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原卷版+答案版)第五单元检测(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西方美学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悲剧美学的思考置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之中,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悲剧观念的真正超越。众所周知,美学史上有诸多美学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探究悲剧的本质及其特征,其中对悲剧冲突的理解被视为认识和把握悲剧问题的关键。
黑格尔比较系统地从矛盾冲突的角度理解悲剧,充分强调矛盾冲突在悲剧中的作用,并将悲剧作为最适合于表现事物矛盾辩证法的艺术形式。在黑格尔看来,悲剧的本质是两种不同的伦理观念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是黑格尔心目中的理想悲剧。安提戈涅的哥哥因反叛罪名,死后被曝尸荒野,不准收尸安葬,城邦伦理与亲情伦理、政体伦理与传统伦理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最后,安提戈涅冒死选择亲情伦理安葬哥哥,违反了城邦禁令,被处以死刑;国王也因其暴虐专横而遭到厄运。在黑格尔看来,悲剧中的矛盾双方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伦理力量,两种伦理力量都具有正确性或合理性,但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又带有各自的片面性或不合理性,即它们都坚持自己的片面要求而否定对方的合理要求,这就构成了不可调和的悲剧冲突。如何消解这样的矛盾冲突,黑格尔试图让悲剧发挥消解对立冲突的功能,在两种片面伦理都必将遭受惩罚和毁灭的情境下,悲剧性的结局等同于扬弃否定双方自身的片面性,矛盾冲突因而得以和解,永恒正义得以伸张。
悲剧冲突是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的产物,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冲突都可以构成悲剧性冲突。悲剧的意义在于反映或表征一定历史阶段上善恶两种社会力量不可调和的斗争。在这种斗争冲突中,恶的势力暂时压倒了善的力量。在善的毁灭中,使人们感受到或体验到善的力量在历史实践过程中不断前行所必然要付出的历史代价,从而彰显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斗争的艰难、曲折和伟大,因而获得悲剧的崇高美学效果。因此,悲剧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生活中的悲哀、悲惨、悲伤、悲痛等概念,它必须反映或表征深刻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或应然性,具有强烈地善恶伦理道德倾向,凸显并讴歌人类顽强进取的崇高行为。因此,崇高的美在悲剧性艺术中可以得到最充分、最集中、最强烈、最完美的展现。这样,悲剧所产生的美感效果也与一般的审美效果不同,它常常给人以强烈地情感震撼力和道德感召力。悲剧感处于冲撞、运动的高度亢奋状态,与优美感形成鲜明的对照,通过悲悯与畏惧而达到灵魂的陶冶与净化,从而激励鼓舞人们去完成伟大艰巨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宋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理论》)
材料二:虽然悲剧都存在于中西文化中,但是从历史来看,由于中西方的地理因素、生活背景、文化习俗等等的不同,悲剧在中西方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中西悲剧两者之所以有差距,是因为中国和西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民族精神、文化背景等不同,悲剧的起源地古希腊紧靠地中海和爱琴海,丰富的海洋资源让古希腊可以从事海上运输、海外贸易和海外文化交流,使经济高度发展,所以当古希腊人处在这种环境中时,会使他们喜欢冒险,热爱自由,持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和怀疑精神,这些特点在西方悲剧中均有表现——主人公积极斗争,有着英雄主义气魄和崇高的精神和品质。
与西方的海洋经济不同,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在古代时形成的小农经济追求的是自给自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做人要懂得“中庸之道”,尊老爱幼、温良俭让、宽容忍耐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所以在中国的悲剧中,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伦理道德,以描绘底层个体的际遇为主要内容,“全面诉说了社会生活中的父母之哀、夫妇之怨、家国之仇,将中国悲剧中惩恶扬善的伦理批评本质呈现得淋漓尽致,其间暗含着一种对命运的服从和圆满结局的愿望”。
从选材来看,西方悲剧一直所追求的是崇高,所选的都是政治题材,人物都来自于王公贵族、英雄或者神,他们大部分具有极强的反叛精神和自主能力,显赫的地位使得他们内心世界纷繁复杂。主人公大多是男性,在遭受某一事件之后,自己奋起反抗,主导复仇计划。中国悲剧的选材从皇宫到市井,大到达官贵族,小到底层人物都有涉及,人物大多为女性,在遭受强者的欺凌后,会有他人为她报仇雪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西方悲剧的观众仰望着台上那些比自己更有力量的主人公在命运和社会面前据理力争,却仍逃不脱失败的结果,进而产生怜悯和恐惧,从而使观众感情得到净化”。从结局来看,西方悲剧通常都是矛盾冲突到了高潮,突然就结局收尾,就像给人当头一棒,给人以巨大的震撼效果;而中国悲剧无论受到多么大的挫折与磨难,最后都会通过一个剧中的其他人来帮他报仇雪恨,实现愿望,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呈现在观众面前。
