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1页
人民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2页
人民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3页
人民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4页
人民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页,共80页。三者联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前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商品与市场,商业的进步,反过来也会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第二页,共80页。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知识结构地位:“神农”的传说生产关系泰半之赋沉重的力役贫者无立锥之地生产力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大禹和他的继承人第三页,共80页。一、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春秋战国:铁犁牛耕西汉:牛耕普及,铁制农具增多,出现曲柄锄和大镰东汉:耦犁,一牛挽犁唐朝:曲辕犁第四页,共80页。刀耕火种第五页,共80页。唐朝:曲辕犁构造示意图东汉:耦犁铁铧第六页,共80页。第七页,共80页。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1、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第八页,共80页。2、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土地严重兼并的影响有哪些?4、自耕农大量破产,威胁了国家的收入来源,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1、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业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2、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3、土地兼并地方豪强势力壮大,严重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自主学习:古代统治者和农民各是怎样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第九页,共80页。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土地兼并严重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由于土地占有关系的不固定,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第十页,共80页。②危害: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由于封建地租较重,导致工商业者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第十一页,共80页。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第十二页,共80页。①原始社会:大禹治水。②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③秦代:灵渠,沟通湘水、漓水④汉代:关中—井渠;东汉王景治黄河⑤隋代:大运河,沟通南北⑥唐朝:设渠堰史;北方-立井水车;南方-筒车⑦宋代:水转翻车⑧明清:风力水车第十三页,共80页。灌溉动力唐朝筒车人力到水力二人翻车戽斗一人翻车第十四页,共80页。第十五页,共80页。小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第十六页,共80页。读右图回答(1)右图反映的牛耕方式叫什么?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2)东汉牛耕技术有何进步?对农业生产有怎样的积极影响?(1)耦犁。春秋战国。(2)进步: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的牛耕法。影响:便于牛耕的普及,有利于山地开垦;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第十七页,共80页。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第十八页,共80页。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中国传统社会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这种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在一个小的社会单元内部,可以基本做到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如氏族、庄园)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也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自给自足:给(jǐ):供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第十九页,共80页。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典型表现“男耕女织”。它是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而出现的,它与农耕相结合,以纺织业为主,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第二十页,共80页。田庄手工业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崔寔的《四民月令》,叙述汉代大地主田庄从正月至十二月的生产、生活情况。)东汉大地主的田庄

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田庄手工业主要是为了满足田庄的生产、生活需要。特点: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第二十一页,共80页。二、纺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织物残片和浙江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线、丝带及丝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以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

3、商代,在甲骨文中已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还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商代出土文物中有“玉蚕”。

4、周代,《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纺织生产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做“国有六职”。

第二十二页,共80页。5、秦汉以后,我国蚕业丝织生产进入兴盛时期。西汉初期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桑的政策,促进丝织业发展。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先后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图案变化丰富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6、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7、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闵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

8、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第二十三页,共80页。第二十四页,共80页。第二十五页,共80页。三、先进的冶金技术冶铜技术

冶铁炼钢技术

——青铜冶铸及代表作铁器的产生和推广水排的发明和应用炼钢和淬火工艺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水排第二十六页,共80页。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青邢白、釉下彩绘。从商朝到东汉发明粉彩瓷器工艺。由陶向瓷过渡唐代宋代清代原始时代彩陶瓷窑遍布各地,几大名窑四、陶瓷业的成就第二十七页,共80页。

半坡出土人面鱼纹盆

第二十八页,共80页。色彩绚丽的唐三彩第二十九页,共80页。唐代白瓷唐青瓷上海博物院藏

第三十页,共80页。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第三十一页,共80页。清代粉彩瓷第三十二页,共80页。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75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第三十三页,共80页。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商业: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第三十四页,共80页。

