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
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
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
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
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搴秋毫()
②科拟作群鹤舞空()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理()
④恰然称快()
⑤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⑥世数十,驱之别院()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6.文中出现了好儿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
感情?
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9.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
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
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蔻,始悟为山
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
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
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
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相飒惊疑②桂耳六七里③中有楼若
者—
④惟詹楼一座⑤段如星点⑥或能或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薨,始悟为山市。
②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3.简要赏析“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一句中的“插”字的表达效果。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山市幻景的?依据是什么?
5.①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对于许多的自然现象不能给予科学的解释。你除《山
市》外,还知道哪些现象古人不能解释而把它们付诸神话故事?至少写两个。
②假如你随着某旅游团在沙漠地区或大海游玩,恰巧出现文中所描述的这种景象,你该如何
向游客们解释这一自然现象?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
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
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
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
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本文作者王安石,(朝代)著名思想家、、o初中阶段,我们曾读
过他写的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义理皆有可观者(2)货于材人远矣
3)邑人奇之,稍稍亲辞其父。、(4)父和其然也。
3、下边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指物作诗立就旗地取材B、节诗四句奋笔疾书
C、并自为甚名为富不仁D、余闻之也久绰绰有余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仲永之也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也人
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C.父号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号之
D.忽啼举之予尝来古仁人之心
5.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③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④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6.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o
7.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
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口技》(节选)
未儿,夫购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
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
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3)几欲先走走:(4)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两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
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能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其
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写,世称聊斋先生,—(朝代)杰出的-该
文选自他的小说集。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不同的意义。
A、一狼径考古义:今义:B、禽兽之变诈儿但哉。古义:今义:—
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
①止:止露尻尾()一狼得骨小()
②敌:恐前后受其故()盖以诱政()
③前:其一犬坐于尊()狼不敢前()
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
4、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5、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6、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
7、文章集中刻画了狼什么样的特点?
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一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常识填空:《桃花源记》选自,本文是的序言,作者陶渊明是—(朝代)
著名的诗人,号,世称o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伊()然垂髻()E()说()太守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今异义。
①阡陌空军,鸡犬相闻古:.今:②无诊魏晋古:今:
③率事于邑人来此绝境古:今:④来此挚里古:今:
4.解释下面加点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四(2)悉如外人
(3)便要还家(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5.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6.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男女衣着,卷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感来问讯
B.此中人申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欲聋其林林岑水源
D.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
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
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
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
还是“□□□□: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2);(3),
12..简答。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1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枝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②惟吾隼馨()
③谈笑有涉儒()④无等膜之劳形()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6、本文所表达的生活情趣是:。.
7、本文的文眼是,通过对、和日常生活情景的描述来表现“惟
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8、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目李唐来()②不蔓不枝()③可远观而不可攀京焉()
④可爱者甚菩()⑤尊乎众矣()⑥予单菊,花之隐逸者也()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诗中用“,”抒发对友
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
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6.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认为应该是怎样的人。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10、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比,又用“菊”和“牡丹”
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11、本文描写“莲”的语句形象、生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两句描写“莲花”的诗句,
并注明出处。
①.②.
《核舟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箫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
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桂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
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
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
黄不属。卧右膝,训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罔不用势象形(顺着,就着)B.高可二黍许(上下,左右)
C.佛印绝类弥勒(类似)D.若听茶声然(好像)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高可二黍许(2)神情与苏、黄不属
(3)卧右膝,咽右臂支船(4)珠可切切数也
(5)其两膝相匕匕者(6)佛印纳袭弥勒
(7)而计其长曾不强寸(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苏、黄共阅一•手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核舟”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东坡”,“黄鲁直”
“佛印",作者详写船头三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
5.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事物和文字的数量。清人林嗣环
的《口技》一文的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观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不独不其亲()⑵男有分,女有归()()
(3)货本其弃于地也恶()(4)盗窃机贼而不作乱()作()
(5)故外户而不磔,是谓太风闻()大同:()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与(讪)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d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6n)
I).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ing)
3.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通解释
通解释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______
6.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朝代)的(人名)对秦汉以前各
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一篇。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爆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履引凄异()
③略无阚处()④夏水攀陵()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3.翻译下列语句。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春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7.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9.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10、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
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答谢中书书》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