(摘编自吴文静《中国悲剧和西方悲剧之比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在黑格尔看来,悲剧的本质是不同的伦理观念之间的冲突与调和,且这些矛盾冲突最终由于毁灭而和解。
B.并非所有的社会矛盾冲突都可以构成悲剧性冲突,善恶两种社会力量不可调和的斗争才算得上是悲剧冲突。
C.因为中西方地理因素、生活背景、文化习俗等不同,所以虽然悲剧都存在于中西文化中,但其表现却完全不同。
D.起源地的环境特点,影响了西方人的内在精神,进而在西方悲剧中表现出积极斗争、英雄主义和崇高的精神品质。
【解析】“表现却完全不同”错误,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悲剧在中西方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假如安提戈涅的哥哥因为意外死亡而曝尸荒野,安提戈涅对其收尸安葬,这种行为是基于城邦与政体伦理的。
B.一般意义上的日常生活中的悲哀、悲惨等在被加工提炼后,如能反映或表征更深刻的内涵,可能就具备了悲剧的特质。
C.中国的悲剧特别强调对命运的服从和对圆满结局的期望,这是以小农经济和儒家思想为基础建立的一种美学追求。
D.西方悲剧的观众仰望着台上那些比自己更有力量的主人公逃不脱失败的命运,就会产生怜悯和恐惧,以后不再反抗。
【解析】A.“这种行为是基于城邦与政体伦理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城邦伦理与亲情伦理、政体伦理与传统伦理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最后,安提戈涅冒死选择亲情伦理安葬哥哥,违反了城邦禁令,被处以死刑”可见,应是基于“亲情伦理与传统伦理”的。C.“特别强调”于文无据,材料二第三段说的是“其间暗含着一种对命运的服从和圆满结局的愿望”。D.“不再反抗”推断不合理,材料二最后一段说的是“西方悲剧的观众仰望着台上那些比自己更有力量的主人公在命运和社会面前据理力争,却仍逃不脱失败的结果,进而产生怜悯和恐惧,从而使观众感情得到净化”“西方悲剧通常都是矛盾冲突到了高潮,突然就结局收尾,就像给人当头一棒,给人以巨大的震撼效果”,从中并不能得出“不再反抗”的推论。
3.某同学想结合学过的故事为材料一第三段添加一个事例,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C)
A.张驴儿威胁赛卢医,如果不给自己毒药,就告发赛卢医曾想勒死蔡婆的事。
B.奥菲利娅死后,他的哥哥误信克劳狄斯的诡计,与哈姆莱特比剑决斗。
C.周朴园命令蘩漪必须喝中药,为孩子做出服从的榜样,蘩漪认为自己无病而拒绝。
D.祥林嫂内心充满了矛盾:她既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又惧怕死后有灵魂。
【解析】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悲剧冲突是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的产物,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冲突都可以构成悲剧性冲突。悲剧的意义在于反映或表征一定历史阶段上善恶两种社会力量不可调和的斗争”可进行判断。A.是两个恶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是社会矛盾冲突的产物。B.奥菲利娅的哥哥与哈姆莱特的矛盾主要出于误会,并非不可调和的。C.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为了维护封建秩序迫害妻子,他关注的不是妻子是否真的有病,而是她是否服从,是强权与反抗者之间的矛盾,封建大家长阶层与被统治者阶层的矛盾,不可调和。D.是内在心理的矛盾冲突,并非两种社会力量代表的冲突。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4分)
答:①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因果论证。②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
5.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结合材料一、二,谈谈这句话有哪些丰富的含意。(4分)
答:①“毁灭”说明,悲剧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势力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悲剧往往以恶的势力暂时压倒善的力量而告终,是悲惨的。②“有价值”说明矛盾冲突中的一方是代表真善美的。③“给人看”说明悲剧创作意在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从而达到情感的熏陶或思想上的升华。整句话揭示了悲剧的核心内容与创作目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信①
——井冈山往事
江子
“六妹爱鉴”。1926年4月14日,在广州黄埔军校的一张桌子上,湖南湘阴人、时年二十一岁的炮兵科学员陈毅安这样写道。刚才,他还是学习射击、测图和爆破的、在训练场上不顾一切的勇士,现在,他成了柔情万种的情人。
念着自己刚刚写下的这几个字,他感到胸腔里立即充满了比珠江水还要多的爱意:他似乎看到了他的六妹,坐在湖南第三师范学校某个教室里,老师叫着她的学名“李志强”;他似乎又回到了三年前他们刚刚认识的时候:她短发,双眼充满生气,率真里有一股泼辣劲。他记得他们定亲的时候是八月,中秋临近,桂花似乎格外香,那越来越圆的月亮,成了他们爱情的徽记和地老天荒的誓言。他们从此开始通信,在信中仿佛两只肆意吞食着思念的桑叶的蚕,或者是她任性、撒娇,说着傻话逗他;而他俨然一个见过世面的大哥,轻轻地训她,煞有介事地为她指点迷津。
在前一封来信里,她担心着他的专业,会让他在前线牺牲生命——她说他可不要糊里糊涂地死了!
