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课件_第1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课件_第2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课件_第3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课件_第4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课件第一页,共54页。【最新考纲】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权威解读】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并会解释各种宏观地形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及成因。2.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第二页,共54页。一、促使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的————风化、侵蚀、搬运、

、固结成岩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地壳运动太阳能沉积第三页,共54页。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第四页,共54页。(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

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

、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L为未定板块边界,M为消亡边界,N为

边界。岩石圈印度洋板块生长第五页,共54页。(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如图中a是两大陆板块互相

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②如图中b、c是

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

、岛弧、海岸山脉。③如图中d是大陆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

。挤压碰撞大陆海沟东非裂谷带第六页,共54页。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第七页,共54页。(1)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

;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

。(2)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

,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构造。其中E处叫

,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

,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

和错动。背斜向斜断裂地垒地堑断裂第八页,共54页。侵蚀

沉积

第九页,共54页。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合理改造能趋利避害。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第十页,共54页。巧学易记阅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时,需要“两看两关注”。两看:一看板块名称、范围及相对位置;二看板块边界类型、受力方向及附近的宏观地形。两关注:美洲板块西侧的板块名称,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所在的板块。第十一页,共54页。误区警示以下几个地方在考试中经常考查,也是学生极易出错的地方:(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属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第十二页,共54页。(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第十三页,共54页。误区警示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十四页,共54页。考点一地质构造的对比分析及地质构造的应用【图解考点】褶皱和断层的对比分析 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第十五页,共54页。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判断方法从形态上背斜向斜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图示第十六页,共54页。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第十七页,共54页。特别提醒: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第十八页,共54页。【融会贯通】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分析地质构造不仅可以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找水、找矿、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第十九页,共54页。1.找水

(1)利用向斜构造找

。“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

(2)利用断层找水。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水第二十页,共54页。2.找矿

(1)利用背斜找

。“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

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

。石油天然气背斜石油第二十一页,共54页。 (2)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

构造处;因

顶部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3.工程建设

(1)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 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隧道应避开

。向斜背斜向斜第二十二页,共54页。(2)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断层第二十三页,共54页。【对点演练】1.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二十四页,共54页。(1)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________,C________。(2)从地貌上看B为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选在A、B两处中的哪处?试说明理由。(4)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在A、B两处中的哪处?试说明它能够大量保存石油的原因。第二十五页,共54页。解析第(1)题,从地质构造来看,A是背斜,C是断层。第(2)题,从地貌上看B为山地,是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第(3)题,地铁隧道应在背斜处修建,这样不仅安全、稳定,而且工程量小,同时隧道内较干燥。第(4)题,石油一般存在于背斜岩层中,因为背斜中的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的挥发与渗漏,使油气富集。第二十六页,共54页。答案(1)背斜断层(2)山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3)A处。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岩层较稳定),又能引导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少渗漏事故(不易积水);背斜岩层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量较小,也可降低工程成本。(4)A处。背斜中的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的挥发与渗漏,使地质时期的油气逐渐富集。第二十七页,共54页。【图解考点】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考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二十八页,共54页。侵蚀作用第二十九页,共54页。搬运作用 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堆积作用 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其中,流水和风力作用最为显著,具体表现如下:第三十页,共54页。外力因素堆积原因堆积地貌流水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山间河流流出山谷: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风力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波浪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沙滩冰川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冰碛地貌、冰碛湖等第三十一页,共54页。【融会贯通】

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下图所示:第三十二页,共54页。【对点演练】2.[2012·北京文综,36(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三十三页,共54页。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解析题干要求很明确,滦河三角洲的成因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答案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第三十四页,共54页。地质构造图的判读第三十五页,共54页。 (2)看图例: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制图地区出露哪些地层及其新老顺序等。图例一般放在图框右侧,地层一般用颜色或符号表示,按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3)看比例尺: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地质现象在图上能够表示出来的精确度。2.地质构造判断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第三十六页,共54页。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第三十七页,共54页。【例】(2011·山东文综,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 B.Ⅲ、ⅣC.Ⅰ、Ⅲ D.Ⅱ、Ⅳ第三十八页,共54页。【审答流程】(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答案D

第三十九页,共54页。(2012·江苏地理,9~10)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1~2题。考向一内力作用与地貌(3年8考)第四十页,共54页。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解析第1题,由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可绘出同一沉积岩层剖面线,由此可判断①④两处所对应的沉积岩层向上凸出明显,为背斜构造。由地形剖面线图可知,①②③④均为谷地,故①④为背斜谷。第2题,⑤处沉积岩层发生错位,且相对左侧岩层发生相对下降,应是断裂下降。 答案1.D

2.C第四十一页,共54页。3.(2011·江苏地理,11)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Ⅰ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Ⅱ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题。第四十二页,共54页。图Ⅰ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解析根据岩层形态可以直接判定①、②、③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背斜、向斜与断层,故C项正确。答案C第四十三页,共54页。4.(2011·广东文综,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第四十四页,共54页。

解析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答案B第四十五页,共54页。5.(2011·海南地理)读图,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考向二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3年1考)第四十六页,共54页。解析板块的分界线主要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两大类型。生长边界多分布在海洋里,最可能形成海岭,从图示海洋等深线中可以发现没有海岭分布;消亡边界线上往往多海沟、岛弧和褶皱山脉,结合图中陆上多山地和海洋多带状深槽可判断为消亡边界,海岸线附近沿2000~3000米左右等深线处为深海沟,即板块的分界线。海沟、岛弧和褶皱山脉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时,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形成的,并且多火山、地震。第四十七页,共54页。答案界线:陆地西南海岸线附近(2000~3000米左右等深线)的海沟。原因:大洋(西南侧的)板块俯冲到大陆(东北侧的,或美洲)板块之下(或答两侧的板块互相挤压),导致这里多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