古代商族始祖契的六世孙王亥很会做生意,经常率领很多奴隶,贩运货物到远处去做买卖。以后,做买卖成了商族人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第三十五页,共80页。端木赐,字子贡,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是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称赞子贡为“瑚琏”(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是对子贡能力的肯定。子贡第三十六页,共80页。吕不韦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第三十七页,共80页。

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后至齐,父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去相职,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经商积资巨万,称“陶朱公”。第三十八页,共80页。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远古:早期的商业交换出现商代:商业初具规模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商运活跃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明清:形成商帮,出现会馆第三十九页,共80页。1.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第四十页,共80页。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如山西商、徽商、江右商等等。他们从事各种转贩活动,……清代,山西票号庄氏号称数千万两。——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请回答: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商业资本活跃;出现地域性商帮第四十一页,共80页。

商业会馆为商人自行组织的商业公所,图为清代旅居苏州的山西商人兴建的“全晋会馆”。商业会馆第四十二页,共80页。

北方会馆的典型代表——辽宁海城的山西会馆。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第四十三页,共80页。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乔家大院第四十四页,共80页。徽商

以德治商,讲求信誉,善于开拓名牌产品

重视教育,笃信“富而教不可缓”。宏村南湖书院第四十五页,共80页。历经百年,胡庆余堂依然熠熠生辉,保持“真不二价”的诚信传统。第四十六页,共80页。

多数学者认为,徽商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嘉靖,清代乾隆年间达到顶峰,至嘉庆、道光年间日趋衰败。明代《安徽地志》说:“徽人多商买,其势然也。”嘉庆《徽州府志》就指出:徽人“善仪容,有口才”,“善识低昂,时取予,以故买之所入,视旁郡倍厚。”材料表明

A.徽商前后延绵长达一千余年

B.徽商市场眼光敏锐,获利丰厚

C.徽商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商帮

D.徽州人“生而善买”,世代经商第四十七页,共80页。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刘驾《贾客词》想一想,这一首诗又反映了什么?古代商人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第四十八页,共80页。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城市的由来

二、“市”的发展第四十九页,共80页。草市形成民间集市南北朝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汉代明码标价秦代商业区繁华明清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宋代草市普遍,夜市繁荣唐代“市”的发展情况朝代第五十页,共80页。第五十一页,共80页。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9处,右图是汉代“长安市长”印。你知道“市长”的含义吗?1.古官名。职掌同市令。汉代于长安置东西市令,于都邑置市长。2.城市的行政首长。第五十二页,共80页。第五十三页,共80页。第五十四页,共80页。第五十五页,共80页。第五十六页,共80页。第五十七页,共80页。

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的草市

A、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B、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政府对草市的行政管理加强

D、草市发展为乡村集市

第五十八页,共80页。三、商业都会的崛起战国:有的城市中出现商业区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新朝: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唐代: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宋代:汴京等都市的商业繁盛清代:苏州等地“十万烟火”、五镇第五十九页,共80页。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二、工商业的管理三、海禁政策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第六十页,共80页。重视农业抑制商业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也叫“重本弃末”、“强本弱末”,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古代历朝大都推行这一政策。第六十一页,共80页。《商君书》:“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兔除本人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全家罚为官奴

)。”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当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期,需要发展农业以巩固经济基础。

第六十二页,共80页。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第六十三页,共80页。3、表现:战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汉武帝时: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西汉——唐朝: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第六十四页,共80页。汉景帝经常对下臣们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第六十五页,共80页。

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贵。

第六十六页,共80页。4、评价:积极:消极: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第六十七页,共80页。二、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举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第六十八页,共80页。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禁海令,不许民船出海贸易。

第六十九页,共80页。1、含义

2、表现

3、影响二、海禁政策第七十页,共80页。1793年,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拒绝了英国的通商要求。第七十一页,共80页。1、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D、防范“外夷”入侵

2、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的发展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第七十二页,共80页。资本主义: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工人劳动、榨取剩余价值的社会制度。主体:资本家和雇佣工人关系: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实质:雇佣工人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状态。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第七十三页,共80页。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