“你说不要糊糊涂涂地死了,这也不错,但是为革命而死,为民众谋利益而死,是不是糊糊涂涂呢?假若是的,那中国一定没有烈士,革命也永远不能成功。我为什么要到广东来呢?你是可以知道,是为革命而来的”……
他们没有如愿在当年的寒假结婚,因为他终于如愿以偿地上了战场。1926年8月黄埔军校毕业的陈毅安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师部,不久担任了第七连党代表。1926年底,他成为了北伐革命军中的一员。北伐军势如破竹向北挺进。一直渴望上战场的陈毅安内心极不平静。坐在轮船上,他恍惚觉得旧的世界就像流水,正在哗哗地退去;而新的力量仿佛在艄公有力的桨声中、在戎装在身的陈毅安们的中间滋长,可是他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忧伤,这个革命军人此刻仿佛是一名伤感的诗人。在抵达衡州的船上,他写道:
我最亲爱的:
心如刀割的我,我怕听流水澎湃的怒潮声,也怕看船头晶晶似的明月,更怕听旅客中谈论青春年少的乐趣、生死别离的悲哀。唉!情魔,情魔!你把我们的革命性消磨了。我们是有阶级觉悟性的青年,担负了世界革命的重大使命,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
一个多月前他所在的警卫团根据党的指示,一路从武汉到江西修水,被收编为秋收起义第一团。起义失利后(1927年9月),他随着毛泽东退到罗霄山脉中段。多日的行军打仗让他疲惫不堪。将来的路怎么走,所有人都忧心忡忡。他是党员,是中层军官,党性、军人的天职,以及对毛润之的信任,已经让他把自己放心地交给了他。然而来到这穷乡僻壤的罗霄山脉中段,他与他的六妹音信不通。她好吗?他们相约的婚期,何时能够兑现?他铺开了纸,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一年前的小战士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革命军人。他的信一短再短,并且不再有大量的修辞,有的只是一颗对她矢志不渝的心。他写道:
志强:
好久没有同你通信了,不知你近况如何?挂念得很!你的信我又收不到,真是糟糕极了。现在将我的近况略略地告诉你。我天天跑路,钱也没的用,衣也没的穿,但是心情非常地愉快,较之从前过优越生活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但最忧闷、最挂心、最不安心的,就是不能单独同你坐在一起,而且信都很难同你通了。这是何等的痛苦啊!尤其是不知你的病好了没有?使我心如刀割!我罪该万死!原谅之。(通信处:江西宁冈县龙头邮局第二小学刘先生转游雪卿交)
他回到了阔别了五年的家乡湖南湘阴界头铺②。他终于从信笺上走出来,出现在她的面前。是的,他把自己当作了一封信,一路穿越国民党军队的封堵,邮递到她的面前。她依然是抬头,她依然是落款,而中间有两年来不及说的话,因邮路被封而她听不到的话,他都要浓墨重彩仔仔细细地当面说给她听。
他见到她,似乎还是五年前的样子,短发,圆脸,目光生动泼辣。只是身子骨要壮实一些。他见到她,立即感觉她就像一轮满月,照亮了他的心!她刚刚从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依然是那么纯洁、朴素。而他这个当年意气风发莽莽撞撞的少年,现在已经判若两人。他是多么瘦呀!肩胛耸立,颧骨突出,好像大病初愈的样子。仿佛是五年来他吃了天大的苦,受了天大的累。只是他的目光,少了五年前的少年轻狂,变得像石头一样沉默,铁一样坚定,火焰一样热烈,雄鹰一样锐利。
她又收到他的来信(1930年7月)。这么些年来,她已经习惯了他用写信的方式,表达对她的思念,向她报告他的行踪、他的近况。
她看到信封上他的落款是“上海”,她心想这山里人,怎么跑到上海大城市去了呢?她拆开了信。可是,她看到信里只有两页白纸,空白的、不着一字的白纸。从前,他在信里写下那么多的字,恨不得掏出心来给她看,现在,他一个字都不愿意写了。他肯定是累了,累坏了。
她顿时肝肠寸断。她记起新婚时他随口说的,如果有一天,她收到一封没有字的信,就表示他已经牺牲了。
李志强不知道,这个一直和她在信中谈恋爱的人,每天都在自己的上衣口袋里装着这封无字的、信封上写着她的姓名和地址的信。不管到哪里,他都会跟战友们交代,如果他牺牲了,就把这封信投寄出去。
(《人民文学》2011年1月,有删改)
【注】①全国解放后,李志强将陈毅安写给她的五十四封信捐献给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951年毛泽东签发全国前十名革命烈士的荣誉证书,陈毅安被称为“共和国第九烈士”。②1928年4月陈毅安指挥了黄洋界保卫战,11月在作战中负重伤,1929年3月转移到湘阴养伤。
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第二段插叙陈毅安与李志强相识与定亲的情形,丰富文章的内容,写出恋人间的相思。
B.画横线句子“没有如愿”“终于如愿”对举,体现革命者在家庭与革命理想间的取舍。
C.第三封信括号内通信地址有意味:陈毅安怕未婚妻担心,不想让她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D.最后一段写李志强不知道的实情,表现了陈毅安随时为革命作出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解析】“陈毅安怕未婚妻担心,不想让她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错。前文提到“略略告诉你”“天天跑路”以及“我”的身份是党员、中层军官,可以看出真实原因是革命斗争形势严峻,不能给敌人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恋人写信说“可不要糊里糊涂地死了”,写出她起初对革命的认识不足,不符合人物真实性,属于散文的艺术化加工。
B.作者通过革命情侣间的信件,剖析战争与人性的交融与共振,从另一角度窥见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的原貌、底色和革命者的风骨。
C.陈毅安穿越敌人封堵,“把自己当作一封信”,未婚妻“依然是抬头、落款”,形象化的表述为有情人终团聚增添浪漫色彩。
D.本文中陈毅安的书信与林觉民《与妻书》有异曲同工之效:一面表达对未婚妻的至爱,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
【解析】“对革命的认识不足,不符合人物真实性”错。从文中“她担心着他的专业,会让他在前线牺牲生命”以及“他铺开了纸,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一年前的小战士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革命军人”可以看出,作为恋人,面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形势,担心他会牺牲,尤其是他是刚参加战争的小战士,有这样的担心符合人之常情,并不是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了革命形势,才有这样的担心,符合人物的真实性。
