8~9题。.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A.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到④逐渐变粗C.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河流有东南岸和西北岸,所以河流流向为东北一西南或者西南一东北,根据河流中的堆积物在东南岸,说明该岸为堆积岸,西北为侵蚀岸,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侵蚀右岸,泥沙堆积在左岸,所以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故选B。第9题,读图,结合第8题分析可知,东南岸为河流堆积一侧,图中阶地由于地壳上升,河流向下侵蚀形成的阶梯状地貌,A错。图中岩层只能显示形成时期不同,越向下形成年代越久,不能反映颗粒大小,B错。M阶地位于岩层②上方,形成时间晚,C对。图中M阶地在河流丰水期会被淹没,容易发生洪涝灾害,D错。故选C。答案]8.B9.C10.扇三角洲是由临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对下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游到下游,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深B.从上游到下游,堆积物颗粒越来越小C.图中的水体一定是海洋D.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处画根据“扇三角洲是由临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可知,从上游到下游,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浅,A错;从上游到下游,堆积物颗粒越来越小,B对;河流入海口处,地势落差小,没有推动冲积物由高处向低处的动力,所以扇三角洲一般不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处,C、D错。答案B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11~12题。1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D.在地球内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12.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面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在莫霍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解析第11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地球内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第12题,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在古登堡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答案]11.A12.D下图所示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第13~15题。太阳耨射址打■L.山7箕PNE小事管,湖■底师铝13.图中曲线( )A.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B.②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④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14.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层厚度B.地势高低C.植被状况D.纬度高低15.近50年来,曲线④在高纬度地区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因素是( )A.云量增加B.环境污染C.全球气候变暖D.人口增加解析第13题,图中曲线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没有受到大气削弱,能量最强,A对。曲线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错。曲线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两极地区反射较多,C错。曲线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D错。第14题,曲线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由赤道地区向两极地区递减。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纬度高低。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D对。云层厚度、地势高低、植被状况有影响,不是主要因素,A、B、C错。第15题,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地区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冰川面积缩小,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川对。云量增加、环境污染、人口增加不是高纬度地区地表反射减少的主要因素,A、B、D错。答案13.A14.D15.C壶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读壶穴景观图,完成第16~17题。.壶穴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下列地貌类型与壶穴成因相似的是( )A.冲积扇B.戈壁荒滩C.黄土沟谷D.沙丘沙垄解析第16题,河水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壶穴的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蚀,B对,D错。与风力作用无关,A、C错。第17题,四个选项中的地貌类型与壶穴成因相似的是黄土沟谷,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对。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A错。戈壁荒滩是风化作用形成,B错。沙丘沙垄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D错。答案]16.B17.C“月宫一号”是我国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构建了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下图为“月宫一号”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8~19题。18.图中字母a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①植物蒸腾 ②水汽输送③蒸发④地表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9.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A.水处理B.低压蒸馏C.饮用水储存D.营养液配制解析第18题,图中字母a箭头指向冷凝水,a代表的是水汽。水汽来自植物,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植物蒸腾或蒸发,①③对。该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中没有水汽输送、地表径流环节,②④错。故选D。第19题,自然界的降水环节是水汽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成水滴。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低压蒸馏,有水汽上升遇冷凝结过程。水处理、饮用水储存、营养液配制都不存在水汽凝结过程。故选B。答案18.D19.D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0~21题。

.图中①②③④洋流为寒流的是()TOC\o"1-5"\h\zA.① B.②C.③ D.④.图中甲处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区,饵料丰富B.寒流流经海域,人迹罕至C.暖流流经海域,海水温暖D.不受洋流影响,风平浪静解析第20题,洋流的寒暖流性质由洋流及其流经海区温度状况决定,一般情况下,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图中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④,故D正确。第21题,图中甲处是北海道渔场,该海区地处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海水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大量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A正确。答案]20.D21.A.堰塞湖是由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的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关于图中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9月11日 阴9月11日 阴im日A.图中的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河流3增塞湖0堰塞体m。村镇9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面对比9月11日和9月13日图可知,图中的堰塞湖的形成将一村镇淹没,危害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形成了自然灾害。答案卜.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肥力的最主要的因素B.气候对土壤的形成影响不大C.气候和地形是土壤发育中比较稳定的因素D.土壤剖面是指地表至母质的土壤垂直断面解析生物是影响土壤肥力的最主要的因素;气候对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影响大;成土母质和地形是土壤发育中比较稳定的因素,气候与生物是易变因素。故选D。答案]D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4~25题。24.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10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画第24题,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事物信息,土壤、岩层、地下水无法用遥感技术直接获取。第25题,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自然区位因素多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相联系,与居民点和岩层联系不大。答案p4.A25.C二、综合题(共50分).(14分)读某滨海地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箭头A表示辐射,B表示云层的反射作用,C表示辐射,D表示辐射。⑵与晴天相比,分析图中云层对该地昼夜温差的影响。⑶图中工厂右侧紧临大海,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的影响,指出工厂烟尘飘向画法错误的是“昼”还是“夜”,并分析原因。答案|(1)太阳地面大气逆(2)与晴天相比,白天云层的反射、吸收、散射作用强,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相对较低。夜间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近地面气温相对较高。该地的昼夜温差相对于晴天时较小。(3)昼。原因: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海面气温低,气压高。受热力环流的影响,风应从海洋吹向陆地。.(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人口激增,工农业发展较快,大量开采地下水,上游大批水库截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入淀径流量一度明显下降。图1所示白洋淀水系分布,图2所示白洋淀蒸发量年内变化。11

图1图2⑴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白洋淀1、2月份和5、6月份水位偏低的原因。(2)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几度面临“干淀”困境。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针对白洋淀面临“干淀”困境请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1、2月份降水少,径流量小;5、6月份降水较少且蒸发旺盛。(2)大量开采地下水,白洋淀水量下渗增多;入白洋淀河流径流量减少。(3)跨流域调水;流域内合理调配水资源(减少水库截留);合理开采地下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11分)下图为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⑴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⑵说出为防范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⑴题,结合图例读图可以判断出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布在西部、北部山区。从自然环境分析,西部、北部多山地,沟谷发育,地势起伏大。山区岩石较破碎,京津冀12地区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