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爸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多日胡不如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
是:。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卷无与为乐者()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③怀民亦未厚()④水中藻苓交模()
⑤遂至承天寺()⑥相与步于中庭(
2.根据课文内容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
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
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朦髓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
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
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用席地
不容闲也。
1、解释词语。
吞天话日仅如银线阿木一
布旗标枪舞刀_随波而逝披发义身_
迎且_______________信号_____俄算看蒂______________
席地______________略不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3、我国古代常用一些特定的称谓纪日,如“朔”是农历每月的(),望是农历每月
的(),十六日叫()、“晦”是农历每月的()。
4、请写出两句以上古诗词中描写浪潮的语句。
5、第一段从儿个方面描绘来潮情况,写出了的特点。
6、第二段中写水军演练之时说他们“如履平地”,这样写的用意是
7、文中描写吴中健儿在“鲸波万仞”中实行精湛技艺的句子是,描写观潮
人极多的句子是和。
8、第四段写上下十余里的石岸上“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
时”、“虽席地不容间”,这属于描写,其目的是
9、本文着眼点在上,立足点在上,全文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
()四幅图景。
10、第一段写潮水到来时景象是按顺序描写的,观潮的时间是“吞天
沃日”写出了海潮的。
11、文中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1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奔腾分合”所包含的景致。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砺,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回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以为妙绝B.星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C.问募姓氏?真无马邪D.上下:白而或长烟;空
2..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一童子/烧酒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孥/一小舟
3..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2分)
A.杂然而前陈者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是日,更定矣()⑵与余舟一芥()
⑶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⑷是金陵人,客此()
5..翻译下列句子。
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
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
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
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7.对选文理解,送的一项是()
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
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侦”年号,含蓄地表达了
他对故国的怀念。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
情怀是一致的。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给下列各字注音。
缥()泠()邈()莺()戾()柯()沦()
2.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水皆缘碧②互相甘举
③好鸟相鸣_________④等飨世务者
⑤窥谷忘反⑥横柯上麻,在昼犹昏
5.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字.
一百许里许:猿则百叫无绝绝:
遂许先帝以驱驰许: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
杂然相许许:天下独绝绝:
6.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简答。
①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
②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③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
④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9.文中“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最能表达作者志趣和情怀,说说作
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10、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欲的心态。
B.第①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
调。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表现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
闹的景象。
1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出了江水气势磅礴的动态美,《三峡》一文中与此句有异
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
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僖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五柳先生传》)
1.选出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A.之:①无怀氏之民欤②葛天氏之民欤
B.其:①亦不详其姓字②其言,兹若人之传乎
C.焉:①因以为号焉②且焉之土石
D.以:①以此自终②以乐其志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生不知何涉人也()②寿I目知其如此()
③箪瓢屡空,晕如也()④环堵带然,不蔽风日()
⑤短褐穿绡('')⑥造饮输点()
3.与“或置酒而招之”中的“或”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或异二者之为。
C.或以钱币乞之。D.或王命急宣。
4、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期在必醉度已失期B、每有令意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C、家贫不能常得安得广厦千万间D、亲旧知”如此不如土石何?
5、翻译下列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详读全文,可以看出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
8.、文意理解:
(1)、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3)、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
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9.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
点。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死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给个下列各字注音。
祗()骈()粟()杨()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拿马者()(2)、才美不外加()
(3)、食之不能尽其材()⑷、其真天马邪()
3.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词句。
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②第三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
④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
里马”指;"伯乐”指;"食马者”指—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
说》的一句话:»
7.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8.试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
9.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10.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
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
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
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
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家贫,无从然书以观()②像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奉送之,不敢稍逾约()④樱白玉之环()
⑤旗奉圣贤之道()⑥媵人持海沃灌()
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项是()
A①睽白玉之环②江横玉系樱
B①当余?从师也②久?,目似瞑,意暇甚
C①余因得遍理群书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现也
D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C.而:足肤皴裂而不知/气可以养而致
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5.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从哪些方面记述了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7、文意理解:
(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②③
(2)、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关于学习的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赠序,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4)读完全文,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5)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351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蟾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丛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丛流漂荡、1%水声吧寡人之耳者
C、水尤演洌以其境过演、不可久年面山而用
2、解释高中加点的词语:.
A、憎终不动()B往来尊尊()
C、的出幽邃()D、其岸势厌"差互()
3.立由词义相同的一项()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B.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D.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4、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漏肩风教学课件
- 健康促进社区实施课件
- 小毛驴知识讲义
- 《沟通与口才》特训
- 2024届江苏省徐州市撷秀初级中学高三四月调研测试数学试题试卷
- 2024年税务师《税法1》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自律精神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主题班会
- 2024-2025学年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指导
- 《电子商务概论全部》课件
- 双十一保险盛宴
- 2024年秋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终考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1-5答案
- 二零二四年度物业管理外包协议3篇
- 行政和解协议书样本
- 山东省技能大赛青岛选拔赛-世赛选拔项目24样题(电子技术)
- DB1506-T 56-2024高品质住宅小区评价标准1106
- 《信条》公开课:2024年电影教学新视角
- Excel+VBA编程入门到精通培训课件(2024年版)
- 北京邮电大学《自然语言处理》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测试题及答案
- 金广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经费使用制度
- 18.2《电功率》-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