8.文本副标题是“井冈山往事”,本文却多记述了其他地方的往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①作为副标题的井冈山往事,凸显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卓绝和陈毅安的英雄气概、执著信念;②其他地方的往事丰富了“信”的内涵,写了一对革命情侣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不断成长。③完整呈现了陈毅安短暂的斗争岁月,从黄埔军校、北伐、长沙、井冈山一路追随革命理想,矢志不渝。
9.作者认为散文创作没有一成之规,可以有小说的叙事,也可以有诗歌的意境。请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创作观点的。(6分)
答:①小说的叙事:
示例1以“信”为线索来连接人物,人物形象更为立体,有儿女情长也有对革命的执著;结构紧凑,“信”与人物故事相互交织。
示例2写了两人从相识、通信、成婚、传出最后一封信的整个过程,故事完整,人物形象丰富。
示例3以“信”为载体,两人的形象特点在通信中逐渐丰满,同时也呈现不同阶段的斗争生活。
②诗歌的意境:
示例1每一封信与所处环境相融合,情景交融,情真意切。如定亲时桂花、月圆的意象,营造出温馨甜蜜的氛围。
示例2往衡州途中行舟时对水流的描绘,革命豪情与内心相思相交织,哀婉动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于是斯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解析】“胡亥所”的“所”是“地方”之意,即胡亥之处,“胡亥所”作“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长有封侯”与“世世称孤”是两个不同的句子,是“君听臣之计”的结果,所以,“即长有封侯”中间不能断开,而在“世世称孤”之前断开,可以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排除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巡狩,古时帝王每隔五年要视察诸侯所守之境,也有狩猎的意思,文中所指为后者。
B.四夷,古代汉族对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泛称,即东夷、北狄、南蛮和西戎的合称。
C.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老百姓,其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布衣等相同。
D.郎中令,古代官名,秦时始置,掌宫廷侍卫,侍从皇帝左右并参与谋议,列位九卿。
【解析】“文中所指为后者”解说有误,应为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来到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历经二十多年,最终辅佐秦王统一了天下,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他的大儿子李由过生日,文武百官都来祝寿,李斯深感盛极则衰,感叹自己的归宿不知在哪里。
C.李斯和赵高随同始皇出巡,始皇在沙丘病重,密诏立扶苏为太子;始皇死后,赵高威逼利诱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太子。
D.李斯被判腰斩,限其排行居中的儿子一同被押解时感叹,想和儿子再牵着黄狗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父子两人悲痛万分。
【解析】“他的大儿子李由过生日,文武百官都来祝寿”概述有误。“为寿”在文中是“向李斯敬酒并祝其长寿”的意思,文中也没有“他的大儿子李由过生日”的相关信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
答: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
14.赵高为什么要陷害李斯?他又是以什么罪名陷害李斯的?(6分)
答:第一问: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
第二问:裂地为王(或:谋反)。
参考译文:
李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秦国)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第二年,秦王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都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他长寿,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巡行出游。丞相李斯、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皇帝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现在皇帝去世,还没有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之处,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如何审度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胡亥即位之后,任命赵高做了郎中令。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做法。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二世就派赵高审理丞相案,对他加以惩处,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上蔡东门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诛灭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史馆①赵寺丞出宰咸阳
王禹偁
县连秦汉旧离宫,分付诗人胜武功。
带职远辞书殿去,携家深入画图中。
庭莎晓润终南雨,槛竹寒摇渭水风。
百里封疆三馆②客,折腰休叹似陶公③。
【注】①史馆:编修史书的机构。②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的合称。③陶公: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首句写赵寺丞将要去任职的咸阳,与秦汉皇帝出巡所住的离宫相连,言其历史悠久。
B.“分付诗人胜武功”,是说赵寺丞既有深厚的史学“文功”,又有封疆的“武功”业绩。
C.颔联写赵寺丞“远辞书殿”带职赴任,并即将举家搬迁到风景如画的咸阳县生活。
D.“折腰休叹似陶公”借陶潜的典故意在劝勉赵寺丞要安心为官,不要效仿陶公。
【解析】“是说赵寺丞既有深厚的史学‘文功’,又有封疆的‘武功’业绩”分析错误,应是“胜武功”,即深厚的史学“文功”比封疆的“武功”业绩要更胜一筹。
16.诗歌的颈联写景状物,在结构安排与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作用?(6分)
答:(1)结构安排:承上启下,承接上句,对“画图”作了具体描绘,引出下文的议论。(2)情感表达:寓情于景,展示咸阳环境优美,预示着赵寺丞为官的美好未来,表明作者对赵寺丞未来的祝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谏逐客书》中讽刺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3)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古代诗人有无数吟咏长江的诗章,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示例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示例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示例四: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示例五: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____)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____)。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____)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C)
A.开启认识赋予绝无仅有
B.启动认知付与独一无二
C.开启认知赋予独一无二
D.启动认识付与绝无仅有
【解析】第一空,开启:①开始;②开创。启动:①(机器、仪表、电气设备等)开始工作;②(法令、规划、方案等)开始实施或进行;③开拓;发动。语境指开创“人脑项目”,应选“开启”。第二空,认识:①认得;②(名)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知:心理学上指个体经由意识活动而对事物产生认识与理解的心理历程。结合语境“心理与情绪在内”,应选“认知”。第三空,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付与:拿出、交给。结合语境“我们的使命”,应选“赋予”。第四空,绝无仅有:只有这样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极其稀少。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应是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应选“独一无二”。
19.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无误的一项是(3分)(A)
A.甲B.乙
C.丙
【解析】【乙】处“想象与思考”与“理性与善良”是并列宾语,中间应用顿号。【丙】处的逗号使用错误,“认识自己”与“激发潜力”并列短语作定语中间应用顿号隔开。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运动为什么让人觉得很爽?多巴胺能让人更快乐吗?戒烟为什么这么难?这些问题____①____,但实际上都与同一种物质相关——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简单来说,神经递质就像是大脑的信使——大脑里的细胞用它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等,每一种神经递质都充满个性。
许多人一知半解地将多巴胺视为“快乐物质”,但实际上,多巴胺__②__,而是通过“奖励预测误差”而参与了愉悦感产生的过程。抽烟会令人上瘾,就是与此有关。吸入一口烟后,尼古丁会快速进入大脑,间接地刺激负责管理奖励系统的神经细胞,让它们分泌多巴胺,进而产生愉悦感。但是,大脑会逐渐适应这样的信号,当停止吸烟后,相关区域的神经细胞会难以适应这种低水平的激活状态,人会出现种种戒烟带来的不适,这也__③__。
相比多巴胺,内啡肽更接近真正的快乐物质。它是一种“大脑自产自销的止疼药”,能够抑制疼痛信号在大脑中的传递。运动在短时间内能够促进内啡肽的产生,是因为高运动量会被你身体肌肉里的糖原耗尽,这会使你感触到肌肉疼痛。为了让你的身体能够继续运动下去,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进入身体,给身体止疼。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①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__②并不直接产生主观的愉悦感__③解释了为什么戒烟会这样难
21.汉语中,“信使”意为使臣、使者,指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文中画波浪线句称神经递质为“信使”也很恰当而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①从内容表达的角度看,大脑里的细胞利用神经递质来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神经递质承担的恰如信使传达消息之类的职责。②从辞格使用的角度看,文本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神经递质非常抽象的工作原理,使行文活泼,富有人情味。
2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运动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内啡肽的产生,是因为高运动量会将你身体肌肉里的糖原耗尽,这会使你感受到肌肉疼痛。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常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意思是比喻人或事物不断发展更迭,新陈代谢;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现在,“前浪”与“后浪”等词语经常见诸报章。前浪,特指历史进程中的前人与前辈;后浪,多指在时代大潮中的年轻一辈。有人说,要把前浪打在沙滩上;还有人说,世界就是要靠我们后浪。还有人说,前浪也曾经是后浪,现在的后浪也会是下一辈的前浪;后浪只有继承前浪的经验、吸取教训,不负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才能代代相传。
请以“前浪与后浪”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前浪与后浪”发表看法。由“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意出发,引出关于“前浪”“后浪”的内涵的解释。接着阐述一些人的看法,如“要把前浪打在沙滩上”,意思是后浪定能胜过前浪;“世界就是要靠我们后浪”强调了青年的力量;“前浪也曾经是后浪,现在的后浪也会是下一辈的前浪”则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前浪”“后浪”,体现一种继承和发展的连续性;“后浪只有继承前浪的经验、吸取教训,不负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才能代代相传”指出了“前浪”的作用,也给“后浪”指出了正确做法。
作文要求以“前浪与后浪”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前浪”与“后浪”之间有诸多关系,如前浪是后浪的赶超目标,又是学习榜样;后浪是前浪的威胁,又是激励其继续前进的动力;前浪的某些精神和品质需要后浪继承并发扬,前浪的很多成就需要后浪去超越;后浪推着前浪走,后浪才是推动历史浪潮不断前行的动力,前浪后浪团结合作才能共创和谐社会等。
写作时,要从“前浪与后浪”的关系出发,辩证看待二者的关系,全面分析各自的作用;也要从“后浪”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论述我们这些“后浪”应该用怎样的奋斗与拼搏,怎样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作为“后浪”的责任,担负起祖国的未来。
立意:
①“前浪”“后浪”都是时代“弄潮儿”。
②秉承前浪精神,开创后浪时代。
③前浪后浪共携手,实现中华复兴梦。
④不管前浪后浪,只要能乘风破浪,就能站在时代的浪尖。第五单元检测(原卷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西方美学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悲剧美学的思考置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之中,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悲剧观念的真正超越。众所周知,美学史上有诸多美学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探究悲剧的本质及其特征,其中对悲剧冲突的理解被视为认识和把握悲剧问题的关键。
黑格尔比较系统地从矛盾冲突的角度理解悲剧,充分强调矛盾冲突在悲剧中的作用,并将悲剧作为最适合于表现事物矛盾辩证法的艺术形式。在黑格尔看来,悲剧的本质是两种不同的伦理观念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是黑格尔心目中的理想悲剧。安提戈涅的哥哥因反叛罪名,死后被曝尸荒野,不准收尸安葬,城邦伦理与亲情伦理、政体伦理与传统伦理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最后,安提戈涅冒死选择亲情伦理安葬哥哥,违反了城邦禁令,被处以死刑;国王也因其暴虐专横而遭到厄运。在黑格尔看来,悲剧中的矛盾双方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伦理力量,两种伦理力量都具有正确性或合理性,但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又带有各自的片面性或不合理性,即它们都坚持自己的片面要求而否定对方的合理要求,这就构成了不可调和的悲剧冲突。如何消解这样的矛盾冲突,黑格尔试图让悲剧发挥消解对立冲突的功能,在两种片面伦理都必将遭受惩罚和毁灭的情境下,悲剧性的结局等同于扬弃否定双方自身的片面性,矛盾冲突因而得以和解,永恒正义得以伸张。
悲剧冲突是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的产物,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冲突都可以构成悲剧性冲突。悲剧的意义在于反映或表征一定历史阶段上善恶两种社会力量不可调和的斗争。在这种斗争冲突中,恶的势力暂时压倒了善的力量。在善的毁灭中,使人们感受到或体验到善的力量在历史实践过程中不断前行所必然要付出的历史代价,从而彰显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斗争的艰难、曲折和伟大,因而获得悲剧的崇高美学效果。因此,悲剧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生活中的悲哀、悲惨、悲伤、悲痛等概念,它必须反映或表征深刻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或应然性,具有强烈地善恶伦理道德倾向,凸显并讴歌人类顽强进取的崇高行为。因此,崇高的美在悲剧性艺术中可以得到最充分、最集中、最强烈、最完美的展现。这样,悲剧所产生的美感效果也与一般的审美效果不同,它常常给人以强烈地情感震撼力和道德感召力。悲剧感处于冲撞、运动的高度亢奋状态,与优美感形成鲜明的对照,通过悲悯与畏惧而达到灵魂的陶冶与净化,从而激励鼓舞人们去完成伟大艰巨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宋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理论》)
材料二:虽然悲剧都存在于中西文化中,但是从历史来看,由于中西方的地理因素、生活背景、文化习俗等等的不同,悲剧在中西方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中西悲剧两者之所以有差距,是因为中国和西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民族精神、文化背景等不同,悲剧的起源地古希腊紧靠地中海和爱琴海,丰富的海洋资源让古希腊可以从事海上运输、海外贸易和海外文化交流,使经济高度发展,所以当古希腊人处在这种环境中时,会使他们喜欢冒险,热爱自由,持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和怀疑精神,这些特点在西方悲剧中均有表现——主人公积极斗争,有着英雄主义气魄和崇高的精神和品质。
与西方的海洋经济不同,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在古代时形成的小农经济追求的是自给自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做人要懂得“中庸之道”,尊老爱幼、温良俭让、宽容忍耐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所以在中国的悲剧中,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伦理道德,以描绘底层个体的际遇为主要内容,“全面诉说了社会生活中的父母之哀、夫妇之怨、家国之仇,将中国悲剧中惩恶扬善的伦理批评本质呈现得淋漓尽致,其间暗含着一种对命运的服从和圆满结局的愿望”。
从选材来看,西方悲剧一直所追求的是崇高,所选的都是政治题材,人物都来自于王公贵族、英雄或者神,他们大部分具有极强的反叛精神和自主能力,显赫的地位使得他们内心世界纷繁复杂。主人公大多是男性,在遭受某一事件之后,自己奋起反抗,主导复仇计划。中国悲剧的选材从皇宫到市井,大到达官贵族,小到底层人物都有涉及,人物大多为女性,在遭受强者的欺凌后,会有他人为她报仇雪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西方悲剧的观众仰望着台上那些比自己更有力量的主人公在命运和社会面前据理力争,却仍逃不脱失败的结果,进而产生怜悯和恐惧,从而使观众感情得到净化”。从结局来看,西方悲剧通常都是矛盾冲突到了高潮,突然就结局收尾,就像给人当头一棒,给人以巨大的震撼效果;而中国悲剧无论受到多么大的挫折与磨难,最后都会通过一个剧中的其他人来帮他报仇雪恨,实现愿望,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呈现在观众面前。
(摘编自吴文静《中国悲剧和西方悲剧之比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黑格尔看来,悲剧的本质是不同的伦理观念之间的冲突与调和,且这些矛盾冲突最终由于毁灭而和解。
B.并非所有的社会矛盾冲突都可以构成悲剧性冲突,善恶两种社会力量不可调和的斗争才算得上是悲剧冲突。
C.因为中西方地理因素、生活背景、文化习俗等不同,所以虽然悲剧都存在于中西文化中,但其表现却完全不同。
D.起源地的环境特点,影响了西方人的内在精神,进而在西方悲剧中表现出积极斗争、英雄主义和崇高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如安提戈涅的哥哥因为意外死亡而曝尸荒野,安提戈涅对其收尸安葬,这种行为是基于城邦与政体伦理的。
B.一般意义上的日常生活中的悲哀、悲惨等在被加工提炼后,如能反映或表征更深刻的内涵,可能就具备了悲剧的特质。
C.中国的悲剧特别强调对命运的服从和对圆满结局的期望,这是以小农经济和儒家思想为基础建立的一种美学追求。
D.西方悲剧的观众仰望着台上那些比自己更有力量的主人公逃不脱失败的命运,就会产生怜悯和恐惧,以后不再反抗。
3.某同学想结合学过的故事为材料一第三段添加一个事例,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A.张驴儿威胁赛卢医,如果不给自己毒药,就告发赛卢医曾想勒死蔡婆的事。
B.奥菲利娅死后,他的哥哥误信克劳狄斯的诡计,与哈姆莱特比剑决斗。
C.周朴园命令蘩漪必须喝中药,为孩子做出服从的榜样,蘩漪认为自己无病而拒绝。
D.祥林嫂内心充满了矛盾:她既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又惧怕死后有灵魂。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4分)
答:
5.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结合材料一、二,谈谈这句话有哪些丰富的含意。(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信①
——井冈山往事
江子
“六妹爱鉴”。1926年4月14日,在广州黄埔军校的一张桌子上,湖南湘阴人、时年二十一岁的炮兵科学员陈毅安这样写道。刚才,他还是学习射击、测图和爆破的、在训练场上不顾一切的勇士,现在,他成了柔情万种的情人。
念着自己刚刚写下的这几个字,他感到胸腔里立即充满了比珠江水还要多的爱意:他似乎看到了他的六妹,坐在湖南第三师范学校某个教室里,老师叫着她的学名“李志强”;他似乎又回到了三年前他们刚刚认识的时候:她短发,双眼充满生气,率真里有一股泼辣劲。他记得他们定亲的时候是八月,中秋临近,桂花似乎格外香,那越来越圆的月亮,成了他们爱情的徽记和地老天荒的誓言。他们从此开始通信,在信中仿佛两只肆意吞食着思念的桑叶的蚕,或者是她任性、撒娇,说着傻话逗他;而他俨然一个见过世面的大哥,轻轻地训她,煞有介事地为她指点迷津。
在前一封来信里,她担心着他的专业,会让他在前线牺牲生命——她说他可不要糊里糊涂地死了!
“你说不要糊糊涂涂地死了,这也不错,但是为革命而死,为民众谋利益而死,是不是糊糊涂涂呢?假若是的,那中国一定没有烈士,革命也永远不能成功。我为什么要到广东来呢?你是可以知道,是为革命而来的”……
他们没有如愿在当年的寒假结婚,因为他终于如愿以偿地上了战场。1926年8月黄埔军校毕业的陈毅安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师部,不久担任了第七连党代表。1926年底,他成为了北伐革命军中的一员。北伐军势如破竹向北挺进。一直渴望上战场的陈毅安内心极不平静。坐在轮船上,他恍惚觉得旧的世界就像流水,正在哗哗地退去;而新的力量仿佛在艄公有力的桨声中、在戎装在身的陈毅安们的中间滋长,可是他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忧伤,这个革命军人此刻仿佛是一名伤感的诗人。在抵达衡州的船上,他写道:
我最亲爱的:
心如刀割的我,我怕听流水澎湃的怒潮声,也怕看船头晶晶似的明月,更怕听旅客中谈论青春年少的乐趣、生死别离的悲哀。唉!情魔,情魔!你把我们的革命性消磨了。我们是有阶级觉悟性的青年,担负了世界革命的重大使命,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
一个多月前他所在的警卫团根据党的指示,一路从武汉到江西修水,被收编为秋收起义第一团。起义失利后(1927年9月),他随着毛泽东退到罗霄山脉中段。多日的行军打仗让他疲惫不堪。将来的路怎么走,所有人都忧心忡忡。他是党员,是中层军官,党性、军人的天职,以及对毛润之的信任,已经让他把自己放心地交给了他。然而来到这穷乡僻壤的罗霄山脉中段,他与他的六妹音信不通。她好吗?他们相约的婚期,何时能够兑现?他铺开了纸,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一年前的小战士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革命军人。他的信一短再短,并且不再有大量的修辞,有的只是一颗对她矢志不渝的心。他写道:
志强:
好久没有同你通信了,不知你近况如何?挂念得很!你的信我又收不到,真是糟糕极了。现在将我的近况略略地告诉你。我天天跑路,钱也没的用,衣也没的穿,但是心情非常地愉快,较之从前过优越生活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但最忧闷、最挂心、最不安心的,就是不能单独同你坐在一起,而且信都很难同你通了。这是何等的痛苦啊!尤其是不知你的病好了没有?使我心如刀割!我罪该万死!原谅之。(通信处:江西宁冈县龙头邮局第二小学刘先生转游雪卿交)
他回到了阔别了五年的家乡湖南湘阴界头铺②。他终于从信笺上走出来,出现在她的面前。是的,他把自己当作了一封信,一路穿越国民党军队的封堵,邮递到她的面前。她依然是抬头,她依然是落款,而中间有两年来不及说的话,因邮路被封而她听不到的话,他都要浓墨重彩仔仔细细地当面说给她听。
他见到她,似乎还是五年前的样子,短发,圆脸,目光生动泼辣。只是身子骨要壮实一些。他见到她,立即感觉她就像一轮满月,照亮了他的心!她刚刚从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依然是那么纯洁、朴素。而他这个当年意气风发莽莽撞撞的少年,现在已经判若两人。他是多么瘦呀!肩胛耸立,颧骨突出,好像大病初愈的样子。仿佛是五年来他吃了天大的苦,受了天大的累。只是他的目光,少了五年前的少年轻狂,变得像石头一样沉默,铁一样坚定,火焰一样热烈,雄鹰一样锐利。
她又收到他的来信(1930年7月)。这么些年来,她已经习惯了他用写信的方式,表达对她的思念,向她报告他的行踪、他的近况。
她看到信封上他的落款是“上海”,她心想这山里人,怎么跑到上海大城市去了呢?她拆开了信。可是,她看到信里只有两页白纸,空白的、不着一字的白纸。从前,他在信里写下那么多的字,恨不得掏出心来给她看,现在,他一个字都不愿意写了。他肯定是累了,累坏了。
她顿时肝肠寸断。她记起新婚时他随口说的,如果有一天,她收到一封没有字的信,就表示他已经牺牲了。
李志强不知道,这个一直和她在信中谈恋爱的人,每天都在自己的上衣口袋里装着这封无字的、信封上写着她的姓名和地址的信。不管到哪里,他都会跟战友们交代,如果他牺牲了,就把这封信投寄出去。
(《人民文学》2011年1月,有删改)
【注】①全国解放后,李志强将陈毅安写给她的五十四封信捐献给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951年毛泽东签发全国前十名革命烈士的荣誉证书,陈毅安被称为“共和国第九烈士”。②1928年4月陈毅安指挥了黄洋界保卫战,11月在作战中负重伤,1929年3月转移到湘阴养伤。
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插叙陈毅安与李志强相识与定亲的情形,丰富文章的内容,写出恋人间的相思。
B.画横线句子“没有如愿”“终于如愿”对举,体现革命者在家庭与革命理想间的取舍。
C.第三封信括号内通信地址有意味:陈毅安怕未婚妻担心,不想让她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D.最后一段写李志强不知道的实情,表现了陈毅安随时为革命作出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恋人写信说“可不要糊里糊涂地死了”,写出她起初对革命的认识不足,不符合人物真实性,属于散文的艺术化加工。
B.作者通过革命情侣间的信件,剖析战争与人性的交融与共振,从另一角度窥见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的原貌、底色和革命者的风骨。
C.陈毅安穿越敌人封堵,“把自己当作一封信”,未婚妻“依然是抬头、落款”,形象化的表述为有情人终团聚增添浪漫色彩。
D.本文中陈毅安的书信与林觉民《与妻书》有异曲同工之效:一面表达对未婚妻的至爱,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
8.文本副标题是“井冈山往事”,本文却多记述了其他地方的往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9.作者认为散文创作没有一成之规,可以有小说的叙事,也可以有诗歌的意境。请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创作观点的。(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于是斯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狩,古时帝王每隔五年要视察诸侯所守之境,也有狩猎的意思,文中所指为后者。
B.四夷,古代汉族对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泛称,即东夷、北狄、南蛮和西戎的合称。
C.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老百姓,其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布衣等相同。
D.郎中令,古代官名,秦时始置,掌宫廷侍卫,侍从皇帝左右并参与谋议,列位九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来到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历经二十多年,最终辅佐秦王统一了天下,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他的大儿子李由过生日,文武百官都来祝寿,李斯深感盛极则衰,感叹自己的归宿不知在哪里。
C.李斯和赵高随同始皇出巡,始皇在沙丘病重,密诏立扶苏为太子;始皇死后,赵高威逼利诱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太子。
D.李斯被判腰斩,限其排行居中的儿子一同被押解时感叹,想和儿子再牵着黄狗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父子两人悲痛万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
答:
14.赵高为什么要陷害李斯?他又是以什么罪名陷害李斯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李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秦国)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第二年,秦王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都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他长寿,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巡行出游。丞相李斯、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皇帝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现在皇帝去世,还没有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之处,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如何审度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胡亥即位之后,任命赵高做了郎中令。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做法。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二世就派赵高审理丞相案,对他加以惩处,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上蔡东门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诛灭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船舶制造用钢管供应合同2篇
- 2024版权互换合同
- 旅行社购销合同完整版
- 小桔灯作文课件
- 化工设计-ASPEN软件:传热单元模拟
-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件
- 二零二四年度工程安装项目跨界合作与集成协议2篇
- 打印机的租赁合同格式
- 二零二四年度电子银行业务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 赵师秀有约课件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 数学三年级上册
- 铁路线路工拨道作业指导书
- 医健卫统一资源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
- 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 2016年度优秀团队及优秀员工评选方案
- 护士延续注册体检表下载
- 供配电系统的检查与维护
- 锻压设备——辗环机作业
- 智能手机应用及云上智农APP应用培训PPT课件
- 房屋建筑学 墙体ppt
- 浅议幼儿园儿童综合素